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0500000012

第12章 秋季节令:应时保健

1.秋燥季节防燥病 秋高气爽,大风送燥,人们刚过去了一个炎炎夏日,当凉风吹来的时刻,一定顿觉头脑清新,精神振奋,行动潇洒。然而,由于秋气的收敛,风高物燥,空气中水分缺乏,人体失去了濡润而秋风成为肃杀之气,所以,人们常会感到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口渴不止,尿少便结,出现秋燥季节的燥病。中医辨证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从病位分类,又可分外燥与内燥;而温燥与凉燥为外邪所干,所以又称为外燥。现将温燥、凉燥、内燥的辨治与预防分述如下:

(1)温燥:初秋之气,由于禀受了夏季炎热之余气,故其燥而热,称为温燥。

症状:头痛发热,口干鼻燥,咳嗽少痰,脉数,舌红,苔薄而燥。

预防:①增加抗病能力,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尤其是野外步行或跑步运动,以使气血流畅,发散暑热之余气。②夏末秋初,气候多变,热时不要受凉,冷时及时加衣,防止外感燥热之邪,因为此时感冒多为温燥之证。③饮食要多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增加体液,如汤、羹、糊、果汁等,常用的如梨、西瓜、番茄汁、番木瓜汁,以及绿豆粥、百合粥、大枣薏苡仁粥等。④夏末秋初,“秋老虎”逞强,气候燥热,但出现午热夜凉的气温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尽量不要下水取凉,以防止暑湿侵犯,伴发伏暑证。⑤温燥是秋燥之一种,其初起多为表证,若失治或误治,常可变成其他温热证,如高热不退,神志不清等,需及时送医院治疗。

治疗:温燥治宜辛凉解表,甘寒润肺。方用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加减:桑叶10克,菊花10克,杏仁10克,川贝6克,象贝10克,黄芩10克,银花15克,芦根30克,淡竹叶10克,炙甘草5克,北沙参30克,黄精15克,玉竹15克,梨皮30克。

(2)凉燥:深秋之气,已近寒冬,寒意加重,故其燥而寒,称为凉燥。

症状:头痛恶寒,鼻塞咽干,干咳痰稀,脉浮,舌淡,苔白薄而干。

预防:①年老体弱者,在深秋时节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服,以防风寒外袭,所谓“秋捂”,尽量少脱衣或减衣,否则常引发凉燥。②多进温润甘味之品,如核桃仁、桂圆、荔枝、山药、枸杞子、黄精、玉竹、百合。可单独煎服,也可煮粥服用。③增加营养和水液,使体能增强,体液充足,不至于受燥邪侵犯而伤阴劫液。④久病不愈,老弱之体,儿童及残疾者,更要注意秋凉时的保暖防寒,及时收听气象预报,做好防病御寒工作。

治疗:凉燥治宜辛温解表,甘温润肺。方用杏苏饮(《医宗金鉴》:苏叶、杏仁、枳壳、前胡、桔梗、桑白皮、黄芩、麦门冬、浙贝、橘红、甘草)加减:苏叶10克,杏仁10克,前胡10克,荆芥6克,薄荷5克,桔梗6克,桑白皮15克,川象贝(各)10克,黄芩10克,甘草5克,沙参12克,麦门冬10克。

(3)内燥:内燥是津伤液耗的病症,又称津亏、血燥。多由热盛伤津,或汗、吐、泻后津液脱失,或失血过多,或久病精血内夺等所致。

症状: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咽喉干痛,毛发干枯,肌肤消瘦,小便短少,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无津,脉细数。

预防:①热病、久病要及时补充津液,吐泻之后,或大汗不止,需及时止泻、止吐、止汗,以防体液耗伤,并马上给予补阴养血,生津养液之剂,或给予流质饮食,必要时配合西药输液,以纠正电解质的紊乱。②阴虚内热之体,要补阴养血,如常可用西洋参、石斛、沙参、麦门冬、玄参泡茶代饮,或多进含水量丰富的水果,如西瓜、梨、青瓜、椰子汁、番茄等。③酸甘化阴,所以多进酸甘之物,如酸梅汤、木瓜汁、各类蔬果的液汁,或调制酸甘美味的汤、羹、流质饮食。

治疗:内燥有分脏腑辨治,有分津、血、精、液(统称为阴)辨治。其治法较多。现举几则以供选用。

①肺阴不足(肺燥)。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咽干鼻燥,心烦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常用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方):桑叶10克,石膏30克,沙参15克,火麻仁10克,阿胶10克,杏仁10克,麦冬10克,枇杷叶10克,甘草5克。

②胃阴不足(胃燥)。热病后胃阴未复,口渴舌燥,胃中嘈杂,不思饮食,舌红无苔,脉细弱。常用益胃汤(《温病条辨》方):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细生地30克,玉竹15克,冰糖10克。

③津液不足(津枯)。皮肤干燥,口渴欲饮,咽喉干燥,舌红苔少,脉细数。常用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方):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扁豆30克,天花粉15克,玉竹15克,桑叶10克,生甘草5克。

④阴虚血少(阴亏)。面色无华,潮热烦躁。常用琼玉膏(《洪氏集验方》方):人参100克,地黄500克,茯苓250克,白蜜适量,熬膏。

⑤心阴不足(心血亏)。热病伤阴,真阴不足,心悸怔怔,甚至痉厥,舌红少津,脉细促。常用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方):炙甘草15克,生地黄30克,麦门冬15克,阿胶10克,白芍15克,牡蛎30克,火麻仁10克,鳖甲10克,龟甲10克。

⑥肾阴不足(阴虚)。腰酸背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不止,舌红少苔,脉沉弦。常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方):熟地黄3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

2.秋季防治多发病 秋季多发病除了燥病、燥证外,主要的多发病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疟疾、便秘、失眠、慢性咽喉炎、脱发等。这些病症多与秋季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其症状、预防、治疗分述如下:

(1)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分急性与慢性。中医学认为,急性支气管炎多属外感咳嗽,多因感受风寒、风热、风燥等四时不正之气所致;慢性支气管炎多属内伤咳嗽,常因脾湿不化,肝火犯肺,脾胃虚弱所致。两者都属肺系的病症,只是外感咳嗽起于肺,内伤咳嗽,先起于它脏,后累及到肺。

①急性支气管炎

症状:初起咳嗽,多属风寒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涕,咽喉痒痛,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若化热入里,痰黄而稠,发热头痛;燥热犯肺,干咳无痰,或痰中夹血。

预防: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注意冷暖,可适当参加户外运动,及时听取天气预报,凡气温下降前,一定要增添衣服。饮食清淡,少吃或不吃鱼腥海鲜及各种发物,如虾、鸡肉、猪头肉等,以防生痰、生湿、生热。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尤其冬季要注意开开窗户;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要去室外运动,多做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增加肺的抗病能力。一旦感冒,及时治疗,多用解表发汗之法,以托邪外出,如生姜红糖茶、紫苏茶等,以防止引发支气管炎。感冒流行时不要外出,不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或引起支气管炎。

治疗:风寒咳嗽,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用杏苏散(《温病条辨》方:杏仁、苏叶、半夏、陈皮、甘草、前胡、茯苓、桔梗、枳壳、生姜、大枣)加减:前胡10克,苏叶10克,杏仁10克,象贝10克,荆芥6克,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桔梗5克,甘草5克,陈皮5克。若风寒化热,加石膏30克,黄芩10克,银花15克,连翘10克。燥热咳嗽,加芦根30克,竹叶10克,麦门冬10克,玄参10克。

②慢性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多痰,痰白而黏,胸闷不适,舌淡苔腻,脉濡缓。若痰热,则痰黄而稠;肾虚,则咳嗽气喘,腰酸腿软。

预防:及时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防止向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一般连续6个月不愈,就常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秋冬补肺肾,以药食兼优之品作药膳,以增强肺肾功能,如核桃仁、哈士蟆、蛤蚧、冬虫夏草、海马、鳖、鳗鱼等,或请中医辨证施补,定制膏方。预防感冒,防止引发支气管炎。一旦感冒或伴急性支气管炎,要马上治疗,反复不愈,常变成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常因感冒而发作。老年人及体弱多病者,一旦咳嗽、多痰、气喘,必须引起重视,以防止慢性支气管炎发生。若慢性支气管炎者,也需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即出现肺气肿、肺心病等。

治疗:痰湿咳嗽,治宜健脾化湿,化痰止咳。用二陈汤(《和剂局方》方:半夏、茯苓、陈皮、甘草)加减: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莱菔子10克,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杏仁10克,象贝10克,甘草5克,陈皮5克。

③支气管扩张

症状:经常咳痰咳嗽,并痰中夹血,时吐浓稠黄痰,有时大咯血,经摄片检查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

预防:预防麻疹、百日咳,一旦患病积极治疗。一般支气管扩张症,多因儿童时期患过百日咳所留下的后遗症,为防止今后并发支气管扩张,所以要积极预防。防止急性感染,使痰能咳出、排出,不致停留肺与气管内并发感染,从而导致出血。少吃或不吃鱼腥发物,不吃辛热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胡椒及海鲜、狗肉、牛肉等。一旦大咯血,必须及时救治。为防止血块堵塞气管,不要紧张或手足无措,要使其头部侧卧或向下,不能仰头,防止窒息而致生命危险。

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在大咯血时用西药止血,并补充血液和体液,在此同时,配合抗菌消炎进行治疗。中药用以清肺化痰,凉血止血,如四生丸(《妇人良方》方:生荷叶、生艾叶、生侧柏叶、生地黄)加黛蛤散(青黛、蛤壳粉)加减:百合30克,生荷叶10克,侧柏炭10克,生地黄15克,蛤壳30克,白及10克,墓头回30克,黄芩10克,青黛(包)10克,川象贝(各)10克,炙甘草5克,陈皮5克。此方对一般支气管扩张咯血有一定效果,也是笔者验方,以供参考。

(2)支气管哮喘:本病常因体虚痰盛,外邪引动宿疾,发作时常因痰气交阻,肺失宣降,发生哮喘。病久常累及肺肾,最后五脏俱衰。它的治疗比较棘手,常有宿根。

症状:急性发作时多气喘胸闷,喉中哮鸣,咳喘阵作,咳痰不爽,痰白而稀呈泡沫状,或大汗不止,或头痛发热,脉弦滑,舌红苔黄腻,或白薄。

预防:慎风寒,防感冒,一旦气温下降要及时加衣服,以御寒保暖。冬令进补,以补益肺肾为主,根据体质,冬令时节,请中医配制膏方,此病“平时补肾以治本,发时治肺以治标”为基本治疗原则。夏日进行冬病夏治,用内病外治方法,在伏天进行针灸药贴,以提高自身的抗病力,每年伏天各地医院,尤其中医院都开展冬病夏治治疗支气管炎的门诊。小孩患支气管哮喘,必须用中西医两法,多管齐下,以提高自身的体质,从固本扶正的方法为主进行治疗。小儿也做到“平时治肾,发时治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基本原则。

治疗:急性发作时,风寒犯肺,治宜疏风散寒,涤痰平喘。用小青龙汤(《伤寒论》方:麻黄、细辛、五味子、芍药、桂枝、甘草、姜半夏、干姜)加减:麻黄15克,细辛4克,五味子6克,桑白皮30克,姜半夏10克,黄荆子10克,旋覆花10克(包),代赭石30克,陈皮5克,甘草5克。若风寒化热,宜加石膏45克,七叶一枝花10克,黄芩10克。痰多胸闷,加全瓜蒌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10克,苏子10克。

