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后面那些篇页,或者后面那一大段文字的时候,我是在孤独地生活着,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距离任何邻居一英里,只靠着我双手劳动,养活我自己。在那里,我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过客了。”这是美国作家梭罗在其代表作《瓦尔登湖》卷首的一段话。
看着这段话,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一大片美丽的湖泊,湖岸边有一间小木屋,木屋的主人便是《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这位西方的陶渊明带领我走进他的世界,再没有俗世的尘嚣,也看不见汽车和高楼大厦。有的只是清亮的湖泊,白色的飞鸟,广袤的森林……我与老梭一起钓鱼、作诗、再到森林中去骑马狩猎。不分长幼、不分国籍、不分贫富……正如老梭在散文《论散步》中所说:“我要把人当作大自然的居民,甚至大自然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社会的一员。”这与我们中国古典文化中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是多么不谋而合啊!
老梭还告诉我,他这种生活并非隐居,而是在实践一种符合超验主义理想的生活方式。他反对奢侈和虚荣,认为过分沉湎于物质享受只会使人失去生活的真正意义,所以,他主张返璞归真,提倡人的生活应该“简朴、简朴、再简朴”。他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也正是为了摆脱身外之物的干扰,专心致志地聆听自然界的启示,使自己真正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我多么地羡慕他啊!这也正是我追求了多年而不得的生活方式。想想自己,白天要为生活奔波,夜里才能得出余暇去家附近的江滩散步,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稍微品尝一下与大自然亲近的滋味。老梭知道我的苦恼后轻轻笑道:“这也不错啊,其实只要你心中澄净,哪里都可以变成瓦尔登湖。”我听后,顿有所悟。便又问道:“您认为什么样的散文才是好的散文呢?”老梭思索了一会儿道:“把自己的心灵融入写作的对象之中,将最真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句话使我的心为之一亮,我觉得这就是他的《瓦尔登湖》。
我和老梭就一边并驾缓缓地走着,一边畅谈天地。不知不觉已到了黄昏时分,我们驰马回到了瓦尔登湖畔,几乎是同时拉紧了马头,两匹骏马齐声长嘶,打破了湖面的宁静,惊起了一滩鸥鹭,它们拍着翅膀向森林的深处飞去。我与老梭相视而笑,老梭道:“这样的美景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见到哦。”我道:“是啊,大自然才是我们人类真正伟大的母亲,可是我们却不断地在伤害她。”老梭的脸色阴沉了,不高兴地道:“不说这些了,说了也无用,还是回屋去吃肉喝酒吧。”
那一夜,在梭罗亲手建筑的小木屋中,我与老梭畅谈了许多关于自然与人生的话题,直到大醉方休,醒来时,才发现自己竟伏在自家的书桌上,原来只是黄粱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