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21300000010

第10章 尊崇法治权树立“权力”威信

做到公平公正,自然人心敬服,领导者的威望自然树立起来,这种威的效果比以严、以酷所立的威更有效,也更长久。

一个政权也好,一个团队也好,领导者的权力基础无不建立在公平公正之上,缺少了这个基础,其他树威的手段、领导的技巧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呢?法制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

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是个重视立法的政权。早在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宋朝建国不久,工部尚书、判大理寺(掌刑狱之官,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窦仪奏称:“今国用法典,虽引《大周刑统》(后周世宗详订的法典),其条目繁多,法意不明,不便使用。”并建议修订和编纂一部统一的法典。赵匡胤听后觉得有理,随即下令让窦仪和尚书屯田郎中、权大理少卿苏晓等主持修订。

赵匡胤初建政权,没有成熟的法典来用于新政权的执法,但他却能先采用《唐律》、《大周刑法》为治国法典。由此可见,他的法治意识是很强的。

赵匡胤基本上是个道家思想的实施者,他即位之后,很喜欢读书,以学习历史,以史资治。一日,他读《尚书》,读到其中的《尧典》、《舜典》两篇,慨然叹息道:“尧、舜之时,四凶止于投窜,何(哪里会像)近代法网之密耶。放自开宝(宋朝年号)以来,犯大辟(死刑之罪)、非情理深害者多得贷死(冤死)。”

所谓四凶,是尧、舜时期四个凶恶的人。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木寿杌;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尧帝未能除掉这四个人,舜帝流放他们,并将这四凶迁于四裔,以御魑魅。赵匡胤有感于舜帝不将四凶治以死罪,而只流于四裔,赞赏舜帝执法有度,而慨叹当今法网太稠密,以至于往往因过密过严而使有人冤死,他要尽量使法律法规合情合理。

五代时期,中原地区的几个王朝事实上都有法典,但由于这些五代时期皇帝的法制观念多半并不强,虽有法律,那也只是为约束百姓而制定,并且在执行力度上也是根据自己脾气、性格、心情的好坏去执行。

后唐明宗时,虽然明宗李嗣源在治理国家上有些建树,但在执行法律上也只是逢场作戏。譬如有一日他听到巡检使浑公儿奏报说,有两个人用竹竿在练习格斗,犯了不准私自习武的罪。于是明宗就派石敬瑭前去察看处理,石敬瑭找到那两个用竹竿练格斗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就将那两个人杀死,回复明宗。到了第二天,枢密使安重海奏称说,那两个人并非是私自聚武,练习格斗,而只是在玩小儿游戏,根本不足以论法。后唐明宗在位时,虽与物无竞,兵革罕用,可在法律方面如同儿戏,因而被后人说是夷狄性。

在五代时,任何一个国君和大将,在杀人和论罪时,都不会考虑法律上的程序,他们往往只根据需要和喜厌便随意地杀人论罪。《同光律》规定:“强奸罪男子处死,妇人无罪。”后晋时却改为“奸罪为奸有夫妇人,不论强、奸(顺),男女一概处死。”又如,《同光律》规定:“盗窃赃满绢三匹以上处死。”而到了后汉,却改盗窃罪为:“窃盗一钱一文以上处死。”由于这种法律是少数人规定的,所以随意性很大,体现了很强的专制独裁因素。

赵匡胤是个重视法制者。做了皇帝后,他就想把法制运转程序规范化,要求事无巨细,均要照章办理,就连皇帝也不能例外,这在历史上倒是很少见(但仍缺乏保障机制,因而还是人治)。赵匡胤身体力行,以法为范,并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对法制程序进行完善。有一次,他诏令后院造一个熏笼,下诏几天而熏笼还没有送来。太祖故意问左右:“我下诏命造一熏笼,为什么几天都没送来呢?”左右回道:“这件事得把皇帝的诏令下到尚书省,尚书省再下文到本部,本部再下文到本寺,本寺再下文到本局,然后复奏。确实是皇帝诏令,才可以制造,制成后就送来了。因为诏令得经历数处,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熏笼不能马上送来。”

赵匡胤很高兴左右能明白此事的意义,又拿去试赵普,说:“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可买一熏笼,今为天子,怎么会数日得不到呢,这是怎么一回事?”赵普说:“此是来自条贯,不为陛下设,乃为陛下子孙设,使后代子孙若违规非理地去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经诸处行遣,须有台谏理会,此条贯之深意也。”赵匡胤闻言大喜,说:“此条贯妙极。”

条贯即当今所说的条文,也就是法规。从此事可以看出,赵匡胤有着比较强的法制观念,他是要用法律法规对社会秩序和行为进行规范。这种意识虽然困于历史条件不可能完全实现,而且作为一名封建皇帝,他不可能以失去专制权力为代价去完全地实施法治,但毕竟做了不少可贵的努力,因而也在法制建设上独领了风骚。

