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3500000019

第19章  狂野之蓝

第65节 划船女

远远地就看见几根竹子后面坐着一群划船女,她们头上都扎着鲜的红头巾,红头巾与蔚蓝色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热烈、火辣。

她们聚在一起玩游戏,或者是在制作一种手工,远远的,看不清楚,一旦有人来了,她们立刻分散开来,各自找到自己的船,三个摩梭女子一组,两个女人坐在船头,一个坐在船尾。

她们的衣着打扮与卓玛不同。

卓玛穿红色的上衣,小白翻领,多彩腰带,白色百褶裙。头上有珠链和粉色的花。黑色缠头和长长的黑色的穗。划船女大都用红色头巾包住脸,衣服的颜色有绿色、蓝色、黄色,还有白色。根据衣服颜色的不同,配相应的裙子,摩梭人很懂得颜色搭配。

我们一个个歪歪扭扭地上了小木船。船很小,因此晃得很厉害。摩梭女子身轻如燕,我们则显得小心和笨拙。

坐小木船的感觉真是好,悠扬,轻飘,就像做梦一样。四周的景物也像梦,山,湖,四处看不见房屋。

划船女用力地摇起桨,船头的两个女孩子划桨,后面的一个掌舵。在劳动的过程中,她们很自然地发出“啊”“啊”的叫声,自然,原始,纯朴。

导游卓玛说:“咱们唱个歌吧。”

三个人都说“好”。

于是就高声唱了起来。他们唱歌就像说话一样简单,说唱就唱,而要让我们唱个歌,比写一篇文章还要费劲呢。

我们问她们晚上去不去跳舞,三个女孩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去!”

第66节 狂野之蓝

如果你不小心惹上一种蓝,那么你就如同打翻了一瓶蓝墨水,铺天盖地的蓝呀,让你逃不掉也躲不开,它们染上你的手指、脸盆、桶、洗衣机、阳台的墙壁还有衣架,什么东西碰过它,颜色就变了。

在昆明旅行的时候,导游曾经好心地告诉我们一个小窍门,他说如果你们买了蜡染的衣服,掉色的话可以拿盐水煮,一煮就不掉色了。有了这句话做底,胆子就大起来。我在贵州曾经买过蜡染的裙子,很漂亮的长裙,还穿着它上过电视,带着藏银的大手镯穿着土布的裙子,看上去就像一个少数民族女郎。

在云南,才知道真正的“少数民族”可能并不喜欢这个扎眼的字眼儿,但在我们眼里那是漂亮、狂野的代名词,我喜欢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少数民族女子。

再接着回到我那狂野的蓝上。我发现我这辈子是跟蓝干上了,上回去贵州,我写了一本《魔鬼蓝》,这一回来云南,又要来一回《狂野之蓝》了。

我是在大理古街上一眼看上那件蜡染短裙的,它既像一件大的T恤,又可以当一件只到大腿根的超短裙穿,主色调是深蓝,上面还有一些奇怪的花纹,两边高高地开着叉。对于性感迷人的衣服,我一向是爱到骨头里的。看到就想买,占有欲极强。

我占有了那件蜡染,把它放在皮箱最深处。我想,回到家不管掉色不掉色,先洗上一回再说。然后,蜡染就跟我坐飞机回到北京。泡进盆里,观察了一小会儿,发现蜡染的东西虽是有些脱色,但似乎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

棕红色的滚边开始褪色,白瓷盆里的水逐渐变混,像把云南的红土溶进水里,红土不见了,水变成了红土的颜色。我放心地回到书房里去写小说。要知道,我花很多的时间在写小说上面,并且我的长篇小说(如《冷唇》)每一本都有不错的成绩,被人说成是出版界的“女超人”,这就更加增添了写作的乐趣。

