登陆注册
6038800000010

第10章 文艺方面

永远想说出心里的话,永远说不详尽说不美好,我以为这是近于大诗人的标志之一。

实际上大诗人想说的话很简单,只是说得不简单。

如果写作仅仅是一种行业,我们总有一天会站在自己制造的一堆无用之物面前发愁。不仅因为没写出好作品,还因为我们把本应该过好日子的时间放在制造废品上面了。

当山川、草地、花朵和动物组成景色的时候,几乎把雄浑、秀美、清幽、苍凉这些词所代表的意境占尽了,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低俗的吹牛人只在吹自己,高级的吹牛家则能给人带来愉悦。一般说,吹牛的主要技法是夸张,而夸张又是小说、诗歌和戏剧创作的主要手段,虽然理论并不叫吹牛。

中国文字原本是有晶莹气的,如荷上夜露,冷冷流传,这是其他文字远不能比拟的。

但用得好的,还是一些先师。如孔子表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话这么说就太好了。

那么这种文字若模仿巴尔扎克,写铺天盖地的琐物琐情,我想是不易成功的,像把压路机开到莲池里一样。

中国文字至多是云、是林、是露。

好的作家应该是葡萄,好的艺术形态应是榨汁器,好的作品则是果汁。

不含汁液的作家毕生都在写假货,不是榨汁器的艺术形态毕生都在折磨作家,不含果汁的作品使读者永远没有胃口。

这三点具备一二是小文人,三点俱全乃大作家。

就传统源流说,我以为中国人最大的憾事是庄子的文学传统未能很好的继承下来。

如今说庄子只浅浅地称一句浪漫,其实庄子之文不仅能引出浪漫,还可引出汪洋的雄略之风,可引出空灵的婉约之气,还有严肃的哲理和诡狡的现代派写法。

在生活美学中,遮盖是造成美的条件之一,不光嘴唇与眼皮由阻拦而创造了美,服装也由于遮盖产生了美。对人来说,如果不穿衣服,不美的地方比美的地方更多,男女都是如此。因此服装的进步史,是由遮盖、御寒、防晒发展到表现美这样更高的阶段。怎样遮盖,意味着美的个性与特征。譬如说小眼睛,并不是眼球太小,而是眼皮开口小,遮得不好。在服装特别是女装中,所表现的也是遮什么和怎样遮。

在画家中,对女人了解最深的,我以为首推毕加索。

标志着立体主义诞生的那幅画<亚威农的少女>,在五个像被锤子压扁了似的裸体少女中,毕加索想说什么呢?

这幅画中并无表相的肉体诱惑,但含有对肉体更深的炽爱,一种欲深窥其本质的爱。因而,平板的画板就无法满足毕先生了,他把乳房和屁股画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绝对是男人的想法。

《亚威农的少女》最初的名字叫《哲学的妓院》。

如果艺术仅仅是描摹(反映)自然的,如苏格拉底所言,一个人拿镜子向四处照一周,就把山川、草原都如实反映出来了,何劳画家动笔呢?

我想,艺术创作一定有些不像才好,即有主观因素,至少在其中有情感。

中国的艺术自然是越统一(或一统)越糟的。以书法论,楷书是中国书法的栋梁,大约由钟繇、卫夫人始,经王羲之而成熟,唐宋元由于各派迭出而灿烂。但由于朝廷总喜欢介入,使其归于一尊,那么楷书到了清朝的馆阁体,终于被糟践完了,统一到了无法发展因而也无法生存的地步。

袁枚在《子不语》中,写到恶鬼见邱老。该鬼先是美艳绝伦,邱老不为之动。又狰狞起来,很引起了邱老的瞧不起,论曰:“美则过于美,恶则过于恶。”

此评价倒很似目下的很多文艺评论,只这两套。

超然是反功利的姿态,愚蠢显然也背离了功利。在文人眼里超然的陶渊明可能会被商人视为愚蠢,但愚蠢与超然终究还有区别。如果有人像癫痫患者口吐白沫似地弄出许多大同小异的诗,又宣布去夺诺贝尔文学奖,就不超然,只剩下愚蠢。

