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92900000009

第9章 做老实人干聪明事

一个人想在社会上立足,无非是要做好两件事:高标处世,低调做人。也就是说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翻阅历史,注目现实时,你会发现,越是低调做人者,往往越能成就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是低调做人的典范。而零分贝理念就是强调在高标准处世与低姿态做人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让自己在不显不露中成就事业,在声名显赫时持盈若亏;在繁杂世事中保护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用零分贝理念处世,你就会发现做人做事其实很简单。做人要做老实人,放低姿态,稳住心气;做事就要做聪明事,把机巧藏在笨拙里,这样就能够平衡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在混乱中找到和谐。

做老实人,干聪明事,关键是要在高与低、进与退、强与弱之间找到平衡,只有见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赞赏之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老实做人与聪明做事之间并不冲突,只要你主动放低姿态,并遵循一定的成事策略去做,那么你就可以摆正自己、摆平人心。

别在嘴上占便宜

吃亏的“刀子嘴。”

在日常生活中,在单位上下级关系间、同事间,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时,许多不够聪明的老实人,就立刻表现出不满、愤怒的情绪,甚至会暴跳如雷,大骂一通。而这些行为,只是简单发泄了一下自己激动的情绪,于对方却无丝毫的影响,反而白白耗费了力气,还可能会引来别人的误会,让自己受到更深的伤害。

刘宁是一家公司的行政助理,同事们都把她当成公司的“管家”,公司里事无巨细,都要找她才行。这样一来,刘宁每天事务繁杂,忙得团团转,牢骚和抱怨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这天一大早,又听她抱怨“烦死了,烦死了!”一位同事皱皱眉头,不高兴地嘀咕着:“本来心情好好的,被你一吵也烦了。”

其实,刘宁性格开朗外向,工作起来认真负责。虽说牢骚满腹,该做的事情,一点也不曾怠慢,设备维护,办公用品购买,交通讯费,买机票,订客房……刘宁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来。再加上为人热情,中午懒得下楼吃饭的人还请她帮忙叫外卖。

刚交完电话费,财务部的小李来领胶水,刘宁不高兴地说:“昨天不是刚来过吗?怎么就你事情多,今儿这个、明儿那个的?”抽屉开得噼里啪啦,翻出一个胶棒,往桌子上一扔:“以后东西一起领!”小李有些尴尬,又不好说什么,赔着笑脸:“你看你,每次找人家报销都叫亲爱的,一有点事求你,脸马上就长了。”

大家正笑着呢,销售部的王娜风风火火地冲进来,原来复印机卡纸了。刘宁脸上立刻晴转多云,不耐烦地挥挥手:“知道了。烦死了!和你说100遍了,先填保修单。”单子一甩:“填一下,我去看看。”刘宁边往外走边嘟囔:“综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么事情都找我!”对桌的小张气坏了:“这叫什么话啊?我招你惹你了?”

态度虽然不好,可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真是离不开刘宁。虽然有时候被她抢白得下不来台,也没有人说什么。怎么说呢?她不是应该做的都尽心尽力做好了吗?可是,那些“讨厌”、“烦死了”、“不是说过了吗”……实在是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同办公室的人,刘宁一叫,他们头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么叫情绪污染吗?”这是大家的一致反应。

年末的时候公司民意选举先进工作者,大家虽然都觉得这种活动老套可笑,暗地里却都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奖金倒是小事,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领导们认为先进非刘宁莫属,可一看投票结果,50多份选票,刘宁只得12张。

有人私下说:“刘宁是不错,就是嘴巴太厉害了。”

刘宁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却没有人体谅……”

什么叫费力不讨好?像刘宁这样,工作都替别人做到家了,嘴上为逞一时之快,抱怨上几句,结果前功尽弃。冷语伤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所以,既然做了,就心甘情愿些吧,抱怨是无济于事的,相反,还会埋没你的功劳。

“辩论家”的错误

“永远避免和别人正面的冲突。”这一教训非常重要。有个喜欢辩论的学者,在研究过辩论术,听过无数次的辩论,并关注它们的影响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世上只有一个方法能从争论中得到最大的利益——那就是停止争论。你最好避免争论,就像避免战争或毒蛇那样。

你永远不能从争论中取得胜利,如果你辩论失败,那你当然失败了;如果你得胜了,你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就算你将他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那又怎样?你使他觉得自惭形秽、低人一等,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不会心悦诚服的承认你的胜利。即使他表面上不得不承认你胜了,但他心里会从此埋下怨恨的种子!

波音人寿保险公司为他们的推销员立下一条规则:“不要争论!”真正完美,有效的推销,不是靠争论得来的,甚至最不易让人觉察的争论也要不得,因为争论并不能让人改变自己的意愿。

曾有一位名叫杰克的爱尔兰人,他受的教育很少,但很喜欢与人辩论不休。他当过司机,后来又做汽车推销员,但他没有一次能成功地卖出一辆载重汽车。虽然,他十分想把汽车卖给顾客,但如果一位未来的买主对他出售的汽车说出任何贬低的话语,他就会恼怒地打断那人的话头,大声地为自己的汽车辩护。当然,他的确胜过不少辩论。后来他对培训部的经理说:“我常无可奈何,我又教给那些人一些东西,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买下汽车。”

培训部的经理摸透了杰克的实际情况,便教他如何保持克制,以避免和别人发生冲突。要知道,杰克不久便成为纽约怀特汽车公司的一位推销明星了,他是如何成功的呢?这是他自己的说法:“假如现在我去向客户推销汽车,如果他说:‘什么?你们的汽车?你白送给我,我都不要,我要买赛伦牌的车。’我便告诉他赛伦牌的确是一种好卡车,如果你买那种牌子,那肯定错不了。赛伦牌为一家十分可靠的公司所制造,推销员也很优秀。”

“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如果他说赛伦牌最好,我同意他的说法,他总不能整个下午一直说赛伦牌最好了。然后我们离开这个话题,我开始给他介绍我们的卡车的优点。”

正如充满智慧的富兰克林所说:“如果你辩论、争强,你或许会获得胜利;但这种胜利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你永远无法得到对方的好感。”

因此,你要自己好好权衡一下,你想要什么?只图一时口才表演式的快感,还是一个人的长期好感?

在你进行辩论的时候,你也许是绝对正确的。但从改变对方的思想上来说,你大概一无所获,一如你错了一样。

人有好口才不是坏事,但运用不当则会坏事。把“逞口舌之快”当成一种“快乐”,这是这种人最大的悲哀。要时刻牢记:逼人不可太甚,给自己留条后路。为此:

(1)把口才用来说明事理,而不是用来战斗。不过当有人攻击你时,你当然可以“自卫”。

(2)有好的口才,也必须要有相对的内涵,否则别人会笑你全身只有舌头最发达。

(3)要驳倒对方,保卫自己的意见时,点到为止即可,切莫让对方“无地自容”,换句话说,要给对方台阶下。

(4)别人得罪你时,你虽理直气壮,但也不必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

(5)若自己的观点有错,要勇于认错,并接受对方的观点,切莫用辩论的技巧死命反击,因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硬辩只会让人看不起你。

(6)不要盲目相信直觉,当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你第一个自然的反应是自卫。你要慎重,你要保持平静,并且小心你的直觉反应,这很可能是你最薄弱的地方,而不是你最好的地方。

(7)留有余地,如果得理穷追猛打,逼得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好比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将咬坏你家中的器物,放他一条生路,他“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而且,你给对方留有一定的余地,也会因此而心存感激,来日自当图报,就算不如此,也不太可能再度与你为敌,这是人性。不留余地,伤了对方,有时也连带伤了他的家人,甚至毁了对方,这有失厚道。人海茫茫,但却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得理不饶人,焉知他日不狭路相逢?若届时他势旺你势弱,你就有可能吃亏,给别人留有余地,这也是为自己留后路。

得理还要饶人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得理不让人,就算无理也要争三分,总怕自己会吃亏;与之相反,还有一些人,真理在握也会让人三分,显得卓约柔顺,颇有君子风度。

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一个活得叽叽喳喳,一个活得自然潇洒。有理,没理,饶人不饶人,一般都是在是非场上,论辩之中。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该不失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也值得。但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会因为一些非原则问题、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论着就较起真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严重到大打出手,或者闹个不欢而散、鸡飞狗跳的结局而影响了团结,而且越是这样的人越对甘拜下风的人瞧不顺眼。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谦卑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很淡,更不消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了。越是你有理,越表现得谦卑,往往越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汉朝人刘宽,为人仁慈宽厚。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百姓干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以示惩罚。他的夫人为了试探丈夫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结果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烫了你的手吗?”还有,有人曾经错认了他驾的车,硬说这牛是他的,刘宽也不说什么,叫车夫把牛解下来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送还给刘宽,并且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刘宽这样做太守的官员,有这样的君子之雅量,有礼也让人三分,真可为世人之典范。

在现在的社会地同样如此,如果你身为上司,当你绞尽脑汁、用心良苦地教导下属工作时,对方如果显出反抗的态度,你是否常常气愤地想整他一顿?然而对方如果没有接纳的心理,此举只有使对方更加产生反感罢了。

一般而言,当人们争吵时,由于满腔愤怒往往出言不逊,争得面红耳赤。例如,当一名下属受到上司的责骂时,心里可能不断嘀咕:“这么小的过错,犯不着啰嗦个不停嘛!”甚至为了避免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会想方设法自圆其说。如此一来,再多说什么也是无益的。

