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男人,有人说他是沙场骁将,有人说他是民族叛徒,有人说他是真情种子,有人说他是势利小人……他就是那个身为明朝崇祯皇帝钦定的山海关守将,在崇祯帝上吊自杀后,先是准备投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但在得知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掠去后,又“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逼得一代枭雄李自成功败垂成,后来又在清朝康熙皇帝坚决削藩的压力下再次叛清的吴三桂。
如果光看看以上的这份简历,你可能会觉得此人的一生过得实在不够光彩,但如果你真正了解此人一生的始末后,或许便又是一番感想了。
这还要从明朝天启末年说起。那一年吴三桂十六岁,拜在其舅祖大寿门下学习武艺,其父吴襄是祖大寿手下的一个总兵官。一日,吴襄带领五百名骑兵出城巡逻,不料竟和皇太极率领的四万满洲兵遭遇,被重重包围。吴三桂闻讯立即催促舅舅发兵救援,可祖大寿却以兵少为由拒绝出战。无奈之下吴三桂只有率领自家的二十几名家丁冲出城门,杀入了四万满洲兵的重围之中,在找到父亲的队伍后大呼:“跟我来!”并带领五百骑杀出重围。皇太极怀疑明军有诈,没有追赶,听任吴三桂将父亲的人马救回。这次战斗震惊全军。从此少年吴三桂“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英名在辽境无人不知。
此后,吴三桂的仕途一路坦荡,年仅二十八岁就做到了镇守一方的宁远总兵。关于吴三桂的相貌,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三桂巨耳隆准,无须,瞻视顾盼,尊严若神。善骑射,躯干不甚伟硕而勇力绝人。沉鸷多谋,颇以风流自赏。”放在今天至少也是个美男子,加上文武双全,应该是众多女子心仪的对象。吴三桂生在杏花烟雨的江苏高邮,却长在风霜凌厉的辽东大地。他的气质中兼具北人的粗豪和南人的文雅,就连当时的大诗人吴梅村也写诗赞他“白皙通侯最少年”。
崇祯十七年(1644),将吴三桂载入史册的时刻就要到来了。这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改元,旋即渡河东征,一路势如破竹。此时,吴三桂手下的三万关宁铁骑成了大明朝最后一张王牌。可吴三桂的铁骑能挽救得了腐朽的明朝吗?其实以吴三桂的性格,本是想做个中兴之将的,只可惜天意弄人,就在吴三桂带兵从宁远赶赴山海关的途中,农民军攻陷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也随即变成了过眼云烟。怎么办?就在这时,已经身为大顺皇帝的李自成派来了信使,内容无须多说,两个字:“劝降”。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无从选择,如果非要在满清鞑子和同为汉人的李自成之间进行选择,我想,吴三桂应该选择李自成作为新的君主,不然就将沦为民族叛徒。事实也的确如此,吴三桂将山海关交给了大顺农民军,自己率所属部队向京城开拔,准备投靠李自成,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进行着。
但老天爷似乎要故意捉弄吴三桂,当他来到永平以西的沙河驿时,突然得到消息,他留在北京的爱妾陈圆圆已经成为了李自成部将“权将军”刘宗敏的人了。谁也没有想到,这对于拿着山海关作为礼物以换取后半生前程的吴三桂来说,竟然有着晴天霹雳一般的效应,史书上记载吴三桂闻之大怒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当即调转马头,三万大军如同一头暴怒的雄狮直扑山海关,守城的农民军还不知何故已全部变成刀下冤魂。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那句著名的典故“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由来。
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吴三桂将自己的名字载入了中国的史册,同时也彻底逆转了满清将军多尔衮和大顺皇帝李自成的命运。在此之前,形势其实是对大顺军极为有利的,只要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以汉满当时的实力对比可以说是在伯仲之间,但若真打起来,吴三桂精锐的关宁铁骑加上李自成强大的农民军,满清未必是汉族军队的对手。其实亡国前的明朝军队实力也不在清军之下,只是由于要同时对付关外清军的侵扰和国内李自成农民军的起义,使得明军左支右绌,顾此失彼,最终没有倒在外敌满清的马蹄之下而是亡在了自己的人民(李自成的农民军)手中。大顺军此时统一了全国,已没有了内乱之忧,如果再加上吴三桂的归顺,双方合力固守山海关,满清想吞并中原将难上加难,神勇将军多尔衮即使再神勇也只有望“关”兴叹了。按照这样的设想,李自成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继刘邦、朱元璋之后的第三位白手起家的平民皇帝,吴三桂也将成为大顺王朝的“开国功臣”。不过我想,以李自成的性格,吴三桂好景也不会太长,这一点吴三桂应该早已料到,刘邦和朱元璋对待开国功臣的态度不能不作为前车之鉴,况且他还是个前朝的降将,所以“冲冠一怒为红颜”有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幌子。可以说,吴三桂有点像当年的韩信,也曾在项羽和刘邦之间进行两难的选择,他投向哪一边,哪一边就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如果吴三桂投向了李自成,李自成很有可能将成为第二个刘邦;他最终之所以选择了多尔衮,也许在他看来,满人不会像汉人那么奸诈?
