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4000000018

第18章 与胡克的争论(1)

人类对光学的研究有着久远的历史。在古希腊时期,关于光的本质是波还是微粒的问题便存在争论。毕达哥拉斯认为光是由物体表面放出的粒子组成,视觉不过是粒子流在眼睛里引起的感觉。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理论更大大地影响了后世,演化成后来的波动说。他认为:光不是由物质本身发出来的,而是一种透明的介质产生的性质或作用。到了1637年,笛卡尔发表了《屈光学》,他继承并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提出光是以太(充斥宇宙空间的一种弹性介质)瞬时传递压力形成的,而颜色的产生则是由以太的粒子的旋转速度不同而引起,小球的转速会因为折射而改变。波义耳则在《接触色的实验与思考》中提出颜色是由物体产生的反射光被眼睛修改形成的。

从牛顿存留于世的笔记我们可以看出,前人的理论在一个阶段内对他影响很大,光学是牛顿最早做出巨大发现的领域之一。早在1665~1666年间,在仔细研究了笛卡尔和波义耳的光学著作之后,他利用在家乡躲避鼠疫的时间进行了大量实验,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结论。他发现了太阳光谱。

认为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光的粒子说和颜色理论的基本想法已经形成。他曾经对奥尔登伯格说过,1666年初,他在家中的墙上开了一个洞,把房间的门窗全部遮起来,让光线通过小洞射进来,用三棱镜将光线投射到墙上进行观察,从而发现了太阳光谱。在经过实验和用原子论观点分析之后,牛顿也提出了自己的颜色理论,指出颜色是由光的折射率不同产生的。在把两个到三个三棱镜排列起来对一束光线进行折射之后,他发现光谱的本身并没有变化,红光还是红光,蓝光还是蓝光,只是这束光经过了两次折射以后,角度发生了变化。进而牛顿提出不同的光线对应着不同的折射光线。

早在1665~1666年间,牛顿便在波义耳、胡克等研究透明薄膜因为光照产生的彩色现象的影响下,开始了自己的研究。首先他观察球面玻璃和平面玻璃靠紧时,彩色光环与球面和平面之间空气厚度的关系。1670年,为了准备光学讲课又仔细地做了关于两个平面玻璃之间和曲面玻璃与平面玻璃之间充以空气或水的折射实验。他把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放在平板玻璃上,当用白光照射它时,见到透镜与玻璃板接触处出现一组彩色同心环,当用单色光照射时,则在接触点处出现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环,均匀照射却得到了不均匀的光强分布。这便是光的干涉中的有名的牛顿环实验。他曾在《光学讲义》中写道:

“凸透镜与平面玻璃之间的空气或水当受到压力时,不仅在尖部屈服于压力,而且也相继地在尖部周围产生几个轻微的同心圆圈,这种同心圆圈也可能由玻璃状液体的缺陷产生,因此薄膜变得松弛,或许由其他的原因也可产生,然而会小些。它们仍能将光线折射到视网膜上,于是显示出不同的色环。色环的周期是随着薄膜厚度产生质的变化,而同一周期内的色环序列(同日光谱的)因薄膜厚度的增加而由紫向红递次量变。对于同一周期的同一种彩色光环来说,空气的最宽,水的次之,玻璃的最窄。”

光的薄膜实验和牛顿环的发现是光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具有重要意义。牛顿另一个光学上的伟大创举便是新型反射望远镜的发明。

光学发展到近代,光组成理论渐渐形成了两大流派:微粒说和波动说。牛顿是微粒说的提出者,主张光是由快速流动且发光的小微粒组成的,各种颜色光的微粒混合起来才成为了白色。这与主张光是由波组成的波动说观点相左,终于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因为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当时科学界的首肯,牛顿心中很高兴,便想进一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学术界。于是在加入皇家学会三个月后即1672年的2月8日,他应邀在皇家学会宣读他的论文《关于光和颜色的理论》,并在19日的《哲学会报》上发表。从而首次将自己在以往的发现公之于众。