(3)疟疾:疟疾俗称“打摆子”,为感染疟原虫后引起的传染病。虽四时皆有,但多发于夏秋季,尤其在秋季更多见,常由蚊子传播。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正疟、温疟、瘅疟、牝疟、瘴疟等。疟疾,当今已很少单独中医药治疗,多用西药抗疟治疗,它是一种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

症状:先寒后热,寒则汤水不能温,热则冰水不能寒,头痛面赤,大汗则热退,舌红苔薄白,脉洪大。经血检可查到疟原虫,并有流行病史。

预防:消灭蚊子,杜绝传播媒介,清除积水,或积水中养鱼,以消灭蚊子的幼虫孑孓,晚上睡觉最好用蚊帐。控制传染源,对疟疾患者和带虫者进行彻底治愈。在疟疾流行区,休止期患者进行抗复发治疗,通常在春季或秋季流行高峰前一个月内进行,成年人口服乙胺嘧啶每日8片,共2日;伯氨喹宁每日3片,共8日。凡2年有患疟疾病史者,血中查到原虫者应进行治疗。保护易感人群。釆取药物预防,首次进入疟区者,成年人口服乙胺嘧啶每次4片,1周1次;或服哌喹或磷酸哌喹基质0.6克。加强自我防护,睡觉时用蚊帐、蚊香及防蚊油等。

治疗:一般釆用西药病原治疗,磷酸氯喹成年人首次1克顿服,6小时后再服0.5克,第2、3日各服0.5克。同时合用磷酸伯氨喹,每日顿服3片,连服8日。也可用青蒿素口服,首剂1克,6小时后及第2、3日各服0.5克。

在古时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如截疟七宝饮(《杨氏家藏方》方:常山、厚朴、青皮、陈皮、槟榔、草果仁、甘草)是截疟代表方。但现已很少使用。疟后的康复治疗,还可以用中医药治疗,所以发现诊断为疟疾后,一般先用特殊治疗,用专门的抗疟药进行常规治疗后,再配合中医治疗。

(4)便秘:秋燥便秘是比较常见的多发病,原因是既有内燥又有外燥,津液枯燥,肠燥便秘,必须增水行舟。

症状:大便数日不下,或便干结难下之症,常伴腹部胀满,或腹痛之症。

预防:每天早晨做到喝温开水500毫升左右,以濡润肠道。日本人还有每天早晨喝温开水500毫升的作法,有一定的保健养生作用。多吃粗纤维的蔬果以增加肠道的蠕动,如青菜、番薯、芹菜、笋、萝卜;或脂肪、油类食物,如猪油、麻油等。做到定时大便,一般在每日清晨,起床后大便为宜。饮食要多吃清凉排毒之品,如马兰头、苦瓜、鱼腥草之类。多参加文体活动,促使肠道血液循环畅通,促进肠道的运动,从而排出大便,如俯卧撑、跳绳等。做腹部按摩,每天晚上或早上,用双手在脐周按摩,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进行摩腹,直至有便意为止。

治疗:热秘为面赤身热,口燥唇焦,口臭尿赤。治宜清火通便。常用麻子仁丸(《伤寒论》方:麻子仁、杏仁、大黄、川厚朴、芍药),市上有售的中成药。或更衣丸(《沈氏尊生书》方:朱砂、芦荟),可自制,或市售。

冷秘为老年人阳虚便秘,唇淡口和,腹痛得温则减,尿清长。治宜温通开结。常用半硫丸(《局方》:半夏、硫黄),可自制,或市售。

气秘为嗳气不止,胸腹痞满,腹胀便结。治宜理气开结。常用六磨饮(《证治准绳》方:大黄、枳壳、槟榔、沉香、木香)加减:沉香3克(冲),木香10克,槟榔10克,乌药10克,枳壳12克,大黄6克(后下),冬葵子8克。

虚秘为头晕目眩,形瘦唇白,便后乏力。治宜益气通便。常用益血润肠丸(《证治准绳》方:当归、熟地、麻仁、肉苁蓉、阿胶、荆芥、杏仁、苏子、枳壳、陈皮)加减:当归15克,熟地黄30克,火麻仁10克,肉苁蓉10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枳壳10克,朴花6克,槟榔10克。

(5)失眠:秋季由于情绪不安宁,所以常多失眠,尤其是年老体弱,或原来精神脆弱者,或素患抑郁症的患者,在秋风肃杀之时,常夜寐不安。

症状:入睡困难,两眼难合,思绪万千,辗转不安,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彻夜不眠,精神不振。

预防:调节心态,安定神志,做到少思、少言、少事、寡欲、静心,做到“静以养心、动以养身”。睡前安静,不看书报、电视,不剧烈运动,不喝刺激性的食物,如茶、咖啡、酒,同时可听一些轻音乐,或安眠曲等。睡前做些保健动作,如按摩百会、太阳、印堂、风池、神门、内关等穴。睡前可喝适量牛奶、桂圆茶等。或睡前热水洗脚,按摩涌泉穴。

治疗:心脾血虚为面色苍白,神疲倦怠,纳食无味,夜寐不安。治宜养血安神。常用归脾丸(《济生方》方:党参、白术、黄芪、当归、龙眼肉、茯苓、远志、酸枣仁、广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枣)加减:党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龙眼肉10克,茯苓10克,麦门冬10克,远志10克,酸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柏子仁10克,炙甘草5克,陈皮5克。

阴虚火旺为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口干津少,腰酸背痛,多梦遗精。治宜滋阴清火,宁心安神。常用朱砂安神丸(《兰室秘藏》方:黄连、朱砂、生地黄、当归、炙甘草)加减:黄柏10克,知母8克,生地黄30克,当归15克,酸枣仁30克,辰麦门冬10克,辰灯心1束。

心胆气虚为心慌不寐,寐易惊醒,胆怯易惊,多梦不宁。治宜养心镇怯。常用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方:党参、茯苓、远志、石菖蒲、龙齿)加减:党参15克,茯苓12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柏子仁10克,胆南星6克,天竺黄8克。

胃中不和为胸脘胀闷,痰多不寐,食滞不化,嗳气不舒。治宜消食和胃。常用保和丸(《丹溪心法》方: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加减:神曲10克,山楂30克,莱菔子10克,竹茹10克,胆南星6克,辰茯苓10克,柏子仁10克。

(6)脱发:秋天由于气候干燥,外燥导致血燥阴亏,血虚不能养发,肾虚阴亏,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血虚阴亏,则发失所养,导致脱发。同时,秋气通肺,肺主皮毛,血燥风胜,也导致脱发。

症状:头发枯黄而干燥,洗头后头发大量脱落,头皮屑多而瘙痒,平日梳理头发时也常有头发脱落,伴头晕目眩,面色萎黄,腰酸背痛,舌淡无华,脉沉细。

预防:要保持精神愉悦,避免紧张,夜寐安静,睡眠充足,注意休息,尤其要给大脑有充分的休息。多吃含有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果蔬,多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进油脂、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含硒、锌、铁丰富的核桃、胡萝卜、芝麻等。注意对头发的保养,进行必要的头发护理,用的护发产品一定要正宗、无毒、保质、优质产品。平日多做头部的保健按摩,做到梳子不离手,经常梳理头发,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长年不断地梳理头皮、头发有清醒头脑、保健脑髓的作用。核桃仁、黑芝麻、黑枣、何首乌、补骨脂有很好的生发、黑发的作用,能防止脱发,平日可以多服;丁香、侧柏叶外洗有护发生发的功效。

治疗:脱发,多按虚实论治。虚证,多责之于肾虚,治宜补肾养血。常用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方:制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加减:制何首乌15克,怀牛膝10克,枸杞子10克,茯苓10克,当归12克,川芎15克,菟丝子10克,白芷10克,侧柏叶10克,补骨脂8克,炙甘草5克。实证,多责之于瘀血,治宜活血通窍。常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方: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生姜、老葱、大枣、黄酒、麝香)加减:赤芍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葱茎5枝,黄酒30毫升(对入),麝香0.005克(冲)。也可用食疗方:①黑豆雪梨汤。黑豆50克,梨1个(约100克)。梨只去心,然后切片,与黑豆同炖,待黑豆与梨酥烂后,喝汤及食黑豆、梨。②黑豆生发汤。黑豆30克,芝麻30克,枸杞子15克,白糖适量,加水共炖,待黑豆烂熟,连汤带药一起食用。③芪枣粥。黄芪30克,黑枣30克,糯米50克。先把黄芪煎取药汁,去药渣;然后加入黑枣、糯米,共炖成粥。

在内服的同时,再配合外治,如生姜外擦头皮,或用松针鲜汁外擦,也可用新鲜的骨碎补外擦头皮。同时,用梅花针叩击头皮,或每天不拘时的梳理头发,并做到无发也要梳,以使头皮的气血流畅。

(7)咽喉炎:咽喉为肺之门户,气道的出口处,与外气密切接触。秋季气候干燥,肺阴受损,故常见咽喉炎的发生。咽喉炎一般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情况,在辨证治疗上有所区别。

症状:急性咽喉炎,咽喉红肿、疼痛,吞咽不舒,或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不适征象;慢性咽喉炎,多由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所致,病程时间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常见咽喉干燥,微痛,发痒,有异物感等不适症状。

预防:预防感冒,以防止伴发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引起急、慢性咽喉炎。减少咽喉部刺激,空气要湿润,防止干燥的刺激,同时过冷、过热、过湿的刺激也要注意。严禁有毒、有害、有强烈气味的化学物质吸入呼吸道,如苯、甲醛、硫化氢、垃圾焚烧烟雾等。多进清凉润肺利咽喉的食物或药物,如麦门冬、天冬、沙参、鸭梨、百合、白蜜、西洋参、石斛、芦荟、冰糖、罗汉果、橄榄、西瓜等。可单味服用,也可制作食疗。

治疗:急性咽喉炎多由热邪所致,治宜清热利咽。常用普济消毒饮(《医方集解》方:黄芩、黄连、连翘、玄参、牛蒡子、板蓝根、马勃、僵蚕、升麻、柴胡、桔梗、薄荷、甘草、陈皮)加减:黄芩10克,黄连5克,玄参10克,牛蒡子10克,连翘10克,板蓝根30克,马勃6克,升麻6克,柴胡10克,桔梗5克,薄荷5克,甘草5克,陈皮5克,金果兰5克。

慢性咽喉炎多为阴虚燥热所致,治宜养阴清肺。常用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方:生地黄、玄参、麦门冬、川贝、丹皮、白芍、薄荷、甘草、土牛膝)加减:生地黄30克,玄参15克,麦门冬10克,牡丹皮10克,沙参15克,百合15克,薄荷5克,桔梗5克,甘草5克,胖大海6克,罗汉果6克。同时,配合代茶饮料:玄参麦门冬茶、胖大海茶、甘菊橄榄茶等,以润肺利咽。

(8)秋季腹泻:秋季在夏末秋初之时,暑热未清,湿邪未尽,复因气候转凉,脾胃受寒,故常致腹泻;秋末冬初,寒邪入侵,脾胃虚寒,也常致腹泻。所以,秋季腹泻是常见疾病,尤其小孩多患。

症状:每到入秋,腹痛腹泻,1日数次,大便溏薄,口干舌燥,渴饮不止,纳食不佳,形体消瘦,疲倦乏力,脉濡细,舌红少苔。

预防:保持脘腹部温暖,不要受寒,入秋之后,小孩及老年人、体弱者,不要入冷水洗澡或游泳,最好用温水洗澡。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变质的食物,天气转凉,食物宜温,食前要煮熟,以杀死病菌。随时关注气候变化,一旦冷空气来临,及时添加衣服等物,尤其小孩的腹部一定要保暖。多进易于消化吸收的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莲藕、山药、薏苡仁、大枣等;不吃生冷硬物,如生荸荠、生梨、生藕等。