要知道,由于人类的劣根性,原本就不容易承认自己的过失。所以恐怕很多人会在犯错而受到指责时,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在此种情况下,处理的方法便只有——先冷却一段时间再说。

以公司而言,如果下属在犯下过错而陷入前述所说的状态时,务必先消去他的怨气,并设法让他由激动的状态平静下来,进入反省期间。由于任何悲伤或痛苦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消逝,所以只要时间一过,以往的反感便会一扫而空,如此便能冷静地与人谈话了。

一些老实人总喜欢在嘴上占便宜,这样的人是愚笨的老实人。零分贝生存理念强调,做人要放低姿态,不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纠缠,这样才能受人钦服,由弱而强。

藏在愚笨后的聪明

最“笨”的做法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手下的郭德成就是用一种最笨的做法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当时的郭德成,任骁骑指挥,一天,他应召到宫中,临出来时,明太祖拿出两锭黄金塞到他的袖中,并对他说:“回去以后不要告诉别人。”面对皇上的恩宠,郭德成恭敬地连连谢恩,并将黄金装在靴筒里。

但是,当郭德成走到宫门时,却又是另一副神态,只见他东倒西歪,俨然是一副醉态,快出门时,他又一屁股坐在门槛上,脱下了靴子——靴子里的黄金自然也就露了出来。

守门人一见郭德成的靴子里藏有黄金,立即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见守门人如此大惊小怪,不以为然地摆摆手:“那是我赏赐给他的。”

有人因此责备郭德成道:“皇上对你偏爱,赏你黄金,并让你不要跟别人讲,可你倒好,反而故意露出来闹得满城风雨。”对此,郭德成自有高见:“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想想,宫廷之内如此严密,藏着金子出去,岂有别人不知之理?别人既知岂不说是我从宫中偷的?到那时,我怕浑身长满了嘴也说不清了。再说我妹妹在宫中服侍皇上,怎么知道皇上是否以此来试一试我呢?”

现在看来,郭德成临出宫门时故意露出黄金,确实是聪明之举。恰如郭德成所言,到时的确有口难辩,而且从朱元璋的为人看,这类试探的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郭德成的这种做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大智若愚又有所不同,他不只是装傻,而是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麻烦,防患于未然。

郭德成的做法确实很笨,不过最笨的方法有时却最有效。

范蠡的愚笨

如果一个人辛辛苦苦陪着主人打天下,天下已经到手,他马上就可以尽享富贵时却悄然隐退,那么这个人是不是愚笨到了极点呢?恐怕未必。

春秋战国初,谋士成林,人才辈出,范蠡堪称春秋末期一朵奇葩。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以后,自己和妻妾都成了俘虏,国破家亡,几乎自杀。范蠡受命于危难之间,置身家性命于不顾,陪勾践夫妇在吴为奴三年,历尽千般艰辛,受尽万般屈辱,勾践得以归越,越国开始了强国雪耻的艰难历程。《史记》有这样的记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经过几年的生聚,国力大振,又做了一番合纵连横的外交工作,直至一切准备就绪,伐吴,吴大败。这时的勾践可谓趾高气扬,不仅并吞了吴国,其势力还“横行于江、淮,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很明显,越王能称霸,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范蠡、文种二位谋士。大功告成,本来高官厚禄等待着他们,但范蠡不仅自己急流勇退,而且还请好友文种也隐退,在致文种的信中留下了千古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滋味。认为越王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收到信,虽英雄所见略同,但仍难舍家业,索性“称病不朝”。但已为时太晚,越王以文种有叛乱打算为由,赐文种剑让其自杀。并讲了段意味深长的话:“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就是说,留着你这位聪明才子在身边我不放心,请你自杀。“种遂自杀”。

虽然,当范蠡向越王辞官时,越王极力挽留:“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要与范共享天下。但从勾践诛杀文种的事件看,这是对范动杀机前的一种虚于逶迤而已,幸亏范蠡去意坚决,否则等待他的下场便是文种第二。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范蠡到了古齐鲁一带,隐姓埋名,勤劳致富,很快家财积至数十万。可见这位范公也确实是位能人,不仅治国安邦有一套,而且还颇有经济头脑。很快被客居国知道,要聘他当相。他深知积财至极与居官至极都是不祥之兆,高树多悲风,于是他散其家财,又换了个地方,自谓陶朱公,几年置财,富可敌国。

可见,功成名就,急流勇退,则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多的隐患与烦恼,实在是明智之举。

汉初三杰之中,萧何遭受了铛锒入狱的凌辱,韩信落得了兔死狗烹的下场,而只有张良不但保留了生前身后名和家人,后半生还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恢复了自由身。张良之所以能不枉活一生,成为千古良辅,不仅在于他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胆识和气魄,更在于他有适可而止,功成身退的精神。

不要自作聪明

在零分贝生存理念里,很多时候愚笨也是一种聪明,而总是想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聪明,反而是一种愚笨。

《老子·洪德》章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锋芒不可毕露。有了才华固然很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忌,避免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国对人对己才有真正的用处。

据《史记》中记载,孔子曾经拜访过老子,向他请教礼。老子告诫孔子说:“一个聪明而富有洞察力的人身上经常隐藏着危险,那是因为他喜欢批评别人。雄辩而学识渊博的人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那是因为他暴露了别的缺点。因此,一个人还是节制为好,即不可处处占上风,而应采取谨慎的处世态度。”

老子还告诫孔子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这里的盛德是指“卓越的才能”,整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外表上看与愚鲁笨拙的普通人毫无差别。此外,据《庄子》记载,当杨子去请教老子时,老子也谆谆告诫,他不要太盛气凌人,而是要谨言慎行,谦虚待人。无论是谦虚还是谨慎,可能会让有些人觉得是消极被动的生活态度。实际上,倘若一个人能够谦虚诚恳地待人,便会得到别人的好感;若能谨言慎行,更会赢得人们的尊重。

老子还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相反地,老子告诫世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无长。”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聪明人都长于观察,但是,真正的聪明人,不会表现出来,更不会说出来。“人所共欲而不言,言者乃大傻也。”有些话如果你争着说,必定犯着时忌,你说中别人的痛处,倒霉的人可就只有你了。学着做个聪明的老实人,把你的聪明藏在愚笨后,这样你就可以由弱而强,一步步接近你的人生目标。

多让人才能做好人

吃亏就是占便宜

生活中不肯吃亏的“聪明人”太多了,缺的正是能吃亏的“老实人”。如果你愿意吃点亏,那么大家就都会钦服你,赞扬你,这样一来你不是吃了亏,反而是占了便宜。

天玄子说:“利人就是利己,亏人就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所以说:君子以让人为上策。”

《寓圃杂记》中记述了杨翥的两件小事。杨翥的邻人丢失了一只鸡,在院中骂说是被姓杨的人偷走了。杨翥的家人气愤地告诉了杨翥,杨翥说:“又不只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还有一个邻居每遇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进杨翥家中,使杨家变得不但肮脏而且潮湿。家人告知杨翥,他却劝解家人:“总是晴天干燥的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

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肯吃亏、能忍让的精神所感动。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家的财宝,邻人们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祸。

有时吃点亏确实能免祸端,不信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据说明朝苏州城里有位尤老翁,开了间当铺。一年年关前夕,尤老翁在里间盘账,急然听见外面柜台处有争吵声,就赶忙走了出来。原来是一个穷邻居李老头在与伙计争吵。尤翁谨守“和气生财”的信条,先将伙计训斥一通,然后再好言向李老头赔不是。李老头板着面孔不见一丝和缓之色,靠在一边柜台上不再言语。挨了骂的伙计悄声对老板诉苦:“东家,这个李老头蛮不讲理,他前些日子当了衣服。现在,他说过年要穿,一定要取回去,可是他又不还当衣服的钱,我一跟他讲理,他就破口大骂。这事不能怪我呀!”

尤翁点点头,打发这个伙计去照料别的生意,自己过去请李老头到桌边坐下,语气恳切地对他说:“老人家,我知道你的来意,过年了,总想有身体面的衣服穿穿。这是小事一件,大家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什么事都好商量,何必与伙计一般见识呢?你老消消气吧。”

尤翁不等李老头开回辩解,马上吩咐另一伙计查一下账,从李老头典当的衣服中找四五件冬衣来。尤翁指着这几件衣服说:“这件棉袍是你冬天里不可缺少的衣服,这件罩袍你拜年时用得着,这三件棉衣孩子们也是要穿的。这些你先拿回去吧,其余的衣服不是急用的,可以先放在这里。”李老头似乎一点儿也不领情,拿起衣服,连个招呼都不打,急匆匆地走了。伙计们气得瞪圆了眼睛,尤翁却并不在意,仍然含笑拱手将李老头送出大门。

当天夜里,李老头竟然死在另一位开店的街坊家中。李老头的亲属乘机控告那位街坊逼死了李老头,与他打了好几年官司。最后,那位街坊被拖得精疲力尽,花了一大笔银子才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事情真相很快透露了出来,原来李老头因为负债累累,家产典当一空后走投无路就预先服了毒,来到尤翁的当铺吵闹寻事,以死来敲诈钱财。没想到尤翁一味忍让,他只好赶快撤走,在毒性发作之前又选择了另外的一家。

有人问尤翁凭什么料到李老头儿会有以死来讹诈这一手,从而忍耐让步,避过了这一祸。尤翁说:“我并没有想到李老头会走到这条绝路上去。我只是根据常理推测,若是有人无理取闹,那他必然有所依恃。如果我们在小事情上不忍让,那么很可能小事情会变成大的灾祸。”街坊们听了这话,都十分佩服尤翁的处世态度。生活中像尤老翁一样因克制忍让而躲过灾难和困境的人,可以说他们更是善于生活的人。