论文的中心论点认为白色的光是通常的颜色,这是由折射率不同的光线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根据这一论点,他揭示出颜色的起源,从而得出一些非常重要的结论:颜色并非以往所认为的那样,是从自然物体的折射或反射中所导出的光的性能,而是一种原始的、天生的,并在不同光线中有不同的性质。有些光线倾向于显示红色而不显示其他的颜色,有些倾向于显示黄色,有些则显示绿色等等。那些显著的颜色有它们固有的特殊光线,它们中间的各种色调也都有它们固有的特殊光线。

后来科学的发展证明了牛顿这些论说的正确性,如颜色的性质。的颜色理论对很多现象做了合理的解释,尤其是对虹的解释非常具有说服力:一般雨后天晴会出现虹,这是因为天空中飘散着无数细小的水珠,它们像无数的透镜一样,把太阳的光分解为各单色的光,然后按照它们不同的折射率,以天空为背景,按照顺序排列,于是就形成美丽的彩虹。由于在这篇论文中牛顿提出的论点都是前人没有认识到的,皇家学会认为在科学上有突破性的重要发现,所以立即组织了一个委员会来审查这篇论文,以确定它的真正价值。虽然很多会员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但当时人们对它的重要性意义却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即使是那些最有能力理解它的人也是如此。有的人还提出怀疑和反对,由此便引发了一场争论。

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是胡克。他在一篇评论报告中虽然赞同牛顿工作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把自己的一些怀疑加了进来。

罗伯特·胡克(1635~1703年)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比牛顿大七岁,在当时的科学界已经非常有名。胡克是一个知识渊博、心灵手巧、思想敏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有作为的人,但他性格乖张、心胸狭隘、骄傲矜持、容易激动,虽然想法很多,对任何事都有极大的兴趣,但却很少彻底地完成一件事。对于别人的成就,只要是他不清楚的就表示怀疑,与他思想符合的就认为他早已发现过了。牛顿在光学方面的出色研究也许是激起了他的嫉妒,因此,在牛顿制成反射望远镜时,他就说他早在1664年就做成了一架只有一英寸长的微型望远镜,可以放在表链上做装饰品,但效果却超过五十英尺长的望远镜,由于忙于其他的工作,后来一直没有继续对它进行改进。他甚至说,很可能是伦敦的磨镜工人盗窃了他的秘密。对于牛顿在理论上的突破,他先是怀疑,后来又说,牛顿的一些基本思想其实是他早已考虑过了的一种“假说”。他还以一种教训人的口气说年轻人要致力于望远镜的制造,而光学理论这些重要的工作则应让给年长的人去研究等等。

当时,胡克是皇家学会的干事,在科学界极为活跃。凭着他的资格和名气对牛顿提出如此严厉的批评,无疑对一个刚出道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牛顿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他的满腔热情立即熄灭了,只好对胡克的反对意见一点一点地进行反驳。开始时,他采取善意的态度,希望通过辩论得到对方的理解,但后来他发现这样做根本是徒劳的。一次,他用讥讽的语气写道:“胡克先生指责我的,是要我放弃用折射的道理来改进光学的思想。他一定知道一个人来规定另一个人的研究和学习是不适宜的,特别是在另一个人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的基础有着充分的了解的时候。”

除了胡克之外,牛顿还受到其他人的指责,有一位名叫吕格斯的比利时人声称他也做了同样的色散实验,但颜色的光线只扩散了三点五倍而不是五倍。双方为扩散的倍数争论不休,都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而使争论没有结果。后来证明棱镜玻璃原料不同会造成扩散倍数的不同。

