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回国
一
正当黄如论先生在菲律宾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为什么要放弃在马尼拉赚钱的商机而回国呢?根据我们二人多次的交谈,我以为有如下的原因:
第一,黄如论先生是一位永不止步、永不满足的奋斗者,同时又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勇往直前的企业家。他在前进的路上,不仅需要经常放弃已经得到的东西,放胆去挑战一个个陌生的事业,而且还要不断地调整自己前进的航向,为着实现更大的人生理想奋斗着。例如,他从教书育人到改行打石头、盖房子,从建筑行业有成到只身闯菲律宾,从销品贸(shoppingmall)总经理到做转口贸易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写照。
第二,诚如前文所述,黄如论先生的文化积淀是从“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换句话说,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毛泽东的著作——尤其是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日后,他作出任何重大决策之前,是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胜算几何,绝不人云亦云。至于在平时要不要放弃某项生意’他也要先深思熟虑而后再作出决断。就说这次他突然放弃送上门的赚钱商机——改造马尼拉市的老商业街,决定要回国考察投资,就是“活学活用”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结果。请看他向我谈及的有关事实。
黄如论先生历经近八年的打拼,不仅清楚在菲律宾事业有成的华商多是闽南人,而且还知道他们在菲律宾各地都建有“帮会”色彩很浓的商会,且多以闽南地区的县、市命名。在首都马尼拉市虽然建有中华商会,但商会的领导者以福建人居多,其主要作用也是为在菲律宾的华人服务。再者,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类区域特点很浓的商会组织,源于为保护在异国经商的同乡人共同利益而设的,因此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昔日,在美国的旧金山、洛杉肌,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在欧洲的巴黎、伦敦,在俄国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时有不同的华人社团进行械斗,就是受着各自商业利益的驱使而发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设在世界各地的侨商社团一尤其是亲大陆的侨商社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保护同乡商人的利益,逐渐演变成为所在地全体华侨服务的机构。对此,黄如论先生有着很深的体会。他初到菲律宾马尼拉的时候,是侨商们伸出同胞之手,无私地帮他找到了一个工作,他想改行做进出口贸易的时候,也是侨商巨富愿意借给他本钱,等等。每每说起这些往事的时候,他总是怀着感恩之心说道:
“我黄如论有今天,是永志不忘当年在菲律宾帮过我忙的闽南人!”
不久,黄如论先生随着生意逐渐做大、做火,很快就由一个闽南商人的受惠者逐渐变成了竞争对手。俗语说得好,商场就是战场。对此,黄如论先生不仅心知肚明,而且在商海中也见多识广了。从道德的层面上讲,他绝不做那种因为商战而触怒恩人的事,从战略上讲,他单枪匹马地在菲律宾与闽南商人争夺商机,显然是以卵击石,一定会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怎么办呢?只有适时地转移自己经商的根据地,而最好的落脚地是祖国。
黄如论先生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深知改造马尼拉市的商业街是一个难得的商机,对他这样一个准备起步的房地产商而言,是何等地需要打一个初战必胜的战役,把自己的牌子亮出去啊!但是,接下来又应该怎么办呢?菲律宾是一个岛国,只有中国一个中等省份的大小;首都马尼拉市也无法和中国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相比,这就决定了在菲律宾发展房地产业是有限度的。如果再把老移民闽南商人的因素算上,他若想近期在菲律宾房地产界平步青云,真是比登天还难!怎么办呢?他必须寻找新的战场。而最能施展他的本领的战场就是中国,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发展房地产业最好的地方。
第三,黄如论先生于而立之年下南洋,闯菲律宾,他就像是所有在中青年时代下南洋的福建人、广东人一样,他们虽然在异国他乡赚了大笔的钱,但没有归属感。把话说白了,黄如论先生一家虽然侨居马尼拉,但他始终觉得菲律宾不是自己的国家,马尼拉也不是北京,更不是福州,就说天天见的那些相貌并无太大差别的菲律宾人吧,他也会本能地告诉自己:“他们不是中国人!”另外,黄如论先生出生在侨乡连江,从小就知道下南洋的人到晚年会携带巨款回国,先是光宗耀祖,大兴土木,继之是在生养自己的故乡颐养天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福州各地有很多不同样式的小洋楼,大都是归国华侨建的。就这个意义上讲,黄如论先生当初决定只身下南洋、闯菲律宾的同时,他的潜意识里就暗自下了决心,有一天我要像陈嘉庚先生那样衣锦还乡!