宽容是福

能够吃亏就是懂得宽容别人。宽容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宽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痛苦的代价。人人都会碰到个人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的事。如果没有肯吃亏、能忍让的精神,那么事情往往会因鲁莽的反抗或报复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宽容和忍让则可能让你更受尊重。

舜敬父爱弟,可他的弟弟象表面看起来很敬重舜,内心却总想害死他。有一次他们俩去挖井,舜正在井内时,象却突然把井口封死。象以为舜必死,就想霸占他的两个嫂嫂,于是来到舜家里。

不料,舜大难不死,已从井的另一个出口脱身回到家里。象刚进门,见舜在弹琴,只好尴尬地说:“我正惦记着你呢。”

舜只是平静地说:“多谢你的美意。你真是我的好兄弟,以后你协助我一起管理臣民吧。”

舜有如此广阔的胸怀,是他成就一代帝王大业的重要基础。

所以,做个肯吃亏、能忍让的老实人并不是坏事,却有可能是福气。

韩琦曾同范仲淹一道共行新政,北宋时长期担任宰相职位。

韩琦在定武统帅部队时,夜间伏案办公,一名侍卫拿着蜡烛为他照明。那个侍卫不小心一走神儿,蜡烛烧了韩琦鬓角的头发,韩琦没说什么,只是急忙用袖子蹭了蹭,又低头写字。过了一会儿一回头,发现拿蜡烛的侍卫换人了,韩琦怕主管侍卫的长官鞭打那个侍卫,就赶快把他们召来,当着他们的面说:“不要替换那个侍卫,因为他已经懂得怎样拿蜡烛了。”军中的将士们知道此事后,无不感动佩服。按理说,侍卫拿蜡烛照明时不全神贯注,把统帅的头发烧了,本身就是失职,韩琦责备一句也是应该的,即使不责备,挨烧时“哎呀”一声也难免。可他不但忍着疼没吱声,发现侍卫换人了还怕侍卫受到鞭打责罚,极力替其开脱。他这种容忍比批评和责罚更能让士兵改正缺点,尽职尽责,对他不肝脑涂地才怪呢?而且韩琦统帅的是一个大部队,事情虽小,影响却大,上上下下一知晓,谁不愿意为这样的统帅卖命呢?

韩琦镇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出土的玉杯,这两只玉杯表里毫无瑕疵,是稀世珍宝。韩琦非常珍爱、赏给献宝人许多银子。每次大宴宾客时,总要专设一桌,铺上锦缎,将那两只玉杯放在上面使用。结果有一次在劝酒时,被一个官吏不小心碰到地上摔个粉碎。在座的官员惊呆了,碰坏玉杯的官吏也吓傻了,惶恐地趴在地上请求治罪。可韩琦却一点也不在意,笑着对宾客说:“大凡宝物,是成是毁,是都有一定的时数的,该有时它就出来了,该坏时谁也保不住。”说完又转过脸对趴在地上的官吏说:“你偶然失手,并非故意的,有什么罪呢?”这番话说得十分精彩!玉杯已经打碎,无论怎样也不能复原,责骂、痛打一顿肇事者吧,徒然多了一个仇人,众位宾客也会十分尴尬,好端端一场聚会便不欢而散,也会大大有损自己的形象。而韩琦此言一出,立刻博得了众人的赞叹,而肇事者对他更感激涕零,恐怕给他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了。

元代吴亮在谈到韩琦时说:“韩琦器量过人,生性淳朴厚道,不计较疙疙瘩瘩一类的小事。功劳天下无人能比,官位升到臣子的顶端,但不见他沾沾自喜;他所担任的责任重大,经常在官场的不测之祸中周旋,也不见他忧心忡忡。不管什么情况下,他都能做到泰然处之,不被别的事物牵着走,一生不弄虚作假。在处世上,被重用,就立于朝廷与士大夫们公平议事;不被重用,就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一切出自真诚。”韩琦一生处于危险之地,而又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为什么呢?还是用他自己的话来回答吧:“天下之事,没有完全尽如人意的,一定要学会忍。不这样,连一天也过不下去。”即使是“君子和小人在一起时,也要以诚相待。只不过知道他是小人,就同他少来往罢了。”这就是韩琦处世高人一筹的秘密。

从根本上说,韩琦已经把谦和的零分贝精神作为立身之本,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能容忍同事的缺点,容忍部下的过失,也能容忍小人。他对社会看得很透,知道小人到处都存在,他不回避小人,主张以君子的姿态诚恳地去待小人,以正压邪。即使是小人捣鬼,也用不着耗神费力去和他计较,最好是不理睬他,让他自讨没趣。所以韩琦办起事来总是那样得体,让人钦佩不已。

谦和的好处

处处显示谦逊,总是克己让人,这样的老实人,恐怕没人会不喜欢。不仅如此,秉持平和的心态和谦逊的美德,自然能妥善地对待世间的人和事,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既能处高,也能处低。这也是低姿态做人的另一要义。

要想树立谦逊平和的姿态,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修炼自己:

(1)以他人之长来比自己之短,从而尊敬别人,向别人学习,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认识自己。

(2)把成绩和荣誉让与别人,克制自己对虚名浮利的追逐。那些真正具有谦虚品德的人,总是能够在成功、荣誉面前退避三舍,把功劳归于他人,对名利、金钱、奖励等漠然置之。

(3)谦虚之所以是一种非常高尚的情操,还在于谦虚的表现有利于人们对自己作出公道而且善意的评价。每个人对自己都会有一定的认识,并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一种自我评价。这方面,有的人自我感觉特别好,有些人则十分糟糕。就前者而言,他们总是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有一种十分强的自信,从而总是表现得十分得意,对什么都喜欢发表看法,对任何事情都要管一管,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表现欲。相反,后者则事事看着自己的短处,害怕失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于是便表现得十分沮丧,成天耷拉着脑袋,仿佛干错了什么事情似的。其实,这种人也往往是缺乏一种“克己”的态度。

总之,试着去做一个谦和的人,多让人,遇事多克制自己,做一个这样老实但不笨的人,你一定会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顺。

不与人争最稳当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一家高级酒吧里,一位顾客大声喊着:“小姐,你过来!过来!”当那位服务员面带微笑地走过来时,那位顾客指着面前的杯子,冷若冰霜地说:“看看,你们的牛奶坏了,把我的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真对不起,”服务员忙赔着不是,“我马上给你换一杯。”新的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子旁边仍然跟以前一样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

服务员轻轻地把它们放在刚才那位顾客的面前,然后又轻声说:“先生,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那位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喝完茶,快步走了出去。

有人笑着问那位服务员说:“明明是他老土,你为什么不直接点明呢?他那么粗鲁、自以为是,你完全可以对他还以颜色。”

那位服务员小姐微笑着说:“正因为他自以为是,所以要用婉转的方式对待;正因为道理很简单,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

这位小姐无疑是个聪慧的女孩,因为她知道道理在你这里,就没必要以硬碰硬来压制对方。

因此,聪明的人都善于把智慧这种软兵器放在心上,须知智慧不是一个戴在脸上的华丽面具,不是老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智慧只应体现在踏踏实实的人生进程中。所以,我们在待人接物时,不要动辄就口无遮拦地对别人品头论足、议论别人的美丑贤愚,不要老揪住别人的过失不放。虽然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免不了遇到竞争对手,免不了遇到各种各样的冲突。正如有人所说的:只要是有人在一起工作的地方,就会有冲突——这是很平常且不可避免的情况。

如何面对自己的对手,或者说如何学会与对手相处,确是一门艺术和学问。处理不好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有位年轻人讲述了自己在职场上的一番经历: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信息公司做了两年,自认为在业务与资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就不免飘飘然自以为是。这时我被人事部调动到一个新部门,部门里年纪较大的老张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我眼里,老张就是我的对手,公司里多少个有胆、有识、有为的年轻人都在跟老张的较量中纷纷落马,摔得鼻青脸肿,夹着尾巴落荒而逃,其中一位还是总经理的博士小舅子。所以当我知道自己要和老张搭档时,极度自负的我觉得有一种将遇良才、棋逢对手的感觉,大有和老张一决胜负的豪气。我觉得自己始终占据着各方面的优势:年轻、博学、新潮、反应灵敏、懂电脑、懂英文,这些都是老张无法具备的。而老张惟一能炫耀的就是他的经历和经验。据说他是十几年前和公司老总一起创业的元老。但是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呢?