治疗:急性腹泻,治宜清化湿热。常用葛根芩连汤(《伤寒论》方:葛根、黄芩、黄连)加减:黄芩10克,黄连5克,葛根30克,炒苍白术(各)10克,石榴皮20克,诃子炭10克,甘草5克。

慢性腹泻,治宜健脾止泻。常用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葛根、木香、藿香)加减:炒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葛根30克,广木香6克,藿香10克,通草5克,甘草5克,谷芽、麦芽各10克。

3.冬瓜利水兼减肥 冬瓜,又称白瓜、枕瓜、东瓜、枕头瓜、大东瓜等,系葫芦科蔓生肉质藤本植物。原产亚热带,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一年四季有售(大棚栽培)。冬瓜本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佳蔬,在唐代已广为食用,也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冬瓜皮、冬瓜子很早就入药,在汉代张仲景就有以冬瓜子组成的方剂。其性寒,味甘平,有利水消肿、降脂减肥、清热解毒之功。临床应用广,良药又可口,取药又方便,药食兼优。

(1)降脂减肥冬瓜茶:肥胖是多种疾病之源,如冠心病、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皆由代谢紊乱,脂肪积聚造成的,而肥胖症又是当今美容瘦身的难题,在诸多的减肥蔬果中,以冬瓜的减肥、利湿、消肿作用最为卓然。每日用冬瓜50~150克去瓤,连皮切成薄片,加水煮烂,去冬瓜取汤汁,代茶饮服。对于肥胖症(女子尤宜)及慢性水肿病(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一般可连服3~6个月,无毒副作用。在代茶饮用中,不宜加盐,可以加甜味剂(无糖尿病者,也可用白糖之类)以利于糖尿病患者服用。市售的冬瓜茶因内含糖,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对于肥胖症也不宜多服、久服,故宜自制冬瓜茶为上。

冬瓜茶建议自制,它是有益健康的保健饮料,能消脂减肥,清热养阴,对老年人尤为适宜。制冬瓜茶不宜去皮,只要去子及瓤,加水煮烂,再加调味剂即可。冬瓜肉可常食用或作菜肴,可将冬瓜去皮、去子、去瓤后制成各种菜肴,如红烧、清炒、炖汤、熬粥。著名的冬瓜羊肉汤,即冬瓜500克(去皮、子,洗净)切块,羊肉250克炖成酥烂后,加适当调味品即可食用。不但美味可口,而且补肾壮阳,健脾利湿,是一种极佳配伍,也是北方地区常用、常见的吃法。

(2)清热解毒冬瓜子:冬瓜子是常用中药,专治肺痈,有清热解毒,排脓化痰之功效。民间认为,“冬瓜腐烂,唯子不损”。即冬瓜腐烂了,但其瓜子是不会受损害的,照样能发芽、生长。说明冬瓜子有抗腐解毒之功效,虽为一种自然现象,但临床应用,确有排脓解毒之功效,著名的古方千金苇茎汤(《金匮要略》)用薏苡仁30克,苇茎60克,桃仁10克,冬瓜子30克,水煎服。可治肺痈(即现代医学所称之肺脓肿)之咳嗽微热,烦满,胸中甲错之证。此方沿用至今,但需有所增删,尚可加鱼腥草30克,山海螺30克。若高热需配人中白、黄(各)10克,黄芩10克,焦山栀10克,石膏30克。痰稠黄夹脓血需加杏仁10克,象贝10克,仙鹤草15克,桔梗8克。在肺痈治疗全过程中(即初、中、末期)冬瓜子均需配用,以清肺排浊,解毒利湿,故是治肺痈之首选良药。

在肠痈(即现代医学所称之急、慢性阑尾炎)的治疗中,冬瓜子也是一味不可缺少的清热解毒、排脓消肿之品,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就是治疗肠痈专剂,治肠痈脓未成,小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大黄10克,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冬瓜子30克,芒硝10克,水煎服”。此方现今以治疗急、慢性阑尾炎(未穿孔时)初起时用之,尚可配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若高热不止,需中西结合治疗,则其效更佳,可以免予手术之苦。

(3)瓜瓤甘平可生吃:冬瓜瓤,即冬瓜剖开后去子留存的瓤,一般人们都丢弃,其实是一种美味干净之佳品,色白、质软、多汁,入口甘而清香,有香瓜味,有清热、止渴、利水、消肿之功效,既能养阴生津,又能利湿消肿,是利水不伤阴,养阴不碍湿之两全其美之妙药。而且可以生吃,也可水煎服。其生吃注意清洁、消毒,即新鲜冬瓜洗净,取瓤即可食用。笔者所见,在20世纪70年代,广大农村小孩在家里剖冬瓜时,争着吃瓜瓤,以作水果之食用。其实,据《食经》记载:“补中,除肠胃中风,杀虫,治晕。”说明其有补益脾胃,祛除肠胃杂邪,驱杀蛔虫、钩虫、蛲虫,并有益气养阴,祛风止晕之功效。

瓜瓤除食用外,也常作外用。《广西中药志》记载,“敷火药伤”,即水火烫伤,可以外敷清热消肿。《本草纲目》中记载,用其煎汁外洗能使皮肤变白而去黑斑,这个不妨一试。

从其效用可以知道瓜瓤也是一种极好的养阴利湿消肿药,而功效胜于冬瓜,在《圣惠方》中记载,能治消渴、烦热、尿少,甚至心神烦乱。用单味瓜瓤入药或食用,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开发。

4.番薯保健第一品 番薯,又称红薯、地瓜、甘薯、白薯、山芋、红山药、朱薯等。原产中美洲,后传到菲律宾。大约在明朝万历22年(1594年)由福建商人陈振龙避过海关检查带入中国,先在福建安家落户,再遍及全国,在明末清初番薯的种植使闽中民众度过饥荒,后番薯在华南推广。因它是高产作物,它的种植不但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改良了土壤,使人民丰衣足食。正是番薯的推广造就了康乾盛世。番薯延续至今,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和谐社会的盛世,农技专家们深入研究、开发番薯的新品种,由单一的品种变成营养多异的新品种,如紫番薯是当今价高物稀的新品种并投放市场,使番薯这个“下里巴人”从寻常百姓家庭,登上“阳春白雪”的豪华餐厅,成为人们美容、养生、防病、保健的佳品。

(1)美容养颜是佳品:番薯在日本备受青睐,尤其青年男女们把它作为美容的第一佳品。认为多吃番薯能活气血,养五脏,生肌肤,美容颜。的确,番薯具有美容养颜的效果,因为番薯煮熟之后,部分淀粉发生变化,与生食相比增加了40%左右的食物纤维,能有效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这就是排毒养颜之功效。所以要美容需熟吃番薯。而番薯皮下渗出白色滋汁,含有紫茉莉苷,具有缓泻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因便秘而颜面生疮长疖者,所以将番薯蒸、煮、烤食是一种美容养颜方法。具体可将生番薯250克洗净,削去皮,切丁成块,煮番薯汤,或蒸熟后直接食用,每日1~2次。或番薯500~1000克,去皮切小块,加生姜3片(约5克),红糖适量,煮熟服食,每日1次,有宽肠通便、排毒和中、润肤养颜之功效。

番薯碾碎取其淀粉,水中澄清后得到的淀粉,晒干,即俗称番薯粉。也可直接将生番薯去皮、晒干、研粉。这种番薯粉可以制成各种番薯食品和副食品,也可直接用开水煮沸冲泡成番薯羹,状若藕粉,加糖或桂花糖,美味可口,是一种美容又美味的小吃。

(2)抗衰防老宜多食:番薯含有黏液蛋白,能保持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番薯中的绿原酸,可抑制黑色素的产生,因此可以防治老年斑的出现,抑制肌肤老化,保持肌肤有一定弹性,从而减缓衰老。番薯的去表雄酮还是一种抗癌物质,能有效防治结肠癌和乳腺癌。番薯中的钙、镁含量十分丰富,这对于防止骨质疏松有很好作用。这些都是人体衰老的原因,所以多吃番薯能有效的抗衰防老。对于老年人可选择红皮黄心或紫红心的番薯为佳,这种新品种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特殊营养成分,每天可煮、烤或炖汤吃250克左右,每日1次,但不宜吃得过多,尤其不要生吃,否则易引起胀气,或胃中不适,或吐酸水等。

番薯粉也是老年人可常吃的点心,一般上午9~10时,下午3~4时,取番薯粉50克,加适量冷开水调匀后,用沸水冲泡,并加适量糖或调味剂。其冲泡法如藕粉冲泡一样,以熟为度。

(3)番薯鲜叶疗诸病:番薯鲜叶一般不作食用,常以鲜叶治病疗疾,民间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鲜叶60克,冬瓜60克水煮服,每日1次。它具有利水降糖、养阴清热之功效。笔者认为,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之阴盛内热者的辅助治疗。曾也有报道,单味番薯叶有降血糖效果,番薯皮也有降血糖作用,临床可以试治。此两物均无毒、无不良反应可以放心服用。

若社区或农村有维生素A缺乏之夜盲症,也可用鲜番薯叶90克,羊肝120克水煎后,食羊肝喝汤,能养肝明目,以治夜盲症。

鲜番薯叶还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痛之功效,民间用治带状疱疹、阴囊湿疹、乳痈、疮疖,以番薯鲜叶适量、冰片少许共捣外敷,一般3~5次可以见效。

5.枣是天生维生素 秋天是枣成熟的季节,枣是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均很高的秋果,现代人称其为天生维生素。我国是枣的故乡,早在公元前《尔雅》一书中就记载了当时我国栽培枣树的情况,当时已有壶枣、边要枣、无核枣等十多个品种。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在《神异经》中记述过一片特大枣林,文中说:“北方荒内有枣树,其高五丈,敷张枝条数余里,子长六寸,园过其长,熟赤如朱,干之不缩,殊于常枣,食之可安躯益气。”说明枣在西汉之前,已经知道它是补益之品。13世纪,元代文学家柳贯,不仅精通文学,而对植物学也颇有研究,著有《打枣谱》一书,收录当时名贵品种57种,是我国古代园艺学和枣树栽培学很有价值的专著。

枣是一个大家族,有大枣、小枣之分,有圆枣、长枣之别。各种不同的品种,其风味特点、营养价值均不相同,如山东乐陵的金丝小枣,含糖量在60%以上,剖开后缕缕金丝可达30厘米之多,味道甘醇鲜美,果小皮薄,色泽艳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山东的梨枣状如小梨,每500克只有10多只,陕西的晋枣比梨枣还大,一个枣就有60~70克重,可以称得上枣中之冠了。在圆枣中,山东茌县的圆玲枣、河南灵宝的圆枣、陕西大荔圆枣、甘肃敦煌枣等皆是圆枣中的上品。大枣中还有一种不长不圆的扁枣,山西板枣就是扁枣中的珍品,质脆、肉厚、味甜。古时的壶枣,顾名思义其形似壶,至今山西还保留着这个品种,其个大、色绿、味香、质脆,所以也是上乘的品种。同时,经过加工之后品种更多,如黑枣、焦枣、乌枣、醉枣、熏枣、蜜枣、干枣、水枣等。所以,枣是一个大家族,其成员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枣,为鼠李科植物枣树成熟的果实,又称红枣、干枣、美枣、大枣、刺枣、良枣等,原是中国的特产,主要分布在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川、浙江、安徽等地,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枣,性味甘温,既作食用,也多作药用,其功效为健脾益气,和胃生津,调和营卫,调和诸药。其入药的历史也很悠久,在公元前200年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把它列入上品,属补益之品。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用枣治病的方剂达58种之多。以后的中医药著作中还有更多记载。现把枣的医疗保健作用分述如下:

