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600000021

第21章 诊断音乐:病理与处方(1)

本文原系[英]伊凡·休伊特《修补裂痕:音乐的现代性危机与后现代状况》一书的序言,孙红杰译,杨燕迪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古典音乐的当下困境

在音乐世界如此火爆、闹腾、骚乱的今天,古典音乐犹如一潭死水。从CD销量来看,在西方和日本只有约8%的市场份额,其他地方更是少得可怜:音乐厅的听众们头发花白,数量不断减少。年轻人大多乐意在收音机里听听古典音乐,却不大去购买唱片和音乐会门票,因此他们的兴趣对一个作为“活生艺术”的古典音乐而言没有多大帮助。在严肃音乐里,新音乐的听众更是“小众”。

这是《修补裂痕:音乐的现代性危机与后现代状况》(以下简称《修补裂痕》)一书作者休伊特对世界范围内所谓“古典音乐”(在本文中,“古典音乐”“严肃音乐”“艺术音乐”三个术语视为同义语)的市场现况的描画。或许,国内读者对这幅惨淡图画的感同身受,远不及作者的切肤之痛。毕竟国内的音乐市场在数以百万计的琴童带动下,正处于方兴未艾的上升阶段。国内音乐厅里的听众,放眼望去,跃入眼帘的都是黑发人,哪里见得有“衰落”的迹象?

但是,如果曾在西方国家有过听音乐会或买唱片的经验,无须进行深入普查和研究,只要粗略估算一下就明白,听众的老化和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情势每况愈下。欧洲的情况似乎比美国稍好一些,但就总体而论,音乐厅和歌剧院里依然是白发人居多。在宽敞明亮的唱片店中,“古典音乐”这个类目总是被“流行音乐”“爵士乐”“世界音乐”“电影音乐”等等挤在最不起眼的边角旮旯里。至于“古典音乐”中的最新创作——所谓的“现代音乐”或“当代音乐”,虽说“依然有实验作曲家忙不停歇,不时拿出新作……”,但也只是“在通风良好、观众稀疏的音乐厅里上演”,赢得几声出于礼貌的掌声。

看来,处于“后现代”条件下的严肃音乐在西方确乎已经身患重病。任何具有文化关怀的音乐人和具有音乐兴趣的文化人,都不能无视这个已经近在眼前的危机。

病根寻源:“现代性”危机

《修补裂痕》一书以罕见的无畏勇气和批判精神直面这个危机。难能可贵的是,休伊特作为一个资深的作曲家、乐评家与音乐活动家,在剖析这个危机时,从音乐的内在肌理入手,并且综合运用社会学、艺术哲学、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批评、文化批判等多种方法的复合路径,从而获得了有效的病理诊断。

为了切中要害,找准病根,作者不惜笔墨,在全书一开始兜了很大一个圈子——事后我们才发现,这次“兜圈子”所论其实就是正题:音乐的价值判断与音乐的社会功能之间的关联。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严肃音乐之所以出现危机,病因起源不在当下,而是潜伏于所谓“现代性”的肇始之时——音乐价值与音乐功能之间的断裂。在“传统”的音乐生活中,音乐与其完成的社会功能(无论民间的婚丧嫁娶,还是崇高的祭祀礼仪)之间从不分离,因而价值判断也不会出现混乱和偏差。“但在近代的某个时候,认为音乐可以脱离社会功能并随意加以移植的观念开始萌芽”——因为闲暇时间的增多,因为音乐作为“形式本体”的产生,因为仅仅为了愉悦而聆听的观念,因为音乐最终成了独立的“艺术”——总之,在“现代性”条件下,西方世界中所谓“自律性”的音乐观念不断成型和发展,最终成为音乐艺术界的支配性意识形态系统(必须指出,在汉语文化界,“自律性”的音乐观念至今并不是共识)。与之相适应,艺术音乐中孕育出了一系列似乎“不言自明”的价值准绳,作为统治这一独立王国的法规限定:内涵的深刻性,审美的普适性,文本的支配性,规则的限定性,灵感的个人性,语言的变化性,等等。

