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塘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卑贱无耻的角色。他被耶律德光册立为晋帝以后,对契丹毕恭毕敬,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每年输帛三十万匹。石敬塘还向耶律德光献媚说:“若使晋得天下,将竭中国之财以奉大国。”石敬塘对契丹的奴颜婢膝为世人所不齿,但因他拥兵在手,又有契丹作靠山,也奈何不得。石敬塘建晋后,很快举兵南下,直指洛阳。后唐的兵力远不是石敬塘的对手,不战而降。后唐废帝李从珂见大势已去,携传国宝玺登宣武楼自焚而死,洛阳城落入石敬塘手中。
洛阳城在一夜之间更换新主,使少年赵匡胤受到极大的震撼,他又一次看到了强权和武力的神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七月,石敬塘向契丹上表称臣,谓契丹主为“父皇帝”,契丹主令其称“儿皇帝”,厚颜无耻的石敬塘竟然接受了这一屈辱的称谓。这年十月,后晋迁都汴州,以汴州为开封府,称东京;以东都洛阳为西京,以西都长安为晋昌军节度,随着后晋迁都,赵匡胤全家也迁至开封龙巷。
在告别洛阳的时候,赵匡胤很是恋恋不舍。他舍不得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舍不得和他一起读书习武的伙伴。洛阳的山川名胜、风土人情留给他的记忆太深了,他甚至觉得这是他生命中极可宝贵的滋养。那天,他怀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去看了看那尊石马,脑海中又浮现起那威武雄壮的英雄故事。他依恋地抚摸着那尊石马,喃喃地说:“日后我若得了天下,一定要建都于此,让洛阳成为天下人向往的都城!”
赵匡胤随家来到开封时年方12岁。他看到,这个新王朝毫无生气,目之所及,衰败残破。他从父亲那里得知,这个新王朝辖境已比前朝大大减少,仅有一百零九州。他还时常看到许多满载金帛宝物的车子络绎不绝地运送出城,长辈人告诉他,这是献给契丹的。皇帝为了报答契丹主的扶植,除了依约定每年贡奉金帛三十万外,逢时过节、吉凶庆吊还要额外贡奉,并以此为国策,全然不顾国计民生。听到这些情况,赵匡胤心中深感不平。他觉得皇帝太屈辱、太低下了。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财,奉事异邦,怎可长久?与此同时,他也对为害中原的契丹贵族怀有深深的怨恨。
在赵匡胤一家初到开封的那几年,天下很不太平,天灾人祸严重,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天福六年(941年)九月,黄河在滑州决口,东泻千里,百姓死伤无数。次年五月的一个月里,就有五个州郡发生大水,十八个州郡遭旱、蝗灾害,一时间饿殍盈野,流民遍地。也就是在这一年,一向愤恨契丹的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大集境内饥民,举兵造反,后因兵败被杀,首级被涂抹上油漆,献给了契丹。石敬塘这样做本想得到契丹主的宽恕,但耶律德光仍然派人前来谴责,石敬塘忧虑成疾,于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六月死去。
石敬塘的继承人少帝石重贵也是个无能之主。他只知宴乐,不问国事,大权被少数几个有实力的大臣操纵。少帝石重贵承袭了他父亲的做法,尽力讨好契丹,卑称“孙皇帝”。但因晋与契丹早有嫌隙,朝臣对向契丹称臣事怨愤已久,少帝在大臣的劝说下也有意准备对契丹的战争。天福八年晋国形势十分恶劣,春夏旱,秋冬水,百姓流离失所,饥馁而死者数十万人,县令们往往因为征不到粮食,挂印逃去。契丹得知后晋国内的情况,遂于次年初南下攻晋,后晋于是又处于战争之中。
这一年,赵匡胤19岁。
按照汉末以来的早婚习俗,赵匡胤已过了成亲的年龄,这主要是因为战乱的影响。年复一年的兵荒马乱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早成家室、早生贵子的传统习俗已渐被淡忘,人们关心的是生计,担忧的是全家老小的颠沛流离,婚龄大都因此而推迟。
因为社会上已不把晚婚当回事,赵弘殷夫妇在决定给儿子成亲时并不觉得为时太晚。赵弘殷夫妇选定的儿媳是右千牛卫率府率贺景思的长女。右千牛卫率府是东宫六率府之一,千牛,佩刀名,据说锐利可屠千牛。贺景思因系禁卫军校,和禁军将领赵弘殷同居护圣营,两家关系甚密。赵弘殷看好了贺家长女“性温柔恭顺,动以礼法”,因此“为太祖聘焉”。
先是由媒人以草帖子相通,双方各在帖子上写明三代官品职位及名、讳、生日等情况,进行占卜,两家通报,择日过帖。接着便是相亲、下定礼、送聘等程序,定下了这门亲事。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赵家按照规定的吉时,在乐队、鼓吹的引导下,将贺家长女迎进赵家。
赵匡胤的婚礼简朴又合于礼仪。赵匡胤很满意自己的妻子,新房之内,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馨和快慰,仿佛已超然于乱世之外,进入一个安详静谧的世界。贺氏比赵匡胤小两岁,在赵匡胤面前温顺而恭敬,脉脉温情和深深爱意使赵匡胤沉浸在幸福之中。但是,赵匡胤也不免有些遗憾:成家而未立业,岂不愧对祖宗?
