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100000021

第21章 民族形成的三种状态与民族认同(2)

顺便提及一点,在论及民族意识的构成时,一些文章在民族认同之外,又提出把“民族分界”作为民族意识的要素。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因为民族认同本身就包含着民族分界的内容,一个人认同于甲,也就意味着与非甲的分界;认同于乙,也就意味着与非乙的分界。认同本来就是以分界作为自身成立的条件的。

明确了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的涵义,我们便可知道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构成、一个部分,二者并不等同。把民族意识或民族认同当作民族的主要特征,要害在于抹煞了自在民族的民族性质。一个民族共同体可能因落后封闭而未能形成民族认同和民族意识,但它具有的独特语言、习俗等鲜明民族特征决不能把它摈除在民族的行列之外。具有民族意识或民族认同的共同体是民族,不具有这种意识或认同,但却具有其它民族特征的共同体仍然是民族,不同之处仅在于发展阶段或存在的状态不同。

三、民族认同的发生与自觉民族的形成

民族认同在自在民族那里不一定存在,但却是自觉民族的必备特征。因此,民族认同的发生便成为民族自觉的标志,研究民族认同的发生也便是研究民族自觉的形成。

(一)民族认同发生的前提

在研究民族认同的西方学者中,以塞利斯(Shils)和格力特(Geert)为代表的所谓“原生论”(primordialism)者是其主要派别之一。他们认为民族认同含有人类最原始、最初生的感情在内,它可以满足个人最基本感情依托的需求。这无疑是有价值的论点。但他们又认为一个人的民族认同是先于他的意识之前就已存在的,民族依附感情是建立在人的生物和基因构造之中,是根据血统在母体之内就已经开始滋长的。则显然流于荒缪了。其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民族认同无论对于一个民族群体,还是对于一个个人都是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方可产生的。认同,包括民族认同属于社会认知的内容。社会认知是认知主体在与客体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人们都是在一定的民族群体内生活,自出生之日起便不断受到自己族体文化的熏染,形成为自己族体所制约的语言、习俗和价值观念。当人们未与外族社会直接或间接接触时,不可能形成他们所在族体与外族不同的判断,也不会有归属哪一族和随之产生的感情依附方面的感受,而只有与外族接触,“非我族类”的语言、习俗和价值观念等印象才会映入他们的脑际。同时,他们对自己族体的归属感和感情依附也才会产生。所以,民放之间的交往是民族认同发生的前提。1994年10月15日晚,北京人民广播电台828千赫“人生热线”节目开展了一次爱国主义专题讨论。节目主持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在什么时候感到你是一个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通过电话参与讨论的听众回答最多的是两种:1,观看有中国人参加的体育比赛时;2,远在异国他乡时。这组回答如果纳入民族心理研究,实际就是:

——你在什么时候会有民族认同感?

——在与外国(族)人接触、形成对比时。

这里,听众以他们切身的体验、平实的语言说明了民族认同发生的规律,即民族认同只能发生于民族交往、形成对比之际。民族交往形成的对比在民族认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应有重视。s·科奈尔在《民族过程的内容和环境》一文中认为:和所有的团体认同一样,民放认同的核心是对比。那种“我们的”的感觉总是不同于“他们的”。族体边界(boundary)的建设即是对比的勾划。而这种观点又是取自F·巴思的。费孝通教授用社会学的术语in—group或we—group说明“人己之别”,说民族认同的发生就是“把人己之别用来区别不同的群体,而且用不同的感情和态度来对待这两种群体。”可见,学者们已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了交往和对比在民族认同发生中的关键作用。

实际上,民族交往和对比不但决定着民族认同能否发生,也决定着民族认同发生的强度。一般来说,民族认同发生的强弱与民族交往的下述状况有关:

1.对比度。即交往各族相异之处的反差大小。民族交往中相互之间显示的反差愈大,民族成员对各自民族的认知也愈清晰,依附于自己民族的感情也愈强烈。一国之内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交往所产生的民族认同感必然不同;相同和相近文明程度的民族间的交往,与文明程度相差较大的民族间的交往所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必然不一样。社会冲突既是形成对比的常见因素,又是强化原有对比的促进因素,甚至有学者认为,在早期民族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群体之间的冲突是一个关键因素,没有冲突的社会环境就没有“我们”与“他们”的区别意识的产生。“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一个族群在它的早期历史中与其他群体发生的冲突越多,它在现代社会中的认同感就越强。”