赵匡胤的法制意识之强,体现在当他成为统治者的时候,他就要按自己的意志去参预国家法律制度的制定这一点上。这里有个故事:赵匡胤登基的第二年间,在金州安康郡(今陕西安康)有个叫马从记的百姓,妻子早死,留下他和儿子马汉惠。后来马从记又续弦,娶一寡妇,带来一位男孩,马从记为他取名马再从。马从记的亲生儿子马汉惠长大以后,品行不端,道德败坏,逞强为霸,横行乡里。继弟马再从因看不过马汉惠的所作所为,经常加以劝告,马汉惠竟将继弟马再从残害至死。做父亲的马从记十分气愤,经过同全家人商量,便与续妻共同杀死了残暴的儿子马汉惠。

马从记大义灭亲,在封建社会里可算是个忠良之人,因而受到乡人的赞誉,但却触犯了刑法。因为从法律上来说,马从记杀人就是犯罪,按律当斩。于是,金州防御使仇超、判官左扶就将马从记夫妇及全家人逮捕,以杀人罪斩杀了马从记全家。

马从记因大义灭亲杀死儿子马汉惠,却被官府斩杀之事在乡里议论很大,此事传到朝中,被赵匡胤知道了。他对金州官府的判决勃然大怒,斥道:“大义灭亲,罪岂至死!”他从道德的观念认为,马汉惠横行乡里、残害继弟的行为已经构成对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破坏,罪当诛杀。其父母将马汉惠杀死是大义灭亲,虽然从法律程序上讲不过去,但从情理上却是行得通的。金州官府不问是非就将马从记判死刑,是钻了法律空子,故判定死罪,又将马从记的全家诛杀,简直是惨无人道。因此,赵匡胤怒责金州官府草菅人命,立即命有关部门严肃查处,结果仇超和左扶等人都被杖流海岛。

赵匡胤通过对金州大义灭亲案的干预,感到各地对判死刑的这类法律当持慎重的态度,以防止下官草菅人命。因而对判处死刑的量刑问题应当做到程序规范化,于是他根据金州大义灭亲案的处决不公、不合情理这一问题,专门发布了一道诏令:“对犯大辟需判处死刑的犯人,应当送所属州、军鞠(勘验狱辞)处之,不得随意处斩。”

从上例来看,金州马从记夫妇大义灭亲,金州防御使仇超和判官左扶就是依据杀人者死的法令,来武断地判定马从记夫妇及全家杀人,杀人者当死,从而使案情简单化,草菅了人命。如果仇超等人对金州大义灭亲案持慎重态度,进行详细的审理,给马从记定个越俎代庖罪而酌情轻判,且不罪及其他人,于情于理就顺畅多了。如此,赵匡胤决不会盛怒,而仇超等人也决不会被杖流海岛了。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皇帝本身就是法律,皇帝可以生活在法律之外。在这种体制下,官吏很少有法制意识,他们把皇帝的话当作是最高法律。所以赵匡胤过问金州大义灭亲案,又下诏不得随意对死刑做处断之后,各地方的司法审判官员,在地方上审案都十分小心谨慎,对案件不敢轻易判决,许多案子都要上奏听从圣裁,而造成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又使赵匡胤哭笑不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一件令他犯难的事,他很难解决这个矛盾,找不到症结,认识不到这种弊端缘自专制社会本身。他气恼地方官吏没有法制意识,惟皇帝之言为法制,又很清楚地知道,地方的官吏这种做法无非是推卸责任,因此下诏对诸州道府进行了严厉批评,又下令让地方司法部门“依法断狱,毋得避事妄奏取裁,违者量罪行罚”。

国家制定法律法规,一方面要准确打击和制裁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一些执法者依据法律法规办客观上犯法的事,赵匡胤经常考虑这个问题。三国时对于法律的制定,在刘备和简雍君臣之间有过讨论。当时蜀国旱灾,粮食歉收,于是刘备便下了禁酒令:酿造酒者以刑论处。当时有官吏从民家搜出酿造酒的工具,论罪要将这家藏酿具者与酿酒者一样定罪。为了纠正偏颇,简雍与刘备一块外出游观景物时,见有一个男子行于道,简雍借机说:“这个人欲行奸淫,怎么不把他抓起来呢?”刘备说:“卿怎么知道这个人要行奸淫呢?”简雍正色答道:“这个人身上带着淫具,与家中有酿酒具欲酿酒者是一个道理。”刘备知道简雍的用意后大笑,因而将收藏有酿酒具的人释放。据法犯法,说明法规的解释往往有不周全的地方,有漏洞,这是需要加以防范的。

