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21300000023

第23章 发现人才是用人的头等大事

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善于发现人才就成为领导者一项必备的素质。在人才被发现之前,他往往以各种面目混迹于普通人当中,甚至人才自身也不见得把自己当成人才。这时候领导者需要以锐利的眼光,透过表象,挖掘出人才的内在优势。

李世民即位以后,深知人才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意义,颇有远见地指出:“治国之本惟在得人。”“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因此他经常感到求贤是迫不及待的事情。世上不是没有千里马,而常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李世民对右仆射封德彝说:“要想使国家从根本上达到安定,惟有得到贤才。最近我命你举荐贤才,却没见你推荐一个人。治理天下,政务繁重,你应当分担我的忧虑和辛劳,你不推荐人才,我将托付给谁呢?”

封德彝回答说:“臣虽然愚昧,但是怎敢不尽心去办这件皇上交给的事呢。只是至今所见,确实还没有发现有什么特殊才能的人。”

李世民说:“前代圣明君王,使用人才就像使用器物一样,不惜才于异代,皆取才于当时。难道我们能等着去梦见傅说、吕尚这样的贤才,然后再去治理国家不成?况且,哪一个朝代没有贤才,恐怕只是我们遗漏而不知道罢了。”

从李世民和封德彝这段对话,我们不难有所感知:李世民在认识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现当代人才,尤其是在现实生活、寻常人群中发现人才方面,有着非常正确的认识。相形之下,封德彝就难以认识到这一点。其实封德彝所有的缺陷是常人所有的,这就是不善于从身边、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只把人才与历史的名哲圣贤相比,因此犯了按图索骥的错误。

李世民的批评可谓一语中的,使得封德彝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

在日常政务中,李世民时常责令宰辅大臣“广开耳目,求访贤哲”,不要只知道埋头于政事。这足以看出李世民当时对举贤荐能的心情是何等迫切。

正由于李世民思贤求治心切,因而他时时关心,处处留意,不遗余力地亲自选用适用于刺史等地方官员的人才,为发现那些出类拔萃的、可以为他所用的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李世民发动官员议论朝政。他发现下臣常何上奏纳谏的二十多条国家应办的事情,很中自己的心意。而他对常何的才能表示怀疑,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些提议并非出自我之手,是我家的客人马周建议的。”

李世民闻言,当日召见马周。由于马周一时未到,他竟一连四次派人去催。直至终于同马周交谈,他十分心悦,下令把马周安置在门下省任监察御史,后提拔为中书舍人。

作为意外所得,李世民将马周视若至宝,而马周也的确极有辩才,善于奏事,对事物洞察深刻,每次上奏都切中要害。李世民爱才心切,以至于私下曾对人说:“我一日不见马周,就十分想念他。”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经多次提升后,马周受任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虽然兼任两宫官职,他处理事情十分公正,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誉。后来他又代理吏部尚书。

李世民曾向身边的大臣称赞说:“马周观察事物敏锐,做事果断,品性忠诚正直,品评他人,都能秉公而论。我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能合我意,他尽忠尽节,又亲近归附我,确实可以借助于他,使我更好地治理国家啊!”

马周不辜负李世民对他的厚望,为唐代的兴旺出了不少力,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布衣宰相”。

为了避免在选拔人才方面的片面性,避免错用人才,李世民还亲自召见、面试英才。他刚即位时,听说当时己任景州录事参军的张玄索很有才能,便亲自召见问之政道,见张玄素对答如流,李世民点头称赞,便决定改任,将其提拔为侍御史。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听说治州刺史程名振很会用兵,就亲自召见他,加以称赞和慰问。但程名振并不磕头拜谢,李世民做出生气的样子,想以此来观察他的反应,不想程名振竟“举止自若,应对愈明辩”,李世民见状,知道程名振属于那种善用兵而不知附炎趋势的人,也即才德有其定向,定在用兵打仗上,于是颇为欣赏以为“奇士”,当天就提拔他当右骁卫将军。

