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赏析】
关于《凯风》的主题,古今学者见解不一。《毛诗序》认为这是一首赞美孝子的诗:“《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后来魏源、皮锡瑞、王先谦总结今文三家遗说,认为是七子孝事其继母的诗,这种说法还比较说得过去。而笔者认为,这是一首赞美母亲的诗,毕竟就作品本身而言,它塑造的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前两章的前两句以“凯风”吹“棘心”及“棘薪”作比,喻母亲养着七个儿子。“凯风”比喻母亲,而“棘心”及“棘薪”喻儿子。后两句则极力体现了母亲养育儿子的艰辛,生活上的操劳。后两章则以“寒泉”、“黄鸟”作比兴,吟唱出孝子对母亲的深情,同时反衬了兄弟无以回报母亲养育之恩的自责之情。朱熹《诗集传》评其为,“言寒泉在浚之下,犹能有所滋益于浚,而有子七人,反不能事母,而使母至于劳苦”,“言黄鸟犹能好其音以悦人,而我七子独不能慰悦母心”,“其自责也深矣”。
诗人跨过了母亲生命中的所有具体细节、事件,而只将其概括为“圣善”、“劳苦”这两点,“圣善”是精神层面的,“劳苦”是物质层面的。这种概括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高大的母亲形象。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难报母爱的感叹。曹植《叙愁赋》中“遭母亲之圣善”,苏轼的“凯风吹尽棘成薪”都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母亲形象,也都是“圣善”(善良)加“劳苦”(勤劳)的形象,蒋立甫在《诗经选注》中指出,“六朝以前的人替妇女作的挽词、诔文,甚至皇帝下的诏书,都常用‘凯风’‘寒泉’这个典故来代表母爱”,可见《凯风》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