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0000000006

第6章 浪游记快(1)

余游幕三十年来,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与滇南耳。惜乎轮蹄征逐,处处随人,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道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聊以平生所历者记之。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宿儒:素有声望的学者。)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离城约十余里。不通陆路。近山见一石洞,上有片石,横裂欲堕,即从其下荡舟入。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声。此幼时快游之始。惜乎兰亭、禹陵未能一到,至今以为憾。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设帐于家:在家里办学。),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余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脂粉气:此处是指人工雕琢的痕迹。),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苏小:即苏小小。南齐钱塘的著名歌妓。)墓在西泠桥侧。土人指示,初仅半丘黄土而已。乾隆庚子,圣驾南巡,曾一询及。甲辰春,复举南巡盛典,则苏小墓已石筑其坟,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名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有崇文书院(书院:书院之名始于唐,为藏书与讲学之所,一般选山林名胜之地为院址。),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

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坐良久,阳乌将落,相携下山,南屏晚钟动矣。韬光、云栖,路远未到。其红门局之梅花,姑姑庙之铁树,不过尔尔。紫阳洞予以为必可观,而访寻得之,洞口仅容一指,涓涓流水而已。相传中有洞天,恨不能抉门而入。

清明日,先生春祭扫墓,挈余同游。墓在东岳,是乡多竹,坟丁掘未出土之毛笋,形如梨而尖,作羹供客。余甘之,尽其两碗。先生曰:“噫!是虽味美而克心血,宜多食肉以解之。”余素不贪屠门之嚼,至是饭量且因笋而减。归途觉烦躁,唇舌几裂。过石屋洞,不甚可观。水乐洞峭壁多藤萝,入洞如斗室,有泉流甚急,其声琅琅。池广仅三尺,深五寸许,不溢亦不竭。余俯流就饮,烦躁顿解。洞外二小亭,坐其中可听泉声。衲子请观万年缸。缸在香积厨,形甚巨,以竹引泉灌其内,听其满溢,年久结苔,厚尺许,冬日不冰,故不损也。

辛丑秋八月,吾父病疟返里。寒索火,热索冰,余谏不听,竟转伤寒,病势日重。余侍奉汤药,昼夜不交睫者几一月。吾妇芸娘亦大病,恹恹在床。心境恶劣,莫可名状。吾父呼余嘱之曰:“我病恐不起,汝守数本书,终非糊口计。我托汝于盟弟蒋思斋,仍继吾业可耳。”越日,思斋来,即于榻前命拜为师。未几,得名医徐观莲先生诊治,父病渐痊,芸亦得徐力起床,而余则从此习幕矣。此非快事,何记于此?曰:此抛书浪游之始,故记之。

思斋先生名襄。是年冬,即相随习幕于奉贤官舍。有同习幕者,顾姓名金鉴,字鸿干,号紫霞,亦苏州人也。为人慷慨刚毅,直谅不阿(直谅不阿:正直而刚正不阿。)。长余一岁,呼之为兄。鸿干即毅然呼余为弟,倾心相交。此余第一知己交也,惜以二十二岁卒,余即落落寡交。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鸿干者否?忆与鸿干订交,襟怀高旷,时兴山居之想。

重九日,余与鸿干俱在苏,有前辈王小侠与吾父稼夫公唤女伶演剧,宴客吾家。余患其扰,先一日约鸿干赴寒山登高,藉访他日结庐之地。芸为整理小酒榼(酒榼:古代盛酒的器具。)。越日,天将晓,鸿干已登门相邀。遂携榼出胥门,入面肆,各饱食。渡胥江,步至横塘枣市桥,雇一叶扁舟,到山,日犹未午。舟子颇循良,令其籴米(籴米:买米。)煮饭。余两人上岸,先至中峰寺。寺在支硎古刹之南,循道而上,寺藏深树,山门寂静,地僻僧闲,见余两人不衫不履,不甚接待。余等志不在此,未深入。

归舟,饭已熟。

饭毕,舟子携榼相随,嘱其子守船。由寒山至高义园之白云精舍。轩临峭壁,下凿小池,围以石栏,一泓秋水,崖悬薜荔,墙积莓苔。坐轩下,惟闻落叶萧萧,悄无人迹。出门有一亭,嘱舟子坐此相候。余两人从石罅中入,名“一线天”,循级盘旋,直造其巅,曰“上白云”,有庵已坍颓,存一危栈,仅可远眺。小憩片刻,即相扶而下,舟子曰:“登高忘携酒榼矣。”鸿干曰:“我等之游,欲觅偕隐地耳,非专为登高也。”舟子曰:“离此南行二三里,有上沙村,多人家,有隙地,我有表戚范姓居是村,盍往一游?”余喜曰:“此明末徐俟斋先生隐居处也,有园,闻极幽雅,从未一游。”于是舟子导往。

村在两山夹道中。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茆舍,不愧隐者之居。中有皂荚亭,树大可两抱。余所历园亭,此为第一。园左有山,俗呼鸡笼山,山峰直竖,上加大石,如杭城之瑞石古洞,而不及其玲珑。旁一青石如榻,鸿干卧其上曰:“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可以开樽矣。”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土人知余等觅地而来,误以为堪舆(堪舆:风水先生。),以某处有好风水相告。鸿干曰:“但期合意,不论风水。”岂意竟成谶语!

