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时,正赶上“文革”时期,学校就在我们村的一座破庙里。教我们的老师也都是就地取材,基本说不上有文化。我到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数字“4”都不会写,汉语拼音也不会。
就在我们的学校差不多要散伙的时候,来了一位老师。从此,一切都改变了。
在此之前,有很多的课程都没有开设过,但是,他一个人却给我们开设了语文、数学、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所有的课程,都是正正规规的。我们从来没有上过这么正规的课,而他每一天每一节课都跟我们在一起。
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儒雅的人。他穿着洁白的衬衣、蓝色长裤和黑色皮鞋。花白的头发向后梳着,露出宽阔的前额。他不说话的时候显得威严,但他总是微笑着跟人说话。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字可以写得那么好,他写过的黑板像课文的页面一样,每一个字都那么标准合度;他第一次教给了我们一套完整的体操;他第一次带领我们走进音乐课堂,我们第一次跟着老师识谱唱歌;他在黑板上随手就能画出一幅好看的图画……
他跟村民基本没有什么往来,一个人住在破庙里。山上没有水井,他要翻过一道山梁去取水,他用盆端着水回到学校,居然总是满满的。事实上他平时走路就是那样轻,好像害怕踩伤地上的虫子。
我爷爷和爸爸都说,读书人就是他的样子,要我跟他学“人样”。
那时,一学期的学费就三五块钱,可是对于一个乡村家庭根本拿不出。可是,我不记得他在任何情况下说过一个钱字。我不知道那些拖欠学费的学生最后是怎么了结的。后来,我们上了初中,离开了那座破庙,我们这一群照着“人样”成长的孩子,几乎成了在初中各方面最好的前十几名,甚至包括调皮都是最有创意的。这种效应一直持续到高中,我们村出去的几个,在高中也是全校最优秀的。我是我们中学那一年二百多名毕业生中考上大学的四个人中的一个。
他在我们村教了十多年书,直到退休。我是多么感激他,假如没有他,我不知道我的人生是什么样子。而几十年来,我一直在照着他的“人样”做人。他姓段,名真如,我们以前都叫他段老师,我上了大学才知道他们家是远近闻名的“贵族”。
但我上大学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他。我经常打听他,但找不到他家住什么地方。直到近年,在县城的书店,遇见一位长者,有人告诉我他是段真如老师的哥哥。他告诉我,段老师已经去世了。他晚年的生活很艰苦,孩子们没有念过什么书,不孝敬父母。回想起来,当他在教我们的时候,他的孩子们正在家乡受歧视,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感恩之窗
一位儒雅的老师让一群山里的孩子有了真正的课堂,让他们认识到“人样”的段老师成了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楷模,也正是这“人样”,造就了一群出类拔萃的人才。虽然他自己的孩子因政治原因而断送了美好的前程,但是他有一群出色的学生,仍然在发扬他的精神,是他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