这对于牛顿在理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产生丝毫影响。巴黎的克拉尔蒙学院著名的自然科学教授帕底则是误解了牛顿这篇文章的大部分内容而无法看到他的价值,经过和牛顿几次通信后才表示理解。在牛顿的批评者中,还有牛顿后来十分尊重、称他为“德高望重”的荷兰伟大科学家克里斯·惠更斯。对这篇文章,惠更斯的反应也不好,可能一方面是由于误解,另一方面,惠更斯和牛顿在光的本性问题上的看法截然相反。惠更斯是一位声名卓著的光学专家。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人提出批评或怀疑。牛顿为了替自己辩护,写了一系列的长信。在这些争论中,对于出于学术观点不同的争论,牛顿倒觉得没有什么,但令人烦恼的是,有些人根本不是出于学术的原因而加入批评牛顿的队伍,而是说些外行话和自己都没有弄清楚的东西,从而把争论搅浑。其中有个叫李纳斯的比利时人就是这样干的。他不学无术,却刊印一些非常荒谬的言论来攻击牛顿。对这样的争论,牛顿是越来越无法忍耐,他由辩护到烦恼、愤怒,最后,对于一切争论都感到害怕和不安。

这位年轻人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决定不再为这些无谓的争论去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一些更重要的问题需要他来考虑,他要更深沉下来,平心静气地研究自己的东西。为此,几年间他都不愿和外界来往。只有巴罗教授和他原来读书时的同学威金斯理解他,在他烦恼的时候,他们和他交谈,安慰并鼓励他。牛顿也时常回到伍尔索普的家乡去看望母亲和弟妹,以此忘掉烦恼。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工作了三年,继续埋头研究光学。1675年12月,他给奥尔登伯格写了一封信,报告了他对光学研究的新成果,提出准备给皇家学会送去另一篇关于光和颜色理论的新论文,对过去的研究工作做一个总结,并对光的性质提出一种假说。不久之后,他就给皇家学会寄去他一篇很长的论文,但是他不让奥尔登伯格在《哲学汇刊》上发表,因为这只是送给皇家学会审查的,后来才在学会的会议上宣读了这篇论文。

由此可见,牛顿的心中一直没有平复第一次争论留给他的创伤,但是,真正的学术讨论也使牛顿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入,尤其是关于光的本性的思想逐渐趋于具体化,并同他的主要批评者胡克的思想发生一定的关系。

同类推荐
  •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本书内容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权力、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实施、公共财政管理、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效率等。
  •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

    文学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八大基础课之一,本书为其配套教材。本书力求破解文学理论讲授中教材与教学相脱节的问题,重视教学性,循学生接受与吸收知识的理路来编写教材,在理念与体例上有很大创新。
  • 企业创新的组织基础

    企业创新的组织基础

    本书从组织与战略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组织背景(要素)对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探讨了主要的组织背景因素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从知识创造的角度分析了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对创新的作用机制,最后探讨了研究开发人员的组织激励及其实施和产品创新中组织设计与变革问题。
  • 中学生作文资料大全

    中学生作文资料大全

    本书共分十篇:学习成长篇、道德品格篇、生活实践篇、热点时事篇、天文气象篇、时序节日篇、山水风光篇、动物植物篇、建筑交通篇、亲情友情乡情篇,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写作主题和内容,而且下分81 个类目,每个类目大致有“相关题目”、“构思指要”、“成语谚语”、“名诗佳句”、“典型事例”、“最新素材”、“阅读链接”等内容和项目。
  • 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探案集》是世界文坛中脍炙人口的探案佳作。小说出版后,其主人公福尔摩斯成为大侦探的代称、众人崇拜的英雄,也是英国小说中刻画最生动的人物之一,一度令众多侦探小说的主人公黯然失色。在中国,《福尔摩斯探案集》是译本最多、销量最大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而福尔摩斯则是家喻户晓的外国小说人物。
热门推荐
  • 掌门快逃:妖孽来了