我决定,第一天上班就给老张一点颜色看看。在讨论公司的一个可行性方案时,其他人说什么我都不提支持或者反对意见,只要老张一开口,我就立即提出反对意见,并罗列出十条八条、头头是道的不可能因素,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老张观念之落伍、学识之老化。说话时,我似乎看到老张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几天,由于我的在场,我迅速而果断的办事能力几乎让所有的同事都能发现老张在工作中的弊端。几次老张头上冒汗,口中念叨着“老了,老了”。我正想着老张应该考虑一下知难而退,把位子让给年轻人尽情发挥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使我的算盘全部落空。

那天老张领了一个人来找我,替他安排工作,说这人是他……老张故意让我打断他的话,我为了让老张尽失颜面,故意把那人刁难一番,横挑鼻子竖挑眼,然后让他去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部门。

第二天,董事长把我叫去,我才知道我刁难的那个人是董事长的儿子以前的幼儿园老师。那以后,董事长对我就“恨”上了,总经理和部门经理从此也好像当我并不存在,至多是一个可多可少的物品。

我怒气冲冲地找老张质问,老张幸灾乐祸地说要想不办错事,就一定要先学会不打断别人说话,其他没什么可以传授给我的。我恨得直咬牙,但又没有一点办法,没几天,我就被调离了所在部门,去了一个有号称“养老部”的最冷的“衙门”。

这位年轻人固然遇人不淑,碰到一个任人唯亲的上司,但他的教训也恰好印证了人生战场上的一大戒律:多数情况下,与自己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永远是最愚蠢的做法。

以针尖对麦芒之势对待竞争对手,也许会出一时之气,但你所付出的代价恐怕会远远超过所得到的。别以为与竞争对手的争辩是在显示你的伶牙利齿,尤其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大动肝火,这会让人觉得你原来竟是如此重视自己的得失。

同时,发生正面冲突会使自己失去冷静和理智,从而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事实证明,许多人都常常后悔自己在盛怒之下的所作所为。

因此选准时机,尽量避免正面冲突,而以“软招制敌”的战术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面对对手或光明或阴险的种种行径,你不妨耐心等待。当他们急着表现自己的时候,常常会暴露自己的弱点。这时你再调整竞争策略,既稳操胜券又光明磊落。何乐不为?同时,以委婉又不卑不亢的态度化解与对手的正面冲突,显示了你有极强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当然,更主要的,人生竞争的紧张压力本来就使人容易变得猜忌、乖戾,这时你与其花费时间去奉陪对手远不如冷静下来想想怎样巩固自己的阵地,怎样赢得更多“人气”,更显得高人一筹。

别争得太明白

寺庙中的两个小和尚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方丈评理,方丈在静心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说的对!”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地跑回去宣扬。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跑来找方丈评理,方丈在听完他的叙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说的对!”待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方丈身旁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向方丈问道:“方丈,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谎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方丈听完之后,不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微笑地对他说:“你说的对!”第三位小和尚此时才恍然大悟,立刻拜谢方丈的教诲。

以每一个人的立场来看,他们都是对的。只不过因为每一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无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别人的想法,所以没有办法站在别人的立场去为他人着想,冲突与争执也因此就在所难免了。如果能够以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凡事都以“你说的对”来先为别人考虑,那么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与争执就可以避免了,做人也一定会更轻松。

因此,凡事都要争个是非的做法并不可取,有时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危害。如当你被别人误会或受到别人指责时,这时如果你偏要反复解释或还击,结果就有可能越描越黑,事情越闹越大。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不妨把心胸放宽一些,没有必要去理会。

比如对于上班族来说,虽然人和人相处总会有摩擦,但是切记要理性处理,不要非得争个你死我活才肯放手。就算你赢了,大家也会对你另眼相看,觉得你是个不给朋友余地,不尊重他人面子的人,以后也会防着你,于是你会失去真正的朋友。而且被你损了尊严的同事,还可能对你记恨在心,这样你就无意中多了许多敌人,这样做人岂太傻了吗?

2002年3月,一位旅游者在意大利的卡塔尼山发现一块墓碑,碑文记述了一位名叫布鲁克的人是怎样被老虎吃掉的事件。由于卡塔尼山就在柏拉图游历和讲学的城邦——叙拉古郊外,很多考古学家认为,这块墓碑可能是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们为布鲁克立的。

碑文记述的故事是这样的:布鲁克从雅典去叙拉古游学,经过卡塔尼山时,发现了一只老虎。进城后,他说,卡塔尼山上有一只老虎。城里没有人相信他,因为在卡塔尼山从来就没人见过老虎。布鲁克坚持说见到了老虎,并且是一只非常凶猛的虎。可是无论他怎么说,就是没人相信他。最后布鲁克只好说,那我带你们去看,如果见到了真正的虎,你们总该相信了吧?

于是,柏拉图的几个学生跟他上了山,但是转遍山上的每一个角落,却连老虎的一根毫毛都没有发现。布鲁克对天发誓,说他确实在这棵树下见到了一只老虎。跟去的人就说,你的眼睛肯定被魔鬼蒙住了,你还是不要说见到老虎了,不然城邦里的人会说,叙拉古来了一个撒谎的人。

布鲁克很生气地回答:我怎么会是一个撒谎的人呢?我真的见到了一只老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布鲁克为了证明自己的诚实,逢人便说他没有撒谎,他确实见到了老虎。可是说到最后,人们不仅见了他就躲,而且背后都叫他疯子。布鲁克来叙拉古游学,本来是想成为一位有学问的人,现在却被认为是一个疯子和撒谎者。这实在让他不能忍受。为了证明自己确实见到了老虎,在到达叙拉古的第10天,布鲁克买了一支猎枪来到卡塔尼山。他要找到那只老虎,并把那只老虎打死,带回叙拉古,让全城的人看看,他并没有说谎。

可是这一去,他就再也没有回来。三天后,人们在山中发现一堆破碎的衣服和布鲁克的一只脚。经城邦法官验证,他是被一只重量至少在500磅左右的老虎吃掉的。布鲁克在这座山上确实见到过一只老虎,他真的没有撒谎。

布鲁克在这场争论中取得了胜利,不过代价却是他宝贵的生命。

不要试图把是非对错争个明白,做一个聪明的老实人吧!不要理会别人的挑衅,你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零分贝的智者是绝不会为了别人说什么,就去斗个头破血流的。

给人留余地

清代中期,大学士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因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张英回信劝导老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也是个很明理的人,见书立即把院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正所谓让一让,六尺巷。

不争是一种美德。亲人的错怪,朋友的误解,讹传导致的轻信,流言制造的是非……当此时,争吵无助雾散云消,恼怒不会春风化雨,而一时的忍让则能帮助恢复你应有的形象,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赞美。

所以,请记住这句话:在必要的时候,退一步比进一步更重要,因为你可以重新找到一条生活的出路。

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是零分贝理念的一条重要准则。

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能驱散怨恨。宽容能带来仁义,博得赞美,宽容能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因为一个用人问题,遭到一些人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竟当面用粗野的话讥骂他。麦金莱非常生气,但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讲完了,怒气应该平息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意详细地给你解释……”他的这种得理让人姿态,使得那位议员羞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试想,如果麦金莱总统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地进行反击的话,对方是绝不会服气的。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的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有“釜底抽薪”之妙,能使对立情绪“降温”。

零分贝理念相信,在生活中多留一点余地,做一个多忍让一点的老实人是一种难得的聪明,这样的人永远也不会处于绝境,因为你在给别人留余地的同时,也就给自己留下了退路。沉默是最有效的“金刚罩。”

不辩自明的手段

北方的契丹族入侵北宋王朝时,朝中许多大臣都主张迁都躲避,再图别策,而宰相寇准极力主张坚持抵抗,并建议宋真宗御驾亲征。真宗思虑再三,采纳了他的建议,出兵澶州,并大败契丹兵,契丹被迫议和,从而结束了战争。此后由于寇准有功,真宗对他倍加重用。可是,当时政事王钦若平时与寇准有私仇,嫉妒他的功劳,便在宋真宗面前说寇准的坏话,打击寇准。他说:“皇上您听说过赌博的事吗?赌钱的人当快要把钱输光的时候,往往就要拼命把所有的钱都押上去,要最后拼一下子,这就叫做‘孤注’。寇准要求您亲自去讨伐契丹,您不就成了寇准的‘孤注’了么?这是为人臣应做的事吗?这真是太危险了。”就这样,王钦若在言语当中,夹杂诽谤寇准的言辞,从而离间了真宗和寇准的关系。

寇准在我国历史上称得上是一位好官、清官,但他仍未逃脱掉谗言的诬陷,受人诽谤,宋真宗听信了王钦若颠倒是非黑白的甜言蜜语,疏远贤人,注定后来大宋江山的没落和衰颓。爱嚼这种颠倒是非的舌头根,是许多人悲剧的一面。人的精力十分有限,但总有些人把精力用在猜测、议论、中伤别人身上。如果每个人都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工作和事业上,用在顺心的事情上,那么世界一定会太平很多!

