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道炎
临床表现:进食一般无明显反应,但吃硬食时有阻塞感,嗳气不利,胸骨灼热。
治则:清肝、和胃、降逆。
主穴:天突、膻中、内关、太冲。
配穴:食道梗痛:加膈俞、背部夹脊压痛点。
进食反流:加足三里、中脘、肝俞、气海。
咽下困难:加合谷、手三里。
治法:每日或隔日 1次,留针 20分钟,7次为 1个疗程。
二、慢性胃炎
临床表现:上腹胀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治则:理气和胃降逆。
主穴:内关、足三里。
配穴:气滞加中脘、太冲。
虚塞:加灸脾俞、胃俞。
水湿停留:加巨阙、丰隆。
食积:加建里。
治法:每日或隔日 1次,留针 20分钟,7次为 1个疗程。
三、胃溃疡
临床表现:胃脘胀痛或隐痛,痛有定时。嗳气遇寒痛甚,得热则缓,吐酸,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细缓。
治则:健脾理气、和胃止痛。
主穴:内关、中脘、足三里。
配穴:痛甚加梁丘。
嗳腐:加胃俞、梁门。
胁痛:加阳陵泉。
吐酸:加心孙、太冲。
胃寒:加脾俞、胃俞。同时加灸。
治法:每日或隔日 1次,留针 20分钟,7次为 1个疗程。
四、胃下垂
临床表现:食后腹胀,恶心,嗳气,上腹隐痛,消瘦,乏力,食减。
治则:健脾和胃,升举中气。
主穴:脾俞、胃俞、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胃痛加内关。
泛酸:加心孙、内关。
纳少:加足三里。
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五、贲门痉挛
临床表现:吞咽困难,上腹疼痛,干咳气急,声音嘶哑。
治则:理气,和胃,降逆。
主穴:内关、心孙。
配穴:干咳气急加天突。
腹疼剧烈:加足三里。
治法:每日1次,强刺激不留针。
六、胃痉挛
临床表现:胃脘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伴上腹胀满,恶心,呕吐。
治则:理气和胃,降逆止痛。
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梁丘。
配穴:肝胃不和加太冲、阳陵泉。
脾胃虚寒:加灸脾俞、胃俞。
治法:每日1次,留针20分钟,7次为1个疗程。
七、胃神经官能症
临床表现: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嘈杂泛酸,食欲不振。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主穴:中脘、内关、太冲、心孙。
配穴:痛甚加梁丘、足三里。
便秘:加大横、支沟。
呕吐:加内庭。
泛酸:加肝俞、大都。
食欲不振:加足三里。
治法:根据病性确定疗程。
八、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表现:脐周隐痛,时轻时重,多在空腹时发作,进食缓减,伴有腹泻。
治则:舒肝理气,补脾益肠。
主穴:大肠俞、气海、天枢、足三里、中脘。
治法: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九、呕 吐
临床表现:多见于消化道疾病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呕吐。
治则:和胃降逆。
主穴:内关、中脘、足三里、心孙。
配穴:痰多加膻中、丰隆。
吐酸:加阳陵泉、太冲。
食积:加脾俞、下脘。
脾虚:加脾俞。
治法:每日1次,留针20~30分钟,7次为1个疗程。
十、呃 逆
临床表现:呃呃连声,短促,频繁,不能自制。舌质红,苔薄,脉弦。
治则:理气降逆。
主穴:内关、天突、隔俞。
配穴:食积加内庭。
气滞:加太冲。
寒邪:加灸上脘。
治法:每日1次,留针20分钟,7次为1个疗程。
十一、肠 炎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可兼见发热。
治则:疏调肠胃气机。
主穴:天枢、上巨虚。
配穴:发热加曲池。
湿重:加阳陵泉。
恶心:加内关。
治法:每日1~2次,不留针。7天1个疗程。
十二、胆道蛔虫症
临床表现:剑突下绞痛,呈发作性,伴有恶心、呕吐。
治则:通调腑气,安蛔止痛。
主穴:阳陵泉、期门、中脘、迎香透四白。
配穴:痛久加刺四缝穴。
恶心:加内关。
治法:痛时强刺激,留针30分钟。
十三、便 秘
临床表现:2天以上排便一次,粪便燥硬、排便困难。
治则:疏气机,通腑气。
主穴:支沟、照海、天枢、足三里。
治法:隔日针刺 1次,留针 15分钟,7次为 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