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300000057

第57章 文法的研究法(2)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以上为外动词的“止词”

(例二)有鄙夫问于我。

孟孙问孝于我。

善为我辞焉。

以上为“介词”后的“司词”。

这些区别,现在中学堂的学生都懂得了,都不会缠不清楚了。

故有了参考比较的文法资料,一个中学堂的学生,可以胜过许多旧日的大学问家;反过来说,若没有参考比较的文法资料,一个俞樾,反不如今日一个中学生。

现在我们研究中国文法,自然不能不靠这些“参考文法”的帮助。我们也知道天下没有两种文法,是完全相同的;我们也知道中国的言语自然总有一些与别种言语不相同的特点。但我们决不可以因此遂看轻比较研究的重要。若因为中国言语文字有特点,就菲薄比较的研究,那就成了“因为怕跌倒,就不敢出门”的笨伯了!近来有人说研究中国文法,须是“独立而非模仿的”。他说:

何谓独立而非模仿的?中国文字与世界各国之文字(除日本文颇有与中国文相近者外),有绝异者数点:其一,主形。其二,单节音,而且各字上有平上去入之分。其三,无语尾等诸变化。其四,字词(《说文》“词意内言外也”)文位确定。是故如标语(即《马氏文通》论句读编卷系七适按此似有误疑当作“卷十彖一系七”所举之一部分),如足句之事,如说明语之不限于动字,如动字中“意动”“致动”(如“饮马长城窟”之饮谓之致动,“彼白而我白之”之第二白字谓之意动)等之作成法,如词与语助字之用;皆国文所特有者也。如象字比较级之变化,如名词中固有名字普通名字等分类,如主语之绝对不可缺,皆西文所特有,于国文则非甚必要。今使不研究国文所特有,而第取西文所特有者,一一模仿之,则削趾适屦,扦格难通;一也。比喻不切,求易转难;二也。为无用之分析,徒劳记忆;三也。有许多无可说明者,势必任诸学者之自由解释,系统既异,归纳无从;四也。其勉强适合之部分,用法虽亦可通,而歧义亦所不免;五也。举国中有裨实用之变化而牺牲之,致国文不能尽其用;六也。

是故如主张废灭国文则已;若不主张废灭者,必以治国文之道治国文;决不能专以治西文之道治国文也。(《学术杂志》第二卷第三号陈承泽《国文法草创》页五至六)陈先生这段话是对那“模仿”的文法说的。但他所指的“模仿”的文法既包括《马氏文通》在内(原文页六至八注六)况且世间决无“一一模仿”的笨文法;故我觉得陈先生实在是因为他自己并不曾懂得比较研究的价值,又误把“比较”与“模仿”看作一事;故发这种很近于守旧的议论。他说的“必以治国文之道治国文”一句话,和我所主张的比较的研究法,显然处于反对的地位。试问什么叫做“以治国文之道治国文”?从前那种“书读千遍,其义自见”的笨法,真可算是几千年来我们公认的“治国文之道”!又何必谈什么“国文法”呢?到了谈什么“动字”“象字”“主语”“说明语”等等文法学的术语,我们早已是“以治西文之道治国文”了;——难道这就是“废灭国文”吗?况且若不从比较的研究下手,若单用“治国文之道治国文”,我们又如何能知道什么为“国文所特有”,什么为“西文所特有”呢?陈先生形容那“模仿”文法的流弊,说:“其勉强适合之部分,用法虽亦可通,而歧义亦所不免。”我请问难道我们因为有“歧义”,遂连那“适合的部分”和“可通的用法”都不该用吗?何不大胆采用那“适合”的通则,再加上“歧义”的规定呢?陈先生又说:“有许多无可说明者,势必任诸学者之自由解释,系统既具,归纳无从。”这句话更奇怪了!“学者自由解释”,便不是“模仿”了;岂不是陈先生所主张的“独立的”文法研究吗?何以这又是一弊呢?

