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100000004

第4章 前国家社会的民族过程(2)

实际上,对这个定义作相对理解,主要应区别民族存在和发展的两种状态:民族形成的早期状态和经分化以后的状态。所谓民族形成的早期状态即指民族尚未发生族体分化,未走出造就这个族体的地域环境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民族可以是原始民族,也可以是国家社会的民族。而经分化以后的状态则指民族走出自己原有的环境,族体分蘖、独立发展,或与其他民族发生部分同化和融合以后的状态。这种状态的民族可以是原始民族,但更多是近代以来的现代民族。两种状态的民族特征最大的差别在于共同语言和民族认同两个方面。共同的语言,已如前述,在发生分化以后的民族中可能已构不成自己的特征;而在早期民族那里既是民族形成的标志,又是族体存在的必然保证。民族认同是只有经过民族交往方可产生的一种社会认知和感情,这在早期状态的族体中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对此将在后面第五章作深入讨论),而在脱离了早期状态的民族中则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族体维系力量。相对共同的语言和民族认同,传统文化、心理素质和稳定的共同体是两种状态的民族都须具有的特征,但有鲜明程度分化以后的民族无疑又要逊色于早期民族。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之间的共性总会越来越多,而差异即特征则会越来越少的。总之,处于不同状态和阶段的民族,尤其早期民族和经分化以后的民族在特征上是不同的,我们在确立上述基本民族定义的同时,在理解上应该时刻注意它们的区别。

(二)民族起源的要素

确定了民族的定义和它的特征,民族起源的讨论便自然转入这样两个问题:什么因素促成了人类民族特征的形成和这些特征是何时形成的?这也即是民族起源的要素和时间问题。

除了人们都已了解的物质生产力条件之外,民族起源的要素大凡有四个:

1.生理因素。也即民族特征得以产生的生理条件。这个条件只能是人类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认为,人类体质的演化经历了早期人类、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智人(也称晚期智人)等阶段。从身体结构、大脑发育的状况来看,人类只是在距今4万年前后的智人阶段才完成了向现代人类的转化。民族要素中语言和具有稳定性状的传统习俗等特征的形成都要以人类相应的身体构造(如语言发音器官的完备,脑部构造对学习、模仿能力的适应等)为基础的,而这个基础则是通过逐步演化形成的。

2.环境因素。民族的差别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差别,而培植这种差别的土壤正是不同的生存环境。关于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修昔底德到近代以来的孟德斯鸠、拉采尔和亨廷顿等都作过足够的论述。他们都认为环境决定一切,都认为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情况,对形成人们的外貌和生产方式起着决定作用,一切与此不适应的东西都会被淘汰。这种过于绝对的观点早已为人们所扬弃,但其中合理的成分仍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民族学资料证明:“任何一种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总要迫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接受一种物质生活方式。澳洲中部的土著居民,不论气候如何变化,总是能不穿半点衣服,不需要坚固的住宅;但这种缺乏水源、土地荒瘠和动植物很少的环境迫使他们流浪无定,靠狩猎和劫掠为生。爱斯基摩人一定要穿衣服、住房屋,以抵御风雪严寒,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他们也无法从事农业”。人类的文化是作用于自然,又获自于自然的,因而它不能不带有自然的烙印。自然的千差万别决定了人类文化的千差万别,这正是人类民族差别存在的决定因素之一。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自然环境确切是指人居于其中的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通衢大道只能造就共性文化,而只有隔绝的空间才能培植群体特色。民族是封闭环境造就的结果,许多原生的民族总是把自己的族称与“人”联系起来,甚至直接称“人”。如日本的阿伊努人、北极圈附近的爱斯基摩人以及当代的罗姆人(吉卜赛人)等,其族称之义均为“人”。它反映了这些民族在原生状态时因封闭对族外人类社会的盲知。民族文化的发生需要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当然,这里的封闭并不一定为山川大漠所隔,远不可及的距离和足不出户的生产生活都能使人群之间相互隔绝。

