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3100000018

第18章 转型期湖北地区文学史研究(10)

Δ方法论:学科间的交叉研究与学科内的比较研究《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在研究方法上也具颇具特色,这点首先体现在著作采取了文学社会学的视角,在社会思想、文化等较为宏阔的学术背景下考察自由主义文学这一特殊对象。这一视角借鉴了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并对其加以融化和吸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思想史、文化史的背景一方面能够丰富著作的内容,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另一方面,在这一交叉视野中,也更能凸显出文学研究的独特性。比如,在对自由主义文学进行阶段性分期时,《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就注意到了,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它与自由主义社会文化思潮基本上是一种同构关系:彼长此长,彼伏此伏。同时,著作也注意到了文学作为远离意识形态的特殊的精神创造物的特殊价值,“自由主义社会政治运动在中国的挫折,也包含着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挫折;自由主义社会政治运动在中国的缺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由主义文学的缺点;但是,自由主义社会政治运动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自由主义文学是失败的。自由主义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和自由主义文学实践的较高成就,向人们昭示:它留给文学史的不仅仅是教训,还有值得深入总结的经验和启示。”(刘川鄂,《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武汉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29页。)其次,《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方法论上的一大特点是比较方法的广泛运用。如在论述自由主义文学的诗歌创作成就时,作者不无得意地写道:“就不同文体而言,新诗坛是自由主义诗人最值得夸耀的领域。如果我们前述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坛大致可分为五大作家阵营的概括可以成立的话,便不难看出自由派诗人在诗坛上的分量。‘鸳鸯蝴蝶派’作家忙于编故事、造惊奇,了无诗性;国民党右翼文学培养不出一个像样的诗人;左翼诗歌运动轰轰烈烈,创作了不少震撼人心、鼓励民众的诗篇,但其认识教育意义大于审美意义,对诗艺技巧的丰富贡献不大,且有不少应急应时的粗糙之作;民主主义诗人中,朱自清略嫌平实、冰心则嫌清浅。他们的启蒙意识决定了其诗歌创作中的重写实倾向,而新诗史上一直没有解决好诗艺与写实的关系,只有艾青等少数几个诗人在这方面作过较有益的探索,由于没有处理好指导人生与经营诗艺的关系,缺乏写诗的方位感;而在所有文学门类中,诗是最纯粹最精致的,惟其如此,追求艺术独立性和自身价值的自由主义诗人找到了最佳用武之地。首倡新诗者,是自由主义者(胡适),充实提高新诗品位者,主要是自由主义者(初期象征派、新月派、现代派)。集大成者,是自由主义者(九叶诗人)。”(刘川鄂:《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武汉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206页。)著作这番对中国现代诗坛的集体亮晒,确实“威力”不小。另外,在辨析各时段中自由主义文学的一些关键性特征及其他新文学思潮文学阵营的关系、对中国自由主义作家创作心态等相关论析中亦随处可见作者比较方法的痕迹。

无论是文学社会学的视野还是比较研究的方法,都体现了著作睿智的学术思路。自由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学界对自由主义的态度也一直表现谨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凭借果敢的学术勇气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当透彻明亮的论解,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自由”品格。

3.王又平著《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

新时期以来,文学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彼时的中国文学界一片热闹景象,文学领域思潮如涌,此起彼伏,其中又以小说创作潮流表现最为明显。王又平的《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一书,着重选取了几次有代表性的小说创作潮流,从中西文论大的理论背景出发,对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新的理解。

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在经历了文革长时间的封闭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再一次看到与西方的差距,并希望在最快的时间内能弥补回来,由此掀起新一轮学习西方的高潮。此一时期文学思潮思想和理论密度之大,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短短数年时间,中国的作家和理论批评家将西方现代甚至后现代的诸多理论实践了一遍,其规模和力度是空前的。《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仅以小说创作潮流为切入点,对西方理论背景逐一梳理。

