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9000000023

第23章 人生坦言(一)(16)

答:当然是有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坛只有创作没有理论的。作家与理论家的共生,简直就似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一样,缺一不可。作家的创作有时就像一堆石头,只有经过理论家的手指一点,才能成金。另外,世界文学上一些更先进更前卫的创作流派和创作理论,更多的是理论家们介绍给我们看。

有人说理论家是作家的导师,能指点作家们走出迷途;有人说是教鞭,能鞭策作家们前进;还有人说理论家是只疯狗,追着咬作家们的屁股。我认为这更好,不妨说理论家是紧逼作家们身后的恶狼,然而这会迫使作家们不敢大意不敢怠慢,永远处于亢奋的抗争状态。正如恶狼追赶下的动物,练就得身强体壮奔跑有力,而且相当精神抖擞。

问:文学上存在所谓的“全盘西化”吗?

答:我最讨厌“全盘西化”这个词。实际上我们整个生活的形式早就“全盘西化”了。我们所有的交通工具,飞机、轮船、汽车、火车、乃至自行车,哪个不是人家发明的?我们睡觉的床,照明的灯,听的收录机,看的电视机,用的电脑、电话、电报、电传;还有电冰箱、电磁炉、微波炉、自来水、纯净水、煤气、液化气、抽水马桶等,全是从人家那里学来的。另外,多年的老中医现在也戴着个人家发明的听诊器,就是开批判“全盘西化”的会,用的麦克风也是“西化”出来的产物。可以这么说,现代生活无论从形式到内容,没有一样是我们发明的。这种全盘西化的存在方式,难道对我们的头脑没有意识作用吗?

现在再说文学,首先我们的老祖宗在文章里就没有标点符号,没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小说写法,没有倒叙、悬念、跳跃、蒙太奇,甚至没有文学意义上的长、中、短篇的分类。再加上用电脑写作,我想,至少写作形式已经“全盘西化”了。其实我觉得这没什么了不得的,我们的邻居日本比我们更全盘西化,但人家却最顽强地保持了日本文化,就服装而言,那笨拙的和服,还是人家最感到尊贵和庄重的。我们现在有什么?在自己的国土上开会,最讲究的服装竟然是西服,有时还恬不知耻地规定,必须西装革履,否则不准与会!(笑声)读懂邓刚

问:你觉得读者最喜欢你的是哪一部作品?

答:读者最喜欢我的作品是长篇小说《曲里拐弯》。因为至今所有读过这部小说的读者,没有一个说不好看的,而且绝大多数说是一口气读完。当然,好看的小说不一定就是好小说,但我还是有点得意忘形,二十多万字的小说能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这也说明我的幽默能力。更幸福的是还有若干相当美丽的读者爱上小说里的主人公,这其实就等于间接地爱上我一样。(笑声)为此,在我签名售书时,我总是在这本书的扉页狂妄地写上:我写的小说绝对有意思,不信你看!(掌声)问:你自己认为满意的是你的哪一部作品?(请不要用贝利"T一个进球最好”的方式回答!)答:我对正在构思小说很满意,如果我不满意,我怎么会有勇气写出来?但我对发表后的小说却汗颜,总感到还有缺陷,为此我就又追不及待地去构思下一篇小说。就是这种不断地满意和不满意,使我一直能写到今天。否则我早就改行了!你如果认为我这种回答是贝利式的回答,那我只好说我自己认为满意的是长篇小说《白海参》。因为不喜欢这部作品的读者对它腻烦得要死,喜欢这部作品的读者却又爱得要命!没有中间阅读状态,这使我感到很奇妙。另外,写这部长篇时,我曾想过,在我快要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会一直读着这部小说的。人生历程中最美好的是青春年华,而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却是在最黑暗最荒谬的年代里度过,痛苦的生存会使你的理想更趋强烈,为此有了我的《白海参》。所以,生命将尽之时回忆最美的和最丑的,生与死都会泰然。

问:国外的文坛,作家们常常相互辩论,甚至毫不客气地讥讽对方。可我们中国文坛上很少看到作家相互攻击的文章。这个现象是否说明我们的作家比外国作家团结?

答:你只是注意到外国作家毫不客气地攻击同行,却没有注意到他们毫不掩饰地钦佩同行。有一些国外作家写文章表扬同行作家的作品,其热烈而诚恳的赞美之词常常令我感动不已。中国作家虽然相互之间不剑拔弩张,但也很少看到他们之间推心置腹地钦佩。国外作家的恨爱全表现在明面上,我们却全闷在肚子里不吱声。认真地说,在团结方面中外作家都差不多,只不过是表现形式各异,人家团结得像磐石,但有楞有角;而我们团结得似浆糊,有些稀里糊涂而已。(笑声)问:你的处士作是哪一篇小说?你满意吗?

