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6800000007

第7章 书籍的装帧形制

我们伟大的祖先具有卓越的审美眼光和超群的艺术眼光,很早就能将日用品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结合起来。书籍的生产过程中,同样也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书籍的装帧技术,包括版面设计、插图艺术以及装帧形制,更是书籍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完美体现。

(一)中国古代图书的版面设计

初期出现的甲骨文,当然难以说出它的设计艺术。稍晚出现的青铜器本身就是非常高雅的艺术品,再加上刻铸的铭文,可以说每件青铜器都是难得的精品。再后来出现的帛书的边沿都会加上彩色边栏。有红色或者黑色的,非常赏心悦目。

印刷书籍出现以后,特别是到了宋代,印刷术在毕昇的改进下,效率更高,印刷书籍不再需要边栏,也可以做到整齐有序,但总不如有边栏那样美观。从宋到清,书籍的边栏大致分为四周单边、四周双边和左右双边几种。四周单边的书籍,文字四周的边框有一道粗黑的边线。四周双边的书籍,就是在单边的基础上,粗黑线内再加上一条细黑线。左右双边的,就是在左右边栏内侧,各有一道细直线。这几种情况成为中国古代印刷书籍的基本形式。看上去端庄肃穆,本身就是一种美。

到了明代,市民阶层出现,迎合市民趣味的文学样式大量出现,为了迎合读者口味,书商们又在边栏和版面上大做文章,出现了花栏和点板等形式。有花栏的书四周不再是简单的黑线,而是在两条有距离的细线中加上若干花纹。这些花纹也各式各样,有花草纹、云龙纹等等。所谓点板,就是雕版时随文刻出名人对这段文字的点评,提醒作者注意和帮助读者阅读,也产生了一定的艺术效果。除此以外书上还有版口等装饰。

总的说来,中国古代书籍的版面设计是以庄重美观为主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都不缺乏,因而成为后世收藏家追逐的对象。

(二)中国古代图书的装帧类别

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的演变和书籍采用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对便于翻阅、便于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很大。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都是成片散落的,但是据考古学家考证,在甲骨片中央位钻有一些小孔,这些小孔正是用来串联甲骨片的。正规书籍产生以后,书籍的制作材料先后有木简、布帛、纸张等。制作方法是先手写然后印刷,因此正规书籍的装订形式也尽量满足这样的变化。先后出现并投入使用的装订形式有简策、帛书卷子装、纸书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诸多形式。每种装帧形制的出现、流行和演变,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它们的演变,是非常有趣的话题。

1.简策

“简策”,就是把竹简、木简编辑成册的意思。“策”和“册”同义。从古文字来看,“册”是个象形字,就好像是用绳子穿好的竹木简。

古人编简成册有两种方式:一是在竹木简上边沿钻孔后,用绳子串联;另一种是根据简片的长短,用两道或三道绳子横穿简片让简片成册。

为了保护简片上的文字不受到外力的磨损,古人编简时还会在正文右边留下一片空白的简片,叫做“赘简”,相当于今天书籍的封面和扉页,赘简的背面一般会写上书籍的名称。一般上端写篇名,下端写书名。因为古人写竹简的时候常常是以篇为单位编简成册的。阅读的人也常常是先查找篇名,然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古代的典籍一般一书有多篇,如《孟子》就是由七篇组成的。如果不知道需要的内容在哪一篇,那就无从查找,所以古人是非常注重篇名的,篇名写在上端,非常醒目;而书名写在下端,又可以马上知晓这一篇文章属于哪本书。这样的形制在历史上的影响非常深远,直至宋代,印刷的书籍卷首上仍然有大题在上、小题在下的情况存在。其实,小题就是篇名,大题就是书名。很明显,这是简册形制的遗存。

简册在写完或者阅读过后,都可以以最后一根简片为轴,像卷竹帘子一样卷起。很多简册出土时,都保持着简册收起的样子。卷起的简册需要捆好,然后放入布袋、木匣或者编就的筐中。后世出现的书箱、书柜正是从布袋这些最早用来装竹简的盛具演变而来的。

2.帛书卷子装

帛,是古代的丝织品,根据《墨子》这本书中有“书之竹帛”的记载,和对出土文物的鉴别,我们可以得知帛用来制作书籍最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

从出土的帛书可知,帛书一般在四周有边栏,这些边栏有的是用丝织成的,有的是用笔画的。黑色的称为“乌丝栏”,红色称为“朱丝栏”。也许我们会有疑问了:没有这些栏格,不照样可以把字写得很整齐?这恐怕正与我们前面所讲的简册有关系,这是简册上下编绳的模仿。由此我们可以大致断定,帛书的出现应略晚于简册。