如浪漫主义,人们一般在三种意义上使用浪漫主义这一术语。一种是创作方法,即在“主观/客观”、“理想/现实”、“自我/社会”、“表现/再现”等二项式中倾向于前者的创作方法;另一种是艺术表现手法,即营造浓厚的抒情氛围、发挥神奇的想象、编造离奇的故事的手法;最后一种是欧洲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是一种‘反现代’、‘反历史’的精神冲动”,“浪漫主义的精神冲动是以‘返回’为特征的”。《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以浪漫主义的三大母题为例,具体分析了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三种返回意向:一是“返回青春”,“这类作品开始表现出对于‘文革’时代的超时距观照,因而作家们在‘返回青春’中能够从极为荒诞和虚幻的现实中,发现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富于启示性和永恒性的精神能量”(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8—9页。)。二是“返回故土”,通过“净化、诗化和理想化”的书写来追念那些失去而能使他们感到亲切满足的东西,“如自然的清新、身心的自由、人伦的温馨、道德的纯朴等等”(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12—13页。)。三是“返回传统”,即返回“传统的精神价值和传统的审美经验”。“寻根文学”虽然在艺术观念和技巧方面吸收了很多现代主义的因素,但它的倡导者“面向文化求解”本身就包含了“返回传统”的意向。作者对浪漫主义提炼出“向后看”的本质特征,尤其是对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学现象的阐释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文学思潮在中国的生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对西方理论的接受有了新的变化,一些所谓的后结构主义时代的学说开始进入中国,如后精神分析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解构学、后殖民主义等等。《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注意到这一特点,着重介绍了女性主义、叙事学和女性主义等理论在中国的生长状况。《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所引进和吸收的这些新的理论并能成功运用于中国的创作实践当中,这些和中国当时大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关,也和新时期作家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有关。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的兴起,人们关心的重点业已发生转变,“后新潮小说对传统的人文价值和文化秩序从根本上持怀疑主义的态度,否认既存世界及其文化成规的任何合理性,其中包括新潮小说所认同的合理性与人文理想,他们竭力否定人文理想和理性秩序的价值和意义,也不相信有‘更好’的东西值得去追求,因而它们无力对它们所面对的世界和人生作出承诺,相反却认真地把一切承诺都视为虚构的神话,所以它们就陷入了永无休止的反叛之中,包括对新潮小说和对自己的反叛。”(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124页。)《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又认为,所谓“新写实”小说强调的“还原”,其实是一种“除幻”。即是“在精神层面上驱除泛政治意识形态及其派生出的种种被神圣化了的精神形态,如理想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之类;在话语层面上对革命现实主义的话语构型,如典型化及政治象喻系统之类进行解符码化”(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218页。)。通过上述概念的清理,《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力求表明:西方所谓“后结构主义”一系列理论在文革后的中国社会具有相对自由和广阔话语空间,并进一步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兴起而走向高潮。

西方理论的影响对新时期中国的文学转型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影响也是全方位的,以至在一段时间内形成所谓的西方话语霸权,本土话语则相对失语。对于文学本身来说,任何带普适性特点的理论和观点的介入都是合理和可能的。对于新时期文学转型而言,西方理论的大规模介入,给中国的文学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理论背景,对中国文学(包括小说创作潮流)的现代化进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通过对若干小说创作潮流的分析对此做出了实际的解释。

新时期文学转型是多方面的,从文学生产的外部机制到发展的内部结构,发生了诸多实质性的变化。总体而言是,文学由原来归属于政治一体化的工具逐渐走向相对独立的多元发展格局,在内在线索上既有对五四现代性追求的持续努力,同时又立足现在,有突破五四向新的文学时空发展的冲动和可能。具体到小说创作而言,新时期以来曾一度继承了当代文学潮流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潮流化的动作不再是政治等外力因素较量的结果,而是处于作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在潮流发展的取向上,也不再是以为政治服务为目标,某种程度上恰恰相反,是朝着文学自身的方向做前进的努力。《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选择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几次有代表性的小说创作潮流,通过对若干小说潮流的症候式分析,对其发生和发展的内部规律做出准确的揭示。如“寻根”小说对在文革后的小说领域里着力摆脱意识形态话语的控制,开始寻求作家个人的话语方式,走向“文的自觉”。其表现之一是对“自我表现”的重视,“‘自我表现’不单是一个口号,而是对文学的表现对象、创作主体及其表现方式(话语方式)的重新认定,说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潮流体现了‘文的自觉’就自觉在对以往的文学成规的重新审视和对新的文学范式的筹划和建构,而不是下意识地沿袭既有的成规。”(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73页。)表现之二是他们提出了“向文学本体回归”,实质即是由“非文学”向“文学”的“返回”。这是文学在经历了长期的非正常的发展道路后做出的必然的选择。“后新潮”小说在文学自觉上相对于“寻根”小说更进一步,在文学形式的追求上更加苛刻,体现了技术主义的美学追求。不过在精神意向上同时走向虚无主义的一路,放逐意义或干脆完全放弃对意义的追求是其经常性的创作表现。此后的“新写实”、“新历史”、“新女性”小说虽然在意义追求上不似“后新潮”小说那样极端,但是在价值观念上已完全背离于先前的革命历史叙事,而是越来越立足“私人”和“个体”的感受,从个人的角度去体验现实、话说历史、发现女性自我,重视个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存在,在叙述方法上做了很大的调整。

