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反光镜
高太后乃英宗赵曙的皇后,历经三朝,垂帘听政。执政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可谓功勋卓著,堪称女中尧舜。
高太后出身名门,其曾祖为宋初名将高琼,祖父是名将高继勋,母亲是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姨母是宋仁宗皇后曹氏。高太后小名滔滔,从小就被曹皇后养在宫中,视为亲生女儿,被称为“皇后女”。当时宋英宗赵曙年幼,也被抱养在宫中,被称为“官家儿”。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有着不错的感情基础。长大后,宋仁宗和曹皇后亲自为两人主持婚礼,当时有“天子娶媳,皇后嫁女”的说法。赵曙即位后,立即立她为皇后,两个人的感情一直很好。高氏自小在宫中长大,耳濡目染,见识不凡,非寻常女子可比。
赵曙与高皇后婚后鹣鲽情深,高皇后为他诞下了四子四女。可惜赵曙仅做了四年的皇帝便驾崩,撇下了当时三十多岁的高氏。神宗即位后,高氏被尊为皇太后。
元丰七年(1084年)秋,在一次宴会上,宋神宗突然开始抽搐,把酒杯都打翻了。这是皇帝生重病的前兆。但开始还不是很严重,一直到元丰八年(1085年)正月,宋神宗突然卧床不起,不能处理朝政。二月,宋神宗疾病日趋恶化,愈来愈严重。三省枢密院长官到内宫问疾时,宰相王珪请宋神宗早日立延安郡王赵煦为皇太子。此时宋神宗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点头表示同意。王珪又建议让皇太后暂时处理朝政,等宋神宗身体康复后再还政,宋神宗也点头认可。当时,高太后、皇子赵煦和朱德妃(赵煦生母)都在场。
虽然宋神宗同意立皇子赵煦为太子,但一直未下立太子的诏书。赵煦原名赵傭,为宋神宗第六子,母亲为德妃朱氏。他既非嫡出,又非长子,不过因为向皇后没有儿子,前面五个哥哥又早夭,他年纪最大,因此才被拥立为皇太子。这时候,赵煦才10岁,而宋神宗的两个弟弟雍王赵颢36岁,曹王赵3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尤其关键的是,赵颢、赵和宋神宗都是高太后亲生,论地位和出身,这二人也都具备了做皇帝的资格。宋朝又有宋太宗“兄终弟及”的先例,于是,一些人开始蠢蠢欲动了。
赵颢和赵这两个引人瞩目的人物也时常去皇宫探望兄长病情,而这两人显然并非真心关心兄长,他们时常表现出窥测之意,甚至连卧病在床的宋神宗都觉察到弟弟们居心叵测,但此时他已经病入膏肓,只能“怒目视之”了。高太后在关键时候起了稳定人心的作用,为了以防万一,她下令关闭宫门,禁止两个亲生儿子赵颢和赵出入宋神宗寝宫。这实际上已经是高太后在明确表态:赵煦将是未来的皇帝。
有一天,群臣前来觐见,高太后当众夸皇孙赵煦聪明伶俐,还将赵煦为父亲祈福手抄的佛经拿出来给大臣们看。大臣们都表示称赞。高太后立即命人领着赵煦出来,宣读宋神宗诏书,立赵煦为皇太子,皇储之争由此而平。可以说,高太后在平定这场立储危机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几日后,宋神宗病逝,皇太子赵煦即位为宋哲宗,改元“元祐”,当时曹太后已死,尊祖母高氏为太皇太后,尊宋神宗皇后向氏为向太后,尊生母德妃朱氏为皇太妃,军国大事由太皇太后暂时处理,一切按照宋真宗皇后刘娥听政的先例办理。从此,54岁的太皇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执掌朝政大权达九年之久。
高太后一向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对儿子宋神宗大力推行新政非常不满,不过,按照中国的宗法制度,成年的皇帝主政,即使是亲生母亲皇太后也不可以干政。但现在不同了,她手中已经掌握了无上的权力。因此,高太后垂帘听政后,立即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她先是召回被变法派排斥在外的老臣司马光;随后,她又废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将因为不支持新法而被下放贬谪的旧臣都召回京师,分别重用,这其中就有一直被贬斥在外的苏轼。
高太后一临政,便拜司马光为相,立即赢得了广泛的民心。就连大宋的敌国契丹,听说司马光为宋朝宰相后,也大为敬畏,告诫己方的边关守将不要轻易挑起争端,要维持辽宋双方的友好关系。
高太后“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尽量与民生息。她统治下的九年,史称“元祐之治”,被认为是宋朝天下最太平、百姓最安乐的时代,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高太后本人却崇尚节俭,以朴实著称,“恭勤俭度越前古”,常跟皇帝说:“一瓮酒,醉一宵;一斗米,活十口。在上者要尽量减少浪费,提倡节俭。”除朝会典礼外,身为国母的高太后在宫中常用补衣,不用丝锦。宫中膳食,只用羊肉,因为羊吃草,不需用粮食。但牛因能耕田,严禁食用。高太后过生日的时候,御厨别出心裁地用羊乳房和羊羔肉做成两道鲜美的菜肴,献给高太后。高太后得知后,说:“羔羊在吃乳时期,杀母羊取其乳房,羔羊就要断乳饿死,羔羊幼小,烹而食之有伤天道。”即命将菜撤去并下旨不得宰羊羔为膳。高太后还常到御房,视食器刷洗是否干净,并告诫诸人务必节俭,不可奢侈浪费。
