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7600000008

第8章 人情篇(8)

铁凝自荐了散文《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沉淀的艺术和我的沉淀》。前一篇散文中,她描绘了一个人置身于大雾的感受。触景生情,灵感突发,放松心情,展示本我:“只有在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雾里人生感受,自是一番滋味,最为难得。这是文章的支点,也见出构思的奇妙,她的语言委婉清丽,一如她小说的文风。

铁凝的散文最早结集的是《草戒指》、《女人的白夜》。她以温婉的笔触,写世事人生,尤以女人的人生片断,最见光彩。代表作有《河之女》。一个关于河中的石头的故事,写得曲尽其妙,也以出人意表的感悟,诗化了大自然中的情怀。河水,石头,人物,风习民俗交织相映,景象物象与情思相得益彰。所以,她在散文的感言中,以“心灵的牧场”来表述:

……

世上的各种文体,同植物和动物之间、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之间一样,都存在着交叉状态,但这种交叉的状态并不意味着彼此可以相互替代。比如小说和诗,是可以使人的心灵不安的,是可以使人的精神亢奋的,是可以使人大哭大笑或啼笑皆非的,是可以使人要死或者要活的。散文则不然,散文实在是对人类情感一种安然的滋润。

散文是心灵的一片牧场,心灵就是这牧场上的牛羊。当牛羊走上牧场的时候,才可能出现因辽阔、丰沃和芳香而生的自在。

散文需要自在……

安然自在,心灵牧场,散文的精神性为其主要,这是文学的归宿。以此为旨归的文学,是具有滋润人心的力量。

我说她的周到,还因为另一件事,在她一年后给我的信中说:

王必胜:

你好!

寄来的新闻出版报收到,多谢你对《无雨之城》的褒奖。

遵嘱,给长江文艺出版社写了几个字,不知会用否,请转交。有事随时联系。

夏天好。

铁凝94.7.4

信中所说的新闻出版报的文章,是我评论她的长篇小说《无雨之城》的小文。我是从通俗化和严肃性的角度来论及的。那段时间,受大连日报的读书版之邀,为他们开有“京华书影”的专栏,每半月荐一书。我写了这部小说的评介,后也给新闻出版报的朋友发表了,这就是她信中说的,对《无雨之城》的褒奖的事。我以严肃与通俗的话题说到,小说有通俗文学的故事框架,严肃文学的内涵。“它是在二重人格的精神层面上,描绘当代人的政治仕途与情感隐私的尴尬和两难之状,直逼人生最为隐秘的情感之角,也在反思在物欲、媚俗的时弊中,健全的人格之于现代人的重要。”这部小说在铁凝作品中有着不同的意义,让我们看到一个纯情的严肃作家,通俗化的路子,或者加入了那一时期小说寻找新质文化的反思中。以后她写的另一部长篇《大浴女》,也可视为同一路数。

信中,她说的写字一事,是为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的题字。当年,我的学长秦文仲是一个编辑室的头儿,他多次托我,说社里好像是个什么纪念日,要请铁凝写个祝词或者随便一句话。我曾建议他们在北京找个书法家倒也省事,可铁凝在外地,怕不太方便,私心想还不如书法家写个字得了。可是他们坚持,非要铁凝的不可,至今,我也没有弄明白是何因。记得还很少有找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题词什么的。可见他们对铁凝的重视。我已忘记了是当面还是信件请托铁凝了。不料,她很快就写了,让我十分感动。抱歉的是已忘记了她所写的内容,也忘了收到后如何转交长江社的,有否给她回音。事过多年,这题词什么的也不知何在?真有点不敢想象。也没有多大的奢望。因为具体办事的秦兄,是个好人,他在单位里还有很多的关口,出版社的几经变化,书后来再版也没有与我们打个招呼,可见一斑。再说,十多年过去,物是人非,世事茫茫,觉得对不起写字的主人。但,铁凝的周全,让我在出版社那边,有了交代,在当时是很愉快的。

与铁凝的熟悉,是她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研讨会。那是在1989年2月,那次会议我写了一个较长的报道,以评述的方式说会议谈作品。当是较早的关于这部小说的新闻述评文字,后来又约发了有关的评论文章。记得铁凝为此还来过电话说及,想是她办事很周到。