越是无聊而又无知的人,越爱诽谤别人。德国人将这种行为称为“最无聊的闲谈”,十分鄙视。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拉斐尔说:“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并且仔细地聆听,慎重地答复。当无话可说时,就立刻闭上嘴巴,不再东拉西扯。”而另一名文艺评论家曾说:“我对自己所说的话随时负责,即使以死为证也在所不惜。”

诽谤的话比噪音有过之无不及,如果噪音是公害,那么诽谤的话就是一种危险的公共的口害了。瑞士哲学家马格斯·帕克特曾经在《沉默的世界》一书中提到:“智语来自沉默,也回至沉默中;噪音来自噪音,又回到噪音中。”废话永无休止,左耳进右耳出。来自沉默中的智语,却会深深地印在心中,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

黄炎培先生对诽谤的言辞有切身感受,他说:“人家的毁誉,不必计较。我小时因为穷,为别人鄙视,屡向人家求婚而被拒绝,直到第六家我已故的王夫人家,先岳父王筱云先生赏识我的文章和楷书,才玉成我的婚事。不久我在科举场中,露了头角,贺者盈门,都说早就看出此儿不凡。及后参加革命,遭逮捕,险被杀头,立时声誉骤落,大家又看不起此儿了。适避难归来,稍利事业,乃又受称誉。吾乃大悟,安身立命要时刻力求上进。犹如逆水游鱼,至为艰苦。”

一个人的“名誉”往往容易毁于“人言”,“人言可畏”正是这个道理。黄炎培先生主张用“不必计较”来对待毁坏人名声的“人言”,要求人们不必把个人的名声看得过重。没有事实根据的“人言”,总是“腿短”的,不会长久站住脚,毁人名声的人也许得逞于一时,但不久定会败露。一个人的品行是客观存在的,它最有说服力。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王安石也说:“人言不足恤”。对待毁人名声的流言蜚语,无言是最好的轻蔑,“模糊”些可以省却许多解释的精力。对于那些无中生有、信口雌黄、不负责任的“人言”,只当是耳旁风,就像鲁迅先生对待这种“人言”一样,最高的轻蔑就是连眼珠都不转一转!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

无声中的有声

沉默,从表面上看好像显得愚钝木讷,其实不然;沉默是一种修行,是为自己镀上一个保护罩。沉默是金,是无声中的有声,是上帝赐予纷繁尘世上的福音。

孔子观于后稷之庙,有三座金铸的人像,就在它的背上铭刻了几句名言:“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孔子铭刻“无多言,无多事”,就是劝诫人们:做人处世宁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骄不躁,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可以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有这样一首诗写道:“缄口金人训,兢兢恐惧身。出言刀剑利,积怨鬼神嗔。缄默应多福,吹嘘总是蠢。”善装糊涂,善于掩饰自己,不让他人觉得你深不可测,从而集中心思与力量来对付你。这便是“沉默是金”的道理所在。

《法句经》曰:“言多语失。”说话应谨慎,舍弃那些不可说的话,而只说应说的话。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有道德学问之人,说话谨慎,工作勤勉,这句话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为人处世应少说话多做事。

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光说不做或只会说话不能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只会让人生厌。俗话说:“言多必失,”多说话比起多做事往往给人以夸夸其谈的印象,倒不如少说话,踏踏实实地多做实事则让人感觉勤奋踏实,值得信任。一个人只有做行动上的巨人,少言多思,才能取得成就。

司马迁作为一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在《史记》中这样评价汉代名将李广:“论语》上说过位居于上的人行为端正,不发命令,下属也会效法他的行为去做;位居于上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也不会有人遵照去做。这说的就是李广将军这类人。我见过李广将军,他诚信忠厚,简直像个乡下人,不善于谈吐。可是当他逝世的时候,天下无论是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都因为他的死而哀痛不已。这是他忠诚笃实的品质取得了人们对他的信赖的缘故!”

所以,沉默的老实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当初佛祖在莲花池上,面对诸位得道弟子,手持一朵莲花微笑不语,众人不解其意,只有迦叶尊者领悟了佛祖的意思,他会心一笑,于是有了禅宗的起源。佛祖拈花而笑寓意深刻,与零分贝生存理念不谋而合,它劝诫人们:为人应当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宁可显得笨拙些,做人再老实些,也不可以自作聪明,溢于言表,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慎言求平安

如果一个人想安稳地度过一生,他绝对有必要学会在言行上进行自我克制。人类必须容忍和克制,脾性必须服从于理性的判断。检点自己的言行对个人幸福是绝对必要的:因为一些话语比利刃更伤人心。虽然人们不用匕首,但人们经常听说“语言像匕首”。一则法国谚语说:“语言造成的伤害比刺刀造成的伤害更让大家感到可怕。”那些刺人的反驳,那些溜到嘴边的刺人的反驳,如果说出来,可能会使对方太难堪。布雷姆夫人在其《家》一书中说:“老天爷禁止我们说那些使人伤心痛肺的话,有些话语甚至比锋利的刀剑更伤人心;有些话语则使人一辈子都感到伤心痛肺。”

那些聪明的老实人在说话方面也如同在任何其他事情方面一样,总是注意自我克制。他们总是避免心直口快、直言无忌,绝不以伤人感情为代价而逞一时口舌之快。比如,有的人在看到别人干活不顺利时,他不会在旁边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更不会把别人撵走,显示他的能干,而是很客气地说:“我试试看好吗?”这样说了,即使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干不好也不会丢面子;如果干得好,即使别人嘴里不说,心里也会佩服他。尤其是他没伤别人的面子,又替别人干好了活儿,别人于是从心底里认为这个人“够朋友”,做人稳重又有真本事。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即为人处世,应当行动在别人之前,语言在人之后。

“谨言”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能别开口就少开口

不说话不仅确保安全,而且能给人留下个稳重、非同凡俗的印象。当然,尽量不说话是指可以说可以不说,尤其是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否则,不说话也是不可取的。

(2)说不说都行的就不说

在不得不说的情况下,尽量少说,不夸夸其谈,不信口雌黄,不妄发议论,这也是确保安全的一种方法。言多必失,多言多失,少言少失,不言不失。所以,在不得不说,非说不可的时候,还是要保持“少说为佳”的态度。

(3)不做“长舌人。”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随随便便说别人的短处,轻轻松松揭别人的隐私,不仅有碍别人的声望,且足以表示你为人的卑鄙。当你听到流言蜚语时,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不做传声筒,不记挂于心,不向外传播。

(4)做不到的就不说

说到做到,力戒空谈,是一个人进行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整天里空话连篇,不干实事,那他将一事无成。爱因斯坦给成功确立的公式是:成功=行动 正确的方法 少讲空话。

(5)千万不要说假话

马克·吐温说:“我们千万不能说假话,因为我们不知道何时需要说假话。”假话一旦被揭穿,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落得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理,成为令人厌恶的人。

《法句经·二三三》中说:“言多语失,说话应谨慎。舍弃那些不可说的话,而只说应说的话。”日莲和尚在给其信徒的一封信中写道:“祸从口出使人身败名裂,福从心出使人生色增光。”这就是在告诉我们:有时说话的人并无恶意,但对听者而言,却可能是伤及他的自尊心的恶语,所以劝诫人们,说话应谨慎,只说该说的话。

话说得体,则让人高兴;反之,只会让人伤心。一句话就是同一个意思,出自两个人之口,听起来也有区别。你自己信口开河,根本意识不到会伤害人,但别人认为你是有意的,认为你们是在故意伤害他。

少说话的老实人,他内心并不是老实得无话可说,而是他明白话说多了鲜有不败事的道理,所以聪明地选择谨言慎语。

老实人言行木讷,但却很少沾惹是非;聪明人巧黄如舌,但却麻烦不断,这样看来两者究竟哪个更聪明呢?

做个以德报怨的“好好先生。”

大人不计小人过

一个人能够做到不仗势欺人,甘愿请暗算自己的仇人喝酒的度量,将会取得伟大的成就。这种内在的优良品德,发挥出来的能量,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度”。

乐于宽恕仇人的人未必是笨蛋,只有对人宽容,才能掌管好人、使用好人。只有这样掌管人、使用人的人,才能成就他的伟大高尚的事业与功德。“以恨报怨,怨恨就无穷尽;以德报怨,怨恨就会化解。”这是佛经的要旨、处世的准则。

其实,任何一位伟大的事业家都具备宽容的大度,只是有时我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战国时期,楚庄王亲自统率大军出外讨伐,结果大获全胜。当班师回京城郢都之时,百姓夹道欢迎,盛况空前。

为了庆祝赫赫战功,庄王在渐台宴请群臣,文武百官谈笑风生,喜不自禁。庄王举杯祝贺,并召集嫔妃和群臣同席畅饮。此时,渐台上钟鼓齐鸣,歌舞升平,人们猜拳行令,兴致极高,不知不觉中日落西山。可是庄王及群臣兴犹未尽,遂命点起蜡烛夜宴,又特命宠妃许姬斟酒助兴。

正酣畅时,忽然刮来一阵大风,蜡烛都被吹灭了。黑暗中,一个人趁着酒兴,竟然拉住了许姬的衣袖。许姬十分恼怒,又不便声张,挣扎之中衣袖被扯破。但她机警地扯断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那人赶忙惊慌地溜掉。许姬走到庄王跟前,附耳禀报了实情,并请庄王严加查办那个色胆包天之人。

庄王听罢,沉吟片刻,他想到在座的都是出生入死的将领,喝了酒难免会做一些傻事。他想到不能因为一个女人而杀掉了一个将领,决定不予追究。于是吩咐左右先不要点灯,然后命令众人解开缨带,摘下帽子,尽情畅饮。群臣闻言,纷纷解开缨带,摘下帽子,这时庄王才命人掌灯点烛。在烛光之下,只见群臣绝缨饮酒,已无法辨认谁的缨带被扯断了。庄王就像没有发生这件事一样,与众人痛饮至深夜方散。自此以后,庄王再也没有提起此事。

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从小家境贫穷,但却十分爱好读书。听说长山醴泉寺的长老很有学问,就一心想到那里去读书。经范仲淹再三恳求,长老才收留了他。寺里生活非常艰苦,天天熬稀粥充饥,不仅如此,一些势力的和尚还常常戏弄他。有一次,一个小和尚把范仲淹的粥偷喝了,他当作没看见,也不作声。他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就吃了几口咸菜,跑到后院的泉边喝水。

长老看到后,问他:“你刚喝了米粥,怎么还啃咸菜喝凉水?以后多分给你一块干粮,不要再这样做了。”

范仲淹回答说:“长老,省出干粮还是师兄们吃吧。”

