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月3日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乔治·马歇尔。该周刊除选他为本年度的新闻人物之外,还称颂他是“国家的监护者”,赞美他是“不可或缺的人”。
的确,马歇尔的成就使他可以担得起这样的称誉,特别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表现。
凡是访问过五角大楼的人,都不难理解为什么总统认定,自己离开了马歇尔将军便寸步难行。因为,任何其他人都难以胜任战争期间陆军参谋长办公室主人肩负的繁重使命。更何况,因为战争的需要,陆军部和海军部(美国空军此时并未从陆军中独立出来)联合办公,组成了参谋长联席会议,马歇尔兼任着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一职。这样,马歇尔成了除美军总司令罗斯福总统之外的第一号军事人物。
马歇尔自1939年第一次接任以来,参谋长办公室每天要处理的问题,就其规模、难度、重要性和复杂性来说,发展之快令人瞠目,直接在他手下工作的官兵有3000人,使他能随时了解战局的发展、盟国的想法、敌人的打算、总统的考虑和国会投票表决的前景。
马歇尔一贯采取用人所长、各尽其职的方针,主张每项工作都应选拔最优秀的人去完成,人选既定,就得放手让他们去干。他对表现良好的部下偶尔赞扬几句。对完不成任务的,就毫不犹豫地把他们打发走。但令人惊奇的是,他随时都清楚他交代手下人主办的每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知道和了解部下所知道的全部情况,因此他宜布,不管是谁,都可以直接向他汇报工作,从而使他得以得心应手地控制一个庞大的、急速运转和经常极度繁忙的指挥机构。
“马歇尔从不拉帮结伙,”他的副参谋长汤姆·汉迪将军说:“人人都能与他共事和同他争论。只要你完成了工作,就啥事儿没有。他要发作起来也很粗暴,他会把你痛骂一顿,他也会把你晾在一边,但他在听汇报时也能长时间听你讲。他的记忆力可谓惊人,甚至能记住细枝末节。有一次他去国会参加一个小组委员会会议,会上有人就一些繁琐的细节提了一个令人恼火、刨根问底的问题。他对答如流,讲得从容不迫,不容置辩。我问他究竟是怎样记住所有这些细节的,他说:“是我这几个星期从汇报情况的军官那里听来的。’”
的确,马歇尔组织领导了陆军部出色的情况汇报会,使得这个美军的大脑中枢时时刻刻地高速运转。每天上午,经核准的人员可以进入马歇尔的会议室,观看有美军参战的各个战区精确的图示。会议在上午9时准时开始。
“我们逐渐认识到,”马歇尔后来回忆说,“介绍世界战况对我和主要工作人员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在如此众多的不同地区作战,而国内形势又随之风云变幻。我的身边就有各种能工巧匠,而且人数众多,这样我们就逐渐形成了早汇报的制度,由经过挑选、口才出众的年轻军官在会上介绍情况。他们清晨4点就起床,整理头天夜里的电报,9点钟做好汇报准备”。
“会议就像开场演戏一样”,他说,“他们变得精于此道,把汇报会搞得有声有色,确实引人入胜。整个战争的最新情况一览无余。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易于了解战况。”
一次,麦克阿瑟将军派了一位上校回华盛顿,向参谋长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供应要求。正好是早上即将开情况汇报会的时候,这位上校还未把麦克阿瑟的口信讲完,汇报小组进来挂起了图表。马歇尔便请这位上校一起听听世界局势的汇报,结果,上校听得目瞪口呆。
会议结束时,上校不再开口,而是向参谋长敬了个礼就告辞了。显然他已经了解,并不只有麦克阿瑟在同敌人战斗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参谋长要统领全球美军的行动,任何过分的索求都是不切实际的。
在战争期间,马歇尔每天要处理的事情是如此之多,各个战区的协调组织工作都要由他亲自处理,包括与各个盟国之间的关系,每每他都能拿出最妥当的方法处理。
美国在欧洲最重要的盟友是英国。在英国有这样的传说:马歇尔将军虽然忠于美国,但在危急时刻,他甘愿为盟国作出牺牲。
最突出的一个例子是在1942年,当时,英国在中东的一个主堡垒图布鲁格陷人纳粹之手,英国控制下的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受到威胁,而这时迫切需要战争物资。但那时美国刚刚参战,他们的师团还在加紧准备作战中,丘吉尔首相前往华盛顿同罗斯福商量,请求提供武9e挽救局势。于是,总统召来了马歇尔。总统告诉他,盟军陷于困境,急需一些“谢尔曼”式坦克。马歇尔说:“总统先生,那些坦克刚刚拨给第一装甲师了,要从士兵手中拿走武器是不行的。但既然英国人非要这批坦克,那就给他们100辆吧,马上就给。”
英军靠这批坦克顶住了德军的攻势,保住了埃及。马歇尔这种大局观极强、急朋友之所急的领导者品质受到了崇尚绅士亡风度”的英国盟友的广泛赞誉,获得了他们的尊敬和信任。
到1943年秋,马歇尔在美国军内外受到美国人的崇敬程度,就连罗斯福总统本人也超不过他,美国军队在世界上6条不同的战线上作战,战争规模如此庞大,由于有马歇尔在华盛顿的坚强指挥,对部队需要的轻重缓急了如指掌,因此避免了慌乱、恐慌和重大损失。
称马歇尔为“国家的监护者”,无论如何也是不为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