在广开才路,发现并重用人才的同时,李世民还注意从已有官员的表现中考察官员,根据实际能力降职使用或提拔,根据能力加以任免,既不允许能力低下者长期混岗,也不容许大才小用、浪费人才的现象存在。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犯颜,直谏李世民修建洛阳宫,李世民认为他忠直可嘉,加以优赐,特地拜他为监察御使。这可以说是从实践中发现下属的才德,根据才德将其提拔的一个实例。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十月,李世民要到同州去狩猎,县丞刘仁轨上书奏说:“今秋大稔,民收者十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留銮舆旬,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李世民闻言甚以为是,于是“赐玺书嘉纳之”,并提拔他当新安县令。

贞双二十年(公元646年)二月,刑部侍郎缺人担任,李世民要执政大臣“妙择其人”,执政大臣们提了几个都不能使其满意,于是他想起李道裕是一个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人——在处死张亮的问题上,李道裕力排众议,仗义执言,说:“亮反形未具,罪不当死。”这种不惧嫌疑的作为,证明了李道裕为人的原则性,于是甚有感触,委任李道裕为刑部侍郎。

贞观二十年六月,李世民欲赴灵州招抚敕越诸部,要太子随行,少盾事张行成上疏说:“皇太子从幸灵州,不若使之监国,接对百僚,明习庶政,为京师重镇,且示四方盛德,宜割私爱,俯从公道。”李世民甚觉妥贴,感“以其忠”;提拔张行成担任了较高的职务。

此类事例,不胜枚举。这里有一个更具说服力的例子——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治书侍御史刘洎认为,尚书省左右丞两位人选应该特别注意精心选择,于是上书李世民,发表意见说:尚书省的官员任用得合适与否,关系重大。这些职位如果被不称职的人占据了,那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刘洎说,近来尚书省的诏敕总是拖延滞留,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公文也已经堆满在案桌上了。作为一个才资平庸的人,下臣还是请求陛下允许我叙述其根源。

刘洎指出:贞观初年,国家还没有设尚书令、左右仆射等官职时,尚书省的事务非常繁杂,比现在多出一倍以上。当时任左右丞的戴胄、魏征二人都很通晓官吏事务,他们本身胸怀坦荡,品性刚直。大凡遇到应该弹劾检举之事,无所回避,陛下又施予他们恩慈。百官懂得自我约束,朝中弥漫着一种庄重严肃的气氛,这都是因为用人得当的原故。到杜正伦任右丞的时候,也比较能勉励下属。

说到这里,刘洎将话锋一转,切入时弊,指出:而到了近来,国家的一些重要法纪已不能正常执行了,这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功臣和国戚占据着要位,才不符职,而且彼此又依仗着功劳或权势相互倾轧。在职的官员,大都不遵循国家的法律准则,虽然有的也想奋发努力,但是一遇到逐毁讥谤就害怕得不行。

刘洎这里概括地揭露了贞观中期朝廷中的官场现象,同时指出: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事情多由郎中(尚书省尚书、侍郎、丞之下的高级官员,分管各曹事务)定夺,只有遇到重要事件时才请求上级;而尚书又优柔寡断,不敢做出决定。有的弹劾一经上奏,故意给予拖延,案件的事理本来已经一目了然,但仍然向下级盘问。调查案件没有时限,即使迟延了也不受上级责备。公文一经出手,一般就得历经一年半载。有的办案官员把案子办完了,就不再去追究结论的是非。官员之间相互宽容,出了什么事相互庇护,如此等等。

刘洎认为,选拔众多的优秀人才并授予官职,必须非才莫举,君王代天行事,怎可妄委庸才以任。

刘洎总结说:长期堵塞贤路,实在是不应该的。为消除积弊,就应该精心选任尚书省的左右丞及左右郎中,如果这些重要职务的官员选任真正做到了才职相称,国家的法纪就会得以完善地实施。同时,还应当矫正小人争权夺利的风气。如果都这样做的话,那就不只是改变诏敕拖延停留现状那样简单酌问题了!

