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公元1371~1433年),人称“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云南昆阳(今晋宁)人,中国明代著名地理学家。
郑和是回族人,原名叫做马和,小名三保。明洪武二十三年,人燕王府作了太监。后来燕王朱棣兵变当了皇帝,因郑和在战斗时的出色表现,于永乐二年特赐马和姓郑,于是马和改名为郑和,被封为内宫监太监。
公元1405年,郑和被皇上封为总兵太监,率领27000多人奉命第一次远航西洋。从此郑和的后半生几乎都是漂泊于海外,他在28年里先后7次远航海外,在公元1433年,当他第七次归国的途中,不幸于西洋古里(今印度科泽科特)去世,终年63岁。他在28年的航海生涯中,为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对外交流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最后以身殉职。
郑和先后7次航海,途经37个国家,向东到了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向南到了爪哇、莫桑比克;向西已超越波斯湾、阿拉伯海、亚丁湾和红海的范围,直达东非沿岸。
郑和虽然早已死去,可是他七次下西洋所留下的宝贵资料仍很有价值。《郑和航海图》是他远航时所用的针路海图,在我国地图史上独占鳌头。航海图中包括横条形海图一幅,长达20页,还有4幅星图,称为过洋牵星图。图上共记录64处关于各地所见北辰星(即北极星)和华盖星(即小熊座β星、γ星共8星)的高度。过洋牵星图中还标出了途经印度洋各地的时候所见的许多星辰的方位和高度,由此可见当时航海就是用的牵星法。《郑和航海图》详细记录了我国船舶航行在东南亚、东北亚、印度洋直到东北非的航线,反映了我国在明初的航海技术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他比葡萄牙人地亚士于1486年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早81年,比意大利人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葡萄牙人达伽马于1497年到达印度海岸早92年。而且他航海前后长达28年之久,在这一点上欧洲任何的航海家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郑和航海对亚洲、非洲的访问,具有非常大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影响和意义,对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郑和的七次航海,是世界航海历史上极其伟大的事件,而郑和作为一个伟大的航海家永远地彪炳于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