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这几千年来,真可以算“独立”了。几千年“独立”的困难与流弊,还不够使我们觉悟吗?我老实规劝那些高谈“独立”文法的人:中国文法学今日的第一须要取消“独立”。但“独立”的反面,不是“模仿”,是“比较与参考”。比较研究法的大纲,让我重说一遍:

遇着困难的文法问题时,我们可寻思别种语言里,有没有同类或大同小异的文法。

若有这种类似的例,我们便可拿他们的通则来帮助释我们不能解决的例句。

若各例彼此完全相同,我们便可完全采用那些通则。

若各例略有不同(陈先生说的歧义),我们也可用那些通则来做参考,比较出所以同和所以不同的地方,再自己定出新的通则来。

三历史研究法

比较的研究法,是补助归纳法的,历史的研究法,也是补助归纳法的。

我且先举一个例,来说明归纳法不用历史法的危险。我的朋友刘复先生著的一部《中国文法通论》也有一长段讲“文法的研究法”。他说:

研究文法,要用归纳法,不能用演绎法。

什么叫做“用归纳法而不用演绎法”呢?譬如人称代词(即《文通》的“指名代字”)的第一身(即《文通》的“发语者”)在口语中只有一个“我”字,在文言中却有我,吾,余,予四个字,假使我们要证明这四个字的用法完全相同。我们先应该知道,代名词用在文中,共有主格,领格,受格三种地位。(即《文通》的主次偏次宾次)而领格之中,又有附加“之”字与不附加“之”字两种。受格之中,又有位置在语词(Verb)之后和位置在介词之后两种。于是我们搜罗了实例来证明他:

A主格。

1.我非生而知之者。——(《论语》)

2.吾日三省吾身。——(同)

3.余虽为之执鞭。——(《史记》)

4.予将有远行。——(《孟子》)

B一,领格不加“之”字的。

1.可以濯我缨。——(《孟子》)

2.非吾徒也。——(《论语》)

3.既无武守,而又欲易余罪。——(《左传》)

4.是予。所欲也。——(《孟子》)

B二,领格附加“之”字的。

1.我之怀矣,自贻伊戚。——(《左传》)

2.吾之病也。——(韩愈《原毁》)

3.是余之罪也夫。——(《史记》)

4.如助予之叹息。——(欧阳修《秋声赋》)

C一,受格在语词后的。

1.明以教我。——(《孟子》)

2.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愈《祭十二郎文》)

3.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左传》)

4.尔何曾比予于管仲。——(《孟子》)

C二,受格在介词后的。

1.为我作君臣相悦之乐。——(《孟子》)

2.为吾谢苏君。——(《史记·张仪列传》)

3.与余通书。——(《史记》)

4.天生德于予。——(《论语》)

到这一步,我们才可以得一个总结,说我,吾,余,予四个字用法完全一样。这一种方法,就叫作归纳法。(《中国文法通论》页一七)这一大段初看起来很像是很严密的方法,细细分析起来就露出毛病来了。第一个毛病是这一段用的方法,实在是演绎法,不是归纳法;是归纳法的第三步(看本书第二篇),不是归纳法的全部。刘先生已打定主意“要证明这四个字的用法完全相同”;故他只要寻些实例来证实这个大前提;他既不问“例外”的多少,也不想说明“例外”的原因,也不问举的例,是应该认为“例外”呢,还是应该认为“例”。如C一2“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一句,这“吾”字自是很少见的,只可算是那不懂文法的韩退之误用的“例外”,不能用作“例”。此外如A1在《论语》里确是“例外”。B一1与B二1都是诗歌,也都是“例外”。若但举与大前提相符合的来作“例”,不比较“例”与“例外”的多少,又不去解释何以有“例外”,——这便是证明一种“成见”,不是试证一种“假设”了;所以我说他是演绎法,不是归纳法。