3.选择因素。自然环境对民族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却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人在文化创造中具有的主动性以及由此表现出的多样选择性。人们大概都不会对这样的事实陌生:处于相同社会发展水平和同一区域环境中的不同人群,可以从事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具有不同的传统习俗。雷蒙德·弗思举例说:“以畜牧为生的希马人和以农业为生的伊鲁人就同住在安科莱;在亚利桑那,以前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现在主要以畜牧为生的纳瓦霍人,和靠河水泛滥经营农业的霍皮人的住地接界;澳洲东南沿海地带以前住着以渔猎和劫掠粮食为生的土著居民,现在却住着从事农业、畜牧业及工业的欧洲人。”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有创造性,有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的选择能力。露丝·本尼迪克特深刻地表述了这一点。她认为,人类的行为方式有多种多样的可能,这种可能是无穷的。但一个民族在这样无穷的可能性当中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些作为自己的文化模式。选择的内容可以包括对待生、死、青春期及婚姻的方式,也可以包括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交往各个领域的规矩和习俗。人的习俗和其它传统文化正是通过这种选择并固化以后才成为自己的民族特征的。在民族形成因素中,选择作用被普遍忽视,而忽视了这一点,实际又是对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本质属性的漠视。

4.维系稳定因素。民族是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维系这种稳定的最根本因素是人的群居性,即人从产生之日起便是社会动物,过着群体生活,具有固定于某一群体的天性。但人的这一天性不排除他可以离开一个群体而加入另一个群体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在缺乏人为约束机制的社会是随时存在着的。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维系稳定因素除了人所具有的天然群聚性之外,还需包括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方可出现的群体约束机制,包括价值观念、习惯法和其它社会规范。在这种机制下成长起来的人只能附着于某一特定群体,而无法脱离这个群体,即便脱离了也难以为其它群体所接受。所谓氏族社会的个人无法脱离自己的氏族,就是这种情形。人们通常认为血缘关系是原始民族主要的联系纽带,其实血缘关系只有借助于上述约束机制才可起到联系作用。确切说,维系原始民族稳定的不是血缘关系本身,而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传统习惯等社会约束机制。

(三)关于民族起源的时间

在民族形成时间的讨论中,除了持狭义“民族”定义的学者把时间认定为国家形成前后,或与国家形成同时外,持广义定义的学者多认为在人类演化的智人时期,也即不超过距今4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种观点可能在考古材料上找到足够的证据,但把眼光前移,我们似乎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就能找到民族产生的痕迹。

旧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文化以尼安德特文化最具代表性。这一时期的人类或称“早期智人”,或称“古人”,或径称“尼安德特人”,时段距今10万年(或说20万年)——3·5万年之间。尼安德特文化以最早发现于1853年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除德国外,在欧洲的其他地方,以及中东、中国、印尼和非洲等地也都有同类文化发现。与尼人文化同期的中国考古文化有许家窑人、丁村人、大荔人、马坝人和长阳人等。

尼安德特人的脑量已达到现代人的范围(东非早期猿人的脑量为650—775毫升,其后直立人约为775—1225毫升,而现代人类,即智人的脑量则为1400毫升左右),其体质结构除头骨稍显原始外已与现代人类相差无几。正因为此,尼安德特人最早发现时还被认为或是一个多病而变形的当代人。有人说:“假使有个典型的尼安德特人理刮一新,穿上现代衣服,坐在公共汽车上,也不会显得与其他乘客有多少不同,并且也不会引起人们多少注意。

早期智人所制作的石器有了很大改进。贾兰坡先生在谈到我国的许家窑人时说,“他们的手很灵巧,制作出的石器多种多样,有的连我们也仿制不出来。”许家窑人和丁村人等已经能够制作出飞石索之类的复合工具。他们用这些石器可以猎取巨大的野兽,用兽皮制作衣服,也已经从使用天然火发展到了人工取火。而欧洲的考古材料还反映出,早期智人已经会用兽骨和兽皮以及其它材料建造面积达数十平方米的住所,并设有炉灶。这些情况表明早期智人在物质生产能力方面已经具有了创造民族要素的条件。

语言无疑已被用于社会交往,至少每个群体都已有了成熟的群体语言了。因为考古材料早已证明,早在早期智人之前的直立人时代,从生理结构上看,人类已有了掌握语言的充分条件。

