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及其作用
当我们看报纸、杂志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一些与草地相近的词,比如城市中的绿地,不叫草原,而叫草坪或草地;而内蒙古的辽阔草地,人们通常都叫它大草原。这些词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1)草原的基本情况
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我国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都是这种类型,都叫做草原。
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实际上,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草原,是世界所有植被类型中分布最广的。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已大大改变了天然植被,造成谷物、牧地等人为草原,这些地区需要某种形式的非自然重复侵扰,例如持续的栽培、密集放牧、焚烧或割刈。然而,这里讨论的偏重自然草原和近乎自然的草原。
最广阔的草原,可视为环境梯度的中间,其中森林和沙漠,分在两端。森林占据最有利的环境,那里湿气充足,可让乔木为主的高大密集植被生长和存活。沙漠为水气缺乏的地方,无法维持永续的植被。草原则位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由气候干旱所造成的最大片天然草原区,可分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两大类。热带草原通常位于沙漠和热带森林之间,温带草原通常位于沙漠和温带森林之间。热带草原与稀树草原出现于相同地区,这两个植被类型之间的差异,说法不一,视乔木多少而定。同样地,温带草原可能散布着一些灌木或乔木,在接近灌丛地或温带森林的地方出现时,界线可能较模糊。许多原本被视为天然的草原,如今被认定是先前生长于边陲气候干燥的森林,因早期人类的干扰,使它们发生了转化。
半天然的草原,可能出现在那些以前为了耕种而清除木本植被,后来又被废弃的地方,因一再焚烧或放牧,使原本的植被无法复原。在潮湿的热带地区,这些类型的草原可能非常密集,如东非洲以象草为主的草原,或如新几内亚以沼芒草为主的草原,这两处的草皆可长至3米。
各地草原的面积和特点,一部分可能决定于草原与人类交互影响的漫长历史,尤其是通过火这个媒介物。
(2)草地的功能
①生态平衡的功臣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们都比较看重草地的经济功能,一提到草地,我们想到的就是,草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重要的可更新资源,能生产肉、奶、皮、毛,能提供大量的畜产品,有大量宝贵的特有经济功能,而往往忽略其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新世纪前后袭击北京的沙尘暴、长江的洪灾等许多重大自然灾害问题,使我们许多人对此有所反思。草原,既是发展畜牧业的基地,也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若是炎炎的夏日,我们置身于植物覆盖的房子,会有凉爽舒服之感,而在隆冬,我们如果躲进这种房子,又会有暖融融的感觉。同样,草坪的作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草坪在调节小气候方面的作用,实在是功不可没,其功能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草地可截留降水,且比空旷地有较高的渗透率,对涵养土壤中的水分,也有积极作用。据试验,水草的降水截留量,可达50%;由于草地的蒸腾作用,具有调节气温和空气中湿度的能力,与裸地相比,草地上的湿度,一般比裸地高20%左右;由于草地可吸收辐射外地表的热量,所以夏季地表温度,比裸地低3℃~5℃,而冬季相反,草地比裸地高6℃~6.5℃。这些就使得草坪在调节小气候方面,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②保水固土的卫士
许多人都知道,不论在我国南方或者北方的山上,假如地表裸露,没有植物覆盖,大雨过后,水土肯定流失严重。但是,我们很少人知道,在我国南方桉树林里,尽管大树成林,但林下灌木与草本层缺乏,大雨过后,也照样有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样也会成为光板地。这就是说,要保持水土,光有树还不行,还必须有草。草的水土保持功能十分重要,在许多情况下,它比树的作用更突出。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主要由于:草的根系发达,而且主要都是直径小于1毫米的细根。实验表明,直径小于1毫米的根系,才具有强大的固结土壤,防止侵蚀的能力。另外,草本植物大量的地表茎叶的覆盖,也可以减少降雨对地表的冲刷。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国南方许多桉树林下,也仍有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正因为如此,草本植被被称为保水固土的卫士。
众所周知,我们可以通过放牧,把草转化成为肉、奶、毛皮等畜产品。但是,由于过度放牧、开垦,使草原沙漠化、荒漠化,因此要想更好地利用草地,合理利用草地,就必须以草定畜,严格控制草场载畜量;建立人工草地,推行越冬饲养方式;采用先进技术,实行划区轮牧。
2.保护草原资源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草地为什么会退化呢?分析起来,这里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化,即温暖化与干旱化,这是整个地球表面共同的变化,人类不能够左右,只能认识和利用这一规律;而其人为原因,特别是近几十年,长期的不合理活动,加剧了我国天然草原退化的过程。在这些长期的活动中,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过牧,即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又叫草原超载。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单位面积的草场,只能供一定数量牲畜的活动,过度放牧,会使牧草来不及生长,来不及积累有机质,草丛变得越来越矮,产量越来越低,优良牧草断绝,只剩下那些有毒的或者牲畜不喜采食的植物。这就是为什么退化的草地,一方面,表现为植物小型化、生物量低的特点;另一方面,表现为有毒植物相对增多的特点。如在内蒙古的典型草原,退化严重的草原上,狼毒大量保存下来。除了以上影响外,牲畜长期的大量的过度践踏,也会使土壤变得紧实,导致透气透水能力降低,土壤性状恶化。
我国有60亿亩草地,其中90%以上,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之中,如何改良、利用这90%的退化草地,是草原退化防治的根本与关键。
对于退化草地,关键是在用中改良。我们说,合理使用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管理。此外,对于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与改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贯彻综合治理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其中值得重视的措施有:
(1)围栏封育,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成效显著的措施。在内蒙古草原退化的草地,一般围栏三年,即可发生显著的变化,生产力就可有较大幅度提高;
(2)松土改良,这是一种用机械的办法,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而改良土壤的化学状况,为植物生长创造好的条件,提高生产力的方法;
(3)补播,也就是在退化草地上,补种合适的豆科或禾本科牧草;
(4)施肥,就是在某些局部地区,在可能条件下,施用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对提高生产力与退化草地的改良,也有很大好处。
草原退化,主要是因为牲畜多了,而草地上的牧草产量少了,草与畜不能平衡。假如我们设法增加牧草的产量,就可以为更多的牲畜提供更多的牧草,从而实现新的畜草平衡,这就是建立人工草地与防治草原退化的辩证关系。
人工草地,是一种高产的牧草生产系统。要高产,既要有好的基础,也要有高的投入。建立人工草地,选择合适的地形部位与土壤条件十分重要。人工草地成功的一半是有了好的基础,而另一半,就是好的草种、合适的结构、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以及收获等。在这里,要特别强调,豆科牧草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我国目前家畜饲草缺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另外,在人工草种中,配合一定比例的豆科牧草,不仅可解决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而且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可增加系统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总之,我们应采取科学措施,综合防治草原的病虫鼠害,注意防止农药及工矿企业排放“三废”,对草原的污染,保护黄鼬、鹰和狐狸等鼠类天敌。同时,加强草地畜牧业的科学管理,合理控制牲畜头数,调整畜群结构,实行以草定畜,防止草场超载过牧;建立两季或者三季为主的季节营地,大力推行划区围栏轮牧,推行草地有偿承包合作制度;积极开发一些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沼气等,解决一部分牧区居民的生活使用燃料,以减轻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实行“科技兴草”,发展草业科学,加强草业系统过程和草原生态研究;引种驯化、筛选培育优良牧草,加强牧草病虫鼠害防治技术和退化草原恢复技术的研究,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