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没几天就放假了。
唐初,朝廷专门颁布《假宁令》,对休假时间和天数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例如官员每月有三天固定休假,分别是第十天、第二十天和最后一天,类似于现代的星期天,称之为旬假;一些传统节日、庆祝性节日以及宗教节日也可享受休闲的福利,按性质不同可分别放假1、3、5或7天,类似现代的黄金周都有好几个;甚至于婚丧、探亲等,也可视具体情况酌情给予休假。休假制度十分完备,而且很富有人情味,算起来一年可以休息一百来天,老祖宗还是很讲究劳逸结合的。
而唐朝的学生,除了享受和政府官员一样的休假外,还有专门的田假和授衣假,大概类似于现代的寒暑假,但是只有15天。不过,相对于公学完全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私塾则要灵活机动一点,全凭先生做主,如果先生识趣,假期就要宽松许多。而我所就读的私塾,先生就挺通情达理,由于腊月间节假日本就多,其中有两个7天长假都聚在一起,而且相隔时间又不长,考虑到孩子们都年幼,到了年终都盼着放假玩耍,已无心向学,索性就放长假,从腊月初八一直放到正月十五,一个多月的时间,让大家一次玩个够。
在现代,由于西方国家多年的潜移默化,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庆祝的重点都逐渐放在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上,反倒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甚感冒,连端午节都被韩国人给注册成了端午祭,即便是硕果仅存的春节,也变得千篇一律,大多数人所重视的都是能休假7天,而淡化了传统。
但唐朝不一样,此时的春节指的不仅仅是元旦这一天,而是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的、长长的一个多月时间,是辛苦操劳一整年的汉民族狂欢的日子。
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即是“腊月”的意思。在我国古代,“腊”本是一种祭礼,称“大腊”。在商代,人们每年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以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就逐渐将冬祀称为“腊祭”。因此,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起初腊日并不固定在哪一天,直到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但并不吃腊八粥,只是祭祀诸神。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
至于腊八节喝腊八粥,来历众说纷纭,不过在唐朝最普遍的说法是,腊八粥传自印度,而“腊八”则指“佛祖成道纪念日”。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每日仅食一麻一米,终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据说,传统的腊八粥要从初七晚上就开始准备,一直到初八清晨才能完成,耗时很久。我在现代倒是吃过无数次腊八粥,但都不是自己家做的,对熬制的过程一直就很好奇,偏偏没有机会一探究竟。如今回到唐朝,终于可以一场夙愿,于是就成天缠着忠叔,非要让他答应我参与不可。忠叔被逼无奈,只得勉强同意让我跟进厨房,本来只让我旁观,谁知我兴奋异常,不管是洗米、泡果,还是拨皮、去核、精拣,凡事都抢着做,他拿我没法,只有摇头叹气。
等到一切准备妥当,已是半夜。煮腊八粥的过程最是费时,要先煮沸,然后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才算熬好了。本来我是想一直坚持到最后,可没想到寅时刚过,居然就迷迷糊糊睡着了,连怎么回房的都不知道,而且还一觉睡到第二天下午。
醒来后,我兴奋的吵着要尝一尝自己亲手完成的腊八粥,但翻遍了整个杨府,都没找到一碗。忠叔还纳闷,发誓说绝对给我留了一碗,可就是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
我正奇怪,却不小心瞅见杨玉环暗自偷笑,心下霍然,绝对是她搞的鬼。
自从我变成杨玉奴,这性子就越来越与杨玉环相近,二人自然也越走越近。感情越来越好的后果,就是她知道我不会跟她计较,也就越来越肆无忌惮,经常想方设法的捉弄我,好几次虽心知是她搞的鬼,可却是苦无证据,除了送她几个白眼,也别无他法。
只是,辛苦了一夜,却没能喝上一口自己亲手做的腊八粥,恼得我暗自发誓,以后再也不做这种赔本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