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8年,当地农民在庞贝古城遗址偶然发现了一些遗物,于是寻找庞贝古城的发掘工作就此开始了。4月6日,从棕红色的火灰堆底下发现了第一幅壁画。4月19日,挖出了第一具尸体(骨架),身旁撒落一些古代的金币和银币,从尸体留在地上的痕迹来看,这个死者正在急匆匆地去抓滚落的金币时就因火山爆发而致死了。这年11月,发掘工作进展到一个椭圆形的洼地,即原先的露天剧场。
1763年,发掘出一尊大理石雕像,像座上刻有护民官的告示,一块石碑上刻着:“庞贝市公所”。人们断定:此处就是庞贝古城遗址,但很少有人了解该城的确切方位。直到1860年,人们才开始对它进行系统的挖掘。
1890年,考古学家乌塞皮·菲奥雷利使挖掘工作走向正轨,他还研制了一种新的发掘技术,使死城中被埋葬的人、动物、家具和木制建筑物等很好地再现了当年被埋葬前的各种风貌。这种新技术是:细心地一层层将火山灰岩剥离下来,以便保持物体原来的形状,接着把石膏浆灌到物体与火山灰岩之间的缝隙中,最后将物体完整无损地摘取出来。再将水泥倒入与原物体一模一样的火山灰模子,浇铸后形成的塑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古城居民临死前的各种姿态。例如:有些人把手和布塞进嘴里,竭力想逃避火山喷出的毒气的侵害;有些人手中紧紧地拿着装满金币、银币和其他珍珠宝贝的口袋而慌忙逃跑的神态;有的妇女倒在家门口,从她们脸上那犹豫不决的表情来看,似乎是想回屋里再抢一些贵重的东西,还保持原来临死时的神态。
到1911年,庞贝城的建筑物底部才被挖出来。从此以后,对庞贝城的发掘工作断断续续地一直在进行。发掘出来的大量艺术品、器皿用具和工具后来都在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展出。出土的许多文物和尸骨,为人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科学研究线索。
直到今天,庞贝城的3/5已被发掘出来,重见天日。而这座死城至今还有许多牺牲者、器具和建筑物仍然被深埋在地下。由于古城是骤然之间被埋没的,所以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街市景象都原原本本地埋在地下,甚至连死者脸上布满着恐怖的表情也原原本本地保存了下来。经过1000多年之久,牺牲了的人、动物、家具等在深厚的火山灰的掩埋下,早已分解干净,但覆盖在他们上面的火山灰,却在高压下变得异常坚硬,从而形成各种各样与原物体一模一样的模子,保持了原来的各种形态和风貌。
对死城的发掘和模拟再现,使当年覆灭前后的情景在人们的心目中又复活了。在维苏威火山爆发之前,古城居民在盛夏瑰丽的晨光中醒来了,海风轻柔,碧空如洗,到处开放着缤纷的鲜花。小吃店正在迎接顾客的光临,羊毛商人正在谈论着生意,参加葬礼宴会的人们正围坐在桌边吃喝,脖子上挂着小石板的小学生,正带着小狗上学校……古罗马人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谁也没有料到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即将降临。沉睡的维苏威火山突然一声巨吼,喷出大量固态的火山灰和浮石,倾刻间像黑云一般遮蔽了晴朗的天穹,迅即把古城全部掩埋了。古城居民死后所遗留下来的食品、珠宝、衣物、武器、生产工具、艺术品等也都完整无缺地保持了原状:有的放在屋里,有的搁在桌上,有的挂在墙壁上,有的拿在手里,有的放在箱笼中,有的则正在炉灶上蒸煮……例如有一个小孩正躺在小床上,他临死前吃的那顿午餐是一只鸡,还放在眼前没有动,他隔壁房间的桌子上还放着煮熟的鸡蛋、面包、奶酪和水果。有一美术家在往木质画版上涂上最后一笔油彩后,刚刚放下他的画笔,就被硫磺毒气熏死了,并很快被火山灰所掩埋……庞贝城占地18平方公里,有长达48公里的石砌城墙。街道规划得十分出色,像围棋盘一样井然有序,纵横各两条石铺街道构成井字形,是主要交通线。街道上印有深深的车辙,仿佛刚有马车驶过似的。街心有雕塑像的喷泉,以供市民生活需要。许多建筑以优美的雕刻艺术来加以装璜,宏伟壮丽。城内的住宅一般都是高宅深院,院中有喷泉和鱼池,屋后还有花园。古庞贝居民极重视花园建筑,花园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例如在公元62年那次地震后,许多人先修复花园,然后才修复住房。
古庞贝居民对剧院的兴趣颇浓,舞台布置十分豪华,全城共有大型剧场3座,最大的一座能容纳观众2万多人。庞贝城里至少有3家公共浴室,冷热浴、蒸气浴样样俱全,还有化妆室、按摩室,墙上都饰有石雕和壁画。有一处叫苏贝尔班的浴室,中庭式的门厅上有一个天窗,由此射进的光线恰好照在一个喷泉上,这个喷泉是一座精雕的阿波罗半身像。古城最东头有一座圆形体育馆,能容纳10000多名观众。城市的西部是一个公共广场,它是全市政治、经济和宗教活动的中心。广场东侧是工商业者联合会会馆。广场北侧有一个神殿,广场南侧是市政府机关。
在古城遗迹中充分地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道德的堕落情况,一部分人(当然主要是贵族们)沉溺酒色,风俗败坏,寻求刺激性的感官享受和淫靡生活。古庞贝城中有两多:一是妓院多,一是酒店多,堪称为酒色之都。妓院墙上到处画着不堪入目的美女裸体画。酒店林立,铺面不很大,酒垆与柜台都在门口,顾客们大约是站在柜台外面喝酒的。酒徒们留在酒店墙上的诗文依然可辨,有粗俗的,也有悲观厌世的。
今天的庞贝城虽然叫做死城,但它却已成为吸引全世界旅游者的地方,终年旅游者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游客们从古城残留的颓垣断柱,往往联想到人类坎坷的历史。唯心主义者鼓吹的“天神惩罚”之说当然只是无稽之谈,但人类在同地震、火山爆发之类的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确实付出过巨大的牺牲。旅游者提出疑问:维苏威火山今后还会继续喷发吗?悲剧还会重演吗?死城还会第二次被埋葬吗?