对小和尚偷粥的事竟然只字未提。

事物处于个体状态时就可以观察到它的本性,一旦混合则情形不再相同。一个人独处就能保持安静,事物单个的也不能发出响声。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宋代文士袁采指出:“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看到他人的不足之处就横加指责,大声呵斥,甚至恨不得将他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给别人留下后路。以德报怨,看起来好像老实的太过,像个毫无原则的“好好先生”,然而这样做何尝不是一种聪明呢?楚庄王以德报怨,结果绝缨之人在沙场上奋勇杀敌,誓死以报;范仲淹以德报怨,后来偷粥之僧深受感动,再未为难范仲淹。如果两人当初不依不饶,那么自然就得不到这些好处了。

宽在宽恕

谚语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和。”其中“和”字的确意味深长,它能容事容人,故可致乐致祥。人生本不必过于苛人苛己,得宽容处且宽容,何苦双眉拧成绳,与人斤斤计较让自己不开心呢。宽容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艺术,也是立身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人格的涵养。

古人云:“夫宽以容物,物必归焉;克核太精,则鄙吝心生而不自觉也。故大人荡然放物于自得之扬,不苦人之能,不竭人之观,故四海之交全矣。”中国人自古就以恕仇为美德,故有“将相顶头堪走马,宰相肚里可撑船”的格言。西方哲人也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胸怀。可见以肚量襟怀喻人之宽容,颂人之品格气度,中外皆然。

中国古代诸家学派,大都崇尚宽容为怀的精神,其中以儒、道、佛三家尤为突出。在儒、道、佛众口一词的宽容教诲中,佛家讲宽厚容忍也是最无条件的。“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天大的委屈也能逆来顺受。有一则禅话为证,日本的白隐禅师附近住着一对夫妇,家有一女,未曾出嫁却怀了孩子,父母苦逼追问,女儿竟指白隐禅师说他是孩子的父亲。父母当然怒发冲冠,抢上门去辱骂白隐。白隐听完了最后一句辱骂,才开口说了一句话:“是这样吗?”婴儿出生后自然立即送给了白隐大师。大师虽然恶名在外,却并不介意,只是精心照顾孩子。几年之后,真相终于大白天下,原来孩子的亲生父亲是一个鱼市青年。那一对侮辱大师的夫妇无地自容,上门向大师赔礼道歉,并要求把孩子带走。白隐禅师在交回孩子时仍然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话:“就是这样吗?”不难看出佛家教人以德报怨,其宽容之度无有能比。

以德报怨是佛家教诲,有人则问儒家圣人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儒家教诲人们宽以待人,表面上像是为人,实质上有利己色彩。儒家以仁爱求得人际的和睦相处,其实这种仁是以利己为目的的。比如说子张问:“何以为仁耳?”孔子答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足以使人。”孔子坦言,其旨在利己役人昭然若揭。宽则得众,因而欲得众者必须宽厚。领导者最欲得众,故领导者最能显得宽。翻开历史古籍一看便知,凡是有点成就的领导,无不具备宽容的气度。《后汉书》中有载:东汉有一士大夫刘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渐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刘宽其人,确名符其实。其妻为了试试他到底宽宥到什么程度,伺他欲入朝上奏,妆严已毕,故意让侍婢肉羹,翻污朝衣。刘宽神色不变,却轻声问侍婢:“烫了手吗?”足可见他宽容的度量之大,一时海内称为长者。后果一路官运亨通,平步青云,直做到太尉、少府。宽容别人的无礼或过错,会使对方欠你一笔人情债,而后能收到意外收获。“吃得亏,坐一堆;要做好,大做小”即是这个意思,看来这种“好好先生”还是做得。林语堂就宽容而言有一句格言:宽容是中国文化最伟大的品质,它也将成为成熟后的世界文化的最伟大的品质。

儒家学说的精华就在于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宽容则是这种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宽容在生话中的具体运用就是随和。用孔子的话说便是:毋意,毋固,毋必,毋我。意思就是:这样也好,那样也罢,无可无不可,随缘顺势。这种性情随和之人,中国人称之为“好好先生”。名气最大的好好先生,恐怕首推后汉司马德操,他就是《三国演义》为刘备荐诸葛孔明的水镜先生。司马与人谈话,美恶皆言“好”。有人问他:“安否?”他即答:“好。”有人向他诉说孩子死了,他答道:“大好。”其妻责备他说:“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死,反亦言好?”他则答道:“卿之言亦大好。”据此“好好先生”传于今天。司马先生何尝不能明辨是非得失,不过是不屑细究生活琐事而已。人的随和虽不必趋近司马德操,但这点精神在为人处世时还是有益处的。

选择忘记

东晋末年,索邈一家从敦煌流落到汉川居住。汉川别驾(官名,刺史的助手)姜显凭借自己的权势欺压索邈,经常羞辱他,索邈默默地忍受着,就这样他在汉川住了15年。到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索邈被任命为梁州刺史,镇守汉川。消息传来,从前欺压过索邈的人无不惊恐,姜显更甚。

姜显对家里人说:“完了,我们都没命啦!”索邈上任的那天,姜显赤着上身,叫别人捆了自己,在路边迎候他。

索邈看见,大吃一惊,连忙走下轿来,亲手为姜显解开绳子,并安慰他说:“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今后谁也不要放在心上了。”说罢,又命家人取来衣服,温和地说:“来来,快穿上衣服。”索邈对过去的事一点也不记恨,态度诚恳,坦然,无一丝虚情假意。姜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后来有人责怪索邈太老实,索邈却也不反驳,只是淡淡一笑。

索邈的老实并不可笑,反而蕴藏着大智慧,如果你因为要憎恨一个人而令自己情绪激动,脾气暴躁,终日想着如何整治那人,以报复他对你的伤害,你可算是众人眼中不吃亏的聪明人了。不过,这种损人而不利己的举动,未免是太愚蠢了。

你一定品尝过被人得罪的滋味,你可能因此而气得嘴唇发颤,脸色苍白,想出拳击倒眼前那个人。但最后你还是把怒火强自压制下来,总算没有做出过激的行动,只是你心中含恨,无法忘怀那被羞辱的一刻。你希望做个宽宏大量的人,却不知如何消除不快的记忆。

俗语有云:“大人不记小人过。”可惜你仍未达至“大人”的度量,于是便站在“想报复”及“忘记它”两者之间,无所适从!

面对这种情形,你该怎么办呢?

都市生活紧张,给你带来无形的压迫感,身处挤迫的居住环境,人的心胸也会变得狭隘、多疑善妒。你应该趁着假期清早出发,前往郊外。远离一切城市中的噪音,独对碧波蓝天,放松全身每一块肌肉,让心中飘荡荡,精神半醒半醉,一无忧虑,躺卧于大自然的摇篮中。感受宇宙之奇伟精妙,超越时空的阻隔,默对长空,神驰物外,在零分贝的世界中沉淀自己。你会发觉“仇人”的名字,犹似一阵清风穿过你的身体而飘至远方,再不能牵动你体内的隐痛。

假若你认为让大自然陶冶身心,不是一个治本的良方,你要凭自己的能力克服心中的弱点,这是一个伟大的目标。你应该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开始——不断提醒自己:敌人本是朋友,尝试去关怀他,哪怕还不很真诚。每当回忆起他曾羞辱你的种种,你要赶快转过心思,不容许恶念滋长萌生。初时,你必定感到十分痛苦。甚而觉得这是自我愚弄的把戏,觉得这样做实在老实到家了,差点半途而废。但若是能持之以恒,不到一个月,你会发觉自己的心平静得多,开始同情起对方,晓得他也有难言之隐,也有可爱可敬的一面。

零分贝生存理念相信,你把自己的做人姿态摆得越低,那么你生活得就会越好,如果你不再把别人对你的不敬挂在心头,那么就会生活的更轻松;如果你能够做到以德报怨,那么你就掌握了一种战无不胜的锐器,凭借着它,你可以胜过那些比你更聪明的人。老实但不能无用傻干不可取零分贝理念提倡做老实人,因为老实人必定做人低调,但又说做事要聪明,这样的老实才有用处。如果一个人太过老实,偏又只懂得傻干,那么他就将走进一条死胡同。

老实人在向前奋进的人生旅途中,经常不能观察对手们的动静和脸色,从而会陷入一种“瞎子赛跑”的境地。老实人只要在前方有了一个目标,他们就拼命低头猛干,只知道为了目标断然前行,而毫不在意竞争对手的所言所行,只是自顾自地往前冲刺,却没有看见由于自己的愚昧和鲁莽,把灰尘和泥泞都溅到了别人的身上,即使发现了,他们也不以为意,因为他们是“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

一个光知干,而不知看的人,往往是一个不识眉眼、不懂分寸的人,多半不会受到周围人的欢迎。

在一些合资公司,特别是外资公司里,追求工作成绩,希望赢得上司的好感,获得升迁,以及其他种种利害冲突,使得同事间天然地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而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不是一种单纯的真刀实枪的实力较量,而是掺杂了个人感情、好恶、与上司的关系等等复杂因素。它是一种变了形、扭曲了的“运动会”,其中有多种有可能影响成绩的因素:表面上大家同心同德,平平安安,和和气气,内心里却可能各打各的算盘。利害关系导致同事之间关系免不了紧张。如果你过于真正地暴露了自己的性格优点和缺点,就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瓜葛和冲突。这种瓜葛和冲突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背地里的;有些是公开的,有些是隐蔽的。种种的不愉快交织在一起,便会引发各种矛盾。

在竞争愈演愈烈的社会中,同事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或明或暗的竞争。表面上可能相处得很好,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有的人想让对方工作出错,自己有机可乘,得到老板的特别赏识。

一个过于老实的人如果担任了单位主要职务,很可能会将最脆弱而无防备的一面,暴露给一些想讨好他上级主管的下属,给他们制造许多越级打小报告的机会,同时将自己的把柄落在那些正“看”着他的竞争对象的手中。举例来说,一位自卑感很重的人,认为没有受到高等教育,不懂人情世故,于是变得一天比一天更孤僻偏激,从而疑神疑鬼,进而怀恨别人。此时,他可能会先把这位愚直的只会干工作的人列为自己的竞争对手,认为所有的不对劲都是因他而起,决定找个机会好好地施加报复。这样一来,光知道干的老实人岂不枉受了比别人更多的攻击?

