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盾构试掘进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道分公司忠—武项目部、监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及宜昌、宜都等地方政府领导对工程质量进度非常关注,多次亲临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副局长马骅在工地检查时说:“你们责任重大,必须做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从目前看,掘进准备工作做的很好,但不能掉以轻心,要把困难想的多一些,多搞几个预案,遇到突发的问题时,必须有应对措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局长苏士峰多次在电话中强调,盾构施工是管道局拓展施工领域的大胆尝试,也是管道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因此红花套长江穿越隧道施工对集团公司和管道局下一步市场拓展意义重大,必须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道公司总经理刘磊在检查时强调:“忠武线任务艰巨,施工难度大,各参战单位责任重大,尤其是红花套长江隧道穿越,这样的工程交给四公司,这是信任也是光荣,我这次来工地,看到管道局的队伍就是不一样,特别是四公司,这支年轻的队伍,精神面貌特别好,各项管理也很规范。你们在红花套长江穿越工程中,一定要多想些困难,消化和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四公司在红花套长江穿越工程中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副总裁史兴全在施工现场指示:“你们做到了四个充分:一是思想准备充分,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二是物资准备充分,设备材料都已到现场;三是组织准备充分,机构健全,人员比较稳定;四是技术准备充分,方案较细,培训面较宽,做得非常好。长江穿越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是首次,要把困难想的多一些,边想边干,想好了再干。三江口是台湾人施工的,聘请了日本、美国的顾问,出了很多问题,曾经两个多月没有进展,我们是自己的队伍一定要吸取三江口的教训,绝不能掉以轻心。正式掘进前,一定要做好试验段,进入稳定地层后,再一鼓作气干,要不断总结经验,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我们对管道局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也寄予了极大的信任,不要以为管道已经干完了,干完这五条,还有下五条,还要走出国门,你们四公司要用盾构法代表中国人去干国外的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耀文,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克成在盾构穿越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盾构穿越施工体现了管道施工的进步,管道局在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四工程公司经过近几年的长足发展,成为具有“高、新、特”特点的管道施工专业队伍,这条路子是对的。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业,你们一定要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并用“异军突起”四个字鼓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四工程公司。
2003年6月28日,在红花套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开工典礼上,高建国作为建设单位的代表,慷慨激昂、斩钉截铁地表了态,他说:“忠武输气管道工程,是造福两湖人民的宏伟事业,也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几代石油人‘川气出川’的夙愿,将在我们手中变成现实,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无比的光荣!我坚信,有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和管道局领导的正确指挥,有老一辈石油人的热切关怀,有沿线亿万人民的强烈期盼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管道四公司参战人员将大力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中国石油企业精神和中国石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弘扬“创新思维、实现超越、争雄国内、走向世界”的新时期管道精神,一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安全、优质、快速高效地完成红花套长江盾构穿越施工任务!
四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盾构机操作人员对这熟悉而且庞大的“家伙”还是有些胆怵,在高建国的鼓励下,操作人员增强了自信心,克服了新设备、新人员、新工艺等不利因素,从容面对设备全英文的操作界面、复杂的操作流程、众多的监控参数和高难度的操作。
开始掘进的时候,正值盛夏,南方天气闷热,隧道内温度更高,平均都在摄氏三十七八度以上,盾构操作区达到了四十度以上。别说是干活,就是在里面停留一会儿都会大汗淋淋。2.4米直径的空间,除去设备,两个人对走都要侧身,有的操作空间人胖点都进不去,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人呼吸困难,严重的会导致突然休克。主管技术的项目副经理陈绍友和同事们凭着坚强的意志,坚持工作。每隔两个小时,他们轮流到井口呼吸一次新鲜空气,然后就又转身回去继续工作,如此下来,经常是浑身湿透地回到宿舍。12个小时工作下来,一脸的汗水,一身的泥浆。为了保证第二天能正常工作,他们就喝大量的水来保持身体内的水分,防止因缺水而导致虚脱。