后来,间或是在北京还是石家庄的会上,偶有见面,几年前她的新作《棉花垛》出版后也在北京开过研讨会。那是她上任主席前的最后研讨。位置更高了,时间更紧张了,只有更为勤勉而严谨了。听到较多的是,艺术上她勤奋精进,摇曳多彩,变法创新,而为人上她是通达周到的。这也是一个作家而主席的必要修炼吧。

结语

拉杂把十多位作家的信件作了一番评述,意犹未尽。其实,说评述不尽恰当,是借题发挥,说同他们的交往,说他们的文学,主要是散文的成绩。

写了这些,遗憾二字油然而生。是的,我没把收入书中的五十五位作家悉数写到,不是因为篇幅,是现存的信件中不少作家阙如,有几位老人,像冰心、巴金、孙犁老们,年事高不便直接打扰,还有的信件是寄往合作者潘凯雄那儿,也还有因保管不善没有找到,种种原因,就只留下一个遗憾了。那些没有写到的作家,如王蒙、王安忆、王中才、李国文、从维熙、史铁生、叶兆言、冯骥才、刘心武,贾平凹、莫言、苏童、余华、陆文夫、张贤亮、张承志、张炜、张抗抗、高晓声、格非、迟子建、陈世旭、苗长水、金河、赵玫、阿成等,或许以后有了机会再续。还有,写到的作家们,也是印象式的札记,请包涵了。

之所以把作家们关于散文的文字,基本抄录,觉得这些文字有相当的分量,也为研究者留下一些资料吧。这长不过六百,短仅是二三百的文字,是一篇篇精短小文,集中了小说家们对散文的领悟。谈文体,说语言,论意境等等,或零星感受,或细微梳理,各不相同,甚或矛盾,却出自内心,发于肺腑。随意为之,皆成文章。洋洋数十家,倾情于一种文体,甘苦寸心,见性见情,纵观文坛,历览散文百花园,实为难得,恐也绝无仅有。

因而,读他们,兴味盎然;写他们,言不尽意。“此情可待成追忆”。唯感佩而感谢。感谢散文,感谢小说家们的书信。

2010年4月老田

老田是我们部门的老主任,原名田钟洛,笔名袁鹰,在文坛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的著作,少说有三四十本,包括散文、诗歌、杂文,以及编著。他主要写散文,曾有数篇作品入选教材。五十年代,他的域外题材的少儿诗歌,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前几年,巴基斯坦总统访华时授予他贡献奖。还有,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老委员,他从四十年代起就从事新闻工作,一位资深的报人,他的文名和资历都是令人尊敬的。

老田,是大家对他的一种亲切自然的叫法,那时候,同事间称呼简单而随意,从不叫官职,没有谁把对人的称呼与叫职务联系起来。这在当时很平常,上行下效,大家都如此,老一点的不以官位自恃,小一点如我辈,也没有在称呼上的不便和难堪。一个平常轻松的称呼,体现了单纯亲切的人际关系。

我是1982年来到现在这个部门的,之前曾在一个大学,要说那里大小也是个局级,有相当级别的干部,也有延安时期的老新闻,大家都以某某或老某小某相称,连学校的某某老师的常规叫法也不多,没人叫官职,也没有人摆架子,好像没有条件摆什么架子。我的直接领导是一位三八式的干部,他的副手也是一位老同志,从年龄上我们相差三十多岁。他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拖把和抹布满楼道地搞卫生,与他们共事几年,从没有听谁叫他们官职的,连我当时作为小字辈的,也这样老武老苑地叫,没觉得什么不好。也许是习惯了,也许是这些当事人的带头,谁也没有把这些个或大或小或实或虚的职位当回事,这个好的传统一直沿袭下来,光大于后辈中。我那时刚到北京进机关,因了这先行的一步,来到报社后对这种平常而简单,其乐融融的集体氛围很适应,仿佛这文化机关就是这样子的,所谓官僚衙门,一点没有感觉。