(1)营养丰富,素有维生素之称:根据现代研究所知,它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微量元素、脂肪、维生素等,每100克鲜枣含有水分19克,蛋白质3.3克,脂肪0.4克,糖类72.8克,粗纤维3.1克,灰分1.4克,钙61毫克,磷55毫克,铁1.6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维生素B10.06毫克,维生素B20.15毫克,烟酸1.2毫克,抗坏血酸512毫克,钾245毫克,钠6.4毫克,镁13.8毫克,氯30毫克。它所含的维生素C为所有水果之首,比鲜桂圆高16倍、比鲜荔枝高26倍、比苹果高82倍。500克干枣产热量可高达62341.1千焦(1490千卡),接近于葡萄干,其中蛋白质、钙、磷、维生素B2等还高于葡萄干。由此可见,它是营养丰富的一种食品和药品,故自古以来,把它作为一种补品、补养药、健脾果。因其含有比其他水果更多维生素,所以素有维生素之称,故对于多种维生素缺乏者,可以多食枣类,包括鲜枣、干枣及各类枣制食品,如蜜饯、枣糕、枣泥制作的枣制副食品。同时,枣煎汤的枣汤、枣与五谷杂粮炖制的枣粥,还与中药配伍而成的各类枣方,如常与生姜配伍的桂枝汤,为《伤寒杂病论》中的群方之首,凡一切营卫虚弱,表气不固者皆可用之。

(2)枣为脾果,素为补养之佳品:《本草纲目》中记载:“《素问》言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谓治病和药,枣为脾经血分药也。”《名医别录》中记载:“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澼。”这里说明枣能健脾益气,增强体力,消除烦热,治疗胃中空虚及大便溏稀的病症。这些皆为脾胃虚弱之证,故枣可称为脾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益脾饼可供我们临床应用:脾胃寒湿,饮食减少,常作泄泻,完谷不化,用白术125克,鸡内金65克,熟枣肉250克,干姜65克。白术、鸡内金(研细,炒熟),干姜(研细),与枣肉共捣为饼,并在炭火上烤干,空腹时当点心,细嚼食之。

又有《醒园录》的枣参丸,专治脾虚气弱之证,凡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纳食无味,口淡多涎者,大南枣500克,人参30克共捣为丸,每日2次,每次6克,米汤送服。此方中之参,可用进口的朝鲜参,也可用党参,用于小儿则用太子参。若用进口的朝鲜参,即直接共捣为丸;若用党参或太子参,可煎汁拌入,或一半煎汁,一半原药,同捣为丸。

(3)色赤入血,补养气血之妙药:近年来大枣在治疗血液病方面,取得了极好的疗效。在治疗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据报道有很好的效果,每日30~60克,水煎后,服汤和枣,紫癜4~7天即可消失。同时,还可预防输血反应,在输血前半小时,服大枣汤250毫升(大枣30克煎成汤)。临床上笔者用于治疗慢性出血性疾病,如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经常鼻出血等脾虚失血者,常用大黑枣配莲藕同煮服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一般用黑枣60克,莲子30克,鲜藕250克同煮,熟后,呈酥烂状,服汤和内容物。

民间单方:芹菜根与大枣同煎服,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炎,面色苍白,面浮肢肿,出现贫血症状,可长期服食酒浸枣有很好的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作用。方法:黑枣洗净后,蒸熟,冷透,放入玻璃器皿内,加入绍兴黄酒,浸没枣,即放阴凉处,或冰箱内冷藏。7~15天可以食黑枣,每日1次,每次7枚或10枚。长期服用,能改善肾功能,消肿利尿,面色改善。临床应用效果很好,不妨一试。

(4)调和诸药,和中养胃之佐药:枣类中以红枣入药,以作为调和诸药之用。常称大枣,并常与生姜或甘草同用,能调和中气,健脾养胃。其味甘甜,不仅能矫味,而且甘温和中,所以在苦寒败胃或性烈的方药中,常加大枣,以制苦寒之性,起到缓和药性的作用,如十枣汤(大戟、芫花、大枣)其中大枣用十枚,故以十枣汤命名。而此方为峻泻逐水之剂,大枣本非君药,但它起到缓和药性的作用,使大戟、芫花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所以在此方中大枣的功不可没,故突出了大枣的作用。

在名方桂枝汤中用大枣,除了与生姜配伍以调和营卫外,主要也是调和诸药,因为在张仲景的书中除用桂枝汤外,还有许多桂枝汤的类方,如大、小建中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等,其中用大枣的目的是调和诸药,协同作战,调中和胃,提高疗效。在诸多的民间单、验方中,也常配伍红枣进行应用,如专治脱力的有平地木、六月雪、鬼针草、仙鹤草,这些草药皆配大枣同煎服。所以大枣犹如“甘草”,是调和诸药的、药食兼优的佳品。

枣,除了大量作为干枣外,它是一种秋季时鲜的水果,鲜枣的品种也很多,但以果大、皮薄、水分多、松脆、甘甜为上品。目前由台湾进口的台湾青枣,鲜脆、水分多、低糖,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很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冬季的冬枣,是近年来推广的鲜枣品种,入秋上市一直延续到冬季,所以称为冬枣。冬枣大小中等、松脆而含糖量高,是人们喜爱的秋、冬季水果之一。

枣虽然有如此高的价值,但过多食用也常致害,故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因其性味甘温,是常用的补品、补食和补药,所以凡邪气实者,一般不用或少用,如高热不退,腹胀腹痛,便秘里急,口臭湿滞等,不宜食用。②消化不良,食入不化,食积难消,痰浊中阻,如小儿疳积,咳嗽多痰,胸闷不畅者,要少用或不用。③糖尿病患者,要选择低糖类的鲜枣,如台湾青枣;不宜吃蜜枣及其枣类的蜜饯、含糖量高的枣类。④在临床上笔者体会,食其果肉,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胀等症状。而大枣煎汤(不破碎大枣)则消食和胃,无胀气之弊,所以,平时宜吃大枣汤,不吃大枣肉为好。同时,鲜枣食多也常引起腹胀,熟枣或干枣不易引起腹胀。

6.柿子与蟹需分吃 柿子与蟹是秋季两大重要的食品,尤其江南诸省最为多见,这里所说的蟹是指河蟹,即淡水江河湖水中的养殖蟹,最著名的是大闸蟹。此蟹有壳青、爪黄、膏黄而带黑、脐白等特点。它与菊花同时上市,故有“菊黄蟹肥”之谚。柿子,在江南和西北地区都出产,都有优良品种,果形有圆有方,色泽有红有黄,成熟之后,甘之如饴,是老幼适宜,人人喜爱的水果。著名品牌如陕西的火晶柿子,河北的吊柿,北京的盆柿等。柿子可以鲜吃,也可做各种柿饼、柿干、柿酒等。柿子树的叶子及柿子的蒂,为常用的中药。鲜食的柿子,除熟透之后,果肉如饴者外,必须脱涩后方可食用。脱涩方法很多,常用方法如下:①浸入石灰水中3~5天,即可食用。②与梨、苹果放在一起,密闭7~14天后,口尝无涩味即可食用。③生柿子在近蒂处插入长2~3厘米、粗0.1厘米的芝麻秆小棒,3~5天后即可食用。

柿子,性味甘寒,有润肺止咳,养阴生津、凉血止血之功效。并营养丰富,甘之如饴。因与蟹为同在秋季的美味食品,所以人们往往一边吃蟹,一边食柿,由此出现了一个“柿子与蟹不能同吃”问题。有的吃了无妨碍,有的却出现了问题。下面先介绍一个真实的病例,以警示人们:在秋季吃蟹的同时,不要吃柿子。沈某,男,30岁,科技干部。1982年10月初。十月秋风起,菊花黄,河蟹肥。正是河蟹上市的季节,一天买来河蟹3只(约500克),在晚餐时把蟹洗净,清煮后食用;在这秋收的季节,柿子如同煮熟的蟹也红了,宿舍里还有一篮红柿,红得可爱,甜得透心;晚上一边看电视(足球赛),一边剥蟹吃,看完电视后,随即吃了柿子。当时不以为然,就睡觉了,过了1个多小时,觉得胃脘不舒,胀满难忍,欲吐不得,欲泻不能,按之不适,即去医院就诊,用中西药治疗,未见寸效。同事以为食物中毒,嘱其回忆吃过何种不洁食物,经回忆后告知,吃蟹之后吃了柿子。

蟹与柿子不能同吃。这是历来禁忌,在中医药文献中早有记载,民间也多遵循。于是用解救蟹与柿子不良反应的方药治疗,也进行对症治疗,如用消导化积的、消炎解毒的、通腑泄浊的多种中西药,并禁食、按摩,均不见效。后有人介绍,购得日本大幸药品株式会社深圳代表处经销的喇叭牌正露丸1瓶,每日3次,每次3粒。服后,顿觉胃中宽松,脘胀渐消,服3天后,一切如常。正露丸虽日本生产,却是中医药制剂(即日本所称的汉方医药)。其功效主治,在说明书中记载:“化滞止泻,用于饮食不节或水土不服引起的成人及小儿腹泻,属于湿热、食滞证者。症见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其成分主要有木馏油、黄柏粉、陈皮粉等。此方,其实是由《中医方剂学》中的诸葛行军散衍化而成,其组方、功效、主治等与其基本相同,可资参考。

蟹与柿子不能同吃。人多知之,所以临床病例并不多见;而有人认为,同吃也无妨。确实,也见到同时吃蟹与柿子不发病者。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在农村从事医疗工作,一位20岁左右的男子,一天在酒店吃酒,并用河蟹沽酒。回家后,家里正好柿子成熟,随即吃了2只,并无不良反应。后家人得知,他刚吃过蟹,就告知他:“蟹与柿子不能同吃。”他闻之,十分恐慌,即来医院求助。经检查无殊,问之:“有何不适?”答曰:“一切如常。”即不予任何治疗,嘱其观察3天,若无症状,不必再来医院,随时不适随时来院。过了1周,偶然碰到他,即问之,说一切无恙。说明普遍性中也有特殊性,但在日常生活中最好遵循“柿子与蟹不能同吃”,所谓“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蟹与柿子不能同吃。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分述如下:①柿子内含有较多的鞣酸,尤其不熟透的柿子含鞣酸更多,蟹含钙量高,鞣酸与钙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刺激肠胃道,引起胃胀、胃痛、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形成胃柿石。②蟹性寒凉,多食容易寒凉伤脾,引起腹泻便溏,胃脘疼痛;为此,人们在吃蟹时要加些温中散寒的生姜或紫苏等。柿子性寒,成熟柿子润肺滑肠,所以多吃柿子也伤脾胃,引起腹泻便溏;而不熟透的柿子,还因其中鞣酸过多,导致消化不良。此两种食物在同一个季节出现,又美味可口,所以往往多吃、同吃,两寒相加,出现寒邪伤脾。③蟹若洗得不干净,容易把细菌带入口中,而这些不洁之物,碰上柿子,容易胶结不解,成为致病之源,尤其蟹的胃与鳃中细菌污垢最多,所以吃时一定要清除干净,并注意不能与柿子同吃。

