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9800000002

第2章 时代背景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21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遭受诬陷被贬为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郎中等职,并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地方官,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七月,苏轼病逝于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苏轼一生在仕途上大起大落,在才学上却位列北宋之首。他的诗奔放灵动,格调清新,自成一派,“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他的词慷慨激昂,开创了豪放派的先锋;他的散文气势磅礴,自然流畅,与父苏洵、弟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人称“三苏”。此外,苏轼还工于书法,长于行楷,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他善于绘画,画中讲究“神似”和“传神”;他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观点,在中国文化史上颇具影响。此外,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世人对苏轼的评价颇高,黄庭坚曾说:“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东坡〈醉翁操〉》陆游:“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晁无咎《老学庵笔记》中说:“苏轼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元好问说:“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对苏轼而言,高的评价也不为过。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位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宋朝是十分注重中央集权的朝代。宋太祖、宋太宗两任君主在建国之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军权、政权、财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皇帝手中。这是宋朝巩固统一的必然选择,但也存在着许多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并且越来越严重。

在军权集中方面,961年,即宋太祖当皇帝的第二年,便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杯酒释兵权”。太祖亲设宴席,邀请手握重要兵权的石守信、王审琦赴宴,席间欢声笑语不断,太祖便乘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各位将军放弃兵权,多买良田美宅,尽情享受人生。就这样,宋太祖轻而易举地解除了心头大患。并且,宋太祖为了防止将帅专兵,实行“更戍法”,即以“习勤苦,均劳役”为名,定期更换军队屯戍的地点,而将领则不随军更戍,以达到“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目的。这些措施的实行,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但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的减退,致使北宋在对外斗争中失利。

979年、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两次对辽用兵,企图收复燕云地区,但是屡战屡败。与此同时,党项族的首领李继也积蓄力量,觊觎中原。1004年,辽主耶律隆绪同其母后萧氏共率大军南下,制造欲消灭北宋的声势。北宋君臣束手无策,朝野一片惊慌。最终还签订了屈辱和约——“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订立,暴露了北宋政府甘心示弱于外族政权的怯懦本质。随后北宋还和党项建立的西夏政权签订了屈辱的和约。

北宋王朝对外实行消极退让的妥协政策,对内则朝野上下纷纷沉浸在对声色犬马的追逐之中,上至皇帝的贪污腐化,下至官员的互相包庇,这一切使得北宋的百姓受尽了苦头,“绕梁歌妓唱,动地饥民哭”。这首当时的民谣可谓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当时的场景。

对外无限制的妥协,对内大加鼓励官僚阶层,这就必然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虽然宋朝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得官僚、地主纷纷将土地敛入手中,从而以各种手段逼得农民家破人亡。当时的北宋政府还把有可能造反的农民招募到军队之中,致使军队逐渐庞大,军费开支则向农民掠夺。腐败的宋王朝就这样一步步地陷入到亡国的危难之中。

当然,朝中也不乏忠良之臣,他们纷纷要求变法,希望以此缓和危机,换取长治久安。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政知事,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开始了“庆历新政”。但由于北宋统治集团内部保守派的坚决反对,这次变法历时很短便以失败告终,范仲淹等人也被罢职。这次新政的失败也使社会矛盾更为尖锐,一场更为震惊世人的动乱正在酝酿之中。苏轼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痛楚、复杂的年代之中。

同类推荐
  • 傀儡皇帝:汉献帝

    傀儡皇帝: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灵帝第三子,汉少帝弟。少帝被废后,被董卓迎立为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手中。献帝在位31年,终被曹丕所废,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傀儡皇帝(汉献帝)》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汉朝末代皇帝的悲哀一生。
  •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当下,正处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力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两大力量的交汇点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太阳能行业也将乘势异军突起。同是做太阳能行业的施彭二人。一个沉稳务实,一个外冷内热,却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眼光,他们笑傲光伏世界、领跑中国光伏产业的神话。
  • 汉魏六朝风云人物大观

