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只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素质。
英德拉·努伊(美国百事公司CEO)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当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时候,才能真正彰显知识的力量和价值。我们每个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需要在参加工作后的实践中转化成工作能力。
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有很多科技成果来自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如果没有工作环境,光有知识也造就不出高的科技成果。知识是理论基础,能力是实践运用,只有较好地结合,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
学过哲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知识只有不断实践,才能转化成能力;提高能力不能只满足于学了多少书本知识,取得了什么文凭,而要看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就是运用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陆游有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我们才能够尽快使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不断从学习、实践中得到提高。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致用”,知识能不能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发挥作用?是不是纸上谈兵?这体现了一个人的实践能力。
我们 从几岁一直到成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不断的学习。而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书本知识增多了,特别是上了大学,成了硕士、博士,那么他的能力,其中也包括创新能力,自然就会相应地同步提高,逐渐地变强。
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且不说书本知识本身并非是真理,并非全都可靠,即使所学习的都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科学知识,也还得看学习的人是否能正确、有效地加以应用。知识是潜在的力量,要能够正确、有效地应用知识,它才能成为现实的力量。“学以致用”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财富。
张华并不是一名技术专家,他甚至不是生产部门的干部。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他真正的工作是在市场部门。张华的工作成绩相当出色,他在公司的记录优良,而且早已经被认为是“可靠的大器”。
为什么他会对公司机构这么了解呢?他说:“我参加了好几次会议,彼此都在讨论公司翻新的计划!我想我最好还是多了解一点生产过程,于是我就读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的确,张华只要一有机会,就会积极地吸收新的知识。他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了解它的潜力,又花时间去研究。很快,他对公司各部门的活动,有着相当清楚的了解。
几年后,张华升到公司里极高的职位,还不到31岁的时候,就成了一家规模宏大、不断成长中的公司首脑。正是基于“学以致用”这种能力上,张华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克服了种种障碍。
当然,书本上的知识也并不是全对的。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应该加以分辨,勇敢地向书本挑战,否则我们将会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不可弥补的损失。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某军事科研部门在研制一种高频放大管的时候,科技人员都被高频率放大能不能使用玻璃管的问题难住了,因此,研制工作迟迟没有进展。后来,决定由发明家贝利负责的研制小组承担了这一任务,但是,上级主管部门在给贝利小组布置这一任务的同时,鉴于以往的研制情况,还下达了一个很奇怪的指示:不许查阅有关书籍,经过贝利小组的顽强努力,终于制成了一种高达1000个计算单位的高频放大管。
在完成了任务以后,研制小组的科技人员都不明白,为什么上级不准他们查书?查阅了有关书籍后,他们全都大吃一惊,原来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如果采用玻璃管,高频放大的极限频率是25个计算单位,书中也有错误,“25”与“1000”,这个差距有多大!后来,贝利对此发表感想说:“如果我们当时查了书,一定会对研制这样的高频放大管产生怀疑,就没有信心去研制了。”
书中的知识也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而前人那些充满智慧的成果,仅仅是伟大的里程碑,而非终点的标志。在我们从书中学到方法之后,就应该运用这些方法放到实践中去,这样才可能有所创新。职场不欢迎书呆子,每个人都应该在工作岗位的实践中不断用知识提高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