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冬伦敦时装周已成为往事,其间84个品牌轮番上阵,誓要将今年秋天的流行风尚打造成一场艺术盛宴。北半球春天的意思仍未明显,现在就说起秋冬的流行,未免也太着急了吧?但时尚的本质就是要超越自然时间,用商业时间去预支未来,所以总是在春天里上演秋冬秀,秋天里上演春夏秀。
如果我们试图在本季的伦敦时装周上看见未来的影子,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何故?因为绝大部分品牌的作品都在复古,将过去的元素翻出来再炒一遍。彼得·詹森(Peter Jensen)表现出对当下复古风格的戏仿;Emilio de la Morena 秀出中世纪僧袍一样的外罩,禁欲的宗教仪式般的气息暗示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仍然在持续;玛丽·卡特兰佐(Mary Katrantzou)用巴洛克式的古典主义对称风格来处理打字机、花园、钟表等照片的印花;PPQ 的秀场上,模特们梳着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经典 Peek A Boo发型,穿着20世纪40年代风格的装束? ?通行于整个时装周的似乎不是对未来的渴望和对现在的安抚,而是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对欲望小心翼翼的批判与遮盖。
我最喜欢的英国本土的时装设计师Paul Smith,也不得不收起他一贯色彩鲜艳、大胆拼接的风格,改用灰蓝黑色调———灰色毛呢格子,深蓝天鹅绒,黑色“恨天高”(真奇怪他还在用“恨天高”,有种虚张声势之感)。设计师本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称这一变化是受到当前经济状况的启发:“我以前常运用鲜艳的颜色,但是如果你仔细看看今年的设计,它们仍然色彩丰富,只不过不再是鲜艳的颜色,而是内敛深沉的颜色,但它们仍然是色彩。这类颜色的好处之一就是,在你经历‘谨慎消费’时期时,它们能够很好地与之相配。”
曾经很先锋很前卫的伦敦时装周,现在却表现得保守甚至滞后,虽然参秀品牌多达84家,但里面的传统大牌却很少。欧洲都在饿肚子,在四大时装周之中选择一家最多两家参加一下就行了,这是大牌们的态度,除了Burberry这样从一线大牌往路边摊狂奔而去的牌子几乎是处处必在之外。欧洲人在消费乏力的时期里,放弃了慷慨的消费,也让设计师们放弃了对未来的想象。
好在还有中国人在消费高级时装,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奢侈品市场,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奢侈品市场,中国人的钱袋让欧洲的品牌们不至于倒下去,所以中国面孔在伦敦时装周上也颇为引人注目。而一直对中国市场非常有兴趣的Paul Smith透露,2012年将在上海开设旗舰店。他甚至表示,会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将自己的作品作适当修改,以更适合中国消费者。
对高级时装来说,幸好还有中国,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