7.秋吃水果有学问 古时苏轼在《赠刘景文》的诗中写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是对灿烂绚丽的秋色,最生动的描绘。秋天是水果成熟的时候,绚丽多彩的、各式各样的、琳琅满目的鲜果呈现在枝头,压得大树低头弯腰,喘不过气来,不时向人们招手示意——丰收在望,快来采摘,一年之中,享受季节。一到秋天红花脆枣,白藕青莲,黄梨丹柿,紫红葡萄,火红石榴,粉红苹果,山楂流丹溢彩,栗子甘美飘香,好一派迷人的秋天风景线。这些秋天的鲜果,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去享用。但享用也有学问,所以,有必要说说秋天水果如何吃。

水果,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水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经》中早已明确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中益气。”这里已很全面地提出了国人的基本饮食结构,即以谷物为主食,用以调养人体;以水果作为副食,以补充主食的不足;以动物的肉食,来补益身体;以蔬菜来补充食物的不足。所以,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这是相当科学的饮食结构。其中水果的吃法,有许多值得知道的知识。它不单纯是吃,它还有许多人们忽略的作用。

(1)享受视觉感观,调节精神情志:大家知道,各式各样的水果,犹如大自然赐予的水墨丹青,其一切颜色都是自然色素形成的结果。在尚未成熟的水果大都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它含有大量叶绿素的缘故,随着水果的逐渐成熟,叶绿素逐渐减少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类胡萝卜素,使果子由绿转变成为金黄色或红色。类胡萝卜素是几种色素的总合,它包括胡萝卜素、番茄素、叶黄素等。它像美容师那样把水果打扮得绚丽多彩,使它们各具佳颜。如柑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故而色黄如金;西红柿、柿子熟透时红得可爱,因为它含有大量的番茄素。樱桃鲜红如胭脂,葡萄紫红发亮,桃子粉红可亲,草莓鲜红欲滴,都是花青素在大显神通。水果的这些色彩,给人以视觉感观上的享受,调节我们的精神和情志。所以,水果除了食用外,还可以清供(将水果置高级器皿以供人观赏为主),以欣赏其色、姿、韵的不同,基本上所有水果都可以清供。而其中最常用的如祝寿用的寿桃;祝人生子庆贺的石榴,以表示多子多福;祝贺长寿、幸福、快乐的佛手柑、福寿橘、木瓜等;祝贺恭喜发财的莲藕,其意是“连年丰厚”,这些音同义通,取其谐音的祝福,比比可见。

近年来果农们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水果的色泽和姿韵上大做文章。水果的色泽和颜色,它与光线、温度密切相关,根据这样的变化,果农们在果实未成熟时,贴上刻好各种字、语、图画的纸张,待成熟后去掉刻纸,在水果表面留下吉祥字画,如福、禄、寿、喜、吉祥、如意、恭喜发财、招财进宝等字样,或画上龙、凤、狮、虎、梅、兰、竹、菊或十二生肖,这样不但好看、好奇,而且迎合人们的心愿,其欣赏价值远远高于其食用价值,身价也因此而提高了。如目前市场上可以看到的苹果、西瓜、南瓜、梨、柿子等都有这样的处理,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还有在水果未成形时,即刚结成嫩果时,把它放入形形色色的固定容器中,让其按固定的形状生长,这样结出人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奇异形态的水果,这样的水果不是吃的水果,完全成了观赏品,如方形的南瓜、西瓜、萝卜、西红柿、桃、梨等,目前在观赏果园中可以看到,有的超市中也可见到、买到。

(2)注意最佳可食期,享受水果的真正滋味:水果的品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水果的成熟程度,即软硬程度;二是水果的酸甜度。水果的软硬度由水果的果胶来决定,随着水果的逐渐成熟,原果胶经水解后变成果胶,这样果子就变软了,吃起来就很脆软适口,所以水果的软硬程度直接影响水果的风味和口感。因此吃水果要掌握它的成熟度,即软硬的程度,这也就是最佳可食期,也就是水果成熟的“火候”。酸甜度即酸与糖的比例,糖酸比值大的就甜,比值小的就酸些。如何适口要根据个人的口味和嗜好,有的人喜欢酸的,即使青梅也感到美味,没有酸的感觉;而不喜欢酸的人,一入口就要撮起眉头,直流口水。但就一般人来说,多以喜甜为主,适当有点酸味,即酸甜可口,以甜为主。一般的水果,在未成熟时,多以酸味为主,待果实成熟就变甜,如苹果、梨等;但有的水果就是酸味,到成熟也是酸味,如柠檬、梅子等。有的水果有酸甜之别,如石榴,有甜石榴与酸石榴之分,甜石榴可供食用也可观赏,酸石榴只供观赏,难以入口。

(3)果皮是卫生衣,注意充分利用:水果都有外衣,即俗称果皮,它是水果的卫生衣,起着保护水果的作用。一般水果的卫生衣按其层数进行分类。①无层,即表层极薄似无,皮下即是果肉,只要清洗干净,直接可以食用,好像没有果皮一样,如杨梅、桑椹之类,此类水果不多。②一层,表层包裹整个水果,去其表皮即可食用,如苹果、梨、番茄等,也可洗净后连皮食用,此类水果占绝大多数。③二层,它包含外皮与表层,去其外皮与表层才可以食用,如橘子、西瓜、哈密瓜等,此类水果占一定比例。④三层,即除了外表、表层外,还有里层,如栗子、椰子一类特殊的水果,此类水果也不多。这就是水果卫生衣的基本情况,可供我们了解果皮的结构,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效用。

许多水果的层层外衣是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如大家知道的橘子皮,中药称为陈皮,是一味传统古老的中药,有理气化痰、和胃燥湿之功效,在治疗支气管炎、胃炎、食滞不化等病症中有很好的作用。梨皮,化痰止咳,养阴清肺。西瓜皮,即称西瓜翠衣,是夏季清暑之佳品。石榴皮,收敛止泻,水泻不止者,可炒焦后研吞,效果很好。花生外衣,是止血之良药,尤其是血小板减少之出血,配以阿胶,其效明显。所以,凡果皮我们要认识它,又要利用它,使它为我们健康服务。

(4)分段分时食用,体味水果神奇:水果有自然成熟,还有人工催熟两种情况。自然成熟的水果口感、营养成分等方面比人工催熟的要好得多,所以要吃自然成熟的水果为好。但目前很少自然成熟水果,往往未成熟就采摘,通过贮藏、运输、保存后进行人工催熟。为此我们要懂得分段分时食用水果,才能体味出水果的神奇。如苹果采收后,当时就吃,味道、口感都不好,必须存放一段时间(一般10~30天),经过后熟处理再吃,就会感到特别鲜美甘甜,不仅酸甜度适宜,而且果香很浓,但贮存时间过长,口感就会变差。如红香蕉苹果、金帅苹果釆收后1个月左右为最佳食用期,国光苹果贮存时间可长些。枣,最好摘下后就食用,不但松脆爽口,而且酸甜适度。荔枝,刚摘下最鲜美,所以古时唐明皇给杨贵妃送荔枝,有飞骑从南方直送到京城的故事。但刚摘下的柿子则反之,绝对不能入口的,涩得拉不开舌头,所以要告诉小孩及不懂得柿子特性的人,以免发生误食,但一经脱涩(柿子脱涩的方法很多,如用生石灰水浸泡脱涩法,也可与梨、苹果一起密封脱涩等,可见前“柿子与蟹应分吃”),或自然成熟,则甘之如饴,或甜脆爽口,这就是水果的神奇。

同一种水果,不同时段服食,不但口味不同,而且其功效也发生变化,如秋季常见的柑橘类水果,在刚上市的时候,色泽青黄,食之酸甜,有理气疏肝、酸甘养阴之功;到色泽金黄,食之甘甜,则有健脾和胃、温中化痰的作用。其他像秋梨与夏梨,秋枣与冬枣等无论口味、观感、营养价值都不相同,所以要懂得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水果不同时段的特点进行选择。

(5)养阴生津,按需选用秋果:秋天水果很多可供我们选择,根据秋燥的特点要选用养阴生津的水果为佳,以防止秋燥之害。一般酸甘之品多能养阴生津,常见的是秋梨、苹果、荔枝、大枣、柿子、石榴、葡萄、芒果、阳桃、柚子、柑橘、柠檬、山楂、莲藕、水萝卜、香蕉等。这些秋季常见的水果中,重在养阴生津的是梨、柿子、石榴、柠檬、山楂、水萝卜、柚子。现作如下介绍:

①梨。性味甘寒,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热化痰之功效。对秋燥或热病伤阴所致的干咳少痰,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痰黄而稠者有较好的疗效。一般可生吃,但熟吃更有益补肺;对于水分多,生吃味道鲜美的,如鸭梨、香水梨、秋白梨以生吃为好。而普通一般的梨,即质量一般,皮厚、肉粗、水分少的以煮熟后吃为妥,煮熟梨时宜整只梨洗净,不去皮,拣去虫蛀、破碎的,加水文火慢炖几小时,待起黏丝、梨呈褐色时,即可起锅食用。熟梨具有润肺养阴、和胃健脾的作用,对于平日脾虚便稀,或食生梨要泻者更为适宜。吃熟梨的习俗,在浙江新昌非常盛行,把它作为秋天的滋补品食用(《琐琐药话》金盾出版社,详有介绍)。

梨,性寒而滑,所以凡脾胃虚寒,便溏腹泻,腹部冷痛,小儿疳积,老人虚寒之体,均宜少吃或不吃生梨,宜吃熟梨。

②柿子。性味甘寒,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火、润肠通便之功效。对老年咳喘,或干咳少痰,或大便秘结,或内火偏旺者,可多吃熟柿(树上熟透的柿子),或柿饼、柿霜。柿霜,在药房有售;柿饼,由柿子加工而成,在食品店有售。柿子的品种很多,北方的柿子个大色红,甘之如饴,常加工成柿饼,南方也有不同品种,多以鲜食为主。柿子与蟹不能同食,前面已有阐述,吃时要加注意。

柿子含有大量的柿胶酚、单宁和胶质,遇酸会凝结成难以溶解的结块,形成胃柿石。所以,空腹不宜食柿子,一次不能吃得太多;生柿子不能吃,一定要熟透或脱涩之后才可食用。

③石榴。性味甘平,有养阴生津、滋养肺胃之功效。凡病后虚弱,口干舌燥,老年阴虚,胃阴不足,唇红少津者,可多食用,尤其适宜小孩及老弱之人,糖尿病患者也可适量食用。石榴以个大、粒微红、皮薄、汁多、味甘甜为上品。其汁液鲜美,被称为“琼浆玉液”。选择石榴时注意花蒂,若花蒂闭合者为甜石榴,花蒂敞开者多为酸石榴。

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石榴有提高性功能和促进生育的作用。此应验了中国人把石榴象征“多子多福”的习语。国内学者研究发现,每天饮用50~100毫升的石榴汁,连续饮用2周,可将氧化过程减缓40%,同时沉积的氧化胆固醇和血脂水平也跟着下降了。即使停止食用,这种神奇的效果仍将持续1个月。我们也不必强调天天吃石榴,一般1周吃上2~3个就可以了。

石榴皮,也入药,是一种收敛药,炒焦研细外用可止血;水煎服用有止泻、止带、止痢之作用。石榴花其功效同石榴皮,但以止带为佳,一般白带用白花,赤带用红花。

④柠檬。性味酸、微甘而微寒,有生津止渴、祛暑清热、安胎平肝之功效。对夏秋暑热伤阴,口干舌燥,烦渴引饮者,可泡柠檬水饮用。或加大枣同煎服。柠檬汁在做菜肴或饮料时适当添加几滴,有提味增香的作用,同时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也有好处。长期食用还能消除皮肤的色素沉着,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

