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中,每一座去过的城市都有一种代表它的颜色,北京是金色的,因为它是首都,金碧辉煌;杭州是绿色的,因为那里的西湖沿岸都飘拂着嫩绿的柳条;内蒙古是蓝色的,因为那里的天空永远都是蔚蓝的;而上海,却始终找不到一种合适它的颜色与之对应,因为它是五彩缤纷的。这表现在上海女人的服饰上,展示在南京路两旁的店面上,隐藏在衡山路精致的吧厅里。
我曾在上海生活了三年,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但和许多人追慕上海的繁华不一样的是,我去上海除了工作需要外,完全是为了追寻那些曾经在那里生活和创作过的文学家的足迹。在那段日子里,我不止一次地参观了鲁迅的故居,到徐志摩生前居住过的四明村踏访,在上海江滩的夜色里独自漫步,徘徊在一幢幢老旧的石库门前……
那时的上海给我的印象是灰色的,那段日子就好像生活在老上海的纪录片中,后来上海的颜色渐渐地开始变暖和了,鲜艳了。由于人不能总是生活在过去的历史中,当我置身于现代的上海,入目的都是香车美女,耳旁的歌声也从邓丽君甜美的小调变成了周杰伦含糊不清的歌词。在我到上海的第二年,上海的颜色变成了红色,因为它的时尚与香艳。
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所以还是更愿意回到自己的小屋静静地看书,静静地写作。小屋当时就我一个人住,夜深人静的时候,一盏台灯,一本好书,就是最好的伙伴。书看累了,就趴在窗前看窗外的风景,看楼下来往的车辆,还有那行色匆匆的路人,有时我会猜测,他们是去哪里,旅馆还是回家?关了灯,拉上窗帘,一切便都看不见了,上海变成了黑色。
第三年,由于种种缘故,我搬出了原来的小屋,和一个爱好摄影的小伙子合租了一套房,他是一个对摄影十分痴迷的男孩,我的世界也因他而增加了更多的颜色。这时的上海,仿佛披上了彩色的衣裳,各种品牌的小轿车,风格各异的建筑群,衣着前卫的红男绿女,逐渐代替了过去上海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尤其是从东方明珠电视塔上往下看,整个上海一览无余,白天还好,到了晚上,那真叫一个五彩缤纷,仿佛脚下是一片色彩的海洋。
可是“他乡虽好,终非久留之地”,经历了三年的沪上沉浮后,我最终还是选择返回故乡,因为故乡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离开上海的前夕,我最后看了它一眼,依旧那样灯火辉煌,色彩斑斓……我想将来可能还会回去看看,希望那个时候,能够寻找到一种真正代表上海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