单凭“老实和正直”干工作的人,绝不会发现一般人都具有的自我优越感,而高估了自己的“形象”。这里说的形象不是纯指客观上的,而是带有些许主观性的执著。

例如,有人以为自己很能干,干得也很出色,就坦率而愚直地评估别人,即使评估得不偏颇,也会伤害当事人的自尊。无论是上司、同事或部属,都不愿意将真实的自己完全暴露在别人面前。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信念,认为自己身上存在着某种比他人优越的地方或长处。在单位里很能干工作的业务主管可能有如下的自我认定:我待人亲切又体贴;我的薪资所得虽然不多,但这并不代表我的能力不好;在所属的部门,担任重要的职务,贡献良多,使单位的业务蒸蒸日上,收到许多订单,这都是我个人的魅力所致,我的部属也因此受惠,我能保住这份工作和职位。

但是,在部属眼里,他的形象可能就不是这样子,在他们的心里可能会这么想——我的主管好像还不知道,单位里有一面照妖镜,任何事物在这镜子前一晃,就原形毕露。以这位主管来说,在找到10亿美元的市场前,他不是被逼得一连三次改变销售计划吗?还有,由于他的贪杯酗酒和无礼的行为,不知道失去了多少机会,否则,收到的订单也不止目前这个数字……瞧瞧,这就是一味埋头傻干者的好处!

每个人都有自我形象,且在心中以最高的诚意供奉着这个形象,不容别人加以毁损,更不欢迎那些心直口快的人,任意将实情点破,作毫不留情的批判。

过于老实,不但不惹人喜欢,弄不好还会被人当枪使,有这样一个例子:

有位女孩叫A。有一天,她受到上司B科长的热情邀请,一同前往公司附近的咖啡厅里喝咖啡。

他们坐在咖啡厅里,一边喝咖啡,一边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不知不觉,话题开始扯到了A的同事C小姐。

“啊,C小姐吗?她好漂亮啊!经常穿着时髦的衣服,真叫人羡慕。”

“那是当然啰,因为C小姐领的是高薪!”B科长突然道出原委。

原来,这家公司采取的是年薪制,每个职工的年薪是根据每人的工作表现与公司签订的合同而有所区别的。这点A小姐自然也清楚,但她一直认为同事间的差别不应该太大,现在突然从B科长口里听说C小姐的工资很高,自然心里不太舒服。她问道:“会差那么多吗?”

“是呀,比你的年薪多若干万元呢!”B科长说得更具体了。

第二天,A小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同事们,大家听了当然不服气,于是,就一起开始嘲笑起“高工资”的C小姐来,甚至不同她来往,将她孤立了起来。这样,C小姐不得已只好辞去了工作。

事实上,C小姐的年薪与A小姐相差不大,只是因为她曾经向科长提过意见,以致科长怀恨在心,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一个诡计,借A小姐的嘴孤立C小姐,最后将她逼走。

等到A小姐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已为时太晚,因为自己已被人家利用,当枪使了。不仅如此,A小姐还得了一个喜欢散布流言蜚语的“坏女人”的绰号。

A小姐的失误,就在于太过老实地相信了科长的挑拨之言,而且又将这种毫不负责的话鹦鹉学舌般地宣扬。A小姐这种老实就有点太傻了。

老实人也求回报

付出就会有收获,聪明的老实人不会费尽心机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但也不会无用到不敢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我们的周围总有一些人,他们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在生活上严谨自律,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在领导眼里往往也算是很听话的人,在群众中形象也是公认的好。然而,就是这样的人却总是吃亏。也就是说,遵守规则的人并没有得到奖励,而违背规则者却获利甚丰。这种现象看似不正常,但却很普遍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久而久之,反倒成为正常现象。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这与其羞于争取自己分内利益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

好多人耻于在单位、在领导和同事面前争取自己的利益,总是千方百计借显示利他精神或装出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样子来掩饰内心潜藏的自私。在他们的感觉里,被大家认为“有利他的精神”,甚至比赢得一定利益更加重要。

老实人极端重视道德和规则,他们认为,自己去争取利益这件事本身不符合道德标准。而误以为有好的用心,好的行为就必然会有好的结果,也就是说,只要自己做了工作,有了成绩,自然就会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因此没有必要去争取利益。而且谁也没有必要假装自己不自私,其实每个人都很自私,无须采用不必要的手段来证明它不存在。

每到年终,老刘的单位都要搞一次大张旗鼓的“评优活动”,被评上“优”的人不仅可以获得一份很丰厚的奖品或奖金,而且连续三年获此特殊的人便可长一级工资,自然是人人都很关注这一时刻。而这次评优的这几天,老刘却想方设法找个理由不参加科里的评议和选举,因为老刘平时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大家有目共睹,而且能力强、人缘好,所以这些“优秀”、“先进”之类的荣誉总能轻易落到他头上。可老刘却越来越不愿再“闪亮登场”了,一来荣誉老是被自己一个人把着,未免显得自私;二来“优秀”的名额有限,有自己的便没别人的,光是点奖品、奖状倒也罢了,现在又跟长工资挂起了钩,大家谁不在意?自己怎么好意思老不给其他同事机会呢?前两次获得了荣誉之后,同事们都会鼓动他“表示,表示”,因为在他们看来老刘的“好运”是大家“捧场”的结果。老刘干脆借故不要参加评选,免得有人不想再投自己的票又碍本人在场不好意思不投。

老刘的问题就在于对待利益的态度不对头,因为对他而言,争取利益是自私的表现,赢得了利益会让他觉得“不好意思”。然而,类似于老刘的这种“不自私”的“道德之举”,却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这大概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

就个人而言,不去争取应争之利益,往往会有以下后果:

(1)使自己的生存能力显得不足。我们都是生活在世俗社会中的平凡人,我们要活下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没有这些东西或者获取不足,生活就会出现困难。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道德正义感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肚皮咕咕叫的问题。如果你羞于争利,使应长的工资未长,应分的房子未分,应升的级别未升,势必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并不单单涉及到一个人,其小集体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家庭成员也将跟着受害。

(2)对自己事业的长期发展不利。老实人有理想,有抱负,有公正心和正义感,这很值得提倡,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通往理想的路就像是登山的石径,必须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攀登,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作积淀。如果你羞于争利,就等于是少登了一个台阶,而有些时候,少登一个台阶就会错过一系列的机遇,这样少登一个台阶事实上很可能就相当于少登了十个、甚至是上百个台阶。无疑,这对老实人事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自己该得之利而未得到,会影响情绪和心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要感到恼火、窝心、生气、烦闷自是不可避免,这当然要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身体健康也颇为不利。可见,羞于争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利益,它会有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

而从对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不自私”的做法其实是助纣为虐,有道德之心,而生非道德之果,正所谓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不争应得之利,反使不应得者从中获益。实际上,老实人只讲独善其身,不争取正当利益的行为,这是对恶的一种纵容,客观上造成了助长不正之风的结果。

所以我们说,属于自己的利益,就应当理直气壮地去争取,这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社会公正法则的维护。你没有必要去努力地扮演所谓“大公无私”的好人,也大可不必过分理睬那些带着酸葡萄口气的同事们,如此,你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与成功。

忍气吞声有限度

前文提到过,适当地“让功”给上司是老实人的聪明之举,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限度的问题。如果你的上司懂得感恩,在占了你的便宜后也给你点便宜,或者只是偶尔利用你,尚能把握分寸的话,那你就不必太计较。可如果你的上司是一匹“北方的狼”,自己吃肉连块骨头都不给你,或者干脆拿你当苦力,对你压榨个没完,那你就不应该再老实了。如果你仍然不敢抗争,那么你就不是老实人,而是“软柿子”。

小田从毕业时进去的公司跳出来后,在一家刚成立的咨询公司做业务。三个多月做下来,小田形容自己是巨石下的小草,拼命挺直身子,在公司里挣扎活命。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做成的客户,汇报到老板那里都变成顶头上司的业绩,顶头上司原本是凭借骄人的工作经历被招进公司直接做客户总监,仅比小田早进公司两个多月,据说客户总监在小田进公司前的业绩平平,小田进公司后,才有了点“高歌猛进”的意味,而老板完全不知道这其中小田的成绩。小田与朋友们说起这些事,最常用的一个词是“郁闷”。如果不是就业形势不乐观,小田可能已经开始寻找下家公司了。可是现在,难道只有忍耐吗?

