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台亿次超高速巨型电子计算机“银河一工”,于198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通过国家技术鉴定。
1978年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把研制“银河一工”巨型计算机的艰巨任务交给国防科技大学。在全国20多个科研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大力协作、密切配合下,国防科技大学的科技人员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克服了许多理论上、技术上和工艺上的困难,终于在1983年研制成功了这台超高速巨型电子计算机,并在长沙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
在该项科研工作进展期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对其予以高度重视。1983年5月以来,国务院电子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组织了全国29个单位的95名计算机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银河计算机国家技术鉴定组”,并分成7个小组对“银河-1”电子计算机进行全面的严格的技术鉴定。结果表明:26道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正确性考题,先后计算3遍,数据完全相同,结果正确,精度符合要求;在单道操作系统或多道操作系统控制下,全系统和主机稳定可靠;硬件系统向量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一亿次以上;软件系统内容丰富,功能较强,使用方便,性能先进;图纸资料齐全。“银河”电子计算机在设计、生产、调试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和一些理论问题,有些是国内首次使用,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银河-1”亿次电子计算机国家技术鉴定委员会由32名委员组成。委员们听取了国防科技大学负责同志所作的“银河”电子计算机研制报告,认真讨论了国家技术鉴定组提出的“银河一工”机技术鉴定报告,还检查了各项文件和有关技术资料,视察了“银河一1”机,最后对它作出了权威性评价:“银河”机系统稳定可靠,软件较为齐全,其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鉴定大纲的要求,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某些方面达到国际水平。
“银河-1”电子计算机系统由主机、海量存贮器、维护诊断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电源系统、各种外部设备及系统软件构成。它是当时中国运算速度最快、存贮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它的向量运算速度为每秒一亿次以上,存贮容量可达几百万字,软件系统内容丰富,使用方便。它是石油和地质勘探、中长期天气数值预报、卫星图像处理、计算大型科研项目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范围内,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研制巨型计算机。“银河一工”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它提前两年实现了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的到1985年“我国超高速巨型计算机将投人使用”的目标,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使中国跨人了世界研制巨型电子计算机国家的行列。
国防部长张爱萍给这台汁算机命名为“银河”亿次电子计算机。方毅、何长工、王首道、严东生、张震寰、毛致用等以及有关方面代表,出席了鉴定会。聂荣臻(时任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就“银河”机研制成功致信国防科技大学,指出,为了把我国的重点科研项目搞上去,必须发奋图强,同心同德、集中力量,拧成一股绳。此外,杨尚昆、方毅、王首道、何长工、张爱萍等也分别给国防科技大学发去贺信、贺词和贺诗。1984年6月7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命令,给国防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研究所记集体一等功,以表彰他们在研制“银河”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百折不挠、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
国防科技大学在胜利完成了“银河-1”电子计算机的研制任务后,紧接着又承担了“银河-Ⅱ”机的研制工作。1992年,该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鉴定。
“银河-Ⅱ”计算机系统,是我国“七五”计划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也是我国第一台面向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通用10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该系统为共享主存紧耦合四处理机系统结构,主频50兆赫,基本字长64位,气存容量256MB,拥有两个独立的输入输出子系统,能进行每秒10亿次以上的运算操作。
国家气象中心是“银河-Ⅱ”巨型计算机的第一个用户。在研制过程中,国防科技大学十分重视用户的要求,做到研制机器和开发应用系统同时进行。他们和国家气象中心合作开发的中期数值天气预报软件系统,经过在“银河-Ⅱ”计算机上试算,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试算还表明,石油、地震、核能、航天航空等应用领域的程序都可以在“银河-Ⅱ”计算机上高效运行。
1992年11月19日,由全国42家计算机研究所、应用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经过一个月全面严格的技术考核,一致认为:“银河一Ⅱ”巨型计算机系统填补了中国通用并行巨型机的空白,表明中国巨型机技术有了新的重大进展,为巾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具有联网能力的巨型计算机既适合于作为超级计算中心的主机,又适合于作为大规模数据处理的中心处理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据有关人士介绍,高性能计算技术是国际高技术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由于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掌握了研制巨型计算机的技术,因而“银河-Ⅱ”计算机的研制成功,进一步缩小了中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善距。
§§第五章 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