有鉴于此,赵匡胤在法制建设上很是慎重,一方面,他认为国家必须有法制,必须以法制来积极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制定的法律不能伤害人民,不能用法律去草菅人命。为此他要求各地的司法官要依法断狱,而对需判死刑的人,规定州、军要勘察清楚仔细审讯,详细调查后再做决定,以防止草菅人命。

这样尊崇法治的君王,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实属难得。

同类推荐
  • 元稹集

    元稹集

    元稹在其《叙诗寄乐天书》中,将他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律讽、艳诗等十体。其所重者在古讽、乐讽。实际上其主要成就在乐府诗、艳体诗。故本集所选亦侧重艳体诗、乐府诗。对于元稹文,选了《乐府古题序》、《白氏长庆集序》。传奇则选了《莺莺传》。为解评、阅读方便起见,“新题乐府序”随诗编排,《莺莺传》作为“传奇”排在诗文后,“两序”作为“文”排在“传奇”之前。
  • 绣球缘

    绣球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海外扶余

    海外扶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热门推荐
  • 红崖秘符

    红崖秘符

    号称千百年来无人能解的红崖天书,竟然被一个普通青年无意中给破译,神秘的符号带来无穷力量,青山从此一路逆袭……“大叔,你变得好坏了!”“我哪里坏了?”“你哪里都坏,哼!”“臭丫头,你小声点,你两位姐姐听到会生气的。”“切,不会的,我们可是好姐妹!”
  • 离火大陆

    离火大陆

    这是一个火的世界,没有斗气,没有魔法,一切能力都来源于火。
  • 血御天尊

    血御天尊

    踏着诸神血淋淋头颅,俯视着这芸芸众生……中天大陆具有武魂这种神奇的生命体只要拥有武魂的人就可以踏入武道成为一名飞天遁地的强大武者,赤离国殷家三代殷乾因未曾觉醒武魂而不被关注落寞因为一次天大机缘他后天觉醒出从未被中天大陆所认知的神奇武魂而称霸一方……
  • 中国策划经典案例:崔秀芝专辑

    中国策划经典案例:崔秀芝专辑

    思维方式是策划的源泉,一般是不传之秘,但这本书却合盘托出;案例文集是策划的经典,一般是难以求全,但这本书却涉及面广。她,获得过几乎所有中国策划的最高奖:1996年当选“中国十大策划人”,2000年获“博奥策划元勋奖”,200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人”,2004年荣获“中国策划最高奖”(当前策划界唯一获奖者),2005年获“中国策划业12年杰出功勋奖”。她,就是本书作者崔秀芝。在本书中,作者精选了自己近30年策划的经典案例,揭示了策划的基本规律、核心理念、思想体系和最高境界。作品通过全国23位名家精准点评,使读者更准确、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策划的真谛。
  • 原来他是吸血鬼

    原来他是吸血鬼

    宫天爵,血族之王;沫樱,甜美少女。身为一族之王的他,竟会爱上一个人类少女?!这也就算了,为何还要把平凡的她占为己有?甚至让它变成血族皇后!
  • 宝宝聪明100问

    宝宝聪明100问

    本书主要讲述婴幼儿认识发展规律,智力开发的目的是各种才能的发展而非单纯的知识学习,除了智力因素之外,发展婴幼儿的语言、情感、培养气质、性格也非常重要。
  • 我的精分女神

    我的精分女神

    收养的小萝莉身具双魂,白天乖巧可人,晚上则化身为酷似中二病患者的女神大人,不过这位女神大人混的很糟糕,竟然沦落到当游戏主播赚粉赚金的地步!而我呢?平时也就客串下监护人、经纪人、剥削女神劳动力的万恶资本家、21世纪有为好青年、各路美女的庇护者。总之,就那么一不小心的开启了主角模式,踏上了游戏、现实双逆天的变态之路......
  • 古时后代

    古时后代

    历史于外星文明的衔接,生存于霸业的相连,执着于欺骗的碰撞,古时于后代的交替
  • 天道古记

    天道古记

    盘古,女蜗,轩辕,夏禹,这些传奇是否永久地消失在了历史银河中?宙斯,波塞冬,雅典娜,阿瑞斯这些主宰身处几界?鼓动的东方神魔,暴动的西方魔灵。历史中空白的一万年如何解释。是天道作祟,还是有大神通者偷天换日?一切秘密尽在天道古记。
  • 网游之光辉荣耀

    网游之光辉荣耀

    当远古巨灵克雷斯的怒火从天而降;当巍峨的艾泽拉斯山脉轰然倒塌;古之大帝的远征军已蓄势待发!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拿起手中的武器。让全世界最虔诚的《荣耀》门徒们高呼吧!“吾为荣耀!吾即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