类似小田情况的职场人士有很多,尤其是在那种管理还未踏上正轨的小公司打工,大多数人都是忍气吞声或是一跳了之。很少有人去和自己不平等的遭遇做抗争,最后遂了“大尾巴狼”上司的愿,为他们的职业经历又加了一笔“财富”,自己却又风餐露宿继续找工作之苦。

忍气吞声固然是职场中人棱角磨圆的表现,但胆气确是职业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放任抢你业绩的上司继续压榨后来人,或是在将来的公司你的上司又一贯抢你的业绩,你又能跳槽到何时呢?其实最经济的办法就是不动声色地抗争,利用和老板直接对话的机会汇报自己的工作,多提对公司发展有价值的建议。这样你的业绩显而易见,更没给那些小心眼的上司留下可乘之机。

做人老实,做事聪明,这是零分贝理念的理想境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丢掉了后者,那么老实也就成了无用的代名词。

老实人更要有眼力劲儿

看清你的处境

作为一个老实人,你一定要能聪明地看清自己的处境,如果连这点儿眼力劲都没有,那你吃亏上当就是跑不了的了!

在历史上,能否看清自己的处境,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正反都有很多,张良和韩信就是很鲜明的例子。

张良与韩信这一文一武在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室的大业中屡建奇功。可是在刘邦一统天下后,二人的经历却迥然不同。

韩信既有雄才大略,又有实际能力。也就是说,他能制定宏大战略,更能把宏大战略变成现实。因此,韩信应该是帝王之才,这就是刘邦对韩信不放心的原因,刘邦对韩信是利用的同时,又严加防范,恐其不利于己。

韩信在拜将之前,就向刘邦提出“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的建议,表明他胸怀大志,意在封王,他不懂得分封制度在当时已不合历史潮流。在这方面就远远不如张良有见识。张良本来出身贵族,却看出分封制度已不可行;而韩信出身贫民,却满脑子分封思想。刘邦虽然曾“自以为得(韩)信晚”而任他为大将,但刘邦始终没有像相信与依靠萧何、张良那样把韩信作为心腹对待,因为韩信总热衷占据一方,封王封土,怎么让刘邦放心呢?

刘邦坐稳了江山之后,看到韩信握有重权,并且深得军心,不由得十分担忧。他宴请群臣,面对臣下的恭贺,也忧心忡忡。张良察言观色,明白了是刘邦害怕功高之人今后难以控制,就私下对韩信说:“你是否记得勾践杀文种的故事?自古以来,只可与君主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同享福。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啊!我们要好自为之。”于是张良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他请求回乡养老。刘邦故作恋恋不舍状,再三挽留,最后封其为留侯。张良功成身退,终于保身全名,足见其先见之明。

韩信尽管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但是对刘邦还是抱有幻想:自己对刘邦有过救命之恩。可是不久,便有奸佞之臣诬告韩信恃功自傲,不把君主放在眼里。刘邦更是不满于韩信的所作所为,不久,就设计解除了韩信的兵权。

至此,韩信终于心灰意冷。他后悔当初不听张良之劝告而遭此大难,不禁仰天长叹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现在天下大局已定,我也该遭殃了。”不久,又有人趁火打劫,诬告他要谋反,于是刘邦终于对他下了毒手,了却了一大心事。

有句话叫做:不打慢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做人必须洞明世事,做事定要分清时务轻重,这样才能事事领先。

老实不等于笨

阿花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在咖啡馆做服务生的工作,却只上了一天班就被老板炒了鱿鱼。想想她的条件并不是很差,也没有做错什么事,只是不小心问了一句不该问的话。

那天,阿花刚一上班店里就立刻进来了三位客人,她随即拿着菜单,去让这三位客人点餐,第一位客人点的是冰红茶,第二位客人点的是冰咖啡,第三位客人也是点的冰咖啡,但是,他特别强调要用干净一点的杯子。

很快,阿花将这三位客人所点的饮料,用盘子端了出来,一边朝他们坐着的方向走来,一边还大声地向这三位客人问道:“你们谁点的冰咖啡是要用干净一点的杯子……”

就凭阿花的这一句话,老板当然会毫不客气地炒她的鱿鱼,她连不该说什么的眼力劲儿都没有,这种老实也实在太可气。

老实是一种低调的做人态度,它既不等于笨,也不等于迂腐。

同类推荐
  • 女人性格书

    女人性格书

    好性格女人的三大优势: 一个拥有良好性格的女人在婚姻中,温婉、宽容、独立,注重在沟通中保鲜自己的爱情。她们知道幸福的婚姻是对彼此性格的接纳与完善。 一个拥有良好性格的女人在职场上,谈笑风生,从容自若,不被压力击垮,不为自身情绪所左右,她们总能不断激发自身潜能,展示出最好的自己。 一个拥有良好性格的女人在人际交往中,总能坦然地呈现最真实的自己,懂得自爱与爱人,她们身上散发的性格魅力使她们时刻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女人。
  • 幸福人生的座右铭

    幸福人生的座右铭

    本书以小随笔与座右铭结合的形式阐述人生哲学,文章包括:品尝生活的橄榄,放下就是幸福,跳下悬崖找幸福,我的选择走自己的路。
  • 心态操控术:迈向成功的心理策略

    心态操控术:迈向成功的心理策略

    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指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指成功和失败。”
  • 拿破仑的煽动口才

    拿破仑的煽动口才

    本书依据拿破仑的生平资料突出描述了他杰出的演说、鼓动的口才,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拿破仑作为19世纪最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的卓越领导能力。
  • 培根论人生赏析

    培根论人生赏析

    本书将那些熔铸培根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那些谙达人世的智慧,以平实流畅的文字展现给读者。全书文笔优美,语言凝练,寓意深刻。你可以把它当作生活交友的教科书,亦可以把它看作混迹官场的厚黑学。借用培根的一句话:“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食,有些书则须细嚼慢咽,充分消化。”本书虽谈不上字字珠玑,可也称得上琳琅满目,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故值得细嚼慢咽。至于好坏,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热门推荐
  • 异界之道徒

    异界之道徒

    他是现代道教的忠实信徒,却意外穿越玄幻世界,这是一个魔法与剑师的天下,没有道教我就创建道教,没有神仙我来修仙。
  • 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

    本书是著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学者杨力教授继《杨力养生23讲》一书走进千家万户之后的又一新作。四季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是最富东方特色的养生瑰宝。杨力教授将有五千年实践的四季养生方法,结合《易经》、《黄帝内经》的阴阳平衡理念进行了升华和提炼,从而把四季养生理念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能为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健康长寿带来新的福音。
  • 再续情殇:豪门惊梦

    再续情殇:豪门惊梦

    他是她十年来的追寻,她是他十年来的温暖。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的爱情与命运来了次大转变策划了一场失忆、重逢的大戏,她浴火后的归来,为的只是向他展开一场天衣无缝的报复。而精明如他,竟毫不踯躅,一步步走进了她的陷阱。当一切水落石出,她方才知道,他是用怎样的爱与坚守在等着她回来:他爱她,爱得如此刻骨铭心,甚至可以为了她放弃所有,毁灭自己,只要她想。---齐琪那年,她是善良的,他是温柔的。她也是他的初恋,是他最爱的人。那年,她是屈辱的,他是自弃的。她是他最放不下的人。那年,她是高傲的,他是冷漠的。她是他命运的匆匆路人。如今,她完美地出现在他面前,却早已名花有主,而他有了其他女人。----茹晦
  • 墓空

    墓空

    考古才子方横于丰都山挖出神话大墓,里面埋葬的,除去那些不知名的人物,其余皆是华夏古国历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邸,如道德天尊,如射日英雄大羿,原本以为自己将要挖出关于神话传说的种种大秘,却不想这片神话大墓居然将他带到一个光怪淋漓的世界。这是一个神话世界,曾经埋葬神邸的墓隐藏着惊天大秘,玄妙的修炼之旅,热血的修炼之路,让方横这个信神者神驰目眩,意动神迷,步入修炼之路的他,能否成为无上祖王,找到那些隐藏的秘密?
  • 汉骨

    汉骨

    浩瀚星空下的传承血脉,体验另类的冒险故事
  • 认真且怂,从始至终

    认真且怂,从始至终

    徐千世,我喜欢你,认真且怂,从始至终。关于小白兔和狐狸的故事。
  • 亡命迁移

    亡命迁移

    “小子,我头上那个大红色的‘-1’看到了没有,我好痛,我要吊打你”100级小boos说道“老大,莫玩我,给我个痛快吧!我就1血了”主角先生说道。.....................
  • 为情痴狂,总裁大人求放过

    为情痴狂,总裁大人求放过

    她本是委曲求全的家庭主妇,在夫家做牛做马,可是丈夫的不忠,不仅令她惨遭抛弃,更令她险些丧命!痛定思痛,不要再做人善被人欺的贤妻良母,要做男人世界里的女王,让那些伤害她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他是放荡不羁、霸道强势的业界枭雄,惯于玩弄女人于鼓掌之间,可是却心甘情愿喝下她这绝世毒药,为情痴狂,至死不渝。“童墨言,你就是逃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抓回来!”“黎墨轩,我不爱你,你死了这条心吧!”“你爱不爱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爱你!”滚滚红尘,她是谁的劫,他又是谁的解?
  • 妖修六道

    妖修六道

    茫茫中州,浩荡无垠,自洪荒以来,万物竞长,风水和济,一直便是最繁盛之所在,其后有南蛮,东州碧海,极北与西漠,各有神秘,人所不能知尽。或是天道自然,或是因缘际会,不知何时,世间出现了修真之法,得道者,与自然亲近,能呼风唤雨,驭火引雷,行常人所不能之事,更有修得命理者,破除桎梏,寿长近千年。长生之说渐渐风靡诸州。
  • 王源,独家蜜恋

    王源,独家蜜恋

    这是我们纯真的初爱,是我们的悲伤,我们的欣喜,我们无怨无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