人若成器,后腰须有支撑。台港两巷支撑、情郎妹子支撑、政治口号支撑,均不如有一个强韧的民族和苍凉的天地来支撑。

所谓艺术是水,把人漫过了或者说浸润了就成功了,像自然界的水一样,它的特点是寻找并注满最低的地方。

男人耽念于琐屑,不是小气便属于精微,但只有像川端康成写人或齐白石画虾才算得上精微,其余大约都属小气。

对操油画的艺术家来说,世间万物不外色彩和造型,如同作曲家看人生仅由旋律与节奏组成。画家眼里的透视、解剖、光和色这些永远探索不尽的神奇,全可在人体特别是女人体中显示出来。那么,画家以女人体为对象的素描乃至油画创作,是进逼于大师的大道。

在许多人的潜意识中,电影院是开满爱情鲜花和最有安全感的地方。电影散场时,人们在劈哩啪啦的椅子里享受到心满意足,银幕上的人都死光了,而我们仍然活着。人类这种可笑的、也可以说卑劣的情感,支持着从莎士比亚时代就开始的演出业的存在。

作家有两种,一种来自土壤,一种来自种籽。

来自土壤的作品,自有其浑厚朴素。来自种籽的作品,技巧纷呈。

如果有钱并有闲,想从食色层面提升并扩展自己的幸福,需要文化的介入。或者说,文化限制着人的幸福。

语言的原生态,既是文学所需要的,又是文学所排斥的。

将原生态的语言植入文学,而又不使其俗,便是大手笔。

伟大的艺术家便如大海,它的每一个巨浪,每一次潮水,都是永不重复的。

这种创造在梵高、海明威、李白之处方可以看到。

那种小心抄袭自己的艺术家,至多是个越发熟练的制鞋工人,而且不如制鞋工人,因为他们的职责不一样。

对每个作家来说,童年都是极可宝贵的。将其童年由于不断怀念而美善化,封闭起来,可以成为川端康成。将童年猛地掀开与社会撞击,可以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两种方式都不失其真,但往往使自己的人生过于苦难。

从雕刻上看,中国之雕狮子与各国都不同。“九斤狮子十斤头”,是突出头脑精神,却没有人指责比例不对。

这种自由是艺术家的自由。

那位擅发惊世之语的戏剧家王尔德先生说:女人只能被爱,而不能被了解。

这是由于女人身上假的东西多,其中艺术之假多于品格之假。

譬如女人之笑,并不属于笑的范畴。她们并不是有什么事情(诸如幽默)要笑出来,而是一种人生姿态,俗称微笑。遇到不熟悉甚至不那么喜欢的男女时,她们总在微笑,这像豹子猎取小动物时把腰弓起来一样。

所以女人的笑,是艺术化的人生姿态。

在男人中,只有少数政治家惯用此技,大多数男人若长期微笑,是比干活还要累的。

中国作家中写得最少的是老子,只五千言而不断再版。

很难说多读书好,还是少读书好。这取决于书的质量和读书者的思考。

在读书多和读书少的人当中,聪明人和傻瓜的数量同样多。

林黛玉作诗比曹雪芹作得好,因为她的诗作风格集中,且“思无邪”。

“吃一堑,长一智”,这话不适于写作,作家一般是“吃一智,写一堑”。

在农村时,生产队长指着桌上的半瓶白酒称赞不已,说酒这个东西太了不起了。若在瓶里,十年八载也无事,若进了人肚里,就要翻天覆地了。

我觉得此话妙极。

瓶饮酒不醉,人饮酒辄醉,这和一些震撼人心的作品正相反。在作者肚里还平静,一写出来就不一样了。

有些人的糊涂(不是刘墉那样的伪糊涂),会写出好作品来。总有些事毕生也弄不明白,就在文章里衬出了作者的可爱甚至可亲。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反映无赖生活或无赖意识,有两个时期,那就是明末和当今。