    汉魏六朝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本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基本涵盖了从上古至清代的主要人物。这些人物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为他们根植于中国灿烂的文明史的肥沃土壤之中,并时时给我们精神上以营养。本书既可作为大中学生的课外读物,也可作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请记住,翻开本书,就是翻开了历史。
  • 雍正传

    雍正传

    他并非康熙最宠爱的子嗣,也绝非众人最看好的阿哥,但就是他得到了所有人都垂涎欲滴的皇位。雍正的登基,究竟是圣意还是人为?本书将带给你最为新奇的答案。
  • 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第三部)

    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第三部)

    我到达中国开始在《香港孖剌西报》的工作时,义和团运动已经发展到顶峰了。从外国记者和中国沿海居民的口中,我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慈禧太后是个嗜杀成性的老泼妇”或“慈禧太后是一个杀人女魔王”的话语。时代在不断变革中前进。近年来,我常常从美国人口中听到对慈禧的赞美。美国人毫不吝啬地给予慈禧太后以热情的赞美,我承认,我并不能解释清楚其中的缘由,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欧洲人对慈禧太后的厌恶。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2)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鬼馁

    鬼馁

    鬼一重,妖一重,身向阴阳那畔行,千家灯火明。魂一归,魄一归,道法显圣震乾坤,百鬼助夜行。
  •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唉,回古代找到好老公的美梦是不能做了,因为她竟然穿成了一个女扮男装的暴君!身边的人物个个出众,却都是她的仇人!不过她最厉害的仇家竟然看穿了她的身份,不再想着报仇,还霸道地问她“你敢不爱我”?切,有什么不敢的~
  • 邪魅狂少在都市

    邪魅狂少在都市

    !【都市爽文】本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到古玩店买了红色血玉,意外得到神奇的力量……看相算命,济世救人,赌石在他面前不过是小伎俩,开启了一段现代传奇故事。
  • 云中歌:今世情缘

    云中歌:今世情缘

    前世之缘,今世之情。前世情斗,今世不免。六道轮回,皆为情困。天下苍苍,有情有爱。主演:云歌,刘弗陵,刘小妹,霍成君,孟珏。全文特别主演:云江林。这一世我云歌乃云氏企业千金小姐。我云江林乃云歌弟弟,因爱保护我的爱人所爱的亲人,谁若伤害我所爱所护一人,我决不轻饶,不是法庭斗,就是私下斗。
  • 清高宗乾隆(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高宗乾隆(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高宗乾隆帝,姓名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五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
  • 西天路上第六者

    西天路上第六者

    “报告大王,小的们发现东边来了个和尚!”“小的们,把那和尚给我抓起来。”“额,是和尚又不是我的错,我又不是唐三藏……再说了,我可知道唐三藏的下落,你要是吃了我,你就抓不到唐三藏了。”“那你说该怎么办?”“很简单,你放了我,我帮你抓唐三藏!”就这样,一个色和尚带着唐三藏他们五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取经之旅。
  • 脱轨人生

    脱轨人生

    人们在小的时候,总会给每个躲在角落里的妖怪起好名字,然后在心里筛选几款神功准备随时击退他们。当然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以及在各种专家的教育和解密下你会忽然惊醒,这世界哪有什么鬼怪,要是有,怎么我活了几十年都没见过一个。然而这一切只是你未曾意识到,世界其实是一座巨大的迷宫,你本以为自己了解他的一切,却只不过是在相同的地方绕着圈子。你的人生轨迹会在同一个路口向左转,所以你一直在错过那段向右转的脱轨人生。
  • 噩梦粒子

    噩梦粒子

    美女伊梦,被国家科学院派往南方海滨城市雨宁市调查异常科学事件。
  • 博河之韵

    博河之韵

    本书分上篇“古韵”和下篇“新咏”,上篇选录的是东晋以来历代名人赞美德安秀丽风光和厚重人文的诗词歌赋,下篇选录的是当代德安儿女以及曾在德安工作的人士讴歌时代、赞美乡土的诗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