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骄阳下、在皑皑白雪中,人们为了防御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往往会戴上变色镜。
变色眼镜之所以有这种特殊的变色功能,是因为在制造镜片时,加入了适量的卤化银作为感光剂。卤化银有一种重要的化学性质,它对光线相当敏感。
在较强的光线照射下,卤化银会分解为银原子及卤素,银原子就会颜色变暗。一旦外界强光消失后,银原子及卤素很快相互结合成卤化银,使镜片恢复透明状态。而且这种变换可以反复进行,不会老化。
13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见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书,于是他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墙根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水珠,他在透过水珠看树叶时,发觋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清楚。
培根立即回家找出一颗玻璃球。可透过玻璃球看书,书上的文字模糊不清。于是,他将玻璃割出一块,用这块玻璃片看书,书上的文字果然放大了。培根欣喜若狂,他将玻璃球片装在一块木片上,并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是最早的放大镜。
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进,这种镜片变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
利用现代高科技,人们不断开发出各种新式眼镜。
法国研制的后顾眼镜能够往后看,它在镜框边上装有一个小夹具,上面带有一个小棱镜,因此可看到背后。
美国推出的收音机眼镜设计独特,上面装有微型收音机,人们戴上这种太阳镜后,即可收听广播。
英国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新型智能眼镜,其镜框中装有一部微型电脑,能够自动地调整镜片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