这会儿,“女超人”正蹲在白瓷盆边,观看蜡染如何褪色。

要说厉害的褪色,绝不是“哗啦”一下就来的。一开始,褪色的情况并不怎么严重,只是在淡红色的浆水里,出现了些许的蓝。用手抓一抓,抖一抖,蓝色逐渐浓起来。

我想起导游的话来,我决定用盐煮。

找了一个很大的脸盆,红边、白底,里面画的是一条正在跳龙门的鲤鱼。我放了半盆开水,三大勺盐,点起火来,煮吧煮吧。忽然怕不咸,还把手指伸进脸盆,沾一点来尝尝。

衣服煮好了。拎出来,放到冷水龙头底下来冲。哗啦啦的水声就像唱歌一样,我以为,一切OK了,再不会出什么乱子了。

结果与我想像的正好相反,哗啦啦的蓝色颜料不知从什么地方跑出来,那简直是奔涌而出啊,那狂野的蓝,就像活了似的,它扑向我的手、我的脸、我的脚,它染蓝了我腿上的白牛仔裤和漂亮的浅色凉鞋,把我浴室的地板也变得蓝汪汪的。我好像打开了一个蓝色的塞子,全天下的蓝,都奔跑着向我扑过来。

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只有一遍遍地冲洗它。

终于,倦了,累了,我决定结束这场搏斗,拧干它,把它晾到阳台上去。小风轻轻吹着,看着我的“狂野之蓝”很乖地在阳台上招着小手,我乐了,心想,这下你可老实了吧。

第二天一早,我才知道“狂野之蓝”的厉害,它把我的400块的白衬衫染蓝了,居然还有脸在风中跳舞呢。

第67节 妈达咪

“妈达咪——”“妈达咪——”

我在云南旅行,听到情歌中最多的就是这三个字。那些歌都是无伴奏的对唱情歌,通常在旅行车上,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张开嘴很自然地就唱起来了。

歌词简朴而又优美,歌中把女人比作月亮,男人比作星星,而且星星总是追随着月亮,“我是星星总相随”,在那些歌中我准确地捕捉到这样一句歌词。

把女性比作月亮,男性作为星星“总相随”,由此可见在当地女性的地位。摩梭人依旧保留着传统的母系社会,家中祖母说了算,女性地位之高,从情歌的歌词中就表现出来。

云南人实在喜欢唱歌。我们在贵州旅行,一路上司机放的都是邓丽君老掉牙的歌曲,一遍又一遍。在云南却没有人放磁带,一路上都是导游在唱歌。其中卓玛与小颜对唱的那首“妈达咪”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我问小颜,“妈达咪”是什么意思,小颜说有时候表示是情人,有时候又不是。

我在三毛的书中看到过“妈咪达”这个词,据她讲好像是小妈妈的意思。那本书《高原的百合花》写得很差,唯一留下印象的就是“妈咪达”这个词,因为刚从云南回来,对高原上的一切都很关注。

她写的是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三个地方的游记,其中只有一篇写玻利维亚的写得稍好一些。三毛永远长不大,并且有越长越小的趋势,她管自己叫“小姑娘”,管别人都称“长辈”,透着全世界的人都比她老。三毛上吊自杀的时候,年纪已经有48岁了,她也许正是害怕面对这个年纪,才死去的。

“妈咪达”,因为听说这个词的意思是“小妈妈”,三毛才肯把它写出来,如果这个词的意思是“老妈妈”,那肯定打死她她也不肯写到书中去的。

云南的“妈达咪”与玻利维亚的“妈咪达”,到底是不是一个意思呢?想了又想,总觉得它们有点联系。

第68节 白沙细乐

在云南,我听到最感人的音乐,是白沙细乐。

我们到白沙去看一座庙,那里有著名的白沙壁画,像那样至今保存完好的壁画,现在已不多见了。走进那座寺院,首先被一种声音所吸引,那是一种“安静的”声音,没有太过喧哗的东西,准确地说,更像一种呜咽。