现代科学家们的回答是:不能排除今后发生一次新的甚至比公元79年那次更为剧烈的火山爆发的可能性,也许新的爆发目前正在地下加速酝酿着,因此,悲剧今后再重演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研究预报和消除火山喷发的方法。
海底探宝
很久以前,地球上还没有飞机、火车这样的先进交通工具,许多大规模的运输工作是依靠海上的航路来完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旅途都会一帆风顺,好多载着奇珍异宝的商船难逃沉船的厄运。南中国海就埋藏着许多这样的商船。这些宝藏吸引着探险家们来研究和寻找沉船的记录,再去潜水探险,一些有经验和胆识的人还因此发了大财。黑切尔就是其中的一个。1985年3月,他来到了南中国海。有过二十几年打捞经验的黑切尔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了。他已经从这片海洋中打捞出过一艘日本战舰和一艘明代货船,他为此获得了几百万美元的财富。
这天,黑切尔想寻找的是“吉尔德麦尔森”号沉船。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获悉,这艘船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1752年从广州返回荷兰时触礁沉没,船上有50千克黄金,239000件中国瓷器和343吨茶叶。
四艘快艇和一艘打捞驳船悄悄来到当年失事的海区。他们用最先进的仪器进行着全面搜索。然而两个月过去了,已经花了40万美元,依然一无所获。
出人意料的是,就在他们几乎要放弃搜索的这天,一种仪器的显示屏忽然出现了一艘完整的船形图像!黑切尔和着名海洋地球物理学家马克斯喜出望外一同下潜,找到了一件凹凸不平的小东西,他们抹去上面的海洋附着物,眼前出现了美丽的蓝色光芒。
经鉴定,这是一件18世纪的中国青花瓷瓶。也就是说:“吉尔德麦尔森”十有八九是在那儿了!
5月,大规模的打捞开始了。潜水员发现了一只只破碎的柳条箱,打开一看,里面竟是:排列整齐完好无损的青花瓷器,包括碗、盆、盂、罐在内的一整套瓷餐具,最大的一套可供144人使用!而且这些瓷器上无一不绘着素雅的中国风景:小桥、流水、人家……正当人们仔细观赏着瓷器时,又一位潜水员在水下传来了欢呼:“黄金!我找到黄金了!”不一会儿,这个潜水员全身鼓鼓囊囊地回来了,他拉开潜水服拉链,一个个金锭相继滚出。就这样,深藏海底20多年的125块黄金锭重见天日,其中18块标有“南京马蹄金”字样,这说明,他们找到的正是“吉尔德麦尔森”号。第二年4月,这些打捞物品进行拍卖,本身就价值不菲的宝物在经过233年后身价又提升了近900倍!当然,黑切尔还是获利最高的——300万美元。
世界上最大的沉船宝库
古代沉船上的遗物包括货币、各种商品、船员的生活用品及其他物品。其中在文化史上价值最高的,除了货物和掠夺来的东西之外,就是各类艺术品,特别是古代雕像。虽然最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有人在打捞雕像,但最近40年来在海底发现的两座雕像才最引起轰动。
在地中海海域,自公元前就盛行在海底采集海绵。1953年,在土耳其勃得鲁姆海的海底采集海绵的工人打捞出一尊古希腊的青铜雕像,即女神“苔曼台尔”铜像。另外一尊是考古学家在考古调查中,于1964年在意大利那波里湾的加布里岛附近的海底发现的罗马时代的大理石海神像。这里主要介绍这尊大理石海神像。
在包括发现海神像的那波里湾在内的意大利沿岸,罗马时代之后,由于海水的上升,使马格那·古拉埃基亚时代之后的城市均被海水吞没。特别是那波里湾一带在海中至今仍然可以看到这些遗迹。着名的波次奥里神庙建于公元3世纪,15世纪时这座圆柱形建筑完全沉没于海中,据说现在每当退潮时,还可看到神庙的基址。