答:思想最幼稚的,写得最臭的,发表时却令我最激动的那篇小说就是我的处女作。那还是刚刚打倒“四人帮”的时候,我从一个阴冷的,不敢说人话的年月里走出来,战战抖抖地第一次拿起笔来写小说,你想能写到什么份儿上?所以,我也就不告诉这篇小说的名字了,因为这实在是没什么意义。

问:你有勇气对自己的作品赞蔓或是批判吗?

答:如果你是一个还知道什么叫恬不知耻的人,那么,批判自己的作品并不需要什么勇气,但赞美自己的作品却需要相当了不得的勇气,也就是说你必须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才敢赞美自己。(笑声)因为一个人尽管很难看出自己的缺点,可是更难看出自己的优点。

我们生括在一个经济上和文化上都非常落后的国家里,可绝大多数人却认为自己正确,认为自己善良,甚至认为自己伟大。人们要看出自己真正的模样,实在是太困难了。当然,我说的赞美自己和自我吹嘘是两回事,所以,我有时会吹嘘自己,但决不敢赞美自己的任何一篇作品,哪怕我很喜欢这篇作品。

不过,我倒是比一般人敢批判自己,从文学的本质意义上说,我写的东西全是废纸,我不是故意糟蹋自己,如果我们的改革开放能正常地进行下去,不远的将来你们就会明白我说的话绝对是真理。(掌声)问:除了写作,你还有什么爱好?

答:写作本来就是我的爱好,可是这个爱好现在成了我养家糊口的职业,于是,除了职业以外,我就等于没有什么爱好了。如果说读书是一种爱好,现在也不能算作爱好了,因为我现在读书完全是为了写作的需要。

我过去是个山狼海贼式的海碰子,潜到深深的海底下,看到那五彩缤纷的水下世界,应该算作是不错的爱好吧,可惜,穷困的生活逼得我无法欣赏五彩缤纷,而是只注意躲藏在五彩缤纷之中的海参和鲍鱼,因为这些海珍品能换回宝贵的粮票和布票,更能卖钱。所以,我更多的快感是看着鱼枪穿透鱼肉。倘若这种快感能成为一种爱好,那真是可怕。现在我有时还到海里去潜泳,但失去一种劳作的目的,也就失去扎猛子的兴趣。

说起来,我挺可怜的,因为我惟一的爱好就是挣钱,(笑声)说得好听点儿就是爱好文学事业。

问:邓老师,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你认为你的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答: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我最大的优点——头脑太清醒,换句话说是活得太明白。对我赖以存活的世界,我知道什么是轻重利害,什么是高低深浅,什么是忠言逆耳,什么是左右逢源。我还知道什么时候不能激动,什么时候不要愤怒,什么时候可以慷慨激昂,什么时候话到嘴边留三分乃至留八分。有一句老话说作家要面对惶惑,但我却从来就没一丝惶惑。所以,我在创作的钢丝上走得非常精彩和机智,但明白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花架子。

问:邓老师,提一个小问题,你习惯坐着看书还是躺着看书?

答:这确实是个小问题,甚至就不是问题。看书的姿势大概都差不多吧?一般都愿意躺着看书,又舒服又省劲儿。但现在人过中年,不敢躺着看书了,因为只要一躺下就想睡觉,不管多好的书也能睡着。不过细想一下,我还比别人多一种看书的姿势,就是走着看书。在我最艰难的狗崽子岁月,为了养家糊口,我每天上班干工厂里的活,下班干家里的活,压根没有看书的时间。所以只好利用上下班走路的时间看书,我家离工厂五站地,我从不乘车,拿着一本书边走边看,并练就能一心二用或三用的硬功夫:既能注意前面的车辆行人,又能注意脚下的坎坷不平,而且走路的速度不减,还能一字不漏地看书。十几年如一日的走路看书,竟然一次也没撞到电杆上。(笑声)问:再问一个小问题,你对写作的条件很苛求吗?你喜欢夜里写作还是白天写作?

答:很多作家对写作的条件很讲究,环境太吵了不能写,环境太静了还不能写,还有的必须有抑扬顿挫的音乐才能写。美国作家海明威说他是一条腿站着写作,有些报纸竟然像傻瓜一样宣传,说是一条腿站着写多么多么神妙。我认为海明威一条腿站着写作的说法是一种幽默,其含意是写作速度一定要快,你想想,一条腿站着多累,不能容你写得慢慢腾腾。我很同意海明威的创作方法,构思可以慢,但动笔一定要快,否则就过了那个热乎劲儿。所以,我只要是感到构思成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写起来,绝不挑剔白天还是黑夜,也不挑剔环境吵还是静。也许是过惯了苦日子,我的适应能力极强。简直就是个全天候写作机器。(笑声)问:邓老师,你构思到什么程度才能拿起笔采写作?