白沙细乐的演奏现场,就在寺院旁边的一个不起眼的院落里,没有特别高起的舞台,演奏者与观看者同在一个平面上,几把随便的椅子,稀稀落落地摆放着,路过的人都可以坐下来歇歇脚、听一听。坐在椅子上往台上望去,台上宛若一个大些的旧式蚊帐,三面用布封住,顶篷是巨幅的黄绸子。我想,这种用布扎成的大篷子,不单单是出于美观,更重要的是有一种聚音的效果,他们可能并不懂得什么声学原理,但他们从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办法来,使声音日臻完美。

舞台背景是雪山和两个从远处飘来的飞天女,飞天女手里托着托盘,托盘里盛的是看上去是食物的东西。飞天女裙带飘飘,姿态柔美。左右两侧的墙上,绘的是一些奇异的图画,有一棵树,树上长着一个带翅膀的人。我不知道那图案的含义。

乐队中间端坐着一位长者,留着神仙一样的白色长胡须。

清早的湖水,乌黑的发辫,凝神的眼睛。我在湖边想什么?他是整个乐队的灵魂人物。

他是那么安详宁静,脸上甚至没有什么表情。

乐队的演奏就在这种宁静平和的气氛中开始。白沙细乐,庄严而又略带伤感的声音,传说此为“元人遗音”,当初是为纪念在征战中死去的士兵。难怪音韵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伤。在演奏过程中,时常有一绺高亢的女音,她的声音太好听了,宛若浮云上空的一绺阳光,她的声音使我想起了蒙古族歌手斯琴格日勒,她们的声音都像纯金一样,不含任何杂质,天然,纯净,尽情挥洒,自由自在。

我注意到那个女孩坐在乐队的右手,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她手里拿着琴。她有时是沉默的,有时随着高声吟唱。像呼吸一样自然。

与那些老者一样,她脸上亦没有什么表情。

站在古乐队一旁,负责敲铃铛的女孩,眼睛望着一个遥远而虚无的地方,不知她心里在想什么?

第69节 处女峰

甘海子这个地方,据说海拔有3050米高,旅行车里的不少人开始发生高原反应,心跳加速,呼吸变得有些不畅,胸口好像被什么东西压住了,憋闷得慌。

女人的高原反应似乎要比男人小一些。像我就根本没什么反应,越是海拔高的地方,越是想大声说笑,坐在车里要是没有笑声,那才叫憋闷得慌。

车子在甘海子停下来,让我们欣赏雪山。雪山就在离我们很近的地方,仿佛一抬脚就可以走上去。雪山的美丽,只有“女神”这样的词才能配得上她。山峰上是晶莹的冰,不要说是人了,连飞鸟都很少能够抵达那最高峰。据说云南还存在着从未有人上去过的“处女峰”,一旦有人接近,就将受到女神的惩罚。

雪山旁的公路,蜿蜒着一直伸向远方。车辆极少,偶尔过来一辆旅行车,车后挂着醒目的招牌,上写“跟我游丽江”。我们刚刚离开丽江,要到另一个地方去,头上还戴着丽江买的“海盗帽”,它配我长长的头发,别有一种美丽风情。

雪山,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冷艳吗?

云雾缭绕的玉龙雪山。我和北大中文系著名的谢冕老师在一起。我们第一个爬到峰顶。千百年来,真的有许多试图接近她的人,被她收去了性命,深埋在厚厚的雪里吗?

有一天,他们还会复活吗?

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处女峰到底在哪里,但望着甘海子近在咫尺的雪峰,每个人都会有接近她的欲望。“神秘”就是有一枚细细的银制小钩,不知从什么地方甩过来,勾住你的心,使你情不自禁想要接近她,进入她,为她废寝忘食。

站在雪山脚下,身心变得特别轻盈,人也变得异常渺小,仿佛被雪山女神缩小了比例,不再是原来那个身材匀称长发飘飘的女人了。

风很大,我们回到车上。车子继续向前开,我在想刚才在雪山拍的照片,如果好我会拿它来做新书封面,让美丽的雪山与我的作品一起留存下来。希望它能传世,就像千年不变的雪山。