赵匡胤成亲的第二年的夏天,天气异常炎热。少帝石重贵满足于阳城之战反击契丹的胜利,自以为天下平定,愈益骄奢淫逸。他把各地贡献都收入内库,修宫室,饰后庭,肆意挥霍。他专门修建了一座织锦楼,令数百织工编织地毯。石重贵尤其喜爱优伶,赏赐无度。而对于战场上重伤的军卒却很冷落,故使士卒离心,怨声四起。开运三年(公元946年)七月,契丹再度南侵,石重贵以杜威为元帅出兵御敌,杜威贪恋契丹主关于扶他做中原皇帝的许诺,卑鄙地决定投降。他先让诸将在降表上签了字,接着令军士齐聚帐外,军士们原以为要与契丹决战,无不振奋,但听到的却是让他们放下武器的命令,顿时捶胸痛哭,声振原野。杜威投降后,马上引契丹军南下,挺进开封。
对于契丹的入侵,石重贵毫无准备。惊慌失措中,石重贵急令人在宫中放火,并准备与宫人一起自焚。正在这时,契丹主派人送来书函说,如能屈身投降,可免杀身之祸。石重贵活命心切,马上令人灭火,率文武百官迎契丹军入城。契丹主将石重贵及其家属掠至契丹境内的建州,后晋遂告灭亡,石重贵在度过了二十多年流放生活后客死异域。
后晋灭亡后,公元947年春,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晋阳称帝。六月,刘知远顺利地经洛阳进入开封,在此建都,是为后汉。
短命王朝又一次出现更迭,赵匡胤也又一次感受到这个世道的动荡不定,又一次认识到武力足可改天换地扭转乾坤。于是,不甘寂寞的他热烈地萌生出一种闯荡天下的欲望。他决计走出安乐窝,到社会风浪中去经受一番检验,寻找一个可以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
赵匡胤又想到了洛阳街巷中那尊半埋于土中的石马和那个激动人心的英雄故事。他不甘心让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一身武艺埋没于户牖之下,他要为前程而奋争。他觉得,自己正当青春年华,贪恋似水柔情无异于葬送自己的未来,应该像那位未知名的英雄一样,到疆场上去寻找自己的位置。
这天,他跃跃欲试地来到父母跟前,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赵弘殷夫妇听罢,先是一惊,继而不约而同地表示反对。这些年,赵弘殷的官职一直未得到提升,他从自己在仕途中的坎坷经历出发,认为当今乱世虽是武人的天下,但能够建立功业或称王称帝者多是根基深厚、割据一方的枭雄。作为一个禁军校尉之子,位卑势小,很难有所作为。杜氏则担心儿子的安全,她说,现在到处动刀用兵,只身一人到哪里去?不如呆在家中,守在父母娇妻身边,安安静静地过日子,等以后太平了再图进取。
赵弘殷夫妇的一番劝说并未动摇赵匡胤的决心。但他觉得一时又难以说服父母,只好点头应诺而去。
赵匡胤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新婚不久的妻子,一向恭顺的贺氏只是低头垂泪,默默不语。后来,她小声告诉丈夫,她已有了身孕。望着这位柔弱多情的妻子,赵匡胤一阵心痛。他岂愿与妻子作新婚之别?怎不希望看到自己孩子的问世?但是,燃烧在胸中的愿望最后还是使他割断了似水柔情。他只是没有马上告诉贺氏,他怕伤害她。
一个雾蒙蒙的黎明,20岁的赵匡胤身背简单的行囊,走出了他从小厮守着的家门,走出了后汉都城开封。他没有过多的留恋,只知昂首前方,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