加布里岛的旅游名胜点“蓝色洞穴”,是一处面向海洋的地下湖,入口大小只有1米多,因流动的湖水的蓝光倒映着高30多米的碧石洞口而闻名遐迩。罗马帝国第二代皇帝提拜里乌斯在公元27年搬到加布里岛的离宫来安度晚年,从这以后,离宫被奉为圣地。在这一带海域,意大利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理石雕像。这尊雕像由于被海水严重浸蚀,表面覆盖着一层贝壳,专家研究结果表明,这是2000年前罗马时代制作的雕像。可是它究竟是“海神内布丘”还是“海王得莱顿”,学术界产生了分歧。虽然存在这种争议,但肯定这是装饰离宫壁面的雕像群中的一尊雕像。这是了解罗马时代圣地宗教性质的宝贵资料,因而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地中海发现的第一个古代雕像是1832年在意大利西部海岸皮昂比诺和厄尔巴岛之间的海底由拖网渔船打捞上来的。这是公元前5世纪制作的“皮昂比诺的阿波罗”青铜像。这尊雕像现在罗浮宫美术馆,是最负盛名的陈列品之一。从风格上看,它是马格那·古拉埃基亚地区的作品。也许,这尊雕像某一时期从南意大利的一个古希腊殖民城市交流到这里的。其线条洗练的造型,极为清楚地表现了人体的各部结构,具有典型的古希腊艺术风格。特别是其准确造型与青铜材料的完美统一,作为现存蜡模铸造最为原始的一例,在古代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现在却无从寻找这一雕像发现的确切地点。
进入20世纪后,1925年从爱琴海深处的马拉东海湾的海底由渔网打捞出一尊青铜像——“马拉东青年像”。推测是由希腊开往意大利的商船的货物之一。这个比真人略小的雕像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其典雅安详的神态使部分专家认为这是希腊大雕刻家普拉克西泰莱斯的作品,现存雅典国立博物馆。
1928年,在希腊埃维厄岛的阿尔泰米希奥海角的海底,发现了一尊“婆塞冬”青铜像。据说,是雅典的艺术品收藏家安德尼斯·拜那基斯雇佣海绵潜水夫打捞上来的。海神婆塞冬,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这尊雕像,是公元前5世纪前后制作的三尊早期青铜像中仅存的两尊之一,是十分珍贵的遗物。传说这尊雕像最初放置在科林索斯的伊斯特毛斯,后来在运往君士坦丁的途中,因遇难而沉没海中。
在这个海域,还曾发现被认为是古希腊时期(公元前334~公元前30年古代历史时期)的“少年骑手像”(青铜像,高852厘米)。这尊巧妙捕捉住黑人少年骑手激烈运动姿态的作品,被认为是公元前150年左右制成的。
要说起希腊雕刻,即使从遗物的数量上说,也不能不想起普通的大理石像。但是,在古希腊的雕刻作品中,更多的是青铜像,其质量毫不逊于大理石像。公元前7世纪,在希腊的圣地,只要一建造石结构神殿,就要同时用石材和青铜为材料,精心雕刻完成被祭祀的主神像和装饰建筑的纪念性雕像。当然,最早用做雕像的材料是木材,接着是青铜,然后才是大理石。虽然最早使用青铜造像的年代在文献上还不清楚,但像我们能见到的被推定为宙斯头部的“男人头像”,是公元前6世纪末的作品,被认为是最早的青铜雕像。学界认为此像是用砂型铸造成的,但此后,与大理石一样,用青铜铸造真人大小甚至更大的青铜像以装饰神殿和其他建筑的做法就普遍起来,这一点在当时的金石文和文献中均有明确的记载。再进一步则以大理石像为范模,将原像翻制成青铜雕像。
自古以来在地中海,特别是爱琴海域发现的古代文物,大多是由希腊的海绵打捞工人和拖网渔船的渔夫们打捞上来的,关于这方面流传有许多轶闻趣事。他们也自诩具有在海底发现为数众多的古典期的优秀雕像的经验。他们不仅熟知爱琴海的古代海底图,而且有使用空气呼吸器采集海绵的技术传统。他们熟练地运用这些技术,能够把纯属偶然发现的沉睡于海底的优秀艺术作品及双耳陶瓶等打捞上来。这些极偶然的发现事实上不断地在推动地中海地区海底调查工作。
在地中海所进行的水下考古学调查,是以1900年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的安提基西拉岛水湾偶然发现的沉船为开端的。在北非近海完成打捞海绵作业的小船在回程途中,为躲避风暴偶尔到安提基西拉岛避难。当时,海绵打捞潜水工人埃利阿斯·斯塔代阿提斯发现了沉在海底的大理石像和青铜像,并以打捞上来的青铜像的一只手腕为证据。船长德麦道利奥斯昆道斯将这一情况悄悄地报告了希腊政府。其结果是引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由国家参与的海底考古学调查。调查是由雅典博物馆研究人员、希腊海军士兵、潜水员等共同参与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