从刘洎这一奏章来看,贞观的政治还是清明的,以至于他的奏章显得单纯静洁,不像其他朝代奏章中那样有种大厦将倾的沉重感。然而在贞观年间,这已经是很深很重的话题了,而且也显示出了刘洎的耿介之气。于是,李世民闻过则喜,奏章上奏不久,他就任命刘洎为尚书省左丞,全力地支持他,让他在那里放手工作,清理积弊。

李世民的领导风格,由此可见一斑——他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善于发现弊端的人就是消除弊端的医生,派他去消除积弊,是能够找到最有效的办法的,因而将其作为责任人选一般来说也是最合适的。

同类推荐
  • 诗经(中华国学经典)

    诗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由二十四不经典著作组合而成的《二十四史》,其成就和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历史方面。就像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的初衷一样,从中既可察时势之变、误决策得失、学领导智慧。古人几千年积淀下来的领导智慧,从文化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延续性,从应用上有着极具可操作性的现实意义。因此,从领导学的角度开掘《二十四史》这座智慧的宝库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本书对《二十四史》中有关领导智慧的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条文清晰,是读着轻松阅读、理解深入、掌握到位。
  • 道德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道德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热门推荐
  • 神农本草经读

    神农本草经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

    一个充满权谋与诱惑的世界,一个三界平等而战火纷飞的世界,一个王者的家族通往巅峰的血色之路。
  • 末世之尸王独家蜜宠

    末世之尸王独家蜜宠

    末世来临,世界濒临崩溃,整个世界一片黑暗。在这只有电影上才有的恐怖情节忽然有一天出现在了生活中,作为一枚高中生的半晓晓该怎么生存下去?“喂,尸尊老大,您老能不能别跟着我。”某女在前面飞跑,丧尸什么的最恐怖了,居然还是只千年老丧尸,半晓晓觉得背脊发凉。“女人,你别跑,本尸尊高大帅气又多金,你怕个鬼。”某男很是不解的在后面追,一张帅气的脸已经铁青一片。看千年尸尊如何吃掉野性难驯的小野猫。看小野猫如何搞定傲娇腹黑的丧尸男。宠文,大虐渣渣QQ1975540498
  • 夜色幕染

    夜色幕染

    《青春系列之夜色幕染》肩膀给你靠,怀抱只属于你,疼你爱你理解你,希望每个女孩都能遇到自己的夜幕染……
  • 都市之血色战歌

    都市之血色战歌

    许海,一个街头混混,在他的心中,怀揣着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泡遍天下极品妞,身后小弟千千万,一切事情不难办。不过,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许海自己也深切的明白,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直到某天,一次酒店的艳遇,一次唯美的邂逅,一个绝美的女子,使许海踏上一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 新元史

    新元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又一年七月晚风凉

    又一年七月晚风凉

    当七月的阳光洒到你我的书桌,七月的风吹过我俩的身旁,就这样七月的大雨接踵而至,而那时的我们会在那里又是否会遇见那很久不见的晴天。
  • 百穿女配逆袭之系统来助阵

    百穿女配逆袭之系统来助阵

    我姓兰名长(chang)幽,注意那个兰字,兰陵王的后代,懂不。甲:可是兰陵王真名高长恭啊。兰长幽:滚犊子,没看着姐在装逼吗,滚。甲:欺负我诚实。好吧,被甲这个傻子一闹,咋就聊正事。一声莫名其妙的疯叫“主神,妈蛋特妈的脑残,让我一个人去攻略男主,攻略就算干嘛这么多个穿越女,女主本来就强从那跑出这么多穿越女。”说到这兰长幽冷静了下来,又一阵疯叫“从那跑出的tfboys,exo,啊。”一个小萌正太骑着木马前来“宿主不要生气,消消气。”“滚,要我消气,把《儿歌三百首》拿出来。”“宿主,宝宝突然觉得生气也很好你继续生气吧。”一位身穿白袍的绝美男子喃喃自语道“撒旦,阡琅琦,你们两个又要在一起了吗?”
  • 龙兄鼠弟:盗宝迷踪

    龙兄鼠弟:盗宝迷踪

    不满自己的老鼠身份,一心想做大人物的工匠鼠乐乐,误打误撞进入故宫博物院,并和灵兽小龙成为好朋友。为了挽救大难来临的故宫,龙兄鼠弟齐心协力寻找历史上早已丢失的传国之玺。在整个历险过程中,故宫内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跳出了教科书中死气沉沉的文物形象,变成一个个性格独特的生动卡通角色,怀着他们的使命,轮番上演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历险故事。
  •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