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时候,我从下岗女工改行做媒体的业务员;从42岁,我尝试转型做一名专业的媒介地产广告人。
3.1最牛的《楚天都市报》来挖我了
2001年3月的一天,我在《武汉晨报》的一位同事给我说:“明大姐,前天我去《楚天都市报》有事,《楚天都市报》广告部的张勤耘主任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对我说:你们《武汉晨报》发行量那么小,为什么房地产广告那么火?”当年的《楚天都市报》发行量超过一百万份,而《武汉晨报》的发行量不足十万份,但2000年我一个人在武汉晨报做的房地产广告就有三百多万,而《楚天都市报》的房地产广告也只有三百万。晨报同事告诉张总说:“那是我们报社里有一位大姐非常厉害,房地产的广告全部是她一个人做回来的,许多开发商都成了她的朋友。”张总接着问:“这位大姐叫什么呵?来,你把她的名字写下来!”就这样,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张总的面前。
张总接下来对晨报同事说:“要请你帮个忙,你给明大姐说下,找个机会我想认识下她,请她吃饭,在一起坐坐。”
这位同事此时来征求我的意见。张勤耘同志现在已是《楚天都市报》的总编辑,当年的《楚天都市报》创刊时,他主管广告,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广告经营人才。当年从一元钱做起,他把《楚天都市报》的广告做到了今天的五个多亿。那时我从事广告,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听到客户提到他。2000年8月,《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杨卫平去世,我在杨卫平老总家去帮忙照顾杨总的母亲钱阿姨时,见过他一面。(我与杨卫平老总妹妹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钱阿姨对我非常好,小时,钱阿姨曾给我亲自做过一件新衣送给我,当时家境穷困的我感到无比的温暖,这恩情至今不忘。)最牛的《楚天都市报》老总想要认识我?我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同事也非常高兴,他立即给张总回了电话,十分钟后,张总回电话了:“我今晚推掉所有的应酬和活动,在东方大酒店请明大姐吃饭。”
东方大酒店是武汉当年最高级的五星级酒店,3月9日晚上6点多,张总带着他的两名部下来了。一见到我,他便说:“明大姐,久闻您的大名啊!我们楚天都市报的房地产广告是强势媒体的弱势领域,而武汉晨报在您的努力下,办成了弱势媒体的强势领域。”他的一席话,让我立即感觉楚天都市报这牛的广告主任非常了不起,他平易近人,有大媒体人的胸怀。
在一个小包房坐下来,他让人点了龙虾等菜肴非常隆重地招待我。接着向我了解武汉晨报房地产如何做得那么好的原因。我带来了一些房地产的专刊样报,给他讲了我做房地产广告的几个案例,还讲了征婚广告的故事。记得张总在听完我的讲述后说:“明大姐虽然已有四十好几,但跑起广告来,完全可以抵得上几个年轻小伙子。”我非常感动他对我勤奋、能力的认可。
晚餐结束后,他让司机送我回家,他把晨报那位同事留了下来说有事要接着谈,后来我得知张总和两个部下打的回武昌。这个细节也是让我非常感动的地方。
晨报同事很晚回到家后,给我打来电话,他说:“明大姐,您离开酒店后,张总向我打听您的收入情况,他说三天后会再请您坐一下,他让我做您的工作,希望您能到楚天都市报广告部工作。”
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因为我当年已是44岁,已是武汉晨报年龄最大的广告业务员。
三天后,张总亲自给我打来电话,约我到二桥下面的国宾大酒店面谈。
这次是张总一个人单独与我谈话,他说:“今年是我们集团成立五十周年,我给楚天都市报的领导汇报了,请您到楚天都市报广告部工作。这是我们集团成立五十年来,第一次到别的媒体挖人。您有什么要求尽管可以提出来,包括待遇方面您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谈一下。”
我被他的真诚所打动,我回答说:“非常感谢你们能这么真诚地邀请我!要说有什么要求的话,我应该是在武汉晨报提,因为我在武汉晨报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如果我去楚天都市报,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做起,没有什么要求可提。你就把我当一个普通的员工看待吧!”
那天的谈话,我基本上答应了张总的邀请,加入楚天都市报广告部的行列。
但是,我的这一想法,遭到来自家庭成员的反对。武汉晨报工作距我家非常近,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分钟的时间,儿子正在读高中,正是非常关键的时候。如果我去了楚天都市报,舍近求远,每天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就得三、四个小时,家里和孩子就全顾不上了。
是去楚天都市报,还是不去?为这事我纠结了好多天。楚天都市报张总的部下给我来过电话,说给我的新办公桌已购好,就等着我过去上班了。
想到张总的真诚和看重,冲着一个媒体强势媒体对自己的尊重——没有嫌弃我已44岁的年龄、而是看中了我能干事的能力。冲着这份真诚、这份尊重和这份看重,家里有再大的困难,路途再远,我也要去!
