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原名叫夏复,松江(在今上海市)华亭县人。父亲夏允彝(yí)是江南名士,老师陈子龙也是一位作风豪迈的文人。他的姐姐也是位出色的诗人。夏完淳是明朝末期的一位神童,英才早熟,胆气过人,五岁就能与人谈论学问,七岁能诗作文,九岁时就写了一本《代乳集》的诗集。
夏完淳生活的年代,正值南明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1645年6月,明朝官员黄道周、郑子龙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聿音yù)即位,历史上称为隆武帝。另一部分官员张国维、张煌言在绍兴拥戴鲁王朱以海建国。这样,就同时出现了两个南明政权。
为了对付抗清力量,清朝廷派了在松山战役中投降清朝的洪承畴总督军事,招抚江南。
这时候,在松江有一批读书人也在酝酿(yùnniànɡ)抗清,领头的就是夏允彝和陈子龙。夏复在他的父亲、老师影响下,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夏完淳,十五岁的他也参加了抗清斗争。他意气激昂,积极协助义军商订作战计划。
夏允彝有个学生吴志葵,是吴淞总兵,手下还有一些兵力。他们说服吴志葵一起抗清。吴志葵答应了,派出一支人马担任先锋队攻打苏州。一开始打得挺顺利,先锋队攻进了苏州城,但是吴志葵监阵犹豫,没有及时增援,结果进城的义军被围牺牲,吴志葵的主力在城外也被击败。
不久,清军围攻松江,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冲出清兵包围,到乡下隐蔽起来。清兵到处搜捕,还想引诱夏允彝出来自首。夏允彝不愿落在清兵手里,投到河塘里自杀。他留下遗嘱,要夏完淳继承他的抗清遗志。
父亲的牺牲使夏完淳万分悲痛,也激起他对清朝的仇恨。他和陈子龙秘密回到松江,准备再组织起义军。这时候,他们打听到太湖长白荡有一支由吴易领导的抗清义军,正在重整旗鼓。夏完淳把家产全变卖了,捐献给义军做军饷,在吴易手下当了参谋。他还写了一道奏章,派人到绍兴送给鲁王,请鲁王坚持抗清。鲁王听说上书的是个少年,十分赞赏,封给夏完淳一个中书舍人的官衔。
吴易的水军在太湖边出没,把清军打得晕头转向。但是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义军失败,吴易也牺牲了。
过了一年,陈子龙又秘密策动清朝的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清,这次兵变不幸又失败了,吴胜兆被杀害,陈子龙也被清军逮捕。陈子龙不愿受辱,在被押解到南京的船上,挣脱绳索,跳河自杀。
夏完淳正在为失去他的老师而悲痛,因为叛徒告密,他自己也被捕了。清军派重兵把他押到南京。夏完淳在监狱里被关押了八十天。他给他亲友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诗篇和书信。死亡的威胁并没有使他恐惧,他感到伤心的就是没有实现他保卫民族、恢复中原的壮志。
对夏完淳的审讯开始了,主持审讯的正是招抚江南的洪承畴。洪承畴知道夏完淳是江南出名的“神童”,想用软化的手段使夏完淳屈服。他问夏完淳说:“听说你给鲁王写过奏章,有这事吗?”夏完淳昂着头回答:“正是我的手笔。”洪承畴装出一副温和的神气说:“我看你小小年纪,未必会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只要你肯回头归顺大清,我给你官做。”
夏完淳假装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畴,厉声说:“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洪承畴的字)先生,是个豪杰人物,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中外。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这番话把洪承畴说得啼笑皆非。旁边的兵士以为夏完淳真的不认识洪承畴,提醒他说:“别胡说,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了一声说:“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人谁不知道。崇祯帝曾经亲自设祭,满朝官员为他痛哭哀悼。你们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说完,他指着洪承畴骂个不停。洪承畴坐立不安,虽似有万箭刺心,也不敢再审问下去,一拍惊堂木,喝令士兵把夏完淳拉出去。
公元1647年9月,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少年英雄在南京西市被害。同他一起遇难的还有顾咸正、刘曙等人。他的朋友杜登春、沈羽霄把他的尸体运回松江,葬在他父亲的墓旁。人们为了保护夏氏父子的墓,在墓前竖立一块石碑,碑的两旁写着:“永远禁止樵(qiáo)牧侵占”。到现在,在松江城西,还留着夏允彝、夏完淳英雄父子的合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