柠檬因其味酸,所以有齿病患者,有胃病者要注意适量食用。

⑤山楂。性味酸甘而微温,有消食导滞、化瘀散结、和中健胃的功效。凡食积不化,尤其对肉积,小儿疳积,妇人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高血压,冠心病等都有一定疗效。若胃阴缺乏,口干舌燥,食欲缺乏,常用山楂配玉竹、麦门冬同煎服。各种食滞,消化不良,用焦三仙(山楂、麦芽、神曲)。若产后恶露不下,腹胀腹痛,用生山楂30克配红糖、黄酒适量,同煎服,效果很好。

山楂是药食兼优之品,北京的冰糖葫芦,就是大红山楂为主的传统食品,也是老幼皆宜的保健品。山楂分南楂与北楂,南山楂以药用为主,北山楂以食用为佳。

⑥水萝卜。萝卜的品种不少,水萝卜是北方作为水果食用的一种外红里白、松脆多水、甘甜爽口的萝卜。在秋冬季节沿街叫卖,食之能养阴清火,消食和胃,受到人们的青睐。它比普通萝卜贵但好吃,一般不作菜肴,只作水果,所以俗称水萝卜。它性味甘寒、微辛,有养阴生津、止渴除烦之功效。凡秋燥伤阴,口舌干燥,烦渴引饮,食滞不化者可常食用。

萝卜是一种秋冬季节重要果蔬,有谚曰:“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说明其具有防治疾病、保健养生的作用,所以不可小看这似乎“低贱”的萝卜。

⑦柚子。柚子品种多,季节性长,从秋冬季起一直可吃到春末夏初。其性味甘、微酸,微寒,有生津止渴、化痰止咳、健脾理气之功效。秋燥干咳,口干舌燥,慢性咳嗽,糖尿病患者皆可食用。其果肉酸甘多汁,常绞汁服用,即为人们喜爱的西柚汁。其外表层有很好的止咳化痰作用,用刀削取表皮,水煎服即可。

上面主要介绍秋季常见的、以养阴生津为主的一些水果,其他水果也可按需选用。

⑧葡萄。葡萄品种很多,又称提子。有无核白葡萄、马奶子葡萄、红葡萄等,以无核白葡萄最著名,其汁多、无核、皮薄、甘甜,有“绿珍珠”之称。其性味甘、微酸,性平,有补气养血、强筋健骨、利尿消肿之功效。葡萄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可以作为秋季大宗的时令鲜果,同时也是制造各种葡萄制品的原料,如葡萄酒、葡萄干等。适用肝病、肾病、高血压、慢性咳嗽、贫血者食用,尤其适宜儿童、老人、盗汗及关节病患者食用。但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因其含糖量高达24%。

⑨芒果。芒果是热带水果,性味甘酸而寒,有益胃解渴、利尿消肿之功效。秋季阴虚津亏,或口渴便秘,口舌干燥者可常食用。一般以食新鲜芒果为主,去皮后食其汁液,味道鲜美,甘之如饴。但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⑩阳桃。阳桃为热带水果,性味甘、微酸而性平,有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利小便之功效。适宜于小儿口疮,老人习惯性便秘,口舌干燥者食用;因阳桃含水量多,含纤维素高,所以凡是便秘不通者可常食用;青年男女,常食有美容养颜的作用。若脾胃虚寒,大便不实,消化不良者要少食或不食。

[11]莲藕。莲藕是指荷的地下茎,秋季釆挖。可生吃,也常熟食。其性味甘平,有清热养阴、健脾养血、凉血止血之功效。藕生吃有生津止渴之功效,如古方五汁安中饮(《医方集解》方:韭菜汁、牛乳、生姜汁、梨汁、藕汁)就用鲜藕绞汁。

藕常熟吃,一做菜肴,如鲜藕炖子排,即鲜藕切小块、猪子排加盐同炖,待藕酥即可食用。它是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菜肴。对贫血、骨弱无力者可常食用。二做藕脯,老藕切块,与大枣、荸荠同煮,待藕酥即可食用,若加白糖则更好。在江南水乡过春节是必备的一种吉祥食品,民间俗称藕脯,意为“厚富”,即家底厚而又富足。有关莲藕的其他部分的保健功效,可参阅夏季节令应时保健的内容。

[12]柑橘。柑与橘是秋季的应时水果,秋季是“橙黄橘绿时”。说明橘子刚可采摘,真正的上市盛季在冬季。一般柑性偏寒,橘性偏温,但它们的功效基本相同,具有润肺化痰、健脾燥湿、理气和胃的作用。肺燥咳嗽,胃浊不化,脘腹胀满,纳食不消皆可食用。它们的药用价值很高,如橘皮、橘叶、橘络、橘红、橘核都入药。这些在“冬季节令”中再作介绍。

[13]苹果。苹果又称超凡子、平波,苹果是印度梵文苹婆果的简称。我国在南北朝时,在甘肃河西走廊已盛行栽培。它不仅产地广,而且品种多。苹果性味甘平,有养阴润肺、健脾和胃、醒酒除烦、润肠通便之功效。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习惯性便秘,皆有辅助治疗作用。同时,对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肥胖症、贫血症、维生素C缺乏及酒醉者,有治疗作用。所以,苹果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头、大宗水果。秋季是苹果刚成熟的时候,大量苹果还在冬季,所以在冬季是吃苹果的重要季节。

8.丹桂飘香寻桂子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八月是三秋压群芳的桂月。桂花香飘久远,十里之内,香满四溢,故人称其“飘香流金,无异仙境”,“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一般农历八月,公历九月中下旬是桂花盛开的时节,是江南一带重大花事。

桂花为我国的名贵花木,属木犀科木犀属乔木植物,又称木犀。有野生于岩石处的,又称为岩桂。目前家种栽培的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之分。金桂,色金黄香气最浓;银桂,色黄白香气清淡;丹桂,色彩最美,呈橙红色,香气淡雅;四季桂,月月开花,但香气很淡。

桂花最美妙的传说是,月亮中吴刚伐桂的故事:汉代河西吴刚,因学仙有过,谪令月中伐木。月中桂树高500丈,由吴刚日夜砍伐,但这棵桂树是“树创随和”,多少年来依然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花香久远,每到中秋还给人间洒下阵阵桂香。有《听月楼》诗中写道:“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敲月桂响咚咚,忽闻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毛泽东同志1957年5月11日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词中写道:“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用革命浪漫主义的笔法,融入了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所以每在中秋明月当空的夜晚,老人们向儿孙辈指望着朗朗浩月,诉说月亮婆婆的故事,也就是吴刚、嫦娥与桂子的故事。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嫦娥奔月成功,以探索月球的奥秘,也借用了这神话传说。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这神话传说也将变成现实。

古今中外,人们把桂子作为成功的象征。古有“折桂”的典故。《晋书·郤诜传》记载:“诜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以为如何?’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人们引用这个故典,把仕途成功、及第登科喻为“折桂”。唐代诗人温庭筠诗云“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之句。由于神话传说中月亮中有桂树,所以又有“蟾宫折桂”的比喻。在国际上也把桂子作为科学成就和艺术之神的象征。用桂花编织的花冠称为“桂冠”,如今奥运会对奥运冠军仍赠送桂子以示荣誉。17世纪,英国把最优秀的诗人誉为“桂冠诗人”。在俄语中“优胜者”一词,也衍生于“月桂”一词。

桂树在我国是观赏价值很高的花卉,每到秋天在江南各地都有几处赏桂的景区,如浙江杭州的满觉陇、绍兴的香林花雨。每到中秋节或国庆节前后,正是旅游旺季,人们都聚集在桂花树下休闲娱乐,桂香满山遍野,一边品茗,一边观赏,是秋季中的最佳休闲期,一般就在中秋节,中秋月夜。古代诗人曾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枝,郡亭枕上看潮头”的佳句。说明当时在杭州,人们赏桂观钱塘江潮的情景。

桂花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桂花是目前食品和化妆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常作为芳香添加剂。常用的是桂花糖(桂花蜜)及桂花露、酒、茶。它们的制作简介如下:

(1)桂花糖、蜜:新鲜桂花拣去杂质,清水冲洗,沥干,备用。与等量的白糖(或蜂蜜)拌匀后,填入玻璃器皿中,即可贮藏,一般10天后即可食用。桂花糖可与其他食品配制成馅,制成各种元宵及桂花糕点。也可作冲泡藕粉时的添加剂,如杭州西湖藕粉就用桂花糖做的而成为名点。

(2)桂花露:用鲜桂花加适量水,经蒸馏器,提取含有桂花香水的称为桂花露。桂花露能疏理肝气,养阴和胃,可入药,也可作为食物的添加剂。

(3)桂花酒:桂花(鲜或干品均可)直接浸入白酒中,待酒色黄橙如金,即可饮用,这种方法适合家庭自制。或把桂花与酒药一起酿制,这样多见于酒厂的大量酿造。

(4)桂花茶:一种是把鲜桂花用纱巾包裹后,放入干燥的茶叶罐中,使茶叶能吸取桂花的香气,在泡茶时就有桂花香,这种方法叫窨茶。不仅桂花可窨茶,其他还有新鲜的苹果、梨、橘子、茉莉花、玫瑰花、菊花等可以窨茶。另一种是把干燥、干净的桂花与茶叶拌匀后,泡茶时一起冲泡,即有桂花和茶叶,也称桂花茶。

桂花,性味甘微温,有温中和胃、理气疏肝、养阴生津之功效。凡胃中湿浊不清,口臭、口干、口中不和,或脘腹胀痛,纳食不佳者,可单独泡饮,或食桂花制品,如桂花茶、桂花糖、桂花糕等。

桂花子,常作药用,有暖胃、益肾、平肝、散寒、止哕之功效。凡肝胃气痛,胃中寒冷,纳入不化者,可用单味桂花子,水煎服。民间多用之。

桂花树根,祛风止痛。主治风湿疼痛和肾虚牙痛。具体方法介绍如下:①虚火牙痛。桂树根60克,生地黄30克,细辛3克,露蜂房10克,地骨皮10克,水煎服。②风湿骨痛。桂树根60克,桑寄生30克,杜仲10克,川断15克,水煎服。

9.秋菊犹有傲霜枝 深秋季节便是菊花的天下。“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这是古代秋菊盛开的风景线,如今不仅是自家的菊花园,而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菊展,你会发现每朵菊花都像一首隽永的诗篇。它们像寒梅傲雪,戏弄风骚,令人兴奋;有的像荷花泛水,抒怀怒放,使人陶醉;有的造型成龙凤狮虎,彩虹飞渡,各种颜色应有尽有,正可谓是菊花世界,菊花海洋。菊花不畏寒霜而争相怒放的顽强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颂。古人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或谓“寒窗四友”,以示它们傲霜不羁的骨气。故说,秋菊犹有傲霜枝,傲霜秋菊夺春华。

我国人民爱菊、养菊、赏菊、颂菊,已有悠久的历史。在《礼记·月令》中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楚辞》中说:“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东晋诗人陶渊明爱菊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他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到了宋代我国第一部菊花的专著问世——即刘蒙的《菊谱》;以后明代的黄省曾、清代的陆廷灿等养菊、赏菊、爱菊名家都有菊花的专著问世。我国是菊花的发源地,当今菊花已飘香世界各地,成为世界名花。

菊花是色、香、姿、韵、意俱佳的花卉。菊花的颜色非常丰富,几乎各种颜色都具备。一般说奇色为珍品,复色优于单色,在单色中又是黄色为贵。在黄色菊花中“蜜西施”显得最甜美;“嫩黄”娇而不浮;最醉人的“金锁口”,它面黄而背红,内红而外黄。白色菊花中的上品是“北国风光”,它洁白似雪;还有“雪球”,初放微露淡黄色,待它全开放后才为纯白。红色菊花,“醉杨妃”淡红色,垂英似醉;“粉西施”则显得特别的娇。在紫色菊花中,最负盛名的是“墨菊”。