答:无论构思的时间长短,我的构思从来都是含糊的,但在这种含糊中我必须构思出一个好的故事结尾,一旦有了好的结尾我就认为这是构思成熟,写起来就胸有成竹。这就像我在吃力地挖什么,无论所挖之物多么坚硬,但最终能挖到金子,所以我就挖得格外有劲儿。如果所有的情节都构思得太细,笔路就太窄,而且写起来不能自由驰骋。一篇小说写得再好,只要结尾不行就等于全完蛋。开头决定全篇的气质,结尾决定全篇的价值,没有好的结尾,千万不能动笔。

问:作为一个作家,你最喜欢看的是哪一家报纸?

答:无论我是不是作家,我都喜欢看《参考消息》,相较我们报纸上的文章而言,国外的记者观点写得比较客观和真实一些。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从一个角落里捡到一张揉搓得皱巴巴的《参考消息》,看到上面有台湾的消息,甚至还报导国民党骂我们的文章。我吓得不行,以为是反动标语了。(笑声)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全世界都欣喜若狂,我们数亿中国人在当时几乎就不知遭这件事。但在《参考消息》上能含糊地看到,尽管是角落里一则豆腐块消息,却让你知道世界上原来发生了这样重大的事件。政治的狭隘使一个国家变得小气,实在是一种悲哀。有时发生了全世界都为之注目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报刊竟然没有半个字的报导,大家只能活得像个聋子一样。但你如果认真注意《参考消息》上的消息,就会从一些字里行间看到世界上的一些真实。

20世纪80年代后我们的新闻报刊有了极大的改观,世界大事的报道增加了很多。《参考消息》过去只能在党员和干部中发行,现在全民都可以阅读了。不过,总体地比较起来,还是《参考消息》的新闻早一些多一些和客观一些。

问:你对未来的创作有何计划?

答:最近我准备写一部长篇小说,暂定的名字叫《叛逃》。这是根据一个中国青年在“文革”中逃到原苏联的曲折经历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为此,我做了很长时间和很认真的准备,并到俄罗斯体验了近三年的生活。能否写好这部长篇,故事的素材和艺术的把握都不是什么问题,惟一的障碍是我有没有胆量面对真实。

问:你喜欢港台和新加坡的影视片吗?

答:我认定全世界最臭的影视片就是港台和新加坡的。如果说这里还要分一二三等的话,那么新加坡最臭,香港第二,台湾有些片子还可以。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些臭片子却能横扫千军如卷席,把大陆的影视片打得人仰马翻,并让绝大多数的观众如痴如醉。所以,我们不得不这么说,大陆的影视片比最臭的影视片还臭。(掌声)问:在你的文学生涯中,有哪些作品销路最好,也就是说销量最大的是哪一部作品?

答:说起来惭愧,我是写小说的,但我写的小说却没有财运。歪打正着的是我的幽默散文《邓剐海味馆》却销量最大,而且这部书的读者来信也多得让我目瞪口呆,搬家时装了足足两大塑料编织袋,写字台上还剩下一大堆。所以,我准备大量地写一些这样的幽默小文章,挣些钱存起来,以备写小说时好用。读者来信我是一个三十有余的“老姑娘”。我感到这样活一辈子也挺好。可我的家人和同事们却为此惊慌万分,您也认为我不正常吗?你说你感到孤独是一种人生的乐趣,我却觉得你还不知道什么叫孤独。我只是预感到在不远的将来,在你走向40岁、50岁乃至60岁时,住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你是否会感到人生的孤独。……我和我丈夫都是科级干部,日子过得挺和谐。但自从我破格升为处长之后,我的丈夫脾气变得古怪起来……这样过日子真是很累……坦率地说,我认为你的丈夫是个窝囊废,是个没有任何爱的价值的软蛋,我不知你和这样的男人生活在一起,还会有什么意思!请原谅我的直率……第九章读者来信

生活的困惑

问:……我是一个12岁的女孩,爸爸在一次工伤事故中去世了,妈妈的工厂不景气,工资都不能按时发。这种状况下,妈妈要养活我和年迈的外祖母,常常经济拮据,所以,我不想上学了,要到饭店洗碗或是打点零工。但妈妈却坚决地要我好好读书,为此她辞职去南方城市创业。看起来她创业非常成功,每个月都会给我和外祖母寄来很多钱。这样,我就继续快快乐乐地上学,还当上了少先队的干部。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妈妈在南方城市不是什么真正的创业,而是干着下流的勾当——卖淫。我的头脑一下子被这可怕的消息打蒙,第一个念头就是想立即从我住的城市逃走,宁肯到外地流浪和讨饭吃也永远不再回家;后来我还想直奔南方城市找到妈妈,和她暴吵一顿,把她从肮脏的地方拉回来;再后来,我都不能用手去动妈妈邮来的钱,我觉得那上面有细菌。