2.交往频度。与外族交往的频度是交往的一种量化表现。对外交往的频度高,族际对比印象深刻,民族认同感便趋于强烈,反之则趋于微弱。所以,流动性较大的民族,如游牧民族、流浪民族和商业民族因与外族交往频繁,民族认同感发生得一般都较强,而农业民族因安土重居则一般较弱,尤其在间接交往手段不足的古代社会更是这样。

3.形式。民族交往的形式可有和平和战争两种。前者和缓,交往的基础在于交往的各方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这种相同或相似使得各方至少能够相互理解和相互接纳,因而交往的对比度相对不大,因此发生的民族认同感也相对较弱。后者激烈,交往的基础在于各族的深刻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各族不能容忍、不能接纳,只能诉诸暴力,因而交往的对比度较大,由此发生的民族认同感也极强。我们常能发现激烈的民族冲突和战争最能增进民族凝聚力,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4.广泛程度。亦即一个民族中与外族交往的成员所占的比例。比例高、交往广泛、对比显著,则民族认同的总体强度就大,反之就小。于是,较小的民族,其族体半径小,民族成员与外族接触的可能性大、机会多,对外交往的成员所占比例高,相应地民族认同感一般也较强。相反,在相同社会发展水平和外部环境条件下,较大民族的对外交往程度要低于较小民族,因而其民族认同感也要弱于较小民族。此外,交往的广泛程度也与民族的经济形式有关。游牧、流浪和商业民族的对外交往几乎是全民性的,这也是他们具有较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原因。

(二)民族认同发生的几种类型

民族交往只是民族认同发生的前提,而民族认同的具体发生则需通过具体的途径。它们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然发生型。这种类型是指,在民族共同体既已形成和存在的条件下,民族成员因与外族接触自然产生的对本族的归属感和感情依附。这种接触可以是和平交往,也可以是冲突和战争;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自然发生型是民族认同发生的最一般类型,它既存在于次生民族中,也存在于原生民族中,而且是原生民族认同发生的唯一类型。

2.外加发生型。这种类型是指,一些原本不是一个族体的人群,因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之处先被外界视为一族,后也逐渐被自己所接受而发生的认同。这种认同类型为次生民族所独有,因为它发生的主体原本不是一族。如我国商周时期曾把位于西部的游牧民族泛称为“羌”。这些民族活动地域极广,族系十分繁杂,根本不是一族。但在与中原地区的长期交往中,他们逐渐接受了华夏族对自己的称谓,终于在秦汉时期以今甘青地区为核心,以“羌”为族称形成为一个族体。近代以来以移民为主要居民成份的国家,许多移民集团和土著居民集团也正是以外加型认同为先导,不断实现着新的族体的凝聚和形成。因为这些移民集团内部的成员原本民族成份并不是一致的,他们来到新的国度,面对共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压力,非常自然地以来自共同的母国,或以一致的肤色、语言或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等为基础,在地域、职业或阶层等方面自然地团聚起来,由此为外界所视为一族,随之其自身的成员也发生族性上的认同。而土著居民也因在种族和文化上的相近,非常自然地被移民社会成员视为一体,继而他们也发生自身的认同,尽管他们原本也并不属于同一民族。外加型认同的发生与自然型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是先有族体后有认同,而前者则相反,即先有认同的存在,然后在此基础上促成族体本身的形成。

外加型认同的外部环境状况决定着这类认同消极和积极性质上的不同。一般说来,外部民族族体较大,实力强盛、文化发达,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视认同主体为低下、落后的族群,会对认同主体形成一种歧视、压迫的外部环境,从而形成消极的民族认同。与此相反,外部民族如弱小贫困、文化落后,对认同主体则会造成一种仰视、崇慕的外部环境,由此会使其形成积极的民族认同。当然,从理论上讲,上述两种外部环境和两种认同结果都会出现,但在现实世界中,外加型认同较多发生在弱小、发展程度较低的族群中,认同性质也多以消极为主。但此种认同能够实现,至少说明认同主体内部原来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等开始了同化,这又是这个主体走向统一和发展的阶梯。