但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这种“自律性”的音乐意识,导致音乐生产和音乐生活走向自身的“异化”——音乐成为一个独立于人的“对象”,从而服从于不断强化的“规训”,扭曲为“工具性”的存在。其具体表征是,艺术音乐中的“音响材料”被分解为旋律、节奏、和声、对位、配器等等各自相异的“科目”;完整意义上的音乐人则分化为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等等彼此有别的“专家”;我们所熟悉的“音乐学院”教学体制正是建筑在上述分解和分化之上——“道道裂痕”已经深入骨髓,难怪古典音乐后来会感到周身不适。

音乐获得“自律性”的后果之一,是其明确的社会功能逐渐消解。随之而来,音乐需要在“应景场合”之外寻找新的身份定位。在这其中,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成型是关键性的进程。“十八世纪诞生了新型的‘公共空间’,它比较持久固定,也完全摆脱了附带某种特定功能的‘场合性’:主宰这类领域的是报纸、学术组织、咖啡屋,以及其中最重要的——音乐会建制”。正是通过音乐会(以及歌剧院)这一独特的“现代性”建制,中产阶级掌控了音乐的主动权,并培育出自己的审美道德和价值伦理:以重要的“天才”作曲家万神殿为轴心(特别是从巴赫—亨德尔开始,一路经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并以布鲁克纳—勃拉姆斯—瓦格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压阵的“德意志”伟大族系),以交响曲/奏鸣曲、歌剧/大型合唱为“宏大叙事”重镇,现代意义上的“严肃音乐”城堡终于建构完毕。

但上帝的辩证魔手已经将病毒植入其内。既然音乐作为“自律性”的存在,废除了功能性的“应景意识”,那么它的“公共意义”何在?危险在于,答案出现了巨大的分歧。一方是所谓的“形式美学”派,可举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在他看来,音乐之外别无他物,其唯一任务就是在人和时间的关系之间创造秩序”。另一方则是所谓的“情感美学”派,以斯特拉文斯基的著名同时代对手勋伯格为旗帜——“勋伯格本人的音乐就在‘用极限的强度’表达‘最深的情感’。”争论的双方各执一端,输赢至今未果。

由“自律性”病毒所催生的不祥裂痕还不止一处。“早在十九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当贝多芬的中期奏鸣曲问世以后,我们便看到,艺术音乐已超出了业余表演者的能力范围……当音乐爱好者由原来的‘积极参与者’沦为‘被动消费者’时,他们与刚刚萌发的‘新音乐领域’之间本能的、活生生的联系被割裂了。”音乐从一种“公共话语”转变为“私密表述”。于是乎,听众和音乐之间的裂痕已经不可缝合。

如果说上述的音乐病症都是源自肌体内部的病毒发作,那么,自十九世纪末以来,西方音乐因为来自外部“他者”的文化冲撞而产生了进一步的分歧和裂变。十九世纪中叶之前,西方艺术音乐作为一个自足、自为的文化整体,出于无知状态和排异心理,不无傲慢地俯视所有“他者”特别是东方的音乐资源,至多是以友善的心态不经意地予以装饰性的利用——例如莫扎特和贝多芬各自都写过一首相当著名但其实乏善可陈的《土耳其进行曲》。随着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现代性”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他者”的音乐不仅“日益靠近本土”,而且“最终跨过门槛,登堂入室”。凡此种种都意在宣告,在二十世纪中叶到来之际,艺术音乐已经不可逆转地逼近了“分崩离析”的“后现代”局面。

扑朔迷离的“多样性”:“后现代”状况

虽然目前学界对“后现代”的内在性质尚存争议,但“统一性的丧失”作为“后现代”的主要表征,却已成为共识。作者休伊特哀叹道:“即使在勋伯格和巴托克最不受欢迎的作品中,也回荡着‘西方艺术音乐曾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统一体而存在’的声音。”然而,转至当下,“音乐的命运在我们的时代注定呈现出‘多样性’的格局”。尽管作者宣称,所有现代音乐的“拯救方案”都是力图想在“多样性”中构建一个具有秩序法则的独特世界,但“其实际音响却往往是非常个人化和地方化的……它们各自所构建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是彼此排斥的”。其后果是,剥夺了音乐中的“身体”(body)维度。所谓“身体”,这里指的是一种经过社会建构的人的感官文化积淀,如“圆舞曲的微妙摇曳,进行曲的坚定步态”,以及调性终止式中“欲望和解决”中隐含的“情欲效应”。而“身体”的维度一旦中断,音乐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和沟通必然陷入瘫痪。