属于民族心理素质方面内容的原始宗教观念已在尼安德特人中出现,表现宗教礼仪和思想的文化痕迹在尼人遗址中多有发现。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哈维兰教授在他的《人类学》一书中引用了这方面的材料:“在莫斯特遗址中最普遍的是动物崇拜迹象,特别是对洞熊的崇拜。例如,在奥地利东部的一个洞穴中,发现在一个土坑中有七个熊颅骨排成一列。在法国南部,发现有大约21只洞熊遗骸为一块沉重的石板所覆盖。在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发现有个儿童埋葬处用一圈山羊颅骨围着。”这种动物崇拜现象使人想起了氏族社会的图腾。如果说图腾是氏族或者部落的象征,那么这里的景象是否说明氏族或者部落的存在呢?至少,作为民族心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原始宗教已经萌芽了。这一点学者们的看法是一致的。如切博克萨罗夫说:“宗教萌发于穆斯特时期的古人——尼安德特人阶段。当时人类已有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抽象思维孕育着脱离实际,进而转向非理性的反映客观现实,随之出现了对超自然事物的迷信,亦即宗教。”我国学者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也讲:古人时代,“人们对于死去的同伴有了怀念,出现了最初的墓葬。埋葬死者时,尸体似乎有一定的放法。有些地方还发现了殉葬品,可能已有宗教观念的萌芽。”原始宗教是原始人类最有效的社会凝聚因素和最鲜明的传统文化内容。它的萌芽和出现无疑也是民族心理素质形成的突出表现。

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传统习惯是维系群体稳定必不可少的制约机制。这些机制的出现自然反映着民族稳定性的存在。这一点在尼安德特文化中也有着清楚的说明。哈维兰在其书中引用的材料说:“在伊拉克的山尼达洞穴发现一个墓葬伴有丧葬仪式的迹象。在该洞穴的后部有个老人埋在一个坑中。对他骨骼周围土壤进行的花粉分析说明,在他身体底下有鲜花,在他的头部周围有个花圈。许多人类学家把这种墓葬风俗理解为来世迷信的迹象。”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只是反映了一种迷信迹象,而且也反映了一种道德规范和传统习俗的存在。因为更多的考古材料说明,尼安德特社会的群体成员之间有着相互关照的义务。残疾的人往往得到同伴们的照顾,“发现于山尼达的一个被截断四肢的人的遗骸和出土于拉切比勒的一个患关节炎的人之遗骸,证明了这一事实。这意味着:当时的文化不仅仅足以保障生存,而且还超过了这个水平。”显然,这是尼安德特人社会道德普遍存在的反映。

此外,反映很高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手工制品也在尼安德特文化中得到发现。这一点最有说服力的是拉斯娄·弗特斯在1964年匈牙利的一座莫斯特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段猛犸象牙。它是经精心雕刻而成的一件艺术品。弗斯特认为:“这件制品与通常木制的、在澳大利亚仪式上使用的那种‘丘加灵’一样,并且也可以与发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用骨头和象牙制成的一种非功利用的象征性饰板相比。从一方面看,在该饰板使用时——或许不止一次——被涂上红色。在澳大利亚的丘加灵和旧石器时代晚期也有这种饰板。”象征性制品的出现既是当时人类智力水平的显现,又是当时传统文化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的一种切实反映。

至于民族形成的环境因素,只要看一下当时的人口数量和分布状况就可了然了。据美国学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估计:旧石器时代初期的世界人口数量约为125,000人,而到了距今10,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的总量约为532万人。尼安德特文化时期的人口未计在内,可与旧石器时代末期的532万人相比只能少,不会多。而这一时期的人口已分布到了亚、非、欧三洲各地。有代表性的尼安德特文化除了上述以外,还有非洲的沙尔坦喀人,法乌斯密司文化,亚洲的安栋人、台希克一台希人及其文化、卡麦尔人及其文化等。这些文化散布广泛、相距遥远,反映着当时人类的散居状态。这种状况足以使当时的各个人类群体有着充分的创造各自独特文化的地域条件。但实际上,即使在相距不太远的远古人类群体之间,因彼此的互相隔绝,其相互之间的自然形貌差异和文化差异有时也是很大的。如我国同属早期智人时代的丁村人和许家窑人都发现于今山西省,前者在襄汾县,后者在阳高县,相距并不十分遥远。其中丁村100地点发现的人类化石为三颗人类牙齿和一块幼儿顶骨,用铀子系测定的年代距今为21—16万年;许家窑人发现的人类化石为十余个个体的人骨,用铀子系测定为距今12·5—10万年。虽然前者离现今要远远早于后者,按理其进化程度应明显低于后者,但事实上后者,即许家窑人的牙齿却要比丁村人的牙齿原始得多,而丁村100地点的人的牙齿则已和现代人很接近,几乎没有大的差异。这种情况使得古人类学家不能不提出这样的疑问,“是不是在我国的土地上也和欧洲一样,同时生存着两种尼安德特人类型,即‘普通’类型和‘标准’类型或‘粗壮’类型?”此外,我国发现的大荔人和金牛山人也有类似的问题。这些情况充分说明着早期智人时期的人类相互之间的隔绝是多么严重。人类的进步是共同的,但由于隔绝,相互之间的体质和文化差异却是很大的。这正是这一时期的人类能够形成民族这种共同体形式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本书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阐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二是介绍西方国家两种社会福利模式及其理念的来源和演化,以及社会政策的主要实践方面,即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在回顾我国1949年以来社会政策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的完善和创新,阐明了追求社会公平和坚持把保障人民生活放在最重要地位的理念,正是我国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得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问题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先哲展开争论。在西方,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有关人性问题。
  •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恶魔大人的阴谋