由于帛书的质地非常柔软,它的装帧就更加多样化了:既可以折叠,也可以卷收。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上,用一个竹片粘在帛书的末尾,以竹片为中心,将帛书卷起来,这和以后出现的卷轴装是非常相似的。

但是布帛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在当时仅仅用于皇室和贵族书写重要文稿,所以帛书的流行范围是非常小的。

3.纸书卷轴装

现在我们知道,纸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纸制地图就是明证。但是人们用纸制作书籍则要到东汉时期了。

纸作为生产书籍的材料,有更大的优点:它像布帛一样柔软,比布帛更加容易根据人的意愿成形。纸书出现后,并没有马上成为我们现今看到的册页的样子,而是沿用了以往简册、帛书卷子装的形制,成为纸书卷轴装,在长达80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非常流行的。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大批遗书中,主要都是手写的佛经,这些佛经产生的时代从东晋到北宋,它们证明了唐五代及以前的纸书普遍流行的装帧形式是卷轴装。

现在我们通常用“开”来描述纸张的大小,比如16开、32开等。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的纸张大小规格并不一样。内容多的文字,用多张纸才能容纳,写完后,按顺序粘接成一幅长条,也可以先粘后写。写完的长条文字,可以从后向前卷起。为了不让纸卷受损,一般会在最后一张纸的最边沿粘上一根圆木棒,然后以木棒为中心,将长纸条卷起来,所以被称为卷轴。轴的长度会比纸的高度略大,这样当长卷保存时,也可以保护典籍。

在古代,卷轴装也有简装和精装的区别。史书上记载:隋炀帝即位后,国家珍藏的图书,好的用红琉璃做轴,一般的用刷过漆的木轴。而到了唐代,除了对卷轴做分类以外,还要在轴的旁边加上不同颜色的标签,这些标签正是图书类别的标记。

4.经折装

经折装也叫“折子装”,这样的装帧方式可能是从折叠佛经的方式得名的。唐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在宗教上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政策,佛教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僧尼诵经时要正襟危坐以表示态度虔诚,而卷轴装的书有一个缺点:就是卷久了,再打开阅读时,经卷就会经常从左右两个方向向中央卷起,影响阅读。因此流行已久的卷轴装需要改进了,经折装就产生了。

那么经折装是什么样的呢?所谓经折装就是将长卷的佛经,从头至尾按照一定的宽度左右折叠,其中每一叠都是矩形的。然后在前后都粘上一张厚纸作为保护内文的封皮。此后,用这样的形制装帧图书的,无论是不是佛经都称为“经折装”。

5.旋风装

旋风装这种装帧形制的出现与唐代诗歌的发展,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我们知道近体诗创作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遵守韵律的规定,遣词造句、运用典故要典雅有致,因而规定这类标准的韵书需求量大增。韵书实际像词典一样属于工具书,需要随时查阅。于是就需要便于查阅的装帧形制,这就是旋风装。旋风装有自己的独特形态,但是并没有完全摆脱卷轴装的模式,它是对卷轴装的一种改进,是卷轴装向册页装进化的过渡形式。

6.梵夹装

关于梵夹装过去一直有争议,甚至可以说是纠缠不清。有的人认为“经折装”又可以称为“梵夹装”;有的人认为折叠式的“经折装”叫“旋风装”;甚至《辞海》中也将“梵夹装”和“经折装”看成一种形制。

实际上,梵夹装是古代印度佛经原有的装帧形制,经文写在贝多树叶上,摞成一叠,在前后各夹一个木板,然后穿孔结绳而成。由于是两板相夹,又是梵文书写,故称为梵夹装。

唐代杜宝编写的《大业杂记》中说:“新翻经本从外国来,用贝多树叶,形似枇杷树叶而厚大,横作行书,约经多少,缀其一边,牒牒然,今呼之为梵夹道场。”

这种形制的佛经在东汉明帝时就传入中国,但显然不适合中国国情,流传不广。所以梵夹装只不过是古代曾经出现过的一种外来特定装帧形制,曾在五代一度流行,而非中国古书所固有,应与其他装帧形制区别看待。

7.蝴蝶装

自唐代雕版印刷术产生后,在宋代,雕版印刷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书籍的大量生产急切地要求装帧形制更加进步。

北宋以后的书籍生产,主要采用的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与手写书籍不同,手写书籍可根据意愿随意剪裁;而雕版印刷必须将书分成若干版,一版一版地雕刻印刷,成书实际上是以版为单位的,因此用这种方法印制的书籍必须经过装订这道工序。使用以往的装帧形制,需要粘接、手折的工序,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于是一种适应雕版印刷、方便读者阅读的“蝴蝶装”应运而生了。