新时期的文学转型从诗歌领域的“朦胧诗”创作开始,其后改革的重镇落在了小说领域,在“文革”过后政治解压的前提下,以西方理论为背景,结合中国具体的文学实际发生和发展起来。《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详细梳理了这一过程,对小说创作潮流中若干理论疑点也做了详细解释,如“元小说”、“新历史”小说、“史诗性”等。以“元小说”为例,《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梳理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并对其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不再被视为不证自明的‘反映’,对‘真实性’及相关知识体系的理解是受到话语的成规所控制的,而任何话语成规都充满了疑问,并且是应当提出疑问的,这些提问及阐释,就是‘元’的涵义及其流行的原因所在”(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177页。)。从创作角度讲,“元小说早在18世纪英国小说家斯泰恩的作品《项狄传》中就出现过,而且成为他小说创作的一种基本构成方式,因此戴维·洛奇视它为‘最早的元小说’,并指出其特点是‘采用叙述者和想象的读者间对话的形式’”(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176页。)。但“元小说”的真正时兴是20世纪60年代伴随后现代主义而来的,在一些后现代主义作家如巴思、博尔赫斯、纳博科夫、福尔斯、冯尼古特等的创作当中,“元小说”是主要的形式和手法。中国作家正是在西方影响下开始“元小说”创作的,因此,《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结合马原的小说创作对“元小说”的主要特征、功能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它认为“元小说”创作特征主要包括结构方面的“打破框架”、意识方面的“自反性”以及意义方面的“不确定性”等。“元小说”功能主要有:一是暴露虚构,公开称自己的小说是虚构或杜撰的,而且以自己的虚构手法为荣;二是质询成规,突现文学成规的虚拟性和人为性,提醒人们不要把关于世界的话语等同世界本身;三是尝试各种虚构的方式,重构关于世界的话语。通过马原元小说的创作分析,《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最后做出总结:“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是中国当代元小说的源头之一;反过来说,元小说又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表征之一。”(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178页。)4.王泽龙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

同类推荐
  •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文学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建设新中国的旺盛热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取得新的历史性进步,创作队伍更加壮大,创作活力更加旺盛,当代文学在记录时代发展、见证历史巨变、弘扬民族精神,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赋予每一位作家艺术家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呼唤着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 纸边界

    纸边界

    本书将收录的诗篇分为:卷一:边界——黑暗中的行走卷二:边界——向北卷三:向南、边界——词语的异地他乡。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上)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上)

    为了让广大读者,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书中汇集了十个方面选题的20册专辑,其中:有极具想象、浓墨重彩的神话传说;有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科学幻想;有恢宏浩大、金戈铁马的战争史诗;有谋略过人、才智出众的智谋叙事;有身处险境、绝处逢生的探险见闻;有悲喜交加、震憾惊人的电影文学;有反响强烈、激起共鸣的戏剧名篇,几乎囊括现存于世的中外文学作品全部。一卷在手,纵览名篇。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不负岁月

    重生之不负岁月

    重生1995,前世本应该成功的失败者应清北,不缓不急,帮助家里开店创业,指引同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建立华夏最大的培训机构,同时合纵连横,一步一步,带领着儿时的伙伴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至于萝莉,御姐,学霸,应清北教会你什么叫爱情。
  • 网王同人--我的另一半

    网王同人--我的另一半

    我94一个小孩子,喜欢乱写~~~不符合实际,我也要写~~~~!不管怎么样只要开心就好*^_^*我建了一个网球王子的群,如果喜欢看网球王子的话,就加群57470009吧!大家可以一起玩的哦~~!
  • Twelfth Night

    Twelfth Nigh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此情不须答

    此情不须答

    某次,她郑重的问他,你介不介意以后孩子随我姓?他似笑非笑,阿宁,你是在怪我没有向你求婚吗?她明明不是这个意思。又某次,她难得撒娇,问他,你爱不爱我?他捏着她的手指,你不知道吗?她摇头,不知道哎不知道。他遗憾,不知道,那就算了。她无语。
  •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内容简介:谁都看过中医,但可曾想过,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是什么?在很多人看来,中医祖传下来的就是药草、药罐,还有泛黄的古书;也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都是高深玄妙的理论,什么阴阳五行、经络穴位之类;还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就是那些方子,垒出一堆“慢性子”的中药,时间久了才可见效。读了《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你就会对中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书中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精彩的中医故事,还有神医们的精诚之心。”
  • 御鬼武神

    御鬼武神

    武神体,鬼神魄,左手闪电,右手黑魂,谁于争锋
  • 宝宝培养宝典

    宝宝培养宝典

    共分为19章,内容包括1岁前每个月和2岁前每半岁以及学龄前每岁期间相应的体能训练方案、智能训练方案和综合培养方案等内容。
  • 会仙女志

    会仙女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品战神

    一品战神

    天原大陆。武分九阶,最强的紫金武者称为战神。神分九品,一品为最强。太武元年。异宝散落人间,群雄纷争。一个不起眼的家族小生,强势成长。天才在他剑下陨落,正义自他手中彰显。谁也不知道,他的灵魂来自地球。谁也不知道,他就是未来的“一品战神”。
  • 青苗

    青苗

    四条人命,谁是真凶?全书用15个POV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