    恶魔大人的阴谋

    她,只是一个被人收养的孤儿,却有强大内心。他,华鹏娱乐公司总裁,影视歌三栖巨星,却有很多秘密。他高傲、冷酷,无情,风流成性,放荡不羁。他说,他不会爱,这辈子都不会爱上任何人。遇见她后,却放下所有的身段,只为她的一个笑容。他将所有的身家都交给她,只因为一句“我相信你。”他不再流连在夜场,他准时回家,他身边只有一个她。是天大的宠爱?还是天大的阴谋?
  • 让我再多爱你一次

    让我再多爱你一次

    一个个的狗血故事上演三年后凌夜认真问道‘可以让我再多爱你一次吗?'沐瑾回头笑道………“你们居然是基”沈钰不可置信的说到
  • 地球上的高手

    地球上的高手

    地球是一个很神奇的星球,自古以来都有美丽而动人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现在早已进入科技时代,也标志着神坛的没落,但是知道十几年前的一个夜晚,世界各大强国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世间到底有没有神,还是这个世界存在什么强大的生物?一个少年在不断探索这个世间的奥秘,他的命运也由此彻底改变。
  • 纵风华年少

    纵风华年少

    我必须要说,遇见一个只喝牛奶的吸血鬼――这个,如非亲眼所见,我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是的,我现在的第四名队员,以后的搭档是个只喝牛奶的吸血鬼。用文须知:1.吸血鬼党派名称使用非原创2.作者是个文案废3.懒癌早期,欢迎催更4.划重点,我不说你也知道女主是个吸血鬼猎人。
  • 盖世传说

    盖世传说

    乱世起,天才辈出,逐鹿天下,谁将谱写盖世传说!
  • 我是她的铲屎君

    我是她的铲屎君

    其实,李易谦到现在也没想明白,养一只猫是怎么跟拯救世界联系起来的……
  • 反穿:梦非幻

    反穿:梦非幻

    她前世被最信任的姐妹最爱的男人所背叛岂料死后居然穿越到了21世纪古武界古武兰家当古代一阁之主的她穿越到了现代的21世纪当21世纪古武界因她的到来风起云涌他的出现又会让他们擦出怎样的花火嘿嘿(提前说明一下那个因为我是用手机更新的我只是一个学生或许会更新的很慢但我希望如果选择看我的文文我希望可以有支持我的谢谢请谅解啦)
  • 龙骨剑皇

    龙骨剑皇

    浩凌问师姐:“师姐未来的相公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师姐回答:“我的男人要像圣皇那样,武能御剑斩妖龙,文能治国安天下。”“这样的男人可不好找啊,估计全天下也没几个,怎么会轮到师姐呢?”浩凌很是时宜的打击道。“笨蛋,你找死啊!”师姐佯装出生气的模样在浩凌腰间上的那块小嫩肉上狠狠掐了一把。……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落石山脉大阵破,妖孽龙魔返世间。手持龙骨战剑,熟读远古卷轴,子承父业,踏上诛邪之途。
  • 首席追妻记

    首席追妻记

    她是敌人闻风丧胆的兵王朱雀,他是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商业帝王,一道军令,她成为了他的贴身保镖,给予他专属守候。“你离我远点,我不想明天上头条!”她避之不及,“其实我小名叫头条,你现在就可以上我。”他笑道。家国动乱,战火纷飞,他倾尽所有护她爱的国家盛世安康,她对他说“凤栖梧桐,我这辈子赖定你了!”青梅竹马的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谈一场势均力敌的爱恋。“我本自私,善恶一念间,因你为善,我不愿为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