蝴蝶装也叫“蝶装”,它是用黏合剂将书页彼此粘连后成册的。这种装帧形制的做法大致是这样的:将印制好的书页对折,以折边为书脊,在书脊处用糨糊将书页彼此粘连,然后将硬纸折出与书册厚度相同的折痕,粘在有黏合剂的书脊上,这张硬纸就是书的封面。最后把上下左三面的毛边裁剪整齐,一册蝴蝶装的书就装帧成功了。

蝴蝶装适应了雕版和活字印刷的书籍要求一版一页的特点,并且上下左三边向外,有利于保护书中文字,散了以后也可以重新粘好。正因为有这些优点,这种装帧形制在宋元两代广为流行。《明史》记载:国家收藏的图书很多都是用蝴蝶装装帧的,基本不会被虫食鼠咬,而且这些书是“宋元所遗”,由此可见,宋元时代,这种装帧形制是非常流行的。

8.包背装

蝴蝶装确实有很多优点,但是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蝴蝶装在使用时也暴露了很多缺点。蝴蝶装中的书页是反折的,两个半页的文字都是朝向里的。这也造成书页都是单页,每看一版都只能先看没有文字的反面。书脊用糨糊粘连,作为藏书可以,但经常翻阅势必造成书页脱落而散乱。为了改进蝴蝶装的弱点,另一种牢固而便于阅读的装帧形式出现了,叫“包背装”。

包背装一反蝴蝶装倒折书页的做法,将印制好的书页正折,使两个半页的文字相背朝外,在右边沿打眼,用纸绳穿牢,砸平,裁剪右边沿,形成平整的书脊。再用一张厚硬整纸比对书脊的厚度,折好作为封皮,用糨糊粘好包书的脊背,再裁剪上下左三边。这种装帧主要包裹书背,所以称为包背装。

包背装出现在南宋末年,一直到近代流行了几百年。特别是明清时期,政府出资印刷的书籍几乎全是包背装。包背装解决了蝴蝶装翻开书来首页看不到字而且装订不牢的毛病。但是由于这种装帧仍然是纸绳穿眼装订,厚纸包裹书背,仍然只能满足藏书的需要,经不起频繁翻阅,多次翻阅仍然无法摆脱掉页散乱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线装书出现了。

9.线装

线装是现存古籍最普遍也是最进步的一种装帧形制,线装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并无定论。一般认为大约起源于两宋之交,到明代中叶以后社会文化更加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提高,书籍的翻阅、流通更加频繁,线装书盛行起来。

线装书与包背书的区别并不大,主要是装订时不再用整张硬纸包裹书背,而是改用两张,纸绳穿订之外还加线订紧,所以不但美观大方、便于翻阅,还牢固不易散落。

直到今天,用毛边纸、宣纸影印的古籍,其装帧还是常常采用这种形制,看起来显得庄重大方,古朴典雅。

10.毛装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这种装帧形制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它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装帧形制。我们无法知晓它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退出的历史舞台,但它又真实存在过。

毛装形制在折页和装订的方法上与包背装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在书经过装订后,并不裁剪上下左的毛边,也不加装封面,这种毛茬参差而又用纸绳粗装,不要封皮的装帧形制叫做“毛装”,也称为“草装”。

在古代,毛装通常在两种情况下出现:一是政府组织刻印的书籍,特别是清代武英殿刻书籍,通常这些书印就以后都赠送给沈阳故宫、各王府、有功之臣或封疆大吏。因为不知道接受书的人喜欢什么样式的装潢,搭配什么质地的封面合适,所以就毛边发送。如今辽宁省图书馆就藏有沈阳故宫接受赠送的毛边书。宁波的天一阁范氏因编写《四库全书》时进献大量图书有功,乾隆皇帝御赐《古今图书集成》,存放在天一阁的宝书楼上,这些就是两百年前清朝政府刻印的毛装书。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位作者写出来的手稿,特别是草稿,作者在写完一章或者一节后,为了不让它们散乱,也常常自己装订起来。因为是临时的,边缘参差,所以也称为毛装,这样的情况一般在清代以至民国以后,在文人中常常出现,如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的稿本,就有不少采用毛装的形制。

同类推荐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

    本书对世界文化艺术做了介绍,分为文学名著篇、美术雕塑篇、音乐歌剧篇、历史遗迹篇、节日风俗篇、饮食文化篇、饮食文化篇。
  • 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本书收录了百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交往问题。文章包括《读书和写作》、《老年和青年的哲理》、《罗素的公民教育观》、《美国文明的恐惧病》、《文史之旅》、《语言的交往价值》等。
  • 中国人自画像