3.转化型。转化型民族认同是指由其他共同体转化为民族共同体而随之发生的认同变化。这类认同发生的特点是民族认同最终都与所由转化的共同体认同重合。前述已知,能够转化为民族的有地域、血缘、种族、宗教和政治集团等多种共同体形式,这些共同体在转化为民族过程中或其后,其认同性质也总要发生变化,即由非民族认同转向民族认同,只是这些转化后的民族认同也总是和非民族认同交叠在一起,有时难以区分罢了。

民族认同发生的类型大致即此三种,但这三种类型并不总是纯粹状态,更普遍的是两种或三种类型共存于一个认同发生过程之中。我们指出这些类型,只是表明它们在不同的民族过程中分别处于突出或支配的地位而已。

(三)民族认同的扩展

民族认同的发生不是突发的,也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一个逐渐浸润漫延的过程。从族体的空间范围来说,民族认同总是首先发生于边缘部分,而后向中心部分漫延。这是缘于族体的边缘部分总是最先与外族发生接触,认同只能从接触、交往开始。从族体成员阶层来说,总是知识分子和上层人物最先感悟认同,而后向其他社会阶层浸润。这是因为知识分子和社会上层容易具备形成民族认同所必需的认知能力和经验阅历。民族认同发生的从边缘向中心,从较高社会阶层向一般成员的浸润,是一种水平方向的推移过程,因此可称之为民族认同的横向扩展。它的完成常需借助于以下几种形式:

1.自然传播。即族体成员之间的口口相传。这种形式存在于任何一个民族之中,但在原生民族中则是唯一的认同扩展形式。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走出来的氏族部落成员,对与自己不同群体的一切都会感到新鲜、疑惑。“我们是一族,不同于他们。”由是,这种认识便通过最先接触、最早感悟的社会成员的口传播开来,从族体的边缘部分达及中心部分,从民族的较高社会阶层达及一般社会成员。此外,自然传播方式在次生民族的认同扩展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民族愈发达,社会愈发展,传播手段愈先进,自然传播方式在民族认同扩展中的比重也会愈小。

2.认同教育。自然传播是建立在民族认同发生的不自觉状态之下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族际交往的扩大和深入,各族间的利益感悟也会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在认同过程中,民族认同的发生越来越呈现出自觉状态。于是,各种有意识的推进民族认同发生及其扩展的手段也便随之出现。认同教育便是这种手段之一。认同教育的实施可以是对本民族认同的直接说教,也可以是通过对本民族语言、历史、文化传统等的着意宣传来对民族成员的认同感加以培植。积极的认同教育,在许多情况下地认同扩展的效果非常明显。我国云南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有着浓郁的认同教育氛围。这里的蒙古族学生,甚至是学前班的幼儿,如问他们是哪个民族,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蒙古族。初中学生甚至会告诉你,他们的祖先是从祖国北方来到云南落户的。这种明晰的民族认同即来自认同教育。这里的长者会适时向孩子们传导祖辈的遗训,孩子们也随时会接触到保存在本乡的反映祖先历史的各种文物oO)认同教育除了社区性的社会教育外,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舆论宣传也起着重要作用。

同类推荐
  •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就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历史事例和现实经历为背景和参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结合实际探索活动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原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社会。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8)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111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本书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结构、乡里社区内居民的姓氏分布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宗族内部各成员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家族宗族关系对外部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 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本书从对现实问题的探讨和分析着手,以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人文理念去认识、了解问题,运用调适技巧,深入内心世界,奔向快乐之路。讲述了长年在乡村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普通老师是如何为生存而奋斗、如何为教育而拼搏的一个个平凡小事。
热门推荐
  • 瘟疫危机

    瘟疫危机

    病毒爆发,丧尸横行。本来已死的人却活了过来,本来空无一人的城市却出现了活人,神秘的组织,恐怖的瘟疫,冲出城市,世界却早已毁灭,底层小人物该何去何从?
  • 孔氏志怪