文艺作品中的无赖意识,含义有二。一是百无聊赖,颓唐到了一事不为的程度,又不甘心。二是泼皮牛二和西门庆式的刁蛮专横,一种反社会倾向。

在作品的反映上,亦有二。以无赖为主人公,这是一。宣泄作者的无赖情绪,这是二。

就作者而言,无赖情绪是由无奈转成的,既是对纯洁文雅的反动,也是自我心境的返照。

这种作品以小说、诗歌和流行歌曲为甚。小说中的尖刻调侃,诗歌中的反理性反传统,流行歌曲中的夸张强悍,均为一派无赖境界。

这种意识的产生是理想主义的破灭,它的后果是一代嬉皮士的诞生。

搞当代文学的人不妨单辟一章,称为“无赖文艺”。

若让蜜蜂来弄文学,它大多不会写蛰人的篇章,因为这会失去生命的。

到过巴黎的人说,在那里,衣食之类无须排队,但在画展之前,却有着令人望而生畏的长队。

这个人还说,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在极高级的美术馆里,用蜡笔临摹高更的油画。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巴黎将永远巴黎下去,我想。

现代的文论家劳什柏格说:“当你面对一幅新画,而内心没发生某种变化。那么,或者你是个不可救药的傻瓜,或者这不是一幅好画。”

如果他说得正确,那么世上傻瓜多而好画少。

人们为了避免沦为傻瓜,便拚命把一切不理解的作品都恭为好画。这样,则好画多而傻瓜少。

这是画的不成熟,也是人的不成熟。

现代艺术的不幸之一,是作品必须有读者(听众、观众)的吹捧(认可、首肯)才行。

这就难以避免“皇帝的新衣”。

现代艺术家需要传播媒介的反应,就失去了米开朗基罗创作时的平静心态,于是失去了米氏的伟大。

我不同意劳什柏格的话。

把读者或观众带入与他们的生活极相似的环境中,然后一一指出其生活的不幸,这便是一种了不起的作品。

不幸更多的不是什么受到欺凌,而是一种人性的歪曲。譬如庸俗便是一种大不幸,一种无法觉察其不幸的不幸。

艺术和上帝的另一个相似处在于同样不容忍创造奇迹。

艺术杰作至多可以说是不经意之作或者呕心沥血之作,绝无奇迹之作。

“文以载道”是中国人的说法,说文章不仅要(甚至必须要)阐扬某种主义,甚至也包括自己的人格在里边。这从唐之韩愈开始,到宋明达到顶峰。

在西方,“文以载道”的是贝多芬、罗曼·罗兰等,人们不仅称赞其作品,也称赞其高尚的人格以及作文与做人的一致性。

人们说贝多芬伟大的内心世界,但无人说莎士比亚伟大的内心。因为莎公本人并不伟大,他只客观描写生活。

和“文以载道”这一名言相反的是恩格斯引用过的一句话:“作品的政治倾向越隐蔽越好。”

说来说去,文章载不载道都可以写得好或糟。

哥伦布的文学水平并不高,显得呆板,但也能显示当时崇尚的朴实有力的文风。

他在致桑切斯的信中说,“这个岛(巴哈马岛)上有利于健康的大河交织,有的树在开花、有的树在结果。”

这种描写便具有时下所说的张力,天真可爱。

一种独特的文化,往往是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成熟起来的。随着交通、经济的发达,也伴随着一统文化的普及,原来的文化就被融合或消散了。

在陕北,闭塞得“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那里的民间艺术则非常灿烂,一是没有别来文化冲击,二是因流传不出,也无法散失,成为优势文化。

那里的剪纸、鞋垫和玩具,都被认定是有世界水平的。那里的信天游也真挚、鲜明和有力量。如恋爱:“叫声哥哥摸摸我,浑身上下一炉火。”如描写情郎:“站起来好像一炷香,走路好比风摆浪。”写痴情:“怀抱人头手提刀,舍下性命和你交。”再如写情爱:“隔着玻璃亲嘴馋死个人。”

这些意象、情感和手法,真令人叹为观止。

我同时阅读两位画家写的书,东山魁夷的《与风景对话》和高更的《诺阿诺阿》。

东山魁夷在无宗教的状态下寻找宗教,因而静谧。高更在有宗教的情状中抛弃宗教因而纷繁。

高更因纷繁而热烈,心态是焦灼的。东山魁夷因静谧而妥帖,心态是平和的。

东山魁夷原本是焦灼的,而高更原本亦平静。

此间变化不止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不止是宗教的,亦不止是人性的,还有人生道路的问题。