2001年3月12日,我带着《武汉晨报》一年的房地产周刊样报和我自己整理的“秘密武器”——我亲自一个个记录下来、我用双腿跑出来的200个客户名单手册(那是我两年的心血,上面有房地产公司的名称、楼盘名称、老总和决定广告投放的策划经理的联系方式)、还带着我收集的武汉三镇各个楼盘的资料。我拎着一个旅行用的包,如同一个出差远行的人,第一次来到了位于风景秀丽的东湖之畔的——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大厦的《楚天都市报》广告部报到。
可是就在我到楚天都市报上班的当天下午,武汉晨报老总和广告部的主任就给我打来电话、还有好多广告部的同事们,分别找我谈话,劝阻我不要离开武汉晨报。我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人从工厂走出来、下岗的女工,在媒体找到一份打工的岗位,身份都是应聘的身份,走到哪里都是打工、都是应聘。没有想到我的离开,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心和重视。想到武汉晨报给我的帮助和荣誉、给我人生提供的好平台,我不好意思给张总打电话,给楚天都市报张总的办公室发了一份传真,感谢他对我的信任,说武汉晨报不放人,我决定不去楚天都市报了。
第二天,执著的张总又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去报社再谈下。这一谈,我就再也没有办法推辞了。
2010年3月19日,我正式到《楚天都市报》上班,又开始了人生的另起一行!
3.2创办《家园》房地产周刊
到《楚天都市报》上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了一个召开“首届房地产研讨会”的方案,从拿方案到正式开会,只有三天的准备时间。研讨会分两天召开,第一天是开发商代表和房地产行业主管部门的代表参加,第二天参会的代表是房地产界的学术专家们。
3月22、23日下午,两天的研讨会如期举行,在楚天都市报的历史上第一次有这么多的地产界的开发商、主管部门领导、建筑专家聚在一起,为武汉房地产的市场走向把脉。我策划这个研讨会的目的是:为创办房地产专刊做准备、为地产工作室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为地产广告做准备,同时也是告知朋友们:我到楚天都市报来了,不再是武汉晨报的了。
用现在时尚的语言说“与会的朋友们非常给力”,两天的会议非常成功。张勤耘老总在两天会议中一步不离会场,全力支持这次会议的举办,他在这两天的会议中看到了我在地产界良好的人脉资源和号召力。
3月26日,给房地产周刊起名。那天下午,张总找来了楚天都市报编辑部的张思武老总等人,专门为房地产周刊取名。“武汉楼市周刊,武汉房地产周刊、武汉楼宇周刊”等等,大家分别列出了许多周刊的名字,刘斌老总说:就叫武汉房事行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当时《楚天都市报》副刊有个周刊叫《家园》,这个名字我非常喜欢,我就对主管这个周刊的张思武老总说:“就把你们的《家园》副刊名字让给我们吧,我们的房地产周刊就叫:《家园》周刊,张勤耘老总立即帮着我对他说:“思武,就把《家园》这名字给房地产周刊吧,张思武老总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了。
就在这一天,我们的《家园》诞生了!
4月2日,《楚天都市报》的《家园》房地产周刊创刊了!最让我感动的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朱佳林教授亲自为我们的创刊号撰写了房地产的主题文章,汉阳鹦鹉花园的销售经理孙艺和嘉禾装饰的钱总,得知我到《楚天都市报》的消息后,亲自专程送来了广告,第一期的《家园》房地产周刊有丰富的内容、武汉三镇的代表性楼盘地产广告,随着一百多万份的发行量,走进千家万户。
发行量最大的《楚天都市报》的房地产专刊《家园》的创刊,在广告界和地产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地产的老总朋友看到我们的《家园》纷纷给我打来电话表示祝贺,从这一天开始,我和我的同事们从三百万房地产广告量作为起点,开始另起一行,开始了在《楚天都市报》和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新的房地产广告的经营之路。
这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第一个房地产周刊,后来集团整合各报的经营,我们又相继创办了《楚天金报》、《湖北日报》家园房地产周刊,还在荆楚网开辟了《家园》地产栏目等房地产周刊群。
3.3“你必须向我们道歉!”