第二个毛病更大了。刘先生举的例,上起《论语》,下至韩愈欧阳修,共占一千五百年的时间。他不问时代的区别,只求合于通则的“例”,这是绝大的错误。这一千五百年中间,中国文法也不知经过了多少大变迁。即如从孔子到孟子的二百年中间,文法的变迁已就很明显了。孔子称他的弟子为“尔,汝”;孟子便称“子”了。孔子时代用“斯”,孟子时代便不用了。阳货称孔子用“尔”;子夏曾子相称,亦用“尔,汝”;孟子要人“充无受尔汝之实”,可见那时“尔汝”已变成轻贱的称呼了。即如“吾我”二字,在《论语》《檀弓》时代,区别的很严。“吾”字用在主格,又用在领格,但决不用在受格。“我”字专用在受格,但有时要特别着重“吾”字,便用“我”字代主格的“吾”字;如:“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如:“我非生而知之者。”“我则异于是。”都是可以解释的“例外”。到了秦汉以后,疆域扩大了,语言的分子更复杂了,写定了的文言,便不能跟着那随时转变的白话变化。白话渐渐把指名代词的“位次”(Case)的区别除去了;但文字里仍旧有“吾我”“尔汝”等字。后人生在没有这种区别的时代,故不会用这种字。故把这些字随便乱用。故我们不可说:

吾我两字用法完全相同。

我们只可说:

吾我两字,在《论语》《檀弓》时代的用法是很有区别的;后来这种区别在语言里渐渐消灭,故在文字里也往往随便乱用,就没有区别了。

如此方才可以懂得这两个字在文法上的真位置。余予二字,也应该如此研究。我们若不懂得这四个字的历史上的区别,便不能明白这四个字所以存在的缘故,古人不全是笨汉,何以第一身的指名代词,用得着四个“用法完全相同”的字呢?

这种研究法,叫做“历史的研究法”。

为什么要用历史的研究法呢?我且说一件故事:清朝康熙皇帝游江南时,有一天,他改了装,独自出门游玩。他走到一条巷口,看见一个小孩子眼望着墙上写的“此路不通”四个字。皇帝问他道:“你认得这几个字么?”那孩子答道:“第二个字是‘子路’的路字;第三个是‘不亦说乎’的不字;第四个是‘天下之通丧’的通字;只有头一个字我不曾读过。”皇帝心里奇怪,便问他读过什么书?他说读过《论语》。皇帝心里更奇怪了,难道一部《论语》里,没有一个“此”字吗?他回到行宫,翻开《论语》细看,果然没有一个“此”字。皇帝便把随驾的一班翰林叫来,问他们《论语》里共有几个“此”字?他们有的说七八十个,有的说三四十个,有的说二三十个,皇帝大笑。这个故事很有意思。顾亭林《日知录》说:

《论语》之言“斯”者七十,而不言“此”。《檀弓》之言“斯”者五十有二,而言“此”者一而已。《大学》成于曾氏之门人,而一卷之中言“此”者十九。语言轻重之间,世代之别,从可知矣。

同类推荐
  • 多少风物烟雨中:北京的古迹与风俗

    多少风物烟雨中:北京的古迹与风俗

    本书作者用兼具理性和诗意的笔触,淡淡地向人们诉说着老北京的古迹和风俗以及那些逐渐远去的故事。
  • 中外名著导读

    中外名著导读

    《中外名著导读(彩图版)》遴选了古今中外近百部优秀作品结成集子。虽然《中外名著导读(彩图版)》是一部导读书,但我们仍然力图为读者打造一个立体的、彩色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中国古人云:“文为道之饰,道为文之本。”文学名著作为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凝聚着作家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
  •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长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灿烂的龙狮文化。长期以来,大多青年朋友都认为龙舞、狮舞只是春节、庙会、庆典时的喜庆表演,殊不知它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流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中国辟邪文化

    中国辟邪文化

    说起辟邪(也有学者使用“避邪”一词,其实不妥,因为就语义而言,“避”是消极被动的,无法概括“辟邪”积极主动的一面)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认识,辟邪器物、辟邪行为、辟邪现象时不时地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说到辟邪文化,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而把辟邪文化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模式来加以审视与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热门推荐
  • 京剧·灯谜·典故

    京剧·灯谜·典故

    本书汇集的灯谜,皆以京剧剧目名称,或著名京剧艺术家,或耳熟能详的经典唱词为谜底。并介绍与谜底相关的典故和知识。
  • 黑暗笼罩下的世界

    黑暗笼罩下的世界

    一个漆黑一片的无穷尽的世界,没有自然光,每个生物都有着能够看穿一切的慧眼。这里上演着一幕幕杀戮的惨剧,谱写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 蓝空幻想传说