我看中国小说,无非清、浊两种,无论从写法、旨趣、题材、作用等方面来说。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聊斋志异》是浊,《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是清,《金瓶梅》与《水浒传》是浊。《阿Q正传》是浊,《边城》是清。清清浊浊,互相依存,直至现今。

诺贝尔奖得主索尔·贝娄在谈到德莱塞时,说他的成就赖于笨拙和单纯,从而给美国文学以巨大贡献。

笨拙和单纯是一体化的,换言是反学院化和技巧的。这是产生史诗的条件之一,我以为。

马克·吐温是聪明而单纯的,而巴尔扎克是笨拙而复杂的,老托尔斯泰是聪明而复杂的,这些都可造就阔大雄浑。

我们日下的文学,大多只是单一的聪明、单纯或复杂。

写情书能连续写上三年,比上大学中文系或读小说刊授班收益都大,距诗人已不远矣。

剽窃就是太喜欢原作而太不喜欢原作者的名字。

大海之壮丽,是它那种平缓的阔大。这令画家和诗人极其无奈,难以表现,因为太简单了,又在简单之中变化无穷。

“九级浪”一类的画,绝然画不出大海,至多画出人的内心纷争。

人们早晚成为广告的俘虏,这也许是信息时代的一个特征。住在都市里,信息全都被传播媒介垄断了,从就业指导到选购奶粉,全由广告无孔不入地告诉你。奈何?

你可以拒绝广告,但无法拒绝充满广告的生活。广告的最终目标是干掉可以思考的人脑,而留下能够消费的人身。

南洋的民谣,都具一种月夜小舟的荡漾感。如《星星索》、《划船曲》等,这是一种黝黑的、热带的湿润之情。

北方的骑马民族之谣曲,辽远而苍凉,是有天有地的。

西方人在艺术上是极认真(写实)的,作画连云朵之明暗也须表现清楚。但他们做人似很放松。

中国人做人认真沉重,一生大多都在考虑做人问题,而艺术却极超脱,绘画时寥寥几笔得其神韵大意,便已足矣,不肯再添其他。

生活与艺术相互间自有其张弛之道。

苏联的读书界有一句名言:人可分两种,即读与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

在这里,陀氏由作品变成一种标志。

这话多少武断一些,但有趣,也深刻。

读什么样的书,便有什么样的为人,这大抵是不错的。

如此便有两种人难以辨分,即什么书都读与什么书都不读的人。前者如鲁迅,无书不读。后者大多是文盲,但也有名人,如法国的道德家拉罗什福科,决不读书,但写了一本书。

中国画总是以趋向书法化的为胜,这是以山水画而言。尽管中国画中也有以繁密取胜的,但终以简淡、高远如书法布局的作品为正途。因此文学趣味也更强,因此又有“文人画”之说。

在元代,以赵孟頫开先河的画家群中,倪瓒、王蒙的作品尤是。

因此中国画永远不会产生对人生和政治哲学冲击强烈的作品,像法国大革命或者文艺复兴时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作品。当然中国画原本也未想震撼人心。

文艺的功能就其覆盖能力讲,审丑远比审美更有力量。

讽刺文字远比赞美文字更家喻户晓。譬如当年天津大公报副刊和后来的相声演员对韩复榘的揶揄,几乎毫无真实性可言。

有几人知道韩氏具有不错的文学功力,作战骁勇,首先率兵杀人满清的宫廷呢?

即使知道,人们也并不关心这些。

如果创作真如分娩一样,是一种创造生命并有危险的事业,那么很少有吹嘘自己产量高、速度快的作家了。

没有一个妇女会说自己怀孕周期越来越短,生孩子越生越快。

有个不懂文学的人评小说,精彩恶毒,是这样说的:一些作家写小说尚不如大小便,不懂适可而止。

其中意思大概是:不管量大量小,排出去就走,决不久留或作高深艺术状。

缘于爱或出于恨都会促人搞起创作来,前者易流传绵远,而后者易轰动一时。

就诗歌而言,载些恨的内容比说爱的更易轰动。同时,爱的意思可以说得朦胧糊涂,而恨的想法必是直抒胸臆的,于是更易被接受,特别在动荡年代。

我以为,倘不是大师,在作品中同写爱恨,是不易成功的。一是因为太分明了,别扭;二是文章恐担不起重载。

而大师是在爱恨交融的层面,浑然写出一片生活,才能壮观。

孙犁只写氤氲平和的爱的文章,与性体风格相谐。作家与作品,可谓珠联璧合。而柏杨专写些心头恨的东西,正合“毒辣”两字。契诃夫在不动声色地流露着恨,仔细看又无处不在说爱。