按说,老田我应当尊为老师的。他不仅在资历和学识上,在生活上,是我所尊敬的老师辈的人,而在我上研究生时,师从他指导学业,也是名正言顺的老师。只不过,我们上的研究生班是集体辅导,老师只是专门指导论文写作的。可能这一点与专门的导师制的研究生不一样,所以,在几次的场合我向人介绍,老田是我的导师,他却不以为然,总说哪里哪里,一笑了之,一番真诚的谦让,也就不再多说。有时候,我想,学生不才,忝列其门,有辱吾师,而从心里来讲,我总是把他当做导师的。如前所说,他不仅是我学业的导师,而在他身边工作的那几年对我的教育和关爱,以及他在单位以至文坛的口碑,都是为我师表,有如师严的。

记得第一次去见他,大约是1980年。他的办公室还在王府井报社大院,我是首次登门,拜他为师,对于一个年近而立的学生,他也许觉得没有什么可要交代的,而于我却近距离地见到心仪的作家,投其门下,颇有点惶怍,简单地交谈,觉得我导师是一个面善之人,那副身子显得结实,虽有些发福,但看出来他的干练,听他说话,觉得江南普通话里透露出浓浓书卷味。

这以后,因他工作忙,写作的事仅与他通通电话,学业方面也只是简单汇报,到了快毕业时,才因写作论文与他接触稍多些。他对人对事,总是十分的宽厚,也许是这个年龄有所成就的人,对于后辈的仁厚,也许是一种放手的信任。记得我的毕业论文,他也没有具体提些什么意见,只是在大的框架和结构上,宏观指导,也是到了论文打印上交时,他作为最后的审定人、导师,签字放行。他对我最后的论文答辩,也没有后来的一些辅导老师那样的紧张,没有为我谋划商量,以便有所预案,应付可能的不测和变故,像后来我所参加评审学位时的那种杂七杂八的人事和非学业的纠葛。当时,我的评审委员有几位、都是谁,田老师也没有过问。大概他以为,我们这些“文革”后较早一批的研究生们,耽误了十年,恨不能夺回荒废的时间,大家学业勤勉,对这批人的行事标准、学业研究,较为放心,觉得都有相当的自控力;或许,田老师们还以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清纯,学风纯正,作为老知识分子,他希望看到的是年青人的认真求实的作风和老实本分的态度。这也许是老田他们这一批德高望重的新闻、文化界知名人士,乐于指导我们这批年龄不一、社会经历也较复杂的研究生们的一个缘由。

毕业后,我成了他的下级、同事,到1987年他退休。这段时间里,我亲聆教诲,他那学者的风度,长者的宽怀,父执般的善心,深有体会,也时有感动。部门里大都有我这种看法,记得缪俊杰先生曾在文艺报上写过一篇文章《袁鹰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老田的为人为文,说他“官不大,名气很大;职务不高,威信很高”,认为老田是最没有架子的,对人对事真诚善良,心胸豁达。我还记得,最为大家谈论的是,他得了稿费后,总要交一笔党费,这已成了惯例。老缪的文章说,“文革”前,老田曾一次交了八千元的党费。二十多年前,人们的工资很少的两位数,除外也就是一点不多的稿费了,老田每有稿费都拿出一些,好像很自然。那时,也不时兴搞什么内部的表扬,也没有内部的宣传小报和单位的闭路电视,这类宣传也不是老田的本意,他也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纯粹是个人的行为,只是表达一份神圣的情感。按说,他的家境并不宽裕,家中老父亲和一个残疾的女儿,需要照顾,可他却多年一直是用这种方式表示一个老党员、一个部门领导者的心意。那时候,不时兴作秀,也不像现在有人还没有做点什么,满世界地鼓噪,生怕自己做了一点事别人不知,特别是那些有点权力或有点小权的人,陶醉于表扬与自我表扬中。

