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1500000010

第10章 市场不会等待人才的成长(3)

这是一个“末位死亡”的故事,其实就是“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很多企业中也存在着相似的“末位淘汰”的文化,华为就一直贯彻末位淘汰制,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项用人制度。

任正非曾明确提出,华为的员工每年要保持5%的自然淘汰率。很多人也都曾对这一制度提出质疑。不光是企业,任何一个组织都必然存在落后者,但这些落后者之间是存在绝对和相对之分的。有人认为,对于那些相对的落后者而言,他们也很优秀,被淘汰是否可惜了?然而,这一制度的意义不止是完成优胜劣汰的使命,关键是它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竞争,帮助员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队伍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就会生锈,就像不能打仗时才去建设队伍一样。不能因为现在合同少了,大家就坐在那里等合同,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来加快发展。军队的方式是“一日生活制度、一日养成教育”,就是要通过平时的训练养成打仗的时候服从命令的习惯和纪律。如何在市场低潮期间培育出一支强劲的队伍来,这是市场系统一个很大的命题。要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实行末位淘汰,裁掉后进员工,激活整个队伍。

华为虽然有着关于淘汰制度的明确规定,但在实施上也并不那么彻底。也难怪,华为自成立起就不断地在发展壮大,从十几个员工到十几万员工,吸纳的需求远比淘汰大得多。在华为的历史上,只有两次规模比较大的“淘汰运动”,还是在华为的早期。

第一次发生在1999年,当时是受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分拆的影响,华为因为损失了一部分订单而不得不在人力资本上节源,淘汰率达到了10%。第二次发生在2001~2003年的全球电信行业低迷期,华为一方面要减少招聘数量,一方面加大淘汰的力度,使淘汰率达到了3%~5%。

淘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公司。任正非认为,实行末位淘汰既是对优秀员工的保护,也是对相对处于劣势员工的激励和培养。在华为,被淘汰的员工并没有都被解雇,他可以选择再培训,也可以进行“内部创业”,华为依然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不错的平台。任正非说过:

由于市场和产品已经发生了结构上的大改变,现在有一些人员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改变了,我们要把一些人裁掉,换一批人。因此每一个员工都要调整自己,尽快适应公司的发展,使自己跟上公司的步伐,不被淘汰。只要你是一个很勤劳、认真负责的员工,我们都会想办法帮你调整工作岗位,不让你被辞退,我们还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护你。但是我们认为这种保护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弱了,虽然从华为公司总的形势来看还是好的,但入关的钟声已经敲响,再把公司当成天堂,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活下去。因为没有人来保护我们在市场上是常胜将军。

末位淘汰并不只是针对员工,对干部也是一样的。任正非指出,淘汰制度有利于干部队伍的建设。在员工的监督下,干部会更有压力,但同时也会更好、更有效地行使权力。而干部之间的竞争,更会让他们将不断提升自己作为发展目标。这样一来,干部的能力和表现都会有所提升,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公司的发展。

末位淘汰的核心是激发员工的危机感,目的是提高人均效益。如果你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那么,你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用竞争的艺术来鞭策员工,无疑是促进企业前进的一个强大推动力。

让员工快乐地工作

快乐的人生,无论处境多么困难,只要你想快乐一定会快乐。

——任正非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忧郁症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它也渐渐地成为了困扰企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发生在部分企业的员工跳楼事件足以为世人敲响警钟。

从2006年开始,有关“华为员工自杀与自残”、“患忧郁症和焦虑症的员工持续增多”等传闻就不断出现,而这些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

华为领导者任正非本人也十分不解,伤痛之余也深感担忧。他在给华为党委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华为不断有员工自杀与自残,而且员工中患忧郁症、焦虑症的不断增多,令人十分担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员工积极、开放、正派地面对人生?我思考再三,不得其解。

如果要评选中国最累的企业的话,华为必定入围,它的艰苦奋斗史足以证明这一点。华为能够发展壮大到今天,不是全凭机遇的眷顾,它所取得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具有“狼性”的华为人凭借不屈不挠的意志攻打下来的。华为获取了利益,华为人也取得了成功,但不可否认,他们所背负的也是高于其他企业员工数倍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状态,甚至让人走上极端的道路。发生在华为的几起员工自杀事件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为了回应社会上的各种传言,任正非写了一篇题为《要快乐地度过充满困难的一生》的文章。文章中尽是任正非想要传递给华为员工的正能量,他认为员工要摆正对待财富的态度,倡导他们学会调整心态,真正体会到工作与奋斗的乐趣。

任正非认为,抑郁、焦虑等问题表面上看是员工压力问题,可从深层次挖掘的话,它实际反映出的是华为员工在财富面前的自我束缚和近视思维。拥有财富本身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与工作,而不是为了这个目标去生活和工作,本末倒置必然会让人迷失方向。

于是,任正非给公司的管理层人员提出了要求:

(1)引导员工懂得高雅的文化与生活,积极、开放、正派地面对人生。人生苦短,不必自己折磨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时也要牢记,唯有奋斗才会有益于社会。

(2)要因势利导,使他们明白奋斗的乐趣,人生的乐趣,不厌恶生活。华为有几位高管经常周末、深夜一大批人喝茶(务虚会),谈谈业务,谈谈未来,沟通沟通心里的想法,这种方法十分好。我们的主管不妨每月与自己的下属或周边人喝喝茶,明确传达一下自己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使上下都明白如何去操作。不善于沟通的人,是难做好行政主管的。

当然了,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是说有就有的,但却是可以培养的。所以,任正非又给员工提出了明确的建议:

首先,员工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金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但它一定不是人们应该追逐的奋斗目标。

其次,员工要承认差距的存在,并努力改变现状。差距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个很有效的动力,但不能陷入盲目攀比的境地,而是通过提升自己来缩短这种差距。

最后,员工要懂得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心。在一个充满竞争的集体里面,员工难免会担心自己被淘汰。所以,员工的忧虑往往来自对自己弱势的担忧。但是,人无完人,聪明的人善用自己的优势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缺点每天忧心忡忡。

对于任正非的观点和建议,很多人还是表示担忧:对于员工出现的这些问题,难道只靠他们自己去调节?

任正非所提出的只是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他希望员工能够实现真正的自我解放,希望他们能够走出去,多参加活动。但是,他不主张以公司的名义以及组织的方式来安排员工,而是倡导员工自觉自愿参加活动,并且自己承担费用。任正非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

公司不予以任何补贴。凡是补贴的,只要不再补贴了,这项活动就死亡了。“青春之歌”是一个好的名字,一歌、二歌……五歌……各具特色,吸引不同性格与生活取向的人。其实就是各种俱乐部。员工在这些活动中,锻炼了自己,舒缓了压力,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消除自闭、自傲……只要这些活动不议论政治,不触犯法律,不违反道德规范,我们不去干预。一旦有违规,我们可以对有关员工免除其行政职务,以及辞退等方式来解决。总之释放员工的郁闷,应通过多种途径和管道来解决,靠组织是无能为力的。

另外,关于社会大众指责说在华为工作很辛苦,压力太大,任正非也明确表示,华为不会因此而放松标准。

在技术领域,在与西方的差距很大,技术基础底子很薄的情况下,华为走出了一条赢家之路。我们不比外国人更精明,靠什么打赢?只有更努力。

所以,华为不会放弃艰苦奋斗的文化理念,这是它存在至今的灵魂支柱。不过,任正非所做种种也充分表明,华为会给予员工更多的关注,特别是他们的心理。而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思,华为也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让员工快乐地工作。

延伸阅读

员工素质攸关企业生死

我走过许多国家,考察过众多的工厂,无一不被员工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我多次在员工教育会上进过,我们要赶超发达国家,就应向他们学习长处。公司近些年的发展迅猛,除了万门机进入世界一流水平,大量投产开局外,还在进行处理能力极强、中继容量数万门的智能网的SSCP点的研究。一旦成功,将担负起中心城市各种新业务的汇接。如果,我们的员工素质不高,培训不严,因经验不足,处理不当,造成全网瘫痪,这是多么可怕的局面。因此,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各级组织,加强员工培训,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下面二则空难可以看出。韩国航空公司的班机降落时已经发生事故,几分钟后就发生爆炸。而在该机组空姐的疏导下,两分钟内全体人员撤离飞机。最后一名空姐检查完确认机上已无人,跳出机舱,这时飞机已陷入大火之中,旋际,连串的爆炸开始。

我国××航空公司的图154飞机,在××机场检修时,自动驾驶仪的偏航回路导线,被错接到倾斜控制系统上,而倾斜回路的导线被错接在偏航控制回路上。如果飞行前做一次严格的检查,如果飞行员训练有素,在塔台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处理果断一些,160人的生命将会得以挽救。而命运之神一次一次被错过了。这是缺乏严格管理而导致的。

市场部去国外考察,他们报告,国外企业十分重视员工培训,他们将在一两年内,通过员工现场报告,将工作水平提高到国际水平。我十分高兴。希望每一个部门都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我们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否则十分容易被外国垄断集团,一棒打垮。

同类推荐
  • 激活你的团队

    激活你的团队

    激励的技巧像一团云雾,很难掌握。同一个人,以同样的语速,对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本书中,我们从14个方面对激励的技巧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且针对不同的人和企业设计了个性化的激励方案。希望能通过这些激励的技巧给企业的管理者一些启示。
  • 广告张爱玲:一个作家成长的市场经验