借用一个人所皆知的词来形容华侨回流的现象,那就是“落叶归根”。
为此,我曾经与黄如论先生进行过深人的探讨。几千年以来,中国侨民最终的选择是“叶落归根”,近数百年以来,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侨民他们的选择是“落叶生根”。是文化传统使然,还是为不同的国情所决定?双方没有得出一个全都信服的结论来。然而我们也有一致认同的地方,那就是从表象看,离开英伦三岛的英国人到了北美洲,历经残酷的掠夺和屠杀,相继建立了美国和加拿大;他们到了大洋洲,在掠夺和屠杀土著民族的基础上建立了澳大利亚;就说到了今天吧,世界上还有一个组织叫大英联邦。可是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国人呢,几千年以来不辞辛劳,相继开辟了陆地、海上的丝绸之路,但在欧亚大陆却没有建立一个华语国家;就说先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的郑和吧,他虽然率领庞大的船队数度下西洋,但是所到之处也没有建立一个黄皮肤的国家。最后,我近似开玩笑地说:
“这可否说明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是一个爱好和平,不尚侵略的民族呢?”
黄如论先生听后幽默地笑了笑,说道:
“我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华侨,因为我选择了落叶归根的道路。”黄如论先生就要回国考察、创业的行动,受到了马尼拉侨商界的一致称颂。原因是简单的,就在他来菲律宾的八年期间,有许多爱国侨商陆续回国投资、创业,且多数的企业都有了很好的回报。时下,黄如论先生就要踏上回国之路了,前来送行的绝大多数朋友预祝他一路顺风,马到成功,也有个别的朋友十分婉转地善言相劝:
“黄先生,你就要回国了,我送你四个大字:先谋后动。”
黄如论先生自然明白“先谋后动”这四个字的含义。近半年以来,被世界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头号新闻,就是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变了颜色,苏联变色也是早晚的事。言外之意,社会主义的中国还能坚持多久,一旦变了颜色又会怎么样呢?对此,黄如论先生有着自己的看法,十分客气地说了声“谢谢!”就坐上北飞中国的大型客机。
据黄如论先生告诉我,他是在1989年春末夏初的时节回国的。这样算来,他离开自己的祖国已经整整八年了!为此,我还曾经和他说过一句笑话:
“真不容易哟,转眼八年就过去了,等于打了一个抗日战争啊!”黄如论先生坐在飞机上,就像是所有归国的游子那样,为了平息那激动的心潮,有意地微闭上双眼,让自己平静些,再平静些。但是,他已经无法掌控自己的情愫,只好任其信马由缰,就像是专写意识流作品的文学家那样,在自己的脑海中无穷动似的流动着。他忽而想起那碧波万顷的罗源湾,忽而又默默地猜想着儿时的朋友变成了什么模样,当他再想到自己的亲人以后,他那微闭的双眼渐渐地潮湿了。一句话,他真想快一点回到生养他的连江县,对着一望无际的罗源湾的海水大喊三声:
“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但是,当黄如论先生由福州驱车踏上回乡之路的时候,他竟然情不由己地瞪大了双眼,一会儿望望车前那泥泞的土路,一会儿又看看车窗两边那似熟悉又有点陌生的破旧房屋’一种难以诉说的情潮又打心底翻起,遂禁不住地暗自说:“改革开放整整的10年了,怎么家乡还是这样的穷呢?”他终于心情复杂地回到了生养他的马鼻乡辰山村,独自一人走到黄氏祠堂前,对着列祖列宗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90度的大躬。接着,他又迈着有些沉重的步子,沿着黄氏祠堂右边那条窄小的胡同向前走去。他蓦地抬起头,看见了魂牵梦绕的那两间小木屋。他或许是想起了历代先祖,也或许是记起了这是他呱呱落地来到人间的地方,猝然之间,他感情的闸门打开了,两行热泪顺着面颊无声地淌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