老田属于那种对别人宽厚,对自己严格的人。他在主政部门时,没有见他激烈过,每每部门的会议,都在一个稍大些的办公室里开,如同农村田间地头的村民会,随意地坐着,谈点实事,无高谈阔论,只有信息情况的交流,简洁的工作安排,如此而已,要做的和要办的就解决了。而作为主角的他,不激烈,不焦急,也不偏执,但也不马虎。属下的有条不紊,工作也没有出现过差池,也许那种纯正的文学和文化气氛,让各位编辑同仁、同事们各司其职,演绎得得心应手了。老田领导作风朴实,不指手画脚,不颐指气使,哪怕是对我这样的小字辈和新来的,说话总是以商量的口气。不说官职(好像他已是“文革”前的十三级,属高干之列),就是在年龄上,他可以是部门的有些人的父辈级,可他还是以细声和气谈工作,商量的口吻说版面,即使议论单位的大事小事,即使批评文化界的一些不良之风,或者激愤于某些孜孜于利禄权势的人,蝇营狗苟的事,他不像我等之辈,恨不得与之绝决;在他也多是一种认真地分析,还为那些本来就是尸位素餐的人,那些混迹于文坛而捞取资本的人,作些“假若”、“如果”式的推想。比如,说他们也不容易,替他们的生存现状着想,其宅心仁厚,为不多见。在“文革”中,老田被造反派打倒,也有个别同事落井下石,颇不地道,他的处境可想而知,可平反主政后,他并不把过去的恩怨当回事,连那些对此有过节的人也心有芥蒂,可老田却对此付之一笑。在他的眼里,总是看到你的优点;在他的心里,总是为别人想的多。与他共事几年里,我发现他没有批评过什么人,甚至于,对别人的挑剔和耍性子,他也不太计较。大约是1984年左右,一次因为一块小刊头漏发,开了“天窗”,造成了报纸上的不大不小的事故。在部门会上他自责,检查批评了这件事,可是当事人却有些漠然,不当回事,好像还说了些不合适的话。这事让我们都以为当事人太漫不经心了,而老田只是把这件事在大会上说过以后,没有因为对方的散漫而动怒,更没有因此而给人“穿小鞋”。他好像不曾批评人,也没有见到因为什么对属下发火,更不会无名地动怒。这些,除了与他的修养有关,我认为,体现为老田对事对人,多以一个文人的思维来对待,无论是他的下属,他周围的人和事,他取的是平等宽厚,甚至于过分的自我担当。当然,更多的时候,他是想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尽量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这种大度的领导作风,最容易赢得尊重。

同类推荐
  • 就当一次路过

    就当一次路过

    恩德传媒出品,这么远那么近监制,OUR书系第一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路过,每个人都有各自抵达的终点,或许是你独自上路,或许有人愿意为你停留。最终大多数人或许会分开,我经历过,我知道他们很重要,任何人来到你身边愿意为你停下脚步,都是值得珍惜的事。所有相遇都是有意义的,别在意是否还有告别,哪怕只是一次路过,也要在最好的年纪里,放肆地活,坚定地爱。正是因为那些过往和遗憾才成就了现在的你,所有的回忆都会成为你温暖前行的动力。
  • 柳宗元文集3

    柳宗元文集3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本书通过自己的文章让从未去过俄罗斯的中国人全面了解这个白桦林的国度,讲述行走俄罗斯喜怒哀乐与难忘记忆。
  •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

    本书以空间生产论为理论基础,以当代西方空间转向为学术资源,以中国现代小说为文本分析对象,在文学与空间的互动阐释中建构文学空间理论,揭示空间生产与文学表征之间的内在关联。本书运用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方法,对文学空间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具有探索创新的理论意义。
  • 我的名字叫王村

    我的名字叫王村

    在一个线性时间的来龙去脉中,范小青以中庸的力度打开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哲学,一个是现实。极简的故事主题:我丢失了弟弟,我又去寻找弟弟。故事叙述中,患有智障的弟弟恰如龙卷风,把所有人物都裹挟了进去。丰富庞杂的情节,循环往复的纠结,谵妄无休的盘诘,把故事的迷径写得海咸河淡,温度适中。独到的以萤火之光起笔,以一片废墟灰烬收山,显示出作家卓越丰稔的艺术功力。
热门推荐
  • 易烊千玺若你我只是过路人

    易烊千玺若你我只是过路人

    当“高冷”易总,遇到傻白甜柳冉冉,爆笑甜蜜趣事一个接着一个。看一个傻白甜的灰姑娘传奇
  • 洛神,洛河,洛天依

    洛神,洛河,洛天依

    这是小白列了好久才写的洛天依同人文,后面可能有点虐,我自己都想哭,本书中洛天依是洛神的化身,乐正绫的身份则是一个将军,本文中会出现锦依卫和御绫军的哦。写的不好的话欢迎指点,请喷子轻喷。么么哒,还有这乐正绫与洛天依的百合故事哦
  • 不知道的前方