第70节 刀刻与手绘

刀刻与手绘在丽江古城住的那几日,我们曾无数次地跑去看那些木刻的艺术品和手绘的服装。木刻的艺人都留着很长的头发,用橡皮筋那么随便地一扎。他们干活的时候,神情专注,街上走来走去的人,对他们来说仿佛不存在一般。

他们手中的刻刀,就相当于作家手中的笔,他们在深深浅浅的凿、挖、抠、刻、刮中体验着创作的快乐。写作是凝神而专注的事业,我从木刻艺人身上看到了我自己。我把我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写作上了,除了旅行。但我觉得值得。

在服装上绘制图画,虽说算不上什么创作,但看上去也还是快乐。

我买下一件海蓝色的T恤,看不懂上面古老的东巴文字,只是觉得图案像画一样好看。他们告诉我,那三个字是“我爱你”。我们看不懂,他们告诉我们是什么,就是什么。其实,爱,有时也是这样,没有人知道爱情究竟是怎么回事,爱就是不由自主地陷入,爱就是无法自控,爱就是头脑和身体被人全面占领,爱就是当人抽身离去的时候,你觉得身心空洞。

有毒的鱼站在昆明的西山上,你看到滇池反射着有毒的光芒。

他们说,滇池被污染了,里面隐藏着有毒的鱼,敏感的你仿佛看到毒鱼尖利的牙齿。

饭桌上有鱼端上来,就有人不安地问:“这鱼,不是滇池里的鱼吧?”滇池,这颗美丽的高原明珠,如今成为一潭污水。环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的面孔和内心是否干净。

我们在虎跳峡的山路上行走,有人坐在路边抽烟。

我们冲那些人大声喊:“请爱护环境!”

他们冲我们摆摆手,并迅速掐灭了手中的烟。

文明就是相互理解,相互感应。

在泸沽湖,湖水清澈之极,使人忍不住生出想要保护她的念头。我想,每一个见过泸沽湖水的人,都会为她担心,如此清的水,会不会因为将来游客量的增加,而渐渐变得混浊可恶了呢?

又听湖上的划船女说,泸沽湖目前正在修建一个小型飞机场,这个消息更增添我的忧虑。我看到无数背包客的进入,以及渐渐变脏了的湖水。

废纸,排泄物,生活垃圾,塑料袋……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留下这些东西。

对锅庄舞的感觉那种风情对锅庄舞的感觉天黑下来了,篝火并不很亮,一开始还有灯,后来灯一盏盏地灭掉了。

摩梭人跳舞的长龙开始出现,前面是穿靴子、戴牛仔草帽的小伙子,后面跟着的是白裙女子。他们一开始出现在院子里的时候,就令人十分吃惊,有上百号的年轻人聚集在“摩梭人家”的后院里,不知他们要干什么。

那排山倒海的舞蹈来得实在突然。

一路上看惯了忸忸怩怩的改良的少数民族舞蹈,对舞蹈这种东西已经没什么兴趣。改良的少数民族舞蹈,就是被搬上舞台时那副假惺惺的样子,衣服上充满了无数亮片和滚边,人的脸抹得白白红红,表情被“歌舞团”规范成那种很夸张的样子,那种舞蹈我是不喜欢的。

而锅庄舞却不同。它很原始,跳起来甚至有点“尘土飞扬”,但那是叫人一看就喜欢的舞蹈,真正来自民间,朴素,单调,纯美,那个夜晚,在不很亮的篝火里,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通体透亮。

先是有人通知我们到一个房间去搬小板凳。搬小板凳这样的事情本身就充满童趣,只有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时才这样做过,成年后无论到哪儿都有现成的桌椅。

我问导游小颜:“搬小凳做什么?”

