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自己的主人,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很多事情家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然而很多家长因为“好心”,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让孩子变得做起事来畏首畏尾。
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会做事,可是又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担心孩子做不好,担心孩子有危险。
有一个上了高中的孩子,在家长外出时,只能天天吃开水泡方便面,因为不敢点煤气、不会洗菜、不会切菜。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胆小,这样“无能”呢?是因为妈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的限制太多,担心太多。煤气不能动,是怕他关不好煤气熏着;蔬菜和水果不能洗,是怕他洗不净吃了不卫生;菜不敢切,是因为他从小到大没动过一次刀,甚至连铅笔也没削过,妈妈怕他切着手。
俊俊爸爸对女儿说:“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经常爬树,掏鸟窝,河里捉鱼摸虾。”俊俊问:“好玩吗?”爸爸回答:“好玩。”俊俊又问:“那我能试试吗?”爸爸回答:“不能,爬树会把你的漂亮衣服弄脏的,捉鱼会有危险的。”俊俊噘着嘴巴说:“爸爸骗人,又说好玩,又不让我玩。”
这个爸爸很矛盾,自己觉得好玩的事情,但害怕有危险,不愿意让女儿去尝试。
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做事,“做”是他们锻炼的机会。孩子一会做事就有帮助妈妈的愿望,2岁的孩子就会帮大人拿东西、跑跑腿,3岁的孩子自立愿望非常强烈,什么事情都想去尝试,但是他们还太小,独立活动能力还很差,常常会把事情办坏。但这时,家长就应鼓励孩子试一试。“你自己去倒水喝”!孩子把水泼在沙发上了,家长不要责怪他,因为保护孩子的心灵远比爱护沙发更重要。这对孩子来说,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可爱”的失误。这样的失误,他们长大后自然就会避免了。
下面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米尔格兰太太已经生病多年,她的女儿已经6岁了,她认为再也不能耽误女儿的学习了。于是她每一顿饭都暗中节省5美分饭钱,给女儿买了一架手风琴,并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去学习。
那时候,手风琴是很紧俏的物品。他们没有买到60贝司的,只好买了一架48贝司的。哪知只用了一个月,老师就要求换60贝司以上的。这样,就必须先卖掉这架手风琴。
对于米尔格兰太太一家,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米尔格兰太太无法下楼,丈夫又腼腆得连问路也不敢,女儿才6岁,似乎也太小了。
为了培养女儿的能力,米尔格兰太太对女儿说:“孩子,我们需要你的帮助,我相信你能帮爸爸上街去卖琴。”没想到女儿却说:“我早就想去了,又不敢跟你说。我和爸爸明天就去卖琴吧。”随即,米尔格兰太太为他们写了一张招牌:“减价销售”。
父女俩在寒风中站了五六个小时,根本无人问津。分析原因,一是地方没选好,二是这么新的手风琴,人们都担心是坏的。
第二天,父女俩只好来到原来买琴的那个商店门口,女儿说她来卖手风琴,说完就在商店门口拉起了电影中的插曲。
熟悉而忧伤的乐曲,很快引得人们驻足观望。由于这时候手风琴正在涨价,一个人心满意足地按米尔格兰太太购买时的原价付钱。这时,小女孩拦住对方,非要退还一些钱,说是要“减价销售”。
卖完手风琴,女儿和爸爸一路唱着笑着回家了,她得意地对妈妈说:“妈妈,以后你们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就交给我吧!”米尔格兰太太欣慰地笑了。
一位教育家曾风趣地说:“做家长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这样才能放手让孩子去做事。”家长在指责孩子不会做事时,要想一想,有没有给孩子锻炼和自己探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