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赛儿是山东省蒲台县(今山东滨县)人,祖上世代行医。她从小也学会医术,练过武功,长大后嫁给同村农民林三,后来加入了白莲教,当了“佛母”,经常无偿地给农民治病,所以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永久十八年,山东蒲台一带瘟疫(wēnyì)流行,有许多人来找唐赛儿医治。唐赛儿和她的丈夫无偿地给乡亲们治病。唐赛儿在给人治病时,夹杂上宗教色彩,说这些治病的药物是弥勒佛所赐,于是许多病人在好了以后纷纷加入白莲教,当了教徒。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来找唐赛儿治病和入教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地方,疫病流行严重,唐赛儿还要亲自去施医舍药。不久,“唐佛母”的大名在这一带几乎尽人皆知了。
唐赛儿外出治病时,她的丈夫林三便在家里舍药。他本来医术不高,只跟妻子学了点医治疫病的方法,不小心自己也染上了瘟疫。邻居董彦杲看林三染病,急忙跑到青州府把唐赛儿找了回来。等到唐赛儿跑回家一看,林三已经死去了。唐赛儿痛哭流涕,索性在林三灵柩前把头发剪了,做了尼姑。
附近的乡亲们听说唐赛儿丈夫死了,大家认为都是因唐赛儿一心只顾为别人治病,没能及时医护丈夫,才做了寡妇,又听说她已出家为尼,大家对她又怜惜、又感激。林三出殡那天,许多人不约而来,给林三送殡。这蒲台县的一个小村庄,竟聚集了几千人。一时香烟缭绕,铙钹齐鸣,大家齐声口宣佛号,抬着林三的灵柩向墓地缓缓前进,气氛倒也肃穆庄严。
送葬队伍刚出村口,便见大道上来了十几名捕快,个个手拿铁锁链,拦住了送殡的人群。一个捕头模样的人喊道:“站住!你们这是干什么去?”
董彦杲走过去说:“尊差,我们村的林三死了,这是出殡。”
“出殡干吗来这么多人?这林三是多大的官儿?”
“林三就是个农民。”
“得啦!县里的大老爷早就听说了,你们这是白莲教,想借出殡的机会聚众闹事。”说着一指唐赛儿,对手下的捕快说,“那就是为首的妖妇唐赛儿,把她锁了押进县里去!”
一个捕快来到唐赛儿面前,抖出手中的铁链便往唐赛儿头上套。旁边一个叫宾鸿的大汉忍无可忍,大吼一声,把捕快的铁链夺下,顺手一轮,正砸在那捕快头上。那捕快“嗷”地叫了一声,头破血流,立时倒地不动了。
拒捕伤人,这是杀头的罪名。宾鸿豁(huō)出去了,手里的铁链飞舞,又有一名捕快被打倒。捕头一面拔刀一面大喊:“反了,反了!”腰刀刚刚出鞘,董彦杲就一把夺过。捕头拔腿便跑。前面一个打幡的孩子用幡杆一拦,捕头“扑通”一声被绊(bàn)倒在地。董彦杲赶上前举刀砍下,眼看捕头腿儿蹬了几下,也不动了。
其他几名捕快见到这个情景,纷纷把腰刀和铁链举起来,干咋呼了几声,扭头就跑。激愤的群众追上去,抡起幡(fān)杆朴贡子,一阵乱打。几个腿快的逃掉了,另外几个倒在了血泊里。
唐赛儿见事情闹大,跟董彦杲和宾鸿商议,只好一不做,二不休,就势造起反来。大家推举唐赛儿为首,董彦杲和宾鸿为副,组织起了“白莲军”。当场参加的便有五百多人。
当地的穷苦百姓,被那些贪官污吏盘剥压迫,早就群愤激昂。现在唐赛儿登高一呼,一些农民纷纷来投,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
唐赛儿带着“白莲军”到处攻城破县、杀贪官,开仓济贫,受到群众拥护,队伍不断越大,不但有农民参加,连城市贫民也来参加,声势越来越大。
特别是那些打了败仗后逃回去的官兵,为了推脱责任,更把“白莲军”大加渲染,说唐赛儿能剪纸为马,撒豆成兵,呼风唤雨,役使鬼神。弄得附近各州县的地方官,惶惶不安,只好把告急文书,申奏朝廷。朱棣接到各地申报后大怒,下令山东都司和各卫所驻军合力围剿,如有失误,一律问斩。
山东省都司和各卫所将领,接到朱棣旨令,哪敢大意,便都各调所辖兵马,联合作战,对“白莲军”前堵后追,全力围剿。
“白莲军”将士作战虽然英勇,但起义的大都是当地农民,没有经过军事训练。几个主要将领也是平民出身,没学过什么兵法,不懂得领兵打仗。打仗时只凭硬打猛攻,没有明确目标,只知攻城济民,打了就走。一次在占领即默在赴莱(lái)阳途中,中了官军的埋伏,全军被击溃。唐赛儿、董彦杲和宾鸿等几个主要首领侥幸没有被捉住,但这次起义却失败了。
白莲军起义,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月,但轰轰烈烈,在胶东中部一带,纵横数百里,打击了明朝的统治,唤起了广大群众的反抗意识,特别是唐赛儿,以一个年轻的寡妇,登高一呼,竟能聚集起几万人来反抗朝廷,更是对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挑战,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有其历史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