小颜说:“快点啦,去跳舞。”

我迷迷糊糊跟着他们往后院跑,只见那里已经聚了好多人,天色已经暗下来,黑压压的云朵与黑沉沉的屋檐连成一片,后院中间的那一小盆火还没亮起来,黑色仿佛有重量似的,均匀地布在院落的四周,浓得化不开。

然后,跳舞的人群出现了。

他们是以嘈杂喧闹的形式出现的,在舞蹈开始之前,他们三三两两聚在那儿聊天,声音很大,气氛甚是热烈。男人们穿着靴子,像是刚从马背上下来,一路飞奔着跑来欢聚,他们的脸是喜悦的。

摩梭男人面色黝黑,个子不算很高,但非常剽悍,有原始劳作的印迹,也有一种天然的野性。女人的身高与男人差不多,高鼻梁大眼睛,双颊有“高原红”,非常好看。

吹竹笛小伙子以一声悠扬的笛声亮相。

他是几百人的舞蹈场面中,唯一的一个乐手。他穿着宝蓝色缎子衣服,戴一顶白草帽。

舞蹈的人群开始运动起来,他们随着有节奏的笛声,边舞边自动成行,男人们已进入欢快舞蹈的情绪当中,用皮靴踢腾着地上的尘土,上身几乎不动,双脚腾起、旋转,翻飞如虎。

女人们手拉手在后头跟上,全是清一色的白色百褶裙,动起来如同白云浮动,美不胜收。

队伍很快首尾相接,变成一个巨大的、由百余人组成的圆圈,他们步调一致地跳着,节奏不急不缓,如行云流水一般。笛声,仍是他们舞蹈的灵魂,他们自由舞蹈同时又不忘记纪律,他们齐中有乱,乱中又有齐。舞蹈一圈一圈下来,不断重复,单调中更见原始的美感。

看那个吹笛子的小伙子吧,他怡然自得的表情令人羡慕。他始终站在大圆圈的中间,他有很好的节奏感,要是他一个人乱了,整个队伍就全完了。但是没有,他心中有数,他知道该如何控制局面。

在没有月亮的晚上,有男人,有女人,一点点亮光,唱着,舞着,就足够了。

第71节 洱海

从地图上看,洱海是一个形状窄长的蓝色地带。我总是要看地图,又觉得地图和现实对不上号。在去丽江的路上,买到一册牛皮纸的手绘地图,薄薄的一张纸,要6元钱,觉得很贵,因为云南别的东西都很便宜,唯独地图很贵。

去大理,手里拿着的一张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附赠的灰蓝色地图。那是一张美丽而诱人的地图,上面有蝴蝶、孔雀、蔚蓝的湖水,还有身穿各色少数民族服装的男人和女人。

我们是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到达大理的。据说火车提前了。这儿的事情真的很怪,只听说过火车晚点的,还真没听说火车还能提前到达的(又不是乡下的小火车),横竖火车是到了,但接我们的人还没到。大理火车站在晨光微明的时候,乱成一团。

整整一火车的人涌到广场上,寻找穿白族衣服的妹妹导游。她们一般是手举一张小白纸,上写“接某某某”。广场上风很大,大堆的皮箱堆在脚下,很多人在广场上跑来跑去,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我们的导游终于出现了,她说:“对不起,火车提前到达……”

困顿,疲倦,混乱。

当大理的现实景色在眼前徐徐展开的时候,我们手握着地图昏昏欲睡。

早餐后没有休息,急匆匆赶往下关码头。

所有人都在奔跑,穿白族服装的女孩子跑得最快,她们一般是带团的导游,要上船给她的团队找好位子。我们所乘的“大运号”游船据说是很有名的,曾有重要人物坐过。船上风很大,洱海果然如地图上所描绘的,是窄窄的一长条。

我一直在拍水面上的云。

“我们一直忘了要搭一座桥,到对方心里瞧一瞧——”

耳边传来莫文蔚的歌。飘忽的歌。像云一样的歌。我一直觉得莫文蔚那种声音,很像我的小说,它使我想起刚刚出版的《胭脂帝国》来,作家版的图书,封面很美,现在在图书市场上销得不错。爱的,破碎的,忧伤而又唯美,那样的声音,那样的文字,它们融合在一处,正如歌中所唱“有种不真实的味道”。

