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涛来了吗?
雨涛的信儿来了,但雨涛的人却没有来。有关雨涛干坏事儿的信息,是别的孩子们告诉我的。
转眼间到了下午,再将时间往后拨,便到了课外活动时间,我正在读书做批注。忽然门外一阵吵闹声,从远而近,大家吵嚷着便进了我的办公室。
来者都是雨涛班的,有雅楠,佳,仲生等。
“校长,不好了,出事了。”
孩子们急成一团,似乎天要塌下来。
我说,慢慢说。
仲生说,雨涛去了三年级的教室,弄坏了三年级的凳子。三年级的孩子正要找雨涛的麻烦呢。我说,他们没打雨涛吧。
仲生说,没有,他们要找班长讲理,我是班长,他们找我。
我说,找班长是对的,让班长解决。班长解决不了,再将这事儿反映给班主任老师,让他处理一下。
仲生看着我,似乎有所明白,便出了门,其他孩子也跟在身后,一溜烟不见踪影。
这帮孩子,调皮成性,难免会发生事端,也在正常之列。但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情在第一时间不去找班主任解决,而要找校长来说理?我的分析,一来嘛,这一学期新换了班主任,班主任还没与孩子们抱成团儿,大家都没进入角色。班主任,是班级的头儿,是班级的护身符,有事找他解决是自然之理,贴切之理。二来呢,难道是孩子们怕班主任处罚他们?新班主任是老教师,管理也严中有爱呢。有一次,一大半孩子们没上操,下了操,班主任将没上操的孩子们找出来,让他们站在教室前的栏杆处反省。孩子们低着头,反省自己的错误。出现问题,首先是反省。老夫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不反省就没有进步,就不会提醒,就不会改正。班主任做得对,我称赞呢。这帮孩子,是淘气之组合,智力弱者,好动者,听不见者,皆有之。去年上一年级时,几个调皮的学生阴差阳错地都粘在一班。一班调皮玩性足的孩子们多了,班级便很活跃,更让人担心的是,一年下来,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并没有养成。而另一个班,则相对而言更整齐些,上课你说“挺胸,抬头,眼睛与书的距离是一尺”,孩子们个个精气神十足,能保证坐好十分钟,而在前个班,则是一分钟也过不去。两个班级,两个班头,两种性格,两批学生,性格天壤有别。这一学期,因缺老师,学校再将两个班糅合在一起,意在取二者之精,融新班风之容。没想到,正打却歪着,让东风压倒了西风。从目前的情况看,倒是原先那帮调皮的学生占了上风,班级更显得调皮和些许的乱。
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但好班风的形成,仍然是棘手而持久的。
这个班,形成班风是关键。
班内发生大事,学生来找校长,目的是让校长当裁判。但此事,我想,并非急不可待之事,我将球踢给班主任,自然是管理之正经路径了。
想到这个雨涛,非但一而再、再而三的保证没做到,那“禁闭”之吓并没有产生效果。没禁成,反而惹起另一事端来。
这孩子,什么时候能消停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