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自称像“猫”一样行走的老师,叫郭雪萍,很另类,很有个性,读她的事迹,让我感慨颇多。现将其另类处摘来,不妨再来温习,以促思进。
另类一:备课;
她认为,一节好课应该在预设和非预设之间。她的备课教案很简单,她自有其理,她用齐白石的画论做论据。她说,留白的空间越多,想象的天地越宽广。
吾以为,简单是复杂后的简单。在这个简单背后,有无数的铺垫与不简单。而她,正是做足、做实、做透了这个不简单,才会有简单一说。
另类二:退到幕后;
她说,我在课堂上学会了悄悄地退到幕后,让孩子们自然地走到台前。我鼓励他们说话,而不是我一个人心甘情愿地唱独角戏。只有心静下来,才能读书,才能思考。
我思:一句话,教师少讲,学生多动。少点热闹,多点安静,学生的思考才能走到深处。
另类三:不一样的作业;
生字只写4遍,日记轮流记,一周只轮到一次。中午不写作业,一起看课外书。
这样做,学生负担轻,兴趣浓,效率高,收获多。
另类四:改作文;
她的班上每四人为一组,每组批改四本作文,小组长整理大家的意见,再批注。自己做第二次批改。
吾思:如此批改,省事,省时间,提升了学生断文识字的能力。
另类五:获奖后不高兴;
她说,一个寒假里,一遍一遍地嚼《语文课程标准》,啃《名师课堂实录》,品《爱如茉莉》,做了一本厚厚的笔记,修改了6次教案。结果获一等奖,却高兴不起来。原因是自己难以突破“爱与感动”这样的主题。她说,自己的课都很有诗意,但诗意是优点,也是缺点。她在课堂上需要有更高的突破。
她的言外之意是,上好课,需要啃标,需要模仿名家找思路,需要修改教案无数次。即使成功,也要反思求得更新之更新。
真可谓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另类六:追求课的力感;
她说,2006年,她上了一节叫《灰椋鸟》的课,评价很好,但自己不满足。她拿自己课的录像与名家上的《船长》做比较,并请上幼儿园的儿子提意见。儿子说,《船长》更有力量。她得出结论,教师要在课堂上表现大气、匠心、力量,这就需要博览群书。
吾思:追求卓越,永不满足。既听之,就思之,则改之。
如此“猫”教师,不进步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