    广告张爱玲:一个作家成长的市场经验

    在众生喧哗的“张爱玲热”中,人们每每用“说不尽的张爱玲”来概括其生平创作。确实,张爱玲富实而孤寂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财富,不仅其荒凉的生存方式、心理征候、艺术性情不断挑逗起人们好奇的探究欲望,其研究极冷极热的发展过程与商业化色彩也给人们持续提供着不竭的时尚话题。张爱玲研究是愈来愈细微化了,也愈来愈泛化了。广告是繁华与奢靡的代名词,它不仅是现代物质生活最形象的展示,也是现代精神生活最直接的注解。簇拥在张爱玲文学创作活动中的广告,既是现代都市的某种象征,也是张爱玲作品中的文化代码,或隐或显地透露着一个时代的文化脉象和文化追求。
  • 香港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

    香港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

    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从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李嘉诚、霍英东、曾宪梓、郑裕彤、邵逸夫......以及他们创造商业帝国的历程背后,解密他们商业基因,揭示他们的经商之道、做人之道,为与香港有密切商业联系的经营者提供更直观的商业逻辑。
  • 创业时代的六堂必修课

    创业时代的六堂必修课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创业者的人生观、如何看待成功、成功是一个历练的过程、经营事业的智慧等。
  • 谁剃光了企业的利润

    谁剃光了企业的利润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影响企业利润的原因第二部分指出制造业企业转型的内伤,给出模式转型路径第三部分则提出了制造业企业进化升级的策略。
热门推荐
  • 不想再爱你

    不想再爱你

    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个惹你生气的人,每天跟你闹,跟你吵,可当你的人生出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他,心里再也装不下其他人,可他总是对你忽冷忽淡,但他的一句回话都会让自己开心,不知道为什么像中毒一般爱上你。三年以来,他一直陪着我,可你却不让我陪你……渐渐地我习惯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我,我依然待在你的身边……一天你说你喜欢我,心里涌出说不出的高兴,觉得这三年没有白费,但是后来…后来……你的话全是假的,可我为什么还是爱你!我不想再爱你,我不想再爱你了!
  • 冰山王爷宠妃无度

    冰山王爷宠妃无度

    陈氏集团大小姐陈千绯,因为一个玉镯意外穿越成天云大陆天云王朝丞相府不受宠,任人宰割的嫡小姐。呵呵,不受宠?任人宰割?简直笑话,此陈千绯非彼陈千绯,老虎不发威,当我是Hello?Kitty啊!看我如何在异世活下去,让那些曾经欺辱前身的人,付出沉重的代价!?(第一次写作,所以写的不好请见谅,不喜者勿喷~)
  • tfboys之在给我一次机会

    tfboys之在给我一次机会

    qq:2746620849。群:158851048
  • 消失的B队

    消失的B队

    卢克斯公司在西南某地的一个生物基地,出现了一些不明事件。调查此事的调查员和一个小队的警卫神秘消失。
  • 妖娆田心

    妖娆田心

    一朝重生,天生红颜,各种羡慕嫉妒恨。前有村里胖墩挑衅,后有城里混混招惹,还有不知来历的腹黑男设下绊脚石......姐只想说,别看姐是一村姑,姐也是有脾气的。信不信,姐毁了这红颜!
  • 爱上大国师:国师无双

    爱上大国师:国师无双

    一朝醒来,天之娇女,变成了人人打骂的丫鬟?“你这个该死的小贱人!”No,她不接受!身世似乎另有隐情,大国师却不知何时瞄上了她……“姑娘,本尊昨晚夜观天象,你怕是有血光之灾啊……”“本尊看你印堂发黑,最近是否厄运缠身?”“滚你妹!”前有渣男渣女想踩她,后有大国师虎视眈眈。看她如何绽出满身风华,傲视天下!(架空,设定九洲大陆,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神女之算尽天下

    绝世神女之算尽天下

    女子一身凄骨,背负血海深仇,身受鬼谷传承,身世惊天,以一贫女之身,踏入修仙之道。以天地为旗,以众生为子,在茫茫乱世之中算尽天下。她参天悟道,乱皇朝,毁仙门,只为寻得一亲。她爱恨缠身,坠魔道,身道逍,只为痴恋一人。此书虐文,死虐,心里受不了的免进!
  • 步摇缘

    步摇缘

    只因牢中相遇,步摇之缘,他要娶她,但她以死相逼,三年之约,由此而生,三年过后,她还是否以死相逼?
  • 残缺的借寿人

    残缺的借寿人

    不是每一个穿越的人都有一具朝气蓬勃的身躯他是21世纪的就要上岗的会计员,本应满怀憧憬地汇入房奴车奴的队列中。可...魂穿之时,正是被人推进龙献崖,当时,他想的是,这梦真短...
  •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将我拉回到了在甘肃省电子计算机办公室工作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南在兰州电力修造厂CAD室为他们厂的除尘器设计与绘图开发软件,由于成绩突出,通过了省电力局的验收,并进行了软件登记,被电力部评为五小成果省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能源部信息化工程研讨会和甘肃省第一届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在他们厂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的CAD工作。继而,甘肃省成立了CAD/CAM协会,担任副秘书长的小南成了我工作的左膀右臂。本书是兰州南特数码科技集团总裁南振岐的个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