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工作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怎样借助于校长的意见和建议去掌握独立分析自己的成绩、缺点、失误的方法。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第85页
对于老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之提升,校长的意见是助推器。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在校长听完课或与教师随意的交谈中,教师总要在校长这里听到关于自己课堂、育生、做人、交往、处事的有关信息。校长也会毫无保留地并负责地向教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但在教师这里取得的效果却大相径庭。有的教师能够收集信息、提炼信息、吸纳信息,并付诸于自己的行动。这样的教师,像春天蓄势强劲的种子,校长及其他同行的建议就如同适宜的化肥,暖和的阳光,浸润的雨水,促使其一天天拔高快长。这样的教师,若干年,不,若干月后,就会有脱胎换骨之感。这样的教师,无疑是学校的栋梁,是后生可畏。这样的教师,是潜在的名师,若干年后的明星。相反,有的教师,则已老态龙钟,观念陈旧,听是一方面,做自己的事是另一方面。日日年年,抱着一本老皇历,其民主、进步、反思、吸纳的意识相当淡薄,造成的结果是教学质量低,学生厌学,教者厌教,发展更是很难企及了。
校长与老师是共同研究者。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言,校长和教师是共同研究者。校长不仅要研究学校管理,研究教育教学现象,更要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育人个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创始人杨文普先生,是一名教研室主任,他现在又去县第一高中任校长,亲自督导“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的试行和推广。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其着力点也在课堂。因此,校长的主要责任还是要放在课堂内,与教师共同研究教育教学现象及规律,解决分析帮助教师研究一切教学教育规律。教师的问题,就是校长的问题,校长的问题,在教师这儿也可以得到化解。校长与教师通过共同研究,共同分析,共同释疑,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校长是平等的伙伴。校长并不是绝对的领导和指导者,而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合作者与分享者。从学科特点来看,似乎教师更胜一筹,但从大教育方面来俯瞰,校长可能更会开放大气和善于宏观把握。通过校长与教师之不同教学理念及经验的碰撞与交流,无疑会提升校长与教师双方的教育生命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