    中国人自画像

    本书介绍了关于中国之家庭、宗教与哲学、婚姻、离婚、妇女、书面语言等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
  •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神秘异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藏、神农架、新疆、楼兰。让读者畅游在这异域风情之中。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想象力和富于魅力的思想的源泉,在西方世界始终是无与伦比的。有关希腊神话的地位,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评价的:“希腊神话的重要性在西方人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历史上怎样估计都几乎不能说是过高。……否认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就等于否认西方文化本身的成就,以及受到它的启发的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天才。”
热门推荐
  • 春殇舞蝶录

    春殇舞蝶录

    繁春已成殇,迷蝶在苍旻翩翩起舞,轻风带起几多江湖血腥,铸阔刀长剑,铭刻一部春殇舞蝶录。
  • 魔女欺身:豪门待嫁千金

    魔女欺身:豪门待嫁千金

    她的身份扑朔迷离,她到底多大?到底是谁?是谁救了她?为什么她又会出现在这里?自导自演的一出大戏,自导自演的就是为了……谁会想到?却没想到,最后竟然爱上了他……拿起匕首的刹那间,她才想起来,原来,他为她做出了那么多……洪水一般的记忆,疯狂涌入的刹那间…身份的取代,被人利用,反反复复的折磨,直到最后……
  • 纪元仙道

    纪元仙道

    张小龙在人界偶然血脉觉醒,踏上修仙大道,从小屌丝拼博成商界大佬,并且行侠仗义除尽为害人间的妖魔鬼怪;为救红颜勇闯阴鬼界,大闹鬼府阴巢;为先祖报仇颠覆古妖界,杀大妖,收妖王,重立妖主,为兄弟怒斩魔子,横扫古魔界;为老庚血染佛界,诛杀妖佛邪神,灭教主助真佛;登仙界擒妖仙,惩天君,清天庭,重振天威;证纪元仙道道果,创造宇宙本源,救得宇宙众生。
  • 豪门小娇妻

    豪门小娇妻

    一语繁华,那个眼神,神态都如蚀骨的蛊虫一点一点侵蚀着她的内心。她怎么会知道,不过是生意场上的交换罢了,可却当了真,动了情。他是个神秘而深沉的人,就像对待他的爱一样,从不轻易拿起,也不轻易放下。“周涛,这个孩子要不要?”他冷峻的脸庞没有一丝表情的痕迹,“作了吧”此刻的心呐,如万般缠绕丝,剪不断理还乱。她以为,他会同意留下。冰冷的手术室,还没来得及等手术钳刺入身体,却被气的流产。万念俱灰,她才明白,逢场作戏罢了,一切都是假的。“你当我妈妈还不好?”李小心先是一愣,仔细端详面前的这个孩子,又是爱又是恨,转念一想,为什么要将执念转化给孩子呢?“好”她便这么爽快的答应了。
  • 灭世武痴

    灭世武痴

    他11算就到了开光中期,在执行一次任务中经脉尽断,
  • 不就是嫁给一条蛇吗,我嫁就是了

    不就是嫁给一条蛇吗,我嫁就是了

    蛇仙金素筋被贬下凡寻找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女仆‘可欣’。在荷花塘,金素筋帮助农夫除掉了那老不死的百花蛇舌草后,要挟农夫实现自己的若言,把女儿许配给自己。农夫七个女儿,没人愿意嫁个这条蛇。陈佳佳说:“爹爹,不就是嫁给一条蛇吗,我嫁就是了。"在大家都以为陈佳佳有去无回了。可洞房之夜,当金素筋脱下蛇皮后,原来是个....两人一见钟情,陷入爱河。成婚数日后,玉帝得知蛇仙娶了可欣就大怒,准备把蛇仙囚禁起来,可护庄大神得知可欣在人间正处于危难中,就恳求玉帝给蛇仙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把可欣完好的接回天庭。从此之后,两人经历了各种生死情关,但彼此还是一样深爱着对方。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FBOYS之你我的曾经

    TFBOYS之你我的曾经

    2023年。她,从美国留学归来;她,环球旅行结束;她,恢复记忆。他们,还是以前的他们,只是都成长了。自从五年前的那次,他们不再联系,以前的形影不离都随着时光飘散;五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还会回到以前的快乐时光吗?(推荐我和莹写的小说《tfboys之盛夏符号》)。
  • 末日魔卡阴谋

    末日魔卡阴谋

    一道奇异的血雷,人类展开了灭亡与崛起。卑微的人类啊,让我看到你们的挣扎和尖叫吧
  •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一对少小相伴、相知相爱的男女,一对缠绵悱恻、恩爱至极的伴侣,一对灵魂高度契合的文友,一对生离死别的诗人,一对相思而亡的短寿夫妻……他们留下了《赠妇诗三首》《答夫诗》《述婚诗二首》《赠妇诗》《与妻书》《答夫书》《重报妻书》《誓与兄弟书》等一系列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