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文人往往都要经过身心莫大的考验。屈原如此,杜甫如此,苏东坡又何尝不是如此。
苏东坡一直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大词人。因为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些都是中国词坛上的千古绝唱。
今天,当我们谈到这些词章的时候仍然还是为他的文采和胸襟而津津乐道,而感慨万千,这就是苏东坡的魅力所在。作为一位词人,他把宋词这种文学表达形式推上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作为一名官员,他造福一方,在杭州修建了著名的苏堤,与前朝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在此间所筑的白堤遥相呼应,仿佛要在中国的文学地理上也寻找到一种历史性的对映。
但作为政客,苏东坡却是不太合格的,按现在的观点,他不太顾官场的规则。他那过于纯真与豁达的性格和那狂放的才气,太个人化了,以至在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都难以相处,所以在两派当权时都因相忤而一再遭贬。也许是天才就必须接受磨难,也许真正的佳作一定要经过强烈的刺激后才能完成。但在种种的排挤和伤害面前苏东坡没有低落,更没有浸没掉他的万丈才情。相反,苏东坡最为后人传诵的几篇词赋都是在贬谪为地方官员的时候写下的,比如在任黄州团练使时所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几乎大江南北都留下了这位大文豪被贬谪的足迹,到最后甚至被放逐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的海南。但他在这里一样快活,一样喝酒,他甚至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已然超脱,不仅是诗词上的超脱,更是整个文化人格上的超脱。这种超脱使他完成了从著名诗人到伟大诗人的蜕变,也使他更加懂得只要始终保持一颗诗人般纯真的心灵,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