    掌门快逃:妖孽来了

    墨然凌风一直很好奇,他明云阁什么时候多出来了这么个人?身份不明,名字不明!看起来像是一个武功高手,但是却甘当一个扫地的下人?而且,性格还这么逗比又腹黑!因为一次意外,两个人的命运被莫名联系在了一起,当前尘往事,恩恩怨怨翻开,墨盈落涟只想大吼一声:“烦!”终于搞明白某女身份的某妖孽眉毛一挑:“烦?那我们就一起仗剑天涯!不用管这些了!”“你想的美!”某妖孽淡定的把某女的拳头按了下来,说道:“不对,你更美。”众长老:“掌门!快逃!妖孽来了!”某妖孽懒洋洋的一笑,“你,逃不掉了!”“你赶快放开我!”“不放,这一辈子,都不放了!”
  • 我是超级主播

    我是超级主播

    自从有了超级直播系统,各色美女纷纷投怀送抱,各种爆笑的、香艳的、令人想入非非的直播来袭,真的好劳累,好操劳啊!
  • 重生遇上你真好

    重生遇上你真好

    莫名重生,江琉璃有些懵逼,当她慢慢规划人生时,一头大灰狼打乱了她的计划。她居然被一个只见过一面的男神给吃掉了……吃掉了然后她就成了早婚早育的一员,这也算了,为啥都觉得她配不上大灰狼呢?难道没人看到她也很优秀吗?她只是个被大灰狼哄骗的小红帽,明明最可怜的就是她!儿子:妈妈,为什么爸爸要送我去寄宿幼儿园?妈妈:因为爸爸希望你从小学会独立!恩,就是这样的,绝对不是因为你爸爸嫌你是电灯泡。
  • 无影杀玉蝶双飞

    无影杀玉蝶双飞

    尘封多年的虐杀案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来去无影、神秘莫测的凶手又究竟是谁?密码天书般的笔记本,谁能解开其中的奥秘?轰动一时的夜狸猫案,有着怎样离奇的玄机?历史将真相掩盖在了黄沙之下,经过一番磨难,小小的翅膀能否撑起生命的重量破茧成蝶?禁忌之爱能否打破?同性与异性间又如何抉择?女儿心,最后情归何处?本书取材自真实事件,不穿越不重生,很有可能被和谐掉,望各位书友多多评论且读且珍惜。
  • 仁义英雄传

    仁义英雄传

    本文讲述宋朝年间吴桥知县石泉屡受上级掠夺果实受到他们压榨欺凌,为百姓杀死地域霸王逃离流落江湖奔波钱塘,与淮南虎华云龙相遇从此与官府腐败斗智斗勇,掀起不小的风浪为后人书写可泣可歌的故事。
  • 诡家仙

    诡家仙

    所谓的家仙,既民间对有灵动物的崇拜。是亦妖亦仙的灵异!如果信奉他们,就会得到福佑!但如果冒犯了他们……我奶就是一名专门供奉家仙的“祭灵”人。她的屋里养了许多小鬼,用罐子装死人,还让我给一个大老鼠磕头。自从我一次,打倒了家仙的贡品后!!!奶告诉我:如果你想活命,就要……
  • 洛克王国之神界传说

    洛克王国之神界传说

    神界看似平平静静。但也会有邪恶的存在,一次选拔赛,将天界搞得天翻地覆,后面又会引起怎样的风波呢?敬请期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春秋传奇故亊

    春秋传奇故亊

    有一个朝代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无论是文化还是道德,无论是治国还是军事-----这就是春秋。本文将以戏谑的笔法将你带回到那段众说风云,乱世而有趣的上古年代。春秋离我们久远,然而,它留给我们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所蕴藏的不可抹去的基因,后世的汉文明永远有着春秋时的影子,而这种抹不去的基因在我们今天的文化中,无时不在彰显。
  • 猎鬼术士

    猎鬼术士

    平凡的丁三,偶然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以及特殊的身体,从此走上了猎鬼驱魔的路途。斗厉鬼,驱恶魔。执行自己的责任,探寻常人不知晓的异事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