菊花的香味非常清香而又淡雅,具有清肝明目、疏肝和胃、芳香化浊的作用。可入药,可代茶,即常用的菊花茶,一般称为茶用菊,如杭菊、滁菊,花白而小,以呈花蕾时釆摘,俗称菊胎,或胎菊,此类菊花香气特浓,若花开大则香味减少。

菊花的姿态各异,尤其经过人工造作之后,更是千姿百态,有昂首挺胸的,有豪迈奔放的,有柔美动人的,有惟妙惟肖的……富有情意。有的瓣瓣金丝,摇曳多姿;有的侧垂反卷,婀娜多姿;如“帘卷西风”花瓣细长,飘飘若舞;“松林飞瀑”,绿得发亮,似有水溅衣衫之感。

菊花的情韵,表现在给您一种精神上的特殊享受。就像饮了一剂神经营养品,使你精神振奋,心旷神怡,疲劳和烦恼顿消,也起到一种特殊治疗的作用,这是任何药物所不及的。现代身心医学证明,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心理后,可引起复杂的精神变化,而人的情志变化又与内分泌和五脏六腑保持密切联系,尤其中医学认为,五志的变化直接与脏腑有关。如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悲、肾在志为惊恐,从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变化。所以花的情韵,给你心灵上的愉悦和健康。许多国家的医生,尤其是心理医生十分重视花卉的特殊作用,开创了“花疗”,设立专门的花疗诊所,这种诊所既不开药也不打针,而是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花朵,在不同的花丛中进行“花浴”,让“花神”来驱散你的病魔。这就是花韵的保健作用。每一种花卉都有它的情韵,如何表示它的情韵,这就是每一种花的“花语”,如牡丹——“雍容华贵”,菊花——“傲霜不羁”或“霜下杰”,月季——“无日不春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菊花的色、香、姿、韵都显得特别的高贵,所以它是秋季中的名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也是人们促进精神健康的保健花卉。同时,菊是一种古老而又十分重要的中药,它在我国素有“延寿客”之称。菊花使人延年益寿,苏东坡诗曰:“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说明菊花能使人长寿。它的药用和保健作用简述如下:

(1)菊花叶:清热解毒,平肝祛风。主治疔疮,痈疽,头风,头晕。

①疔疮肿毒。鲜菊叶不拘量,捣汁饮服(《本草纲目拾遗》)。

②无名肿毒。白菊花叶及根,捣出自然汁约50毫升,沸酒调服。并搽敷患处,留出疮头,盖被睡卧出汗(《寿世良方》菊花饮)。

(2)菊花苗:清肝明目。主治目生翳障,头晕目眩。可作膳食用。

①明目宁心。甘菊苗,择洗干净,切细,加适量粳米煮粥,待粥成加盐少许,即可食用(《遵生八笺》)。

②妇人阴肿。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

(3)菊花:性味甘苦而寒,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凉血之功效。主治头痛晕眩,风热感冒,心烦潮热,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①风热头痛。菊花10克,石膏30克,川芎10克,水煎服。

②风温咳嗽,身热口渴。菊花10克,桑叶10克,杏仁10克,连翘10克,芦根30克,桔梗5克,薄荷3克(后下)(《温病条辨》桑菊饮)。

③头目眩晕。甘菊曝干后,研末与米共蒸酿酒。饮用此酒(徐嗣伯·菊花酒)。

④热毒上攻,目赤肿痛。菊花、甘草各等量,共为细末,捣罗为散,夜卧时温开水调服10克(《圣济总录》菊花散)。

⑤肝肾不足,视物昏花。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甘菊)每日3次,每次10克,开水送服。

⑥益寿延年,防治心脑血管病。菊花煎汁饮服,即菊花茶,长期饮用能延年益寿。或菊花熬膏以防治冠心病、高血压、血管硬化及高脂血症。清代慈禧太后的御医们,为她专门熬制慈禧菊花延龄膏。现代实验证明,它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菊花的品种很多,但总的根据它们的用途,可分为4类,即食用菊、药用菊、茶用菊、观赏菊。其实每一种菊花,都具有这4方面的用途,无非是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已。如食用菊,以食用为主,但也可泡茶饮用,也可以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10.秋季栗子补肾果 栗子,为坚果类落叶乔木栗树的果实,又称板栗,如河北的京东板栗、湖南的湘西板栗皆为著名品种。它是秋冬季节的大宗坚果,是补养健身的美味佳果。《名医别录》中记载:“栗,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饿。”说明其有健脾益气,厚肠止泻、补肾壮腰、食之耐饥之功效。栗子,性味甘温,根据中医药文献记载及现代营养学研究,特别适合于老年人食用,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能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等症。其在临床中,有辅助治疗作用。现介绍如下:

(1)腰膝无力筋骨酸,风干栗子宜常吃:《本草纲目》中记载:“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盖风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煮蒸,仍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这里告诉我们栗子要风干(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生吃,细嚼慢咽,与唾液充分溶合,每日早晨吃10粒左右,不宜多吃。这才有益健康。在山林寺院中,僧人多自植栗树,每到秋冬季有在早晨餐前咀嚼吃生栗子以养生保健的习惯,每天大栗3~5粒去壳、皮后,吃生栗肉。即入口细嚼约20分钟,使口中津液与栗子肉充分混合,其液汁呈乳白色,僧人们称为琼浆玉液。服此生栗有强筋骨、补腰膝、益肾气之功效。吃生栗肉对小孩也有补养作用,《食物本草》记载:小孩脚弱无力,三四岁尚不能步行,日以生栗与食。笔者经验:栗子肉3~5粒,莲肉10粒共炖烂,加糖适量,常服之能强脚筋、促步行,比服钙剂效果好。同时,笔者认为,小孩咀嚼功能较弱,生栗较硬又不易消化,主张熟食而需煮透呈粉状,入口香糯,久嚼甘醇。

(2)脾肾两虚大便溏,煨熟栗子能止泻:《玉楸药解》中记载:“栗子,补中助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但多食则气滞难消,少啖则气达易克耳。”这里告诉我们,栗子有补脾益气、厚肠止泻之作用,许多药食都不能超过它。说明其健脾止泻之卓著,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了“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的案例。笔者常用于老人或小孩脾虚便溏,大便不化,面色萎黄,口淡少味等症,用栗子10~15粒(30~50克),炒薏苡仁30克,加适量粳米炖粥;或栗子粉15克,每日1次开水调服。长期服用,厚肠实便,效果确凿。

栗子花有很好的收敛止泻作用,对肠炎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有明显疗效,在20世纪80年代,笔者在农村下乡医疗中,根据赤脚医生经验,用其花30克,水煎服,一般3剂见效。所以,在脾虚泄泻的治疗中,若伴湿热未清者,则配以栗子花,则止泻效果更好。

(3)九九重阳栗子糕,栗子名食知多少:栗子有健脾补肾之功效,又是最适合于老年人的食物,重阳节又是老人节,正是秋高气爽,栗子飘香之时,历来人们有做重阳糕的习俗,以孝敬老人。重阳糕即栗子糕,制作方法:糯米粉500克,栗子肉200克,把糯米粉加少量开水搅拌,加糖适量(糖尿病患者不加糖或加专用于糖尿病的甜味剂)揉搓成软糕状,放入方盘中压平,再把栗子肉嵌入糕中,再压平并露岀栗肉。上蒸笼加热20分钟,待全部熟透,稍凉切块即成,可供大家食用。

用栗子为主做成的名食众多,有名点宫廷窝窝头,就是用栗肉与玉米粉制成;名肴如栗子鸡、栗子鸭、板栗炖猪肉;美食如板栗茯苓粥、栗子莲子羹等,还有沿街叫买的糖炒栗子,都是美味香甜的美食。但“美味之食多成灾”,所以要有个“度”字来调节,《得配本草》中记载:“多食滞脾恋膈。”《本草衍义》也指出:“小儿不可多食,生者难化,熟则滞气隔食,往往致小儿病。”还有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但不能多吃。故曰:秋冬食栗是进补,健脾益肾人多知,过食不节反致害,牢牢记住一个“度”。

11.抗衰防老猕猴桃 猕猴桃,是秋冬季当今的时行水果,由野生进入人工栽培。它不仅含有蛋白分解酶、精氨酸等17种氨基酸,而且维生素C的含量极其丰富,每100克含有维生素C 100~400毫克,比柑橘高5~10倍,比苹果和梨高20~30倍。由于味道甘美,风味独特,已成为世界上热门水果,在我国水果市场上被誉为“果中珍品”、“维生素C之王”。经科学实验证明,猕猴桃为强力抗氧化剂及具有抗突变物质。同时,它还含有较多维生素E,能有效地改善免疫功能,具有抗衰、防癌、解毒之功效。

(1)肝病患者宜常食:肝病包括多种肝脏的疾病,如慢性乙肝、迁延性慢性肝炎及脂肪肝,或早期肝硬化患者,这些病人常有肝功能损害,出现乏力疲倦,纳食不佳,肝区隐隐作痛等肝阴不足,肝脾不和之证,可常食猕猴桃鲜果,每日可吃1~3个,或取汁饮服,可取3个大猕猴桃,去皮,用榨汁机,加适量水,榨汁100~250毫升,每日1次,长期服用,有改善肝功能和临床症状作用。

猕猴桃,性味甘寒而滑,因此对于脾胃虚寒,大便溏薄的肝病患者,不宜多食、久食,同时由于其维生素C含量高,易与奶制品中蛋白质凝结成块,影响消化吸收,因此食用猕猴桃后不要马上喝牛奶或其他乳制品。肝病患者,常有肝木犯脾证象,所以也应引起注意。认识了其利弊之后,肝病患者可以长期食用猕猴桃,有辅助治疗作用。

(2)牙龈出血能止血:牙龈健康与维生素C密切相关,缺乏维生素C的人牙龈变得脆弱,常出现出血、肿胀,甚至引起牙齿松动。由于猕猴桃含有极丰富的维生素C,所以应多吃新鲜的猕猴桃,或取汁饮服。一般可服猕猴桃梨汁:1个猕猴桃,1个大的梨,加适量纯净水,榨取250毫升的果汁,每日1次,连服7天有明显止血效果。

《得配本草》谓其“入足少阴阳明经”,即入肾与胃经,所以能滋肾阴,清胃火。中医对齿龈出血多责之于肾阴不足,虚火上扰,或阳明胃热所致,故凡肾阴虚,或胃火所致牙龈出血,虽有虚实之别,猕猴桃皆是可用之品,既治本虚,又清标实。

(3)猕猴桃根抗肿瘤: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用中草药治病,当时,用猕猴桃根(俗称藤梨根)治疗各类癌症。从临床观察,其治癌与抗癌有一定作用,尤其对消化道癌症比较适用,用其根250克,加水1000毫升。有的配以瘦肉100克同炖,饮汤吃肉。

据报道,治疗胃癌,用其根配虎杖,用乙醇提取法制成糖浆(每60毫升含有猕猴桃根100克,虎杖50克),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共治18例,其中胃窦部癌9例,胃小弯癌2例,胃底贲门癌4例,胃体癌3例。服药时间1~3个月。结果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8例。据初步观察,本药对胃癌有近期缓解症状的作用。用此法不方便,也可用其猕猴桃根100克,虎杖50克,水煎服。