职工们在高建国的鼓舞下,硬是凭着管道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忍受着隧道内作业空间狭小潮湿、机器震耳的轰鸣声和隧道内40多度的高温等恶劣环境,经过顽强拼搏、刻苦钻研,攻克一个又一个施工难关,一次次从困境中重新走出来。
在掘进施工期间,职工们十二个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早被突破,一般都干上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有时甚至十五六个小时。很快,100米的“试掘进”通过了,新技术也逐渐被他们掌握了。隧道日进尺从每班一米两米到七八米;环片拼装时间从每拼一环两个多小时到一个多小时,再到半小时;管道接续从三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再到一个小时。
经过6个月的鏖战,到11月份,隧道掘进800米了。
2003年11月10日,对于盾构工地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盾构进到838米时,由于地质原闭,遇到了掘进面卵石层,刀盘被卵石卡住,作业面坍塌了。当时盾构机位于河心,江水位较高,作业面水深超过30米,这时又遇到了堪孔和涵水贯通,压缩空气泄漏严重,作业面无法建立足够的气压平衡条件,滚滚的江水以巨大的压力涌入作业面,高峰时期涌水量一度超过每秒350立方米,人员无法进入气压舱作业,盾构无法继续推进。
高建国鼓舞大家遇到困难不要气馁,要团结一心、勇闯难关。险情发生后,他立即组织技术人员会同国外专家研究方案。首先采取向导盘前方压注粘稠泥浆,尝试填充地层孔隙,封堵气体泄漏,以建起足够的气压环境确保人员安全进入,但随后的大量注浆结果表明,普通泥浆不能完全地封闭地层孔隙。他们又尝试在泥浆中加入大量的锯末、棉粒壳等堵漏材料重新进行注浆,但结果改善不明显,依然无法确保有效封堵江水涌入由于钻探定位偏移且探孔未封孔,造成江水倒灌,在掘进至探孔处时,探孔坍塌,卵石卡住了掘进的刀盘,隆隆的机器声戛然而止。
谁都没有想到,盾构机这一停就是38天。
五
不堪回首的38天,对工程施工和高建国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
在处理这个难题时,遇到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带压作业。所谓带压作业,就是操作人员要进入盾构机高压舱内3个大气压中工作,身体极易疲劳,稍有不慎就会对人身体造成较大伤害。如果高气压作业时气压忽然变化,压缩空气和泥浆的封堵一失败,地下水就会涌入刀盘内,地层也会再次坍塌,不仅对高压作业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而且江水一漏下来,还有可能淹没整条隧道,后果更不堪设想。高压进舱,不亚于去鬼门关走一趟。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和不可预知的种种风险,大家有着不同的意见。高频率带压作业,能行吗,有人提出了疑问。可又没有别的办法,但不进舱,弄不清楚刀盘里边的情况,刀盘就转不起来,盾构机成了一堆废铁,四千多万的设备也只能埋在地下了;更为严重的是,隧道打不通,“卡脖子工程”就真的卡了脖子,忠武输气管线只能隔岸相望,几代石油人川气出川的夙愿又得往后推了……。怎么办?进不进?高建国就给大家打气:“进!无论如何,大家都要坚持做下去,坚持就是胜利!出了问题我负全责!”公司党委书记任延年鼓励大家在困难面前不气馁,要团结一心,勇闯难关。为了使这项工作万无一失,高建国带领项目部制定了详细、周密的作业方案、风险预防应急方案、急救方案。
11月15日,也就是盾构机停下来的第五天早晨,经过刘斌、刘广仁和一名助手进舱检查,原来是探孔打到隧道轴线上,使刀盘和江水相通,卵石层坍塌,刀盘被死死的卡住了。
“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得先把卵石清理完”,这一点刘斌、刘广仁不谋而合。这真是一项让人头疼活儿,通过直径仅为半米的人孔钻进空间十分狭窄的刀盘,直不起腰来,必须哈着腰,站在泥水中,用一双手一点一点的抠出卡住刀盘的大小卵石并清除泥浆。干了半个小时,刘斌就感到特别的累,刘广仁和助手也蔫了。几个小时下来,泥水加汗水已经把小伙子们变成了疲倦的“泥人”了。医生说人在高压下的工作能力,只有常压的四分之一,这下他们信了。刀盘里的空间更小,人进去根本直不起腰。他们一个清理,一个往外运,还有一个人一直盯着地层和压力变化,以防出现意外时协助其他两个人逃生。潮湿闷热的环境,再加上气体补偿时所产生的噪声,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但他们顾不上这些了,站在泥水和卵石中,大大小小几立方的卵石,只能用手一块块往出抠,一点点往出送。刘斌的手指划破了,刘广仁的胳膊和腿碰伤了,泥浆把他们的手腐蚀得又红又肿,他们全然没有理会,只是一门心思快点清理完。
三个小时高强度的作业后,为排出因为高压而溶解在体内的氮气,还得进行四个多小时的减压。几个人挤在不到1.5平方米的空间内,忍受着“漫长”的减压过程。减压时要经常活动身体,让各个部位的氮气都排出去,千万不能睡觉,不然就会得减压病。可是精神一放松下来,人就困得不得了,上下眼皮直打架。舱外值班人员通过巴掌大小的观察孔盯着他们,一次次打电话进来,看谁迷糊就叫谁。
11月19日晚上,第一次清理工作完成了。按照施工方案,他们使用泥水加压平衡模式,可是起动刀盘掘进了没有20公分,刀盘再一次卡住了。
11月20日到25号,刘斌、刘广仁又进行了第二次清舱。
25日早晨,就在刘斌盯着舱内时,忽然“啪”的一声,他感到腿部剧烈疼了一下,接下来就是刺耳的气流声,顷刻泥浆喷得到处都是。他赶紧抬头看高压舱的观察孔。里边全是水蒸气,什么都看不清。糟糕,一定是哪发生了泄露,里边还两人呢!小伙子当时直觉反应就是使劲用肩去推高压舱的门,可是由于有气压,门根本推不开。别无他法,他立即启动应急方案。
在那八十秒的时间内,刘斌的心紧张到了极点,当压力降到常压后,他以最快的速度冲进舱内检查,庆幸的是,舱内的刘广仁和助手都是严格按应急方案来做的,通往刀盘的舱门已关闭,已进入紧急加压舱,他俩呆呆的坐着,脸上煞白,没有一点表情,但他们的上牙紧咬下嘴唇,以示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转天早晨,刘斌、刘广仁又第三次进舱清理……12月8日,他们第四次起动刀盘,20分钟,15公分,又失败了!
