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人的价值怎么体现,人的意义在哪里?通过工作,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最崇高的动机。
赛亚·伯林(英国思想家)
“为什么要工作?”你是否这样问过自己?“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我可以快乐地工作吗?”这些问题困扰了很多人。这是一个人一生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
在这个世界上,万物都在悠闲中过日子,唯独人类在工作着。人不能不工作,文化在日益进步,生活也日趋复杂,到处是义务、责任、恐惧和阻碍,这些东西不是由大自然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人类社会产生出来的。社会是人的产物,没有人就不称其为社会;人终究是社会性的人,必须工作。每个人都应思考为什么要工作,尤其是工作的社会意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堪纳特别迷恋美式足球,是一位铁杆球迷,他从不错过每年1月间的季后赛。原本一场60分钟的比赛,少不了犯规、换场、中场休息、伤停补时、教练叫停等等,这样要耗费很多时间。
花这么长的时间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布堪纳感到很浪费时间,竟至产生了罪恶感。然而,球赛又不能不看,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干。
他记得曾从后院捡了两大桶核桃,于是就把这些核桃搬到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敲核桃,这样或许能心安理得一些。
布堪纳边看球边敲核桃,还在不停地思考:为什么自己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会有罪恶感?为什么自己这么一会儿没工作就心里觉得不踏实?
布堪纳在不断地敲核桃的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社会赞许工作,工作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其他人也有好处,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那么除了他自己的得失之外,别人也享受不到他从事生产带来的“交易价值”。
社会对工作赋予道德上正面的价值,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有一天人类停止了劳动,那就意味着人类社会自身的毁灭。除了为赚钱而劳动之外,凭借每天工作的进行,人们还可以满足心理上的欲望,并借此肯定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质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一种快乐。
人不能不工作,道理很简单:工作不过是人赖以生存的方式而已。人要吃饭,要养家,要买房,要买车,要供子女读书,还要享受……如果想要吃得好、穿得好、把下一代抚育好,就必须工作。
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工作为主导的社会中,被与消费职责紧密关联的工作伦理所控制。过去人们工作是为了创造以便保持温饱;现在人们工作为挣钱,挣钱为消费,消费又促进人们更努力地工作。
无论你有多么崇高的使命感,多么远大的理想,都必须去工作,否则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其他想法也无法付诸实施。任何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工作才能生存。人不能不工作,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应为实现自我价值而独立奋斗。
工作可以满足个人,让人快乐。不劳无食的主张,只是要把工作的质量降低一些而已,其实无论在何种社会何种组织之下,人是不能甘心闲着的。
一个组织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可分为社会性和利益性两方面,从劳动者个人的目的来说,组织给了你工作,你成为其中的一员,担当了一份职责,你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享受到劳动的成果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体验快乐。
“为什么要工作?”1954年,社会学家怀兹等人对数百名美国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发现自己拥有一笔不必工作也能维持生计的遗产时,你会不会脱离职业人的行列?结果发现,竟然有80%的人回答:“即使自己生活富裕,仍然愿意继续工作”。至于理由则有下列种种:
工作是一种乐趣;希望自己的内心经常保持充实感;以此维持自己的健康;通过工作可以促进人际关系;保持自尊心……对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工作,你会怎样?”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每天将会无所事事,感到极为无聊;不再觉得自己是活泼、有生气的;觉得自己似乎成了废人……在工作中,除了纯粹机械的以外,没有人不想表现他自己。凡是经过人劳动生产的东西,他的个人价值也必在里面。这种表现力是与生俱来的,是促使人类做事的原动力。
人需要在工作中寻找其归宿和价值,实现其理想。人总得找点寄托,能够把工作同理想、兴趣、爱好融合起来的人是幸福的。
乐队指挥鲍勃·克劳斯贝的儿子,曾被问到他父亲和他的叔叔平·克劳斯贝每天的生活情形。他回答:“他们永远都在愉快地工作。”好奇的人又问他:“那你长大之后希望怎样呢?”
“也是愉快地工作。”小克劳斯贝毫不迟疑地回答。
是的,人不能不工作,这个道理连孩童都懂,好在人能形成工作的习惯。有了这种工作习惯,人就会习惯任何工作,不管是什么工作。最后,哪怕是不需要工作的时候,也会渴望工作,这是人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