(4)美容养颜润肌肤:有许多女性把猕猴桃作为美容养颜的佳品,因为其性寒而滑,有润肠通便、排毒养颜之功效,所以如经常便秘的女性,面生痤疮者可常服食。它的确是一种美容养颜的水果。

由于其有强力抗氧化剂及抗突变物质,除丰富的维生素C外,还有维生素E,因此有较好的保健美食功效。同时其所含的果胶对铝、汞或其他中毒性职业病有解毒作用,对放射性损伤也有一定治疗作用,对防治黑色素瘤、皮肤癌和乳腺肿瘤有一定疗效。所以,它也是一种美容抗癌的保健食品,常用方法是常饮猕猴桃混合汁:3个猕猴桃,20粒葡萄,1个苹果,1个香蕉。将各种水果洗净,猕猴桃、苹果不去皮,香蕉去皮混合后,加适量纯净水拌和绞汁,取液后即可饮服,一般可得250~500毫升混合汁,每日1次,可以常服。这种浓稠的绿色混合果汁,具有洁净身体,提高免疫力,润泽肌肤,去除皱纹的特别效果。无论青年男女,或老年朋友都可服用,有益健康,美容养颜。

12.和胃调中马铃薯 入秋之后马铃薯开始进入市场,一直要到翌年的春天才退出人们的餐桌。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山药蛋、洋芋艿、洋番薯等。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原产南美洲,1650年前后由台湾传入内地,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粮食和蔬菜。其性味甘淡而平,有健脾益气、调中和胃、消炎解毒之功效,常以食用,少作药用,有较好防病治病的效果。然而马铃薯若保存不当,如久置室外,或阳光照射,常易发青、长芽,这种马铃薯不宜食用,因其中产生的龙葵素能使人中毒。

(1)发青、长芽不宜食:20世纪80年代,笔者曾遇一例因服食发青、发芽的马铃薯中毒病人。李某,女,50岁,农民,因每年春季种植马铃薯,当年3月种后尚有剩余马铃薯,无地下种,故将发芽、发青的剩余马铃薯去芽后煮食,当晚食后,家里多人发生胃中不适,或呕吐,因她症状最重而来医院求诊,经检查及询问,知其食用有毒的马铃薯所致,由西医予对症处理而愈。

马铃薯中毒主要是发青、发芽的马铃薯含有龙葵素,龙葵素能破坏红细胞,引起水肿、充血造成胃肠炎症,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而危及生命,所以不要或禁食发青、发芽的马铃薯,如有些人要吃(为了节约粮食),一定要把发青的和发芽的清除干净,以防中毒。这是吃马铃薯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为了防止马铃薯发青、发芽,贮存马铃薯很关键。①要避光贮存,不要让其见到阳光,没有阳光照射,一般不会发青或长芽。②贮存地方要低温、干燥,一般在28℃以下室温为宜,发芽主要是给予一定温度,低温保存一般不会发芽。③防止虫咬及腐烂,做到清洁或消毒后贮存,同时不要弄伤表皮及块根。

(2)补中益气健脾胃:马铃薯含有较高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能健脾益气,是一种可充饥的主食。印第安人把马铃薯洗净,冷冻去皮,反复晾晒,干后烤食,称为“巴巴”,是一种救荒食品,1771年欧洲发生饥荒,美国南北战争时也发生饥荒,当时就用马铃薯制成的“巴巴”作为主食充饥,度过了饥饿岁月。马铃薯作为主食,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及各种微量元素,使人们得到充分营养。

马铃薯低脂肪,又被称为平民食品。食用方法多,制成副食品多,可蒸、煮、炒、拌、炖、炸等,从而做出美味可口的马铃薯食品,如土豆条、凉拌土豆丝、炒土豆丝,同时淀粉可制成粉条、粉丝、凉粉、粉皮等。这些马铃薯食品,少量多次食用能健脾益气,减肥消脂。

其健脾胃的另一种功效是能修复胃的溃疡面,达到和胃止痛的目的。民间有报道,用新鲜马铃薯绞汁,煮熟后饮服,每日1次,每次30~50毫升,能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大便不畅或便秘者,可煮马铃薯100~150克,佐餐或作主食,有通便润肠之功效;也可用马铃薯煮粥食用,对于老年性慢性便秘,可以常服用,一般每日服1~2次,能保持大便通畅。若有糖尿病(2型糖尿病)者应适当减少主食,但也可食用。

(3)外用消肿又美容:马铃薯能润肤消肿,适用于治疗眼睑水肿,其所含类似于转换酶的物质,具有舒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所含的膳食纤维能润肠通便,排毒养颜。因此,服食马铃薯能养颜美容,是一种美容食品。同时配合外用:鲜马铃薯50克,茶叶5克共捣烂,敷肌肤、擦面部,每日1~2次,有润肤消肿之功效;或单用新鲜马铃薯捣烂如泥,也可外敷颜面。对于中青年秃发,外敷患处有润肤生发之功效。

在外用消肿中,马铃薯有解毒消炎的效果,据《湖南药物志》所记载,急性腮腺炎,局部腮腺部肿大,用马铃薯一个,以醋磨汁,搽患处,干了搽,不间断,能消肿止痛,消炎解毒。若水火烫伤,一般轻者,可用马铃薯磨汁涂之。在社区或乡村医疗站可以选用。

马铃薯民间有传:不能与香蕉同食,同食易生面斑,有损容颜。马铃薯煮食,必须煮透而不夹生食用,熟食马铃薯不会胀气,容易消化吸收;油炸的土豆条,虽香甜味美,但多吃对人无益,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尤其小孩多吃油炸土豆丝(肯德基食料),易引起肥胖,而且油炸之后,土豆有效营养成分会被破坏,因此以煮熟或炒菜食为好。

同类推荐
  • 越活越年轻

    越活越年轻

    本书介绍了身心减龄的一些具体可行的实用方法,内容包括:你的真实年龄等于生理年龄吗;给你年轻10岁、20岁的能量;给你年轻10岁、20岁的容颜;减轻压力,让你越来越年轻;饮食选择,让你更加有年轻的活力;好习惯,让你身心减龄等。
  • 不生病的吃法:让20种常见疾病远离你(下)

    不生病的吃法:让20种常见疾病远离你(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怎样填饱肚子的问题上,而是如何合理选择食品以满足机体的各种营养需要,从而获得健康。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由于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发病率不仅居高不下,而且还在不断攀升。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人日益加大的工作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饮食。俗话说: 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疾。”有很多人在匆忙中就餐,或者随便吃点快餐,或者吃点方便面,或者干脆不吃、偏食、饮食不平衡、饮食不合理等都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看来,饮食对于人们保持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到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才能使人体得到各种营养,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
  • 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

    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气血生成就会不足,身体各个器官就得不到正常的滋养,而出现“枯萎”现象,接着就会百病滋生。《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从体质、饮食、经络、运动、日常细节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养脾胃的各种方案,以及常见脾胃病的对症防治与调养方法。三分治,七分养,养好脾胃身体才健康。一书在手,养生保健,健康无忧。
  • 女性健康全书

    女性健康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健康女性——美丽着,健康着、心理保健——心态是最好的药、科学饮食——谨防病从口入、美容化妆——要美丽,更要健康、运动休闲——我运动,我健康等。
  • 不生病的养生智慧

    不生病的养生智慧

    人们总是在生病之后才去治病,却很少有人想到在生病之前去防病。防病于未然,才是最正确的养生之道。不管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也好,还是人体也好,必须要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我们自己的身体,可以说就是一台最精密的机器,了解这台机器的功能,知道如何使用这台机器,是创造高效率的先决条件,是得到一生幸福的先决条件。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关键,是在于人们是否能够懂得养生之道。人不可能不死,但是可以通过后天调养,逐渐增强体质,提高康复力、抗衰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热门推荐
  • 爱情没有输赢

    爱情没有输赢

    一个人的人生中到底有多少机会去尝禁爱情的滋味?一个人的人生中到底有多少机会去尝尽幸福的滋味......"我愿如夕下的太阳般,顶着最后一丝耐力,最后一次探看你的侧脸。"一个女生在淀入黑暗时轻声说道。在不久前,她进入了那个游戏世界,同时间也爱上了他,本以为两人将会相相惜扣、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在回到原来的世界时,他徹底忘了她,狠狠的击碎了她那原先完好的心,将她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里......
  • 逗比皇后玩转后宫

    逗比皇后玩转后宫

    冷氏集团的千金大小姐因为一包凤爪来到异世界,且看她如何征服晨曦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的皇帝吧!(我是新手,如果写的不好,勿喷。)
  • 穿越医女倾乱世:逃宫孽妃

    穿越医女倾乱世:逃宫孽妃

    医科娇女,穿越到血腥战场,她沦为他的阶下囚,做手术救治将士,却被他视为禁脔,一道圣旨,她成为他的贱婢,第一天即被强迫侍寝,招致嫔妃陷害,后宫盛传她是妖孽,只因她用剖腹产救下他第一个皇子,赐封贵嫔,他是五国最无情,最残酷的君王,从不曾为女人动情,与他立下约定,一纸免罪诏书,隐藏着玄机,红绡帐中,被他夺去初夜,她只是他无数女人中的一个,尊严被他踩在脚下……本以为,付出真情能换得他回心,却因他妻子安排一场注定失败的手术,成为罪人,妖孽出,国必亡,她要被推上火刑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洪荒大宝剑

    洪荒大宝剑

    简介:鸿钧老神在在的端坐紫霄宫道:“何为大保健?”老子默默地杵着拐杖:“打断腿,还说为你好”元始天尊看着仅有的一个徒弟:“被绑票了,给法宝还撕票”通天教主摸着手里仅有的诛仙四剑:“抢了法宝,说你私藏管制刀具”“禁足了,说是劳教改造”“咦,这是谁?”鸿钧疑惑的问道“师傅,我是女娲呀,我被他圈禁在娲皇宫出不来了”几人刚说完,听见衣不掩体的接引哭诉:“把你浑身扒光,眉毛都没了,说是开光”鸿钧同情的看着接引“怎么没看到准提?”接引扑地大哭:“师弟跟他有缘,被他度化去做城管了”
  • 王者之天之骄子复仇者

    王者之天之骄子复仇者

    他,上天选定的天之骄子。他,王者之路的追逐。他,续写修真的传奇。他,屹立九天傲世群雄。“天子骄子,因仇而现。邪魔珠出,祸乱人间。冉陨之分,一念之间。妖魔齐聚,圣龙归元”古老的传言,在他身上应验。究竟一段怎样的传奇,敬请观看【王者】天之骄子之复仇者。
  • 神秘渔夫

    神秘渔夫

    徐生没想到自己尽然重生了,并且得到了一个神秘的宝贝。原来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看徐生如何与他破解谜题,找到属于他们的幸福。
  • 转世降妖传

    转世降妖传

    凡人活那么精彩,是因为他们的生命只有一次……
  • 张强文集·艺术批评卷

    张强文集·艺术批评卷

    通过对艺术家各个时期创作观念的衍生与嬗变的梳理,力图较为全面地呈现艺术家的艺术发展轨迹。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也许再相见

    也许再相见

    五岁前的一片空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千霁玥只是想安静的,平稳的,过着自己的小生活,因为有奶奶,有平清风。但自从因为奶奶的死,而来到新的城市,一切都变了。总是在最疑惑时,答案却悄悄的显现在文本上,是天意,还是警告。五岁前的是渐渐浮现脑中,就连身边的人也牵扯了进来。“我到底是谁?”千霁玥摇着平清风。平清风并没像之前一样笑她异想天开,眉毛反而越皱越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