    不知道的前方

    过年回乡,父亲母亲的故事萦绕在脑海中,他们的生活争吵、暴躁,但也平凡温和。一江说:去旅行吧,你会忘掉这些。孙延说:就像做菜,每一个细节都得认真,才能活得好。
  • 笛人部落

    笛人部落

    魔鹰兽是魔和兽的后代,他们拥有鹰的很多特征:凶猛、迅速、狠毒、无情。。。最大的优势还是他们的飞行能力和攻击能力都超强,这个巨大的优势成为了他们称霸世界的强大力量!!所有生存下来的生物几乎都成了魔鹰兽的奴隶,这个时候所有的生物都可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人类的生存异常艰难!唯一有潜能与魔鹰兽对抗的就是笛人族,笛人族是生存下来的一小部分人类,但是不是笛人族中的所有的人都有超常的法力,只有真正的笛人才能够有能力和魔鹰兽正面对战,若不是真正的笛人,就和普通的人类也没有什么两样。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笛人?笛人和魔鹰兽之间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他们之间的斗争到底能有多精彩???在这本书——《笛人部落之魔鹰兽》中将会全部解答。希望大家多多点击,多多支持!!
  • 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本书与读者分享俞敏洪的创业经验、处世哲学、人才策略、管理之道、危机应对及发展之道,是俞敏洪创业精神、创业真经与商道智慧的精华所在,汇集了俞敏洪艰辛创业历程的自述,集中了俞敏洪创业、管理、用人以及励志人生思想的精华。《俞敏洪的人生江湖》将从不同的角度带你走进俞敏洪的人生,翻开的每一页都将为你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精彩故事,为你带来不一样的视野!本书是对创业者、管理者的忠告与提醒,是俞敏洪创业精神、创业真经与商道智慧的精华所在!它汇集了俞敏洪艰辛创业历程的自述,精彩的创业、管理、用人以及其励志人生思想的精华。
  • 绝宠小娇妻

    绝宠小娇妻

    第一天上班,就被踢去挖霸道总裁的隐私,苦逼的粱夏夏本只想借酒壮个胆,却一不小心喝过了头,再醒来,竟在恶魔的大床上……没弄到独家,还反被就地正罚?!留下仅有的一叠人民币,粱夏夏溜之大吉,没想恶魔却找上门,“小可爱,你是我孩子的妈妈,我得对你负责!”她?一夜中标?!
  • 异能少女之心想事成

    异能少女之心想事成

    什么?这到底怎么回事?我不就是下自习了以后在操场散散步而已嘛为什么会被一块石头砸到头啊。好痛的好吗还有这块石头居然会说话?我滴神啊谁来告诉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怎么还出现幻觉了呢
  • 神域之最强佣兵

    神域之最强佣兵

    在一片不属于任何世界的土地上,拥有数不胜数的种族,为了获得更好的血统和基因得到更强大的力量,他们不停争斗,龙族,兽人族,虫人族,魔族,吸血鬼,变形怪,狼人,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种族,为了各种理由而踏上旅程的佣兵,猎魔人,为了自由,为了荣誉,为了金钱、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域,开始一段酣畅淋漓的冒险吧!!!
  • 甜宠小厨娘:傲娇将军别赖账

    甜宠小厨娘:傲娇将军别赖账

    某将军:还以为她只是软弱可欺的相府小姐,没想到居然是个纯爷们!安和州时报:新任将军夫人,上得了庙堂、下得了厨房!带得了军队、打得过饿狼!掰的弯将军、欺得过同行!实乃安和州之楷模!云默然:他怎么冒出那么多妹妹?看我不一平底锅都拍飞了!清音妹妹抱大腿:云哥哥饶命,我是支持云战CP哒!可攻可受、可男可女!看穿越小杀手如何玩转大江湖!
  • 感悟一生的故事真情故事

    感悟一生的故事真情故事

    这套《感悟一生的故事》经过精心筛选,分别从不同角度,用故事记录了人生历程中的绝美演绎。本套丛书共33本,包括成长故事、励志故事、哲理故事、推理故事、感恩故事、心态故事、青春故事、智慧故事等,每册书选编了最有价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