到这个时候,时间已经过去29天了,盾构机总共走了还不到1米。高建国每天都到监控室坐阵指挥,通过显示屏看井下的情况,一大群人把小小的监控室挤得满满的,他坐在最前面,身后有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司机,就连食堂的大师傅都伸长了脖子,一齐盯着监控器,生怕溜掉一个细节。一发现问题,他马上召集技术人员研究、制定解决措施,还派人多方联系有隧道施工经验的单位和专家,向他们取经。
后来参建的职工回忆,那些日子里,他们感觉,天总是阴的,心总是沉的……,而他们的高建国经理却跟没事似的,谈笑风生,镇定自若,真是一位处惊不乱的大丈夫。
在那段日子里,高频率的进舱出舱,使大家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到了极限。当长江设计院的一位权威人士摇头说:“这样复杂的地质条件,你们要是能打通隧道,那可真是个奇迹。”他们的心在打鼓。
12月9日,正当技术人员询问公司从德国海瑞克公司请来的盾构专家——Keith怎么办时,一向温和的Keith无可奈何的直摇头,语气也变了:“我主要是技术指导,方案还得你们拿。”在场的人当时都愣住了,但很快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连老外都没招了。
高建国大声说:“老外不管了,我们该怎么办?”,“三峡工程离我们很近吧,这是中国人干的吧?三峡工程没有困难吗?停下来了吗?”,“老外没办法,不等于我们没有办法,不等于中国没有专家?”他“噌”的一下站起来,目光如炬,声如洪钟:“同志们,还要靠我们自己!”
12月11日,高建国、宋华奇、王平国、李胜新、张平、陈绍友、靳红星、刘文乐、解立功等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工地会议室的灯整整亮了一夜,经过反复研究,方案越来越细。在工地实验室,研配特殊胶体材料,经过近50种配比方案比较,最终采用特殊的泥浆水泥水玻璃胶体材料通过刀盘注浆,改良作业面地质,封堵探孔,抑制作业面坍塌。通过改良泥浆配比,增加泥浆流量,提高泥浆粘度切力,溯源控制作业面泥水压力,精确建立泥水平衡操作模式。高建国“靠我们自己!”这句话使大家的信心更加坚定,神情更加坚毅,因为在四公司从涩宁兰、兰成渝、沧淄、西气东输、科威特、利比亚就没有“不行”和“失败”这两个词。工地上一名年轻职工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诗句:
我们将高举凯旋的圣火
照亮这历经几代人的沧桑
我们用顽强的搏击
奏响忠武管线上最强的乐章
我们相信
胜利的捷报
将从这里飞扬
激昂的凯歌
将在这里唱响
艰难险阻何所惧
英雄长啸豪气壮
敢在江底舞油龙
万里长江第一盾
明朝出土筑辉煌
震江撼河建奇功
永彪青史在宜昌
12月14日,是第35天了。他们第五次起动了刀盘,刀盘还是卡住了,但清舱人员的话却让所有在场的职工兴奋不已,这次坍塌的卵石量,只有以前的一半。这说明方案是有效果的。
虽然前方还在坍塌,但是他们越来越有信心走出这片“卵石坍塌区”!
12月17日,盾构机停下来的第38天,他们第六次起动了刀盘,五毫米,十毫米,一百毫米……终于,一环掘完了,没有坍塌!又一环,没有坍塌,参数逐渐恢复正常,坍塌地段成功穿过去了!消息传来,工地上爆发出阵阵的欢呼声。是啊,这是多么值得欢呼的事情,他们激动,因为38天的沉默,让他们已经压抑得太久;他们骄傲,因为他们有能力、有实力解决技术难题!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