坦率地说,我想到自杀……邓老师,你是个套写幽默文章的作家,对人生一定有着相当深邃的经验,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答:你这封信使我想了很久,并且想了许许多多的解决办法,最后还是感到,任何横向的干预,都会给你带来长远的不幸。最后,我只好写下这封无用的信。

……你不能自暴自弃地出去流浪,也不能去南方城市找你的妈妈,更不能愚蠢地想到自杀。你只有一条路,就是继续在学校里好好读书,而且要更发奋的读书。因为你读书的每一分钱,都是你母亲用生命换来的。也许你会说这是用肮脏换来的,但我还是希望你不要批判你母亲,因为你还没有能力批判她,你实在是弄不懂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世界,你甚至都没有能力弄懂你的母亲。

同类推荐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本书所关注的主要是出生在浙江、也主要在浙江以及周边江南地区从事翻译活动的文学翻译家及其翻译艺术成就。作者力图将翻译理论思想的阐述与具体翻译实践的探讨结合起来,并将宏观的研究综述与微观的翻译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力图遵循相关翻译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理论中的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浙江文学翻译的成果作了客观的梳理和研究,对浙籍作家的杰出的翻译艺术以及相应的译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季羡林先生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过程中参悟到许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经典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佛教研究;第二辑,佛教与文学;第三辑,佛教人物。
  •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以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为主要内容,将前沿性媒体运营理念与实战性媒体运营实务相结合,涉及媒体实务、媒体运营、新媒体、传媒思想等方面。《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对区域性媒体的运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可作为高校传媒专业参考用书,也可为传媒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热门推荐
  • 赠言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赠言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面对着壮阔的大海,让我们向您庄严宣誓:请放心吧,敬爱的老师!没有什么风浪能挡住我们青春的脚步! 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日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 时光许我一个他

    时光许我一个他

    【忧伤小清新,新风来袭】任凭风吹也无法忘记你的名字。但,离开你之后,我慢慢忘却了你,也慢慢忘却了自己……那一年,是我忘却了你,还是你丢了我……后来的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你非良人,我,亦非佳人。
  • 竹马哥哥很独爱,彤彤好爱你

    竹马哥哥很独爱,彤彤好爱你

    她从小就有一个很帅很高冷的竹马哥哥,一转眼过了10年,他直逼墙角,“还记得我吗?”
  • 都市最强修仙系统

    都市最强修仙系统

    校花?呵呵,打的就是你!高冷女总裁?对不起这里不是你能装的地方,哥比你还高冷。千金大小姐?不想死就给我安分点!一个都市修仙的高冷故事……
  • 诡途迷藏

    诡途迷藏

    上古神石的遗失,让守护神石的部落惨遭浩劫,四分五裂。族人的后代为再次寻找神石,踏上一条惊险万分,光怪陆离的不归路。他们能否顺利解救族人?还是会在鬼怪横行的险境中丧命?他们能否同心协力?还是会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反目成仇?协助,同行,叛变,患难,妖魔鬼怪,这场惊心动魄的探险远远不止这些......
  • 盛宠娇妻

    盛宠娇妻

    一朝重生掉进了蜜糖罐,上有长辈娇养惯宠,下有兄弟百依百顺,这是要把女汉纸扼杀在摇篮的节奏啊!一代娇软妹纸横空出世!看似软绵好欺小白羊,实则吃人不吐骨头大灰狼,某女笑的奸诈:那谁,看本姑娘好欺负是吧?某男:娘子大人好生歇着,代夫把贼速擒来,是杀是剐乃请便!某女咬着小手指:夫君,人家下手有点重,呢人看起来不行了...某男笑得灿烂:娘子大人且放心,整死整残尽管来,夫君背后撑着天!!
  • 与佛有染

    与佛有染

    我本平凡,于这世界,只是蝼蚁过境,毫不起眼。我思考过我的人生,本该在平淡中长大,本该在奋斗或许悲哀中死去。可是上天给我安排了另一条路,没有终点,没有尽头。我是一个狂人,或者,只是一个粗人,当你翻开它的时候,也许你正在观看我的一生,又或许,你只看到了我已经看过的笔记。我叫张德高,其实我并不高。
  • 吾主秩序

    吾主秩序

    走在无数位面边缘,无数法则遵循着秩序点缀着璀璨宇宙。而吾,即是秩序的主人!唯吾!……
  • 赠从弟冽

    赠从弟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战神:废材七小姐

    绝世战神:废材七小姐

    天生异瞳,毫无灵力,被人唾弃。恶人害死,却无人问津。再次睁眼,冷漠、强大、无人可及。但有谁了解她?她的冷漠,不经人意,只是不想别人背叛;她的强大,只是为了守护自己。“有我在,别怕,我会守护你。会护你一生一世,永不言弃。”某男说道。“有你,真好。”某女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