合辙,是讲究诗文中的平仄,则难得多。涉及汉语中复杂的音律,使汉字排列起来,读如钟磬。譬如《周南》中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读来好听极了,虽然不算押韵。苏词“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亦可手执牙板低吟,比“贫下中农志气高,泰山压顶不弯腰”更加上口。在现今的文艺样式中,最讲音韵的属昆曲,难怪语法大师朱德熙钟情此剧,并经常吟唱。正因为其雅,和者其寡也不是怪事。

有人喜欢在今天作古诗,将不合平仄但押韵的五七言堆在一起。某些官员尤喜欢如此,大约可以添些书卷气。不合平仄的律诗读起来令人痛苦,远不及李有才的快板。我的一个朋友执着于平仄,他称宁可文理不通,也要合音律。其代表作酒后所制,由古句与外国人名连辍。诗云:“露从今夜白,帕潘德里欧。将军百战死,波隆贝斯库。江汉思远客,米开朗基罗。挥剑决浮云,德钦巴登顶。”此诗合辙,但不押韵。

有人表示,外国文艺书所以难读,主要是人名记不住。比如《简·爱》中之“罗彻斯特”,普通读者在交流读后感时,说“罗什么”。《复活》中,便是“那个女的和聂赫什么”,女的是玛丝罗娃。因此,外国大师写作时,倘若真想为中国读者接受,人名地名尽可精短,如鲁迅笔下之“未庄”与“小D”。

古人常在诗文中写到泪水“沾襟”或“沾巾”,印在书上有悠远的诗味。

人到中年之后,我忽然知道这不是诗意的夸张,而是动作与心境的写实。

中年或老境中人,无论伤别或感怀,一阵悲凉袭上心头时,泪水蒙盖眼帘。此泪极不畅达,想流却流不下来,视线则因此模糊了。这时,悲苦人便扯一扯嘴角,用衣襟或葛巾在眼窝捂一捂,与京剧人物的动作一模一样。这时,抬泪眼看去,襟上已印着黑枣大的湿痕。

对梵高的画,我喜欢的有三幅。《向日葵》《阿尔的咖啡馆》,明亮的蓝色与黄色,这是妩媚温暖又允许梵高容身的法国南方在他心里的印象;另一幅,画名忘了,是一个人大踏步在田野上走,穿着农民服装,戴宽沿帽。

我没有刻意记忆这幅画,但每当遇到或听说在困厄中沉默前行的人的事迹,就想到那个人。

在田野上走的人,步子那么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是人们知道的。但他仿佛如先知,浑身的苦难已证明了这一点。耶稣褴褛过,穆罕默德褴褛过,泰戈尔晚年在孟加拉森林里办学,以及托尔斯泰出走于风雪小站时,都褴楼着。

他们似乎用褴褛来赞美上苍的恩典。

在艺术品中,所谓悲观,往往含着明澈的人生智慧。像一场高热使人的大脑清明,当热度和所有的热情退去之后,人会看到更多的真实与美。

我不懂何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后主义”吗?还有“前卫艺术”。据说“后现代主义”庶几类似“前卫艺术”,这前后到底怎么回事呢?《论语》中说孟之反将军溃败时勇于滞后,把危险留给自己。到城门口,他“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既然马跑得不快,孟之反就不是自觉的“后现代主义”者,孔子表扬他诚实。

人们需要诗文是需要梦想,编造梦想成了艺术家无法推卸的责任。而梦想的窗幔有时被风吹开一角时,外面的真实使人感到受到冲撞。优秀之作的忧伤不是诱发泪水,而中渗入哭泣之后的静默,悲伤像爆竹一样鸣响,余味一如欣慰。这是那些虚夸的文字无法胜任的一种力量。