    孔氏志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大明帝业

    大明帝业

    本文不够严谨,入坑需要注意被坑死,坑死了不算作者的.本文属于硬穿一个身怀着救治明朝理想的宅男穿越到大明后成为信王的故事。细节不合理还请不必计较,就当看架空历史吧。
  • 邪帝狂妻:盛宠腹黑特工妃

    邪帝狂妻:盛宠腹黑特工妃

    【此文暂停发布,正在大改文之中,新文《呆仙萌妻:尸王,咬他》已发,萌萌的腹黑的女主vs纯情的千年僵尸王】她,本是异世特工,一朝穿越为魔界之女,父母宠爱,兄长呵护,一家人其乐融融,谁知一夕祸事生,家破人亡,带着家传功法跳入火山口,不曾想却再次重生,附身到一具小尸体上。三世为人,乱葬岗重生,只为报那血海深仇,把那魔界高高在上之尊拉下位来,谁知,却无意间惹到了个妖孽的他!他,凰冥国师,圣殿之主,天下驱魔人之首,亦正亦邪,权倾朝野,谁知,却偶然见瞧见了个有趣的小尸体,从此,便对那可爱的腹黑小豆丁强势霸宠穷追不休!乱世风云,谁主沉浮?万里河山,皆在我手!血染狂花,我辈惊华!
  • 有一段时光叫青春

    有一段时光叫青春

    ?三月梅雨淅淅沥沥,沿着屋檐滴落,沾染了挂在院子里那颗冒出新芽树上的风铃,伴着风雨滴翩翩起舞,风铃奏出清丽的曲调。雨中暗旧甚至在边缘处都布着锈迹的风铃,晃晃荡荡,恍惚似当初你拿着它在我眼前摇晃,可清丽的响声及不上你笑声的一分。那时星光斑驳的绿荫小道上,你从背后跑来。冲我摇晃着手中的风铃,简单的两个铃铛串成的风铃在你手中发出动听的声音。“送给你。”透着星光,看见你笑容灿烂,满眼是掩不住的暖意。那笑容,清晰到恍如昨日。有多久不曾看到你那般明媚的笑容。赵子笙,你离开这么久,我才敢说一句,我想你。
  • 废柴攻略:仙尊大人你别跑

    废柴攻略:仙尊大人你别跑

    古语有云:背靠大树好乘凉!圣人言:靠山不倒,吃香喝辣!作为新时代的修炼者,拥有废柴的名头不可怕,可怕的是废柴身后还没有靠山!如何找对靠山,抱紧大腿,这是一个值得用一生去探究的生存秘技!元婴?太低!渡劫?不靠谱!金仙?好像还差了那么点!前面那位是?君绮罗手帕一丢,急忙大喊:前面那位仙尊大人,您的手帕丢了!
  • 水叶惜

    水叶惜

    水叶惜,一个水一般的女子。云淡风轻,举手投足之间,从容随意。惊鸿一瞥,你会惊诧于她的不食人间烟火;偶然间,你又会好奇她的单纯可爱;而长时间下去,你会迷惑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会有如此庞大的背景。她的存在,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人们追逐她,她却若影若现。无论是谁,都为她疯狂。而她,淡然的看着世俗,想置身事外,却被外界所逼,不得不参与其中。今生为了身边的人,她对待敌人可以无情无心;前世爱情的背叛使得她不再轻易的相信感情。而就这样的一个人,最终又会去往何处呢?能跟她携手一生的人,又会是谁呢?
  • 圣光战神

    圣光战神

    在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不再是虚幻,如魔法般奇妙,当我们转动水晶球时,五彩神光照应在我们的脸庞上,世界上只有一个幸运儿,他会得到神的祝福,只是神要他辛苦神要他奋斗。在各种凶恶的环境下他需要成长,在面对爱情与友谊之间她需要挣扎,火与冰不可相容,圣光之战会擦出怎样的花火!在困难面前,他是否会坚持不懈的向前,困难与误会互相磨合,他所能做的,只有战胜。从而走向终断。
  • 守护甜心之梦幻公主

    守护甜心之梦幻公主

    背叛,融化了她的可爱,接着的复仇,把她变得冷漠,无情,但还是抵挡不住,成长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