    蓝空幻想传说

    这是一段关于伊西菲斯特大陆的传说——神狱之战。在那次战役中,女神为了抵制黑暗的侵袭承受了本应施加给大陆的诅咒,成了整个大陆永远的伤痕。美丽的女神闭上了蔚蓝的眼,天空从此黯然。先知的石板记录着女神的誓言,人们纷纷流传,相信女神归来的时刻将不久到来……
  • 独宠绝色女帝

    独宠绝色女帝

    靠!穿越了,居然穿越在森林里,墨嘤嘤也是醉了!但她女王墨嘤嘤怎能被这个有灵力并玄幻的异世大陆给吓到?比修炼天赋,“你很天才?抱歉,见过我修炼的人都说我是变态。”比职业,“你是受人尊敬药液师,抱歉,我不仅是药液师,还是丹药师,包括你能想到的没想的职业,可能我都是。”比男人,“你的男人很拽?抱歉,就算我要整片大陆我的男人也会给我双手奉上。”
  • 旧时光的海

    旧时光的海

    她,遍体鳞伤。他的出现,带她逃离了梦魇。“爱上你,很难。”她说。“这不是问题。”他回答。其实,他很完美。只是,她被过去束缚得太紧。救赎,是他的使命。
  • 撞出来的爱情

    撞出来的爱情

    美丽的农家女孩,为了梦想倔强的生活在大都市广州。不因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文化而妥协,象颗小草般,乐观积极的生活着、工作着,最后收获事业与爱情双丰收。
  • 《废材嚣张:狂妃逆天》

    《废材嚣张:狂妃逆天》

    灵王后?她苏千紫不稀罕了,既然都背叛了她,就应该做好接受下场的准备。。。他直勾勾地看着苏千紫,道:“你若敢嫁给凤紫墨,我就算是毁凤国也要把你抢到手。”她冠上凤钗,当着他的面缓步走向后宫之主的位置。他怒,灭凤国,毁世界,道:“小东西,再不听话我不介意也毁了。”咳咳咳。。她好歹是曾经叱咤风云的灵王后,如今却被威胁,不爽。于是,一脚踹开抱着她的某人道“老娘还就是跟你杠上了。;'
  • 四界之子

    四界之子

    一个从小就不知道自己身世的少年,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不在人世。他身聚四界之力,掌乾坤定生死,在命运的指引下会聚四界之力突破道之浩劫抑或坠深渊……
  • 伤宫阙:花柒残夏

    伤宫阙:花柒残夏

    追述到千年前,名震三朝的姑苏家一夜被灭满门,凶手不祥。而她,是他们用鲜血祭出的恶魔,身负复仇的责任在时光的逆流中活了千年,一直一个人抵挡着一切伤害,宁为玉碎也不愿相信任何一个人,无人问津地过着行尸般的生活,她的存在只为一个目的——复仇真相!;而他,是九天内人人敬畏的尊神,潇洒一生,游戏人间,偏偏被她扯出了羁绊,甘愿接受削骨天刑也要守着孤独的她一生一世,哪怕是死......;九天上神,屈尊鬼煞,为她立起绝对保护,且血誓此生非她不护,仅此一主;堂堂王朝贵族王爷,就算会招她恨也不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得囚禁住她,不让她离开。“你此生造孽太多,你可知罪。”“大仇已报,无憾矣。”最终,尚不知谁负谁心,
  • 火影之宇智波连

    火影之宇智波连

    宋连被女朋友背叛之后,伤心欲绝,被一辆车撞死,魂归地府!可耐宋连八世怨灵,只好重生火影世界!请看宇智波连为了爱混迹火影泡MM。(战斗情节不多)这是一本极度YY的小说。(虽然知道自己的写的很烂但是还是耐不住想写虽然水平不咋样我知道写的不好请不要说去小学补课之类的话了)。我没写过小说就这水平没办法,总有提升的时候不是。你们觉的我写的烂好吧!我承认!确实很烂!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