同类推荐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读过本书的这些故事以后,大家应该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了。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礼让都是人重要的品德。只有礼让了,世界才会和平,社会才会和谐,人与人之间才会有爱。
  • 月锦绣,锁清秋

    月锦绣,锁清秋

    这是第一本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线索,并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深蕴文化进行唯美解读的品质读物。这是一本主题明确,风格明媚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
  • 歧亭古镇杏花村

    歧亭古镇杏花村

    “杏花村”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歧亭镇杏花村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本书是一部介绍麻城市歧亭古镇杏花村风土文化的书籍。
热门推荐
  • 浮生,希望下辈子我们不在遇见

    浮生,希望下辈子我们不在遇见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情,故事的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也许对浮生来说悲剧这是他一生最不愿提及的吧,而对于苗子来说浮生是他这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痛。
  • 都市最强兵王

    都市最强兵王

    起死回生玉面生斩杀千人血修罗!拥有双重称号的超级战神:叶昊!怀着一颗纯洁的心来到了大都市!莫名其妙的成了女神总裁的未婚夫,清纯美眉甩不掉,暴力女警花惹上身!喂!你们别这样我可是正经人俺还是黄花大小子,我可喊人了誓死保卫节操请你们对我温柔点……
  • 经典管人艺术

    经典管人艺术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管人者”与“被管者”,否则就会出麻烦,出差错。这不是说,惟有“管”才是最好的办法,而是不得不选择的招术。领导就是“管人者”,下属就是“被管者”。如何才能管得有章有法,指挥若定;被管的人心甘情愿,心悦诚服?显然,这里暗藏天机,非一般人所能操作。所以,领导管人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一个“智”字上。
  • 邪王威武:爆宠毒萌妃

    邪王威武:爆宠毒萌妃

    一次穿越,让冷血无情的她被迫成为笑柄,一次穿越,她遇上了比她还杀伐果断的他。她的任性,她的傲娇竟是他宠出来的,虐死渣渣不偿命,放火烧了寝宫竟无人知道是她。注定的缘分就没有分别吗?哪一晚,他抛弃她,她痛彻心扉,她不让任何人再次进入她的内心。他后悔,却不知她在哪?她逃避,却还是忘不了他。他翻遍天涯海角,只为她能回来,她浪迹江湖,最终,还是回到他的身边。一世情缘,三世牵挂。
  • 天黑之后,黎明之前

    天黑之后,黎明之前

    她被挚爱的人背叛,被最好的朋友陷害,上天给了她第二次机会,让她回到了四年前,开始了复仇
  • 现代生活百科

    现代生活百科

    本书分门别类介绍生活中的百科知识。在阅读的同时你不仅可以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知识信息,还可以掌握到什么是个人素质修养,甚至可以通过本书丰富完善人生。
  • 铭心刻骨:那年仲夏

    铭心刻骨:那年仲夏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朦胧懂得爱情时,遇上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中间有着许多的磕磕碰碰,没有人知道他的心意是什么。用微笑掩饰了所有的伤痛......
  • 地狱之破碎虚空

    地狱之破碎虚空

    "命运,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它可以在瞬间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使其半生沉浮与繁荣富贵之间。它也可以让一个本该幸福,美满的人生,刹那间毁灭得一片黑暗。它可以赐予人一些特殊的东西,使其变得不再普通,但往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它也可以,让本来混乱的东西,重新归于平凡。一枚硬币,可以干掉一个人,而一根牙签,就足以将混乱抹杀..毅言:对于经历过那样一个事情的我来说,毁掉他的一生,真的没有最简单,只有更简单.
  • tfboys暗爱离

    tfboys暗爱离

    你猜,我一般写的都是虐文如果觉得不好可以和我说
  • 二次相遇:残影

    二次相遇:残影

    他爱她,可以给她最好的生活。她爱他,却又害怕自己带给他伤害。他口口声声说爱,却又为了名利丢下自己。现在,她已成为本市的杀手女王,看她如何夺回当初的公平。她最最尊敬的老师,却一直怂恿自己去杀自己最爱的人。却不曾想到,他和他曾经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