洱海上的云,它离我们是那样的近。船在水面上缓慢行驶,不知要去哪里。水岸边,是以白色为主的民居。时常可以看到有人从房子里走出来。当大船抵达一座小岛的时候,小岛上忽然冒出一群人来,他们烟熏火燎地在那里炸小虾卖,与刚才浮云缭绕的景色很不相称。

这烟火来得太突然。我以为船会开到云里去呢,谁知道到头来还是吃。

同类推荐
  •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花有荣枯开落,词有喜怒哀乐,此事古难全。千古爱恨总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故事中变换的“主角”。大概每个人的心底都曾开过一朵情花,为着一个人或一段爱。点点滴滴心事,丝丝缕缕柔情,都镌刻在飘摇尘世的情花上,镂空的是花瓣,饱满的是深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流连必是多情处。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恐怕也是因为逃不出这个“情”字。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之处,还在那些拥有故事的人手中。如何才能忠于自己的内心,只有静下来才能知道。每个人都有想要避世以寻求内心宁静的时刻。所有靠外力获得的东西总将散去,心安即是归处。心念纯粹的时候才能耐得住当世的琐碎与浮华,这才是我们都在找寻的自己,真正的你。无所谓结果是否成功,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 午后的镜子

    午后的镜子

    杨森君,笔名杨迈,宁夏灵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致力诗歌创作二十余年。已出版诗集《梦是唯一的行李》、《上色的草图》、《砂之塔》(中英文对照本)、《午后的镜子》,随笔集《冥想者的塔梯》(与人合著)、《草芥之芒》。《午后的镜子》是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之一。收录了作者《十一月的山上》、《向下望去》、《观察一滴水》、《清水营湖》、《高空》、《黑山》、《桃花》、《再次来到镇北堡》、《五月十六日在磁窑堡西夏瓷窑遗》、《在东庄子草原上》、《登秦长城》、《荒芜之述》、《东塔寺院》、《中午之蔽》等。
  • 最美不过诗经

    最美不过诗经

    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日前揭晓,中国古籍经典《诗经》一举夺魁。没有直白的文字,对不起《诗经》原初的情感冲动,没有含蓄的表达,难以让《诗经》的爱情委婉动人。本书以清新的笔调优游于《诗经》的田野中,采撷两千年前田园牧歌里的快乐与甜美,那里有纯真无邪的爱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诗经》,找回自然的和美与生活的快乐。
  • 旧时光的味道

    旧时光的味道

    美食与时间一样,弥足珍贵,常留念想。我们吃过的东西,有些已吃不到、见不到,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借着对那些美食的回忆,怀念昔日美好时光。有时候,吃几碟菜,喝一杯酒,看一篇文,怀念几个人、几件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本书是《旧时光的味道》全新姊妹篇,堪称升级版、豪华版,内容更加丰富,感悟更为深刻,文字愈加老练,而又不失活泼,读来时而令人怅惘,时而令人捧腹,口齿生香,久久回味。
热门推荐
  • 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

    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

    每当我们在岸边捡着浪潮送来的贝壳,望着一望无际,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的海洋的时候,总是在想蔚蓝色的海水下,到底生活着哪些生物?是否有高度文明的“海底人”?又是否真有美人鱼?提到“一闪一闪”、“灿烂的光芒”这些词时,我们会想到晴朗的夜空,眨眼的星星。其实在海底也会有这种现象,海底的鱼也会常常发出灿烂的光芒,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昵?众多的海洋之谜,等待我们来揭开。因此,我们要不断向前,勇敢攀登科学高峰。
  • 都市绝品狂少

    都市绝品狂少

    什么?你说你才智双全?切,老子分分钟完虐你!什么?你说你武功盖世?切,不够老子几招!什么?你说你有钱有势?切,钱,国家金库是我的:势,各国总统是我小弟!本该一生默默无闻,却不知突然来了一个技能系统......
  • 初遇之青春回忆录