历史继续不可思议地向前推进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李自成将吴家满门三十余口在北京二条胡同全部杀光,吴三桂再次大怒,为了表示自己对满清的忠心,也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怒,他率军向李自成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两强相遇勇者胜,此时的李自成农民军大部已是贪图享乐的强弩之末,已丧失了初期革命的朝气,面对不要命的关宁铁骑,一败再败,最终在吴三桂和清军的联合追击下,刚刚建立的大顺王朝土崩瓦解,就连李自成本人也于1645年在湖北神秘消失。
可以说,没有吴三桂,就没有后来的大清王朝,大清朝也确实没有亏待他,在顺治十七年(1660)吴三桂被封藩云南,位享人臣之极。可以了,该歇歇了,那么就在云南这个四季如春的地方颐养天年吧。但是封建专制的宿命,是命定了不会让他留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就在康熙十二年(1673),此时吴三桂已经在云南过了十三年无忧无虑的好日子,而清朝也自觉壮大巩固了,于是一纸撤藩令送到了吴三桂的手中。这对于年届六十二岁的他来说无疑是又一个晴天霹雳!但是他不想再叛清了,可事到临头,不叛也得叛,要让康熙知道我平西王的厉害。在那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吴三桂率领二十万人马又一次踏上了征程。
吴三桂的军队一开始便势如破竹,如猛虎下山,连战连捷,所到之处,清军望风披靡。一直打到了长江边上,这时,吴军士气高涨,大有反清复明之势。但吴三桂毕竟老了,他也没有称王称霸的野心,于是按兵不动了,他想通过这个举动,向朝廷表明他并不是想真的要反叛,只是想保住自己应得的那份利益。认为大军一路的摧城拔寨足以吓倒北京城里的小皇帝,这也正是吴三桂难成大器的根本所在,如果当年他一举打过长江,可能中国历史又会因为他而改变前进的轨迹。正如当代一位蒙古族作家所言:“这正是他这个精明的投机者和真正的历史伟人之间的差别,也是他注定不能成大器的证明。他这样的人,在历史脉络的缝隙间可以游刃有余,却缺乏引导历史、创造历史的眼光和识度。”由于吴三桂长久以来的投机心理,断送了其最后的前程,同时为清军赢得了反扑的时间。康熙十七年(1678),在他起兵五年之后,六十七岁的吴三桂在长沙病亡。
纵观吴三桂的一生,可以说是无比光彩,也可以说是非常窝囊;可以说是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也可以说是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在明朝,他是“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一代名将;在清朝,他是“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卖国巨奸。他先是在得知明崇祯皇帝自杀后弃大明投大顺李自成,又在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掠去后愤而联合满清灭掉了大顺,之后由于清康熙帝下令削藩再次反叛,最终兵败病亡。他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投靠新的主人,又不断地因为各种原因在反叛新主的历程中度过的,而且每次都不是完全出于自愿,而是被逼无奈或者怒火攻心。难道反叛竟是他的宿命?他天生就是一个无法逃脱宿命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