2001年5月,全国房地产企业的一个知名公司正式进入武汉。这个公司的销售主管是一位能干的女士,她是公司的一位资历较老的中层干部了。这个知名企业的到来,让武汉所有的媒体都非常重视,因为该公司的广告量大、又是全国知名的品牌企业。我立即派记者前去采访公司的老总,在《家园》房地产周刊上发表了。第二天我布置一位编辑和一位业务员到这个公司送样报并落实下一周的广告。
没有想到的是,两位同事回来含着眼泪、非常委屈地告诉我:销售经理把她们俩训斥了一顿。她说给杨总采访的文章写短了,文章在排版也有问题,没有放在周刊最好的位置;把下周的广告也给撤了,并说要把广告发到别的媒体上;还说他们是许多媒体争相报道的企业,对此次没有写好的报道的事要求记者向杨总赔礼道歉。
我听到这些非常生气,看到我的同事为了工作受到来自广告主的指责,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一边安慰她们,一边拿起手提包对她们说:“我现在就去这个公司见识下这位经理,相信这只是她个人的行为,而不是这个优秀企业的作为。你们等着,我一定让她向你们赔礼道歉!”
从武昌乘公交车、转车,我心急火燎地赶到当年最高档的写字楼、这个公司的办公室。我没有直接去找这位经理本人,而是找来她的一位部下,他正好是我原来在武汉晨报的一位年轻同事。我对他说:“你现在去给你们经理说:楚天都市报家园房地产周刊的明姐非常生气地来了,点名非要见杨总不可。”(当时我还是不想把关系搞僵,只是想教训下这位销售经理,所以来了个先发制人,先摆了个要打架的的架式。)不一会儿,这位经理来了,她见到我非常客气,我开门见山地说道:“经理同志你好,媒体采写老总的专访是不受企业限制的,而是根据记者的采访和新闻的要求来写,不能是为了广告而写。你今天对我们的两位同事的指责没有道理,如果为此要撤下周在楚天都市报的广告,那我今天就是专门上门来告诉你:从今以后,我们楚天都市报不要你们一分钱的广告,你尽管撤好了!但你必须向我们的两位工作人员为你今天的失礼赔礼道歉。相信你们这个知名的企业文化不是你这样体现的!这只是你个人的行为。”义正辞严地说完,我就告辞了。
在回报社的车上,我的手机就响了,这位经理打来的,她在电话里非常诚恳地说:“明姐,今天上午是我不好,我不应该对你的部下那么无理,我向您道歉,我也会亲自给你的部下打电话道歉。下周的广告不撤。希望楚天都市报能长期与我们合作。”听到这里,我的气烟消云散。广告人要看客户的脸色,要求人,但还是要有气节,不能为了广告一味地低头,那样不会争取来广告,还会降低了人格。
回到报社办公室,那两位受委屈的同事立即走到我面前与我相拥,并对我说:“明姐,你真神奇啊!她真的给我们道歉了,说下周广告也不撤了。”我们脸上都挂着幸福的微笑。
后来,我与这位经理的关系处得非常好,我说这是不打不相识,我们与这个公司的几任老总和销售经理都有非常深的友情。
3.4我们的“夜总会”
“夜总会”——就是夜里总是开会,这是我在地产部倡导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我将地产部的成员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是:汉口、汉阳、武昌和装饰建材小组。每天早上一上班,我抓紧时间开晨会,把各小组的工作布置,宣布散会后对大家说:“大家不要呆在办公室啊,都出去晃啊!生命在于晃动啊!”我的话音一落,准会引来大家的一阵笑声。
我们白天的时间非常宝贵,各小组成员要到武汉三镇的各个楼盘去了解情况、联系业务,或者是采访、与客户沟通。白天是很难有时间把大家聚在一起开会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回办公室,我会在开会前让同事安排好晚餐,有时是盒饭、有时是叫外卖的汉堡包。大家聚在一起就一个主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一场思想的盛宴激情上演。晚上,报社大楼我们所在的这一层通常只有我们地产部的办公室是灯火通明,我就在心里想:“我们如此这般地勤奋,我们当然能战胜对手!”
“夜总会”上,大家是彻底放松的、谈话自由的,往往一个话题讲到兴奋处,我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边踱着步边讲;有时又会坐到桌子的边缘上,手舞足蹈地高谈阔论;会上,我的同事们往往也会高声地与我争论,激动时也会有人站起来“指点江山”;有时我又是一个专注而宁静的听众,看同事们表演、演讲。我们的“夜总会”仿佛是作战会,在很多时候,我其实充当的是一位演说家、一个鼓动者,我的责任是调动大家的激情,使这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在这个时刻都集中到一个策划方案上来,把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想得周全。开“夜总会”时,有哄堂大笑,也有兴奋地尖叫;有发自内心的掌声,也有拍案叫绝的一声“好”,划破了静寂的夜空。
还有的时候,大家会七嘴八舌地争论,有时会有人跳出来把我刚提出来的一个想法“粉”了,然后就会有人拍手叫好,跟着“起哄”,而我这时不是老大了,只要有道理我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宣布执行那个把我计划“粉”了的同事提出的可行方案。
一次次的“夜总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爱上了地产广告策划这份工作,使这份平凡的工作不再是简单而枯燥的广告数字。“夜总会”使我们的工作富有了激情和诗意,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