    初遇之青春回忆录

    初遇的那个夏天系列小说,本小说为了填补《初遇的那个夏天》的bug,和《初遇的那个夏天2》的后续故事!
  • 重生之最强大帝

    重生之最强大帝

    太始宇宙,大道雏形凝聚,引亿万大小世界交汇,完美的本源世界渐趋成型。洪荒天地轮回,崩塌毁灭,众圣失位。绝世巨擘、众神真仙,降临太始大世界。不同修炼文明交汇碰撞,开启了璀璨的大时代。大帝争锋,大罗喋血,混乱开启。生存与竞争,征伐与杀戮,浇熄不止。无数的天骄强者、绝世大能,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踏着累累尸骨,争霸诸天,镇压八方。亿万兆生灵,吞精纳气,千百年苦修不辍,追仙问道,持之以恒,不敢稍怠。
  • 伏仙记

    伏仙记

    修仙一途,探阴阳,窥生死,脱胎换骨,脱凡入圣!凡人王灿,不甘心平庸,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得到了圣芒古剑的剑柄,从此踏上修真界。打破修真界数千年的沉寂,一步一步成为绝世强者,纵横三界,傲视宇内。仙途茫茫,这里最绚丽的斗法,最刻骨的温情,最真挚的友情,最激烈的战斗,最感人的故事!三界在我手,我命不由天!没有人能阻挡我成仙的步伐,魔挡屠魔,仙阻伏仙!一切尽在——伏仙记!
  • 重生之超能女孩

    重生之超能女孩

    卓妍的心瞬间如同掉进了冰窖,她看到何俊迟疑了片刻,开始回-吻-章丽颖,两个-抵-死-缠-绵-的男女,如同一记响亮的巴掌,狠狠的打在她脸上。“嘎——”一辆黑色的轿车急速冲了过来,撞飞了卓妍。在呈抛物线的下落中,昏迷前的卓妍赫然看到了章丽颖趴在背向自己的何俊肩头,冲着自己得意而诡谲的笑着,难道这一切都是她的阴谋!与此同时,一粒微小如尘的晶体,正穿过炙热的大气层向下飚射而来,恰好射入了卓妍的脑中。一切在这一瞬间改变……请加我的QQ807083254或者微信号Ningningluo123
  • 源霖不弃真爱不离

    源霖不弃真爱不离

    他是全名偶像--王源,他却深爱着她,他们经过了重重困难,是否能在一起,大家尽情关注!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两栖动物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两栖动物

    本书从两栖动物的起源入手,详细阐述和介绍了有关两栖动物的概念、种类、特征、生理习性、繁殖分布、历史演变以及两栖动物中的趣闻怪谈。
  •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对你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对普通中国读者而言,对荷兰的印象似乎只有……郁金香和风车,可能还有永远拿不到冠军的足球。其实,荷兰有自己的王室,和曝光率颇高的英国王室相比毫不逊色。2013年4月,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从他母亲贝娅特丽克丝那里继承王位,荷兰有了一位来自阿根廷的王后:马克西玛?索雷吉耶塔。本书聚焦于马克西玛王后,讲述了她和威廉—亚历山大的故事。你将能读到她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业生涯,1999年她和高个金发王储的邂逅和之后两人的秘密恋情。通过本书,你将对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和他卓越的王室祖先有所了解,还将了解到荷兰君主政体、荷兰王宫、荷兰国王日,以及欧洲其他王室情侣的情况。
  • 芳华似锦

    芳华似锦

    她是叶家不受人待见的可怜人。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数次被人算计,差点失身,为了更好的活下去,她决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为自己争下一片小天地,让那些看低她,作践她的人,一边凉快去吧。(写简介无能,先这样将就着吧,一笑觉得自己的写作还可以,还请大家先看文吧,如果大家觉得还可以,就请多多支持点一下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