同类推荐
  • 正方形的乡愁

    正方形的乡愁

    本书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二十世纪70—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纯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最深沉的情怀。
  • 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印章概说、印章的选材、历代各章名家、印章的鉴赏、印章的收藏、细说玺印的产生与嬗变、精品鉴赏、玺印与书画、印石鉴藏等。
  • 审美与管理视野中的影视传播

    审美与管理视野中的影视传播

    美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美学”的名称是我们沿用了日本人的译语。18世纪以前还没有这一个学科。虽然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都有大量关于美学的论述,但是“美学”这个名称以及“美学”的第一个完整的理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提出来的。
  •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本书更加强化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学会主持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还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
  •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剧本乃一剧之本。本书论述了有关广播影视剧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分为内篇、外篇。内篇从激发创作想象力角度探讨剧本创作;外篇通过具体的剧本范例完成实战操作,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写作现场。本书不仅适用于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从事广播影视剧和专题片创作的人员,同时对广大的影视艺术爱好者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剑道至尊

    剑道至尊

    因为一场意外,苏璟眉心多了一只眼睛——至尊之眼。从此,这个被称之为废物和灾星受尽排挤的少年,踏上了万人敬仰的至尊剑道。
  • 都市超能帝王

    都市超能帝王

    他林涛是x村的一个农民,他不甘一辈子待在大山里,一次偶然的机遇,获得了上古传承,从此管你是什么人,敢欺负我身边的人我都会让你尝尝我的厉害。
  • 新世界生存

    新世界生存

    陨石到来,带来了致命的病毒,陨石中神秘的魔方,使人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就在这岌岌可危之时,人类是否能力挽狂澜,再次回复昔日的繁荣昌盛。
  • 腹黑男神惹定你

    腹黑男神惹定你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眼睛一闭一睁,寡人从初来时亢奋的大一新生荣升为此时此地没人要的大四学姐,可是寡人之爱妃却迟迟不能出现。看着空荡荡锃亮锃亮的寝室屋顶,谁能忍心让我独守空房?想想还要在这个屋子中待一年,我恨不能找个白痴嫁了算了。
  • 剑与魔法之魔法传奇

    剑与魔法之魔法传奇

    穿越后你会干什么?当你知道这个世界曾经有一个你一样的穿越者你又会干什么?这是一个穿越者在剑与魔法世界成长为魔法之王的故事,有热血,有激情,当然,美女也是少不了的。
  • 莫云古谣

    莫云古谣

    “长毛的大象,发光的金乌,头生独角的怪鱼,扶摇三千里的鲲鹏?”少年眼中亮晶晶的,不由一阵神往。“老妈描述的世界真实存在,就是那片星空吧!”他仰起头,眼中的热切愈发浓郁。于他,星空深处不仅仅意味着冰冷与死亡,更多的则是一个璀璨而精彩的世界!圣地林立,门派遍地,古国并起。当真是一个大世,鼎盛繁华。只是。。。。。。。。最后,原书名《仰望》
  • 血之光

    血之光

    《血之光》第一部《觉醒》主要讲述一个倔强的年轻博士与“神农氏”的斗智斗勇过程。在一次科考过程中,晨昕和西门博教授等人被“神农氏”设计抓获,最终西门博教授等人被转化为已嗜血为生的“神农氏”。晨昕的血型是世上罕见的“Rh阴性血”,该血恰好是这些嗜血魔鬼的克星,最后演义到晨昕挥泪斗亲人的局面。在战争的最后时刻,“神农氏”魔头格勒杰布教授被毁灭,但他却解除了禁令,灾难正真的开始了,这部分将是《血之光》第二部《复仇》的主要内容。特别声明:本书第一部《觉醒》中有个别情节借鉴于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之吻》,对此,本人对该作者及读者们表示真诚的歉意。
  • 八年的青春

    八年的青春

    课桌上的纸条,写的是爱,更写的是青春。一个男孩子为你打架,不喜欢的家长会,这些,都定格着我们的懵懂。八年的青春,都被一颗毒药侵蚀了...
  • 圣弑传说

    圣弑传说

    一个遭人唾弃的少年,一段惨不忍睹的身世......
  • EXO我的十二个哥哥

    EXO我的十二个哥哥

    吴亦凡的妹妹,吴亦晗,和EXO会发生什么呢?有虐有甜,剩下的就自己看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