宋神宗在位时,即三番五次想要提高母亲家族的待遇,打算为高氏家族修建豪华的宅第,高太后都不答应。最后还是由朝廷赏赐了一片空地,由高家人自己出钱建造了房屋,没用国库一文钱。
高太后临朝不久,三省具前朝例,上奏章请“加恩高氏”,给高太后族人封官晋爵,高太后不仅坚辞罢去,而且还将先朝定给高太后族人的私恩赏赐减去四分之一。
高太后的两个侄子高公绘、高公纪都该升观察使,但她坚持不允。宋哲宗一再请求,才升了一级。一次高公绘呈上一篇奏章,请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皇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见奏章后召来高公绘问道:“你学识有限,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奏章?”高公绘只得实话实说,说这是邢恕的主意并代为起草的,高太后不但不允所请,还把邢恕逐出了朝廷。
虽然高太后属于保守一派,但却有着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她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这也是宋朝最后一个国势较强的时期。《宋史》记载说:高太后“临政九年,朝廷清明,结夏绥安,杜绝内降侥幸;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
现代启示录
任人唯贤
一般来说,太后执政时,对娘家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她的政绩。为什么呢?外戚坐大必然会影响时局,特别是在主少母壮的情况之下。朝政取于太后,而太后又倚重外戚。如此一来,外戚渐成国家肱股,天下倒真成了“家天下”,为非作歹的事就层出不穷。而历史上的贤后一般都在压制自己娘家的势力,长孙皇后、马皇后均如此。高太后的做法无疑也是值得人称道的。这事拿到现在也很有借鉴意义。
在职场上,一个优秀的上司应该做到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特别是在许多私人企业里,老板的亲属俨然就是“皇亲国戚”。不见得有多大本事,却往往占据着重要的工作岗位。而这些“皇亲国戚”也有点仗势欺人,动不动就做些如打小报告、偷听这样的事,很招人反感。这几乎是小企业主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
小崔几年前筹资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当时他资本比较少,女朋友家出了很大的资金与人脉。小崔一直很感激,结婚后对岳父家非常恭敬孝顺。经过几年的发展,小崔的公司步入了轨道,业绩也还不错。
就在这时,出了这么件事。
妻子的表弟在外面待了几年后回来了,想到表姐夫的公司上班。当时小崔公司正在招设计总监,他就瞅准了这个位子。表弟倒确实是学这个专业的,功底还可以。但当时小崔正面试了一个专业能力非常强的人才,人看着也不错。在这个二选一中,岳父一家包括妻子的意见都是选表弟。觉得自家人一条心,能放心。但小崔却觉得那个“人才”更合适。作品不必说,重要的是业界对他的评价很好。对这样一个人才,小崔不想错过。而表弟,虽然条件也很好,但跟“人才”比还差一截。
经过反复考虑,小崔最终决定录用“人才”。当然,这其间要多方做工作。他跟一向比较开明的岳父说:“我会尽量多给表弟制造发展、上升的空间,但就目前来看,他确实还不够这个实力。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咱们这时应该多用人才……”
后来,“人才”的表现果然没让小崔失望,为公司创造了很好的业绩与口碑。
如果你不巧是一个创业者,应该谨记:“任人唯亲”只能算是一个过渡阶段。在你资本不充足、实力不强大时,倚仗亲朋的帮助是必须的。但一旦企业走上正轨,对于关键岗位万不可任人唯亲。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任人唯贤。借助优秀人才的能力,才能带领企业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
而如果你是一个领导,在处理与下属的关系时也要注意这一点。对下属来说,拉帮结派、任人唯亲的领导是不可靠的。这种气氛也不利于良好的工作氛围的形成。万不能因为哪个下属跟自己走得近或者有特殊关系就在工作中格外照顾,甚至到了不合情理的地步。这极有可能造成一种“双输”的恶劣局面:被“照顾”的人会遭到别人的联合抵制;而你,也在员工心中丧失了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