酒瓶既罄,各采野菊插满两鬓。归舟,日已将没。更许抵家,客犹未散。芸私告余曰:“女伶中有兰官者,端庄可取。”余假传母命呼之入内,握其腕而睨之,果丰颐白腻。余顾芸曰:“美则美矣,终嫌名不称实。”芸曰:“肥者有福相。”余曰:“马嵬之祸,玉环之福安在?”芸以他辞遣之出,谓余曰:“今日君又大醉耶?”余乃历述所游,芸亦神往者久之。

癸卯春,余从思斋先生就维扬之聘,始见金、焦面目。金山宜远观,焦山宜近视,惜余往来其间,未尝登眺。渡江而北,渔洋所谓“绿杨城郭是扬州”一语已活现矣!

平山堂离城约三四里,行其途有八九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其最难位置处,出城入景,有一里许紧沿城郭。夫城缀于旷远重山间,方可入画。园林有此,蠢笨绝伦。而观其或亭或台,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触目:刺眼。),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城尽以虹园为首,折面向北,有石梁,曰“虹桥”,不知园以桥名乎?桥以园名乎?荡舟过,曰“长堤春柳”,此景不缀城脚而缀于此,更见布置之妙。再折而西,垒土立庙,曰“小金山”,有此一挡,便觉气势紧凑,亦非俗笔。闻此地本沙土,屡筑不成,用木排若干,层叠加土,费数万金乃成,若非商家,乌能如是(乌能如是:怎能如此。)!

过此有“胜概楼”,年年观竞渡于此。河面较宽,南北跨一莲花桥,桥门通八面,桥面设五亭,扬人呼为“四盘一暖锅”。此思穷力竭之为,不甚可取。桥南有莲心寺,寺中突起喇嘛白塔,金顶缨络,高矗云霄,殿角红墙,松柏掩映,钟磬时闻,此天下园亭所未有者。

过桥见三层高阁,画栋飞檐,五彩绚烂,叠以太湖石,围以白石栏,名曰“五云多处”,如作文中间之大结构也。过此,名“蜀冈朝阳”,平坦无奇,且属附会。将及山,河面渐束,堆土植竹树,作四五曲,似已山穷水尽,而忽豁然开朗,平山之万松林已列于前矣。“平山堂”为欧阳文忠公所书。所谓淮东第五泉,真者在假山石洞中,不过一井耳,味与天泉同;其荷亭中之六孔铁井阑者,乃系假设,水不堪饮。九峰园另在南门幽静处,别饶天趣,余以为诸园之冠。康山未到,不识如何。此皆言其大概,其工巧处、精美处,不能尽述,大约宜以艳妆美人目之,不可作浣纱溪上观也。余适恭逢南巡盛典,各工告竣,敬演接驾点缀,因得畅其大观,亦人生难遇者也。

甲辰之春,余随待吾父于吴江何明府幕中,与山阴章苹江、武林章映牧、苕溪颐蔼泉诸公同事,恭办南斗圩行宫,得第二次瞻仰天颜。一日,天将晚矣,忽动归兴。有办差小快船,双橹两桨,于太湖飞棹疾驰,吴俗呼为“出水辔头”,转瞬已至吴门桥。即跨鹤腾空,无此神爽。抵家,晚餐未熟也。

吾乡素尚繁华,至此日之争奇夺胜,较昔尤奢。灯彩眩眸,笙歌聒耳,古人所谓“画栋雕甍”、“珠帘绣幕”、“玉栏干”、“锦步障”,不啻过之(不啻过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余为友人东拉西扯,助其插花结彩,闲则呼朋引类,剧饮狂歌,畅怀游览。少年豪兴,不倦不疲。苟生于盛世而仍居僻壤,安得此游观哉!

是年,何明府因事被议,吾父即就海宁王明府之聘。嘉兴有刘蕙阶者,长斋佞佛,来拜吾父。其家在烟雨楼侧,一阁临河,曰“水月居”,其诵经处也,洁静如僧舍。烟雨楼在镜湖之中,四岸皆绿杨,惜无多竹。有平台可远眺,渔舟星列,漠漠平波,似宜月夜。衲子备素斋甚佳。

至海宁,与白门史心月、山阴俞午桥同事。心月一子名烛衡,澄静缄默,彬彬儒雅,与余莫逆,此生平第二知心交也。惜萍水相逢,聚首无多日耳。游陈氏安澜园,地占百亩,重楼复阁,夹道回廊;池甚广,桥作六曲形;石满藤萝,凿痕全掩;古木千章,皆有参天之势;鸟啼花落,如入深山。此人工而归于天然者。余所历平地之假石园亭,此为第一。曾于桂花楼中张宴,诸味尽为花气所夺,惟酱姜味不变。姜桂之性老而愈辣,以喻忠节之臣,洵不虚也。

出南门,即大海,一日两潮,如万丈银堤破海而过。船有迎潮者,潮至,反棹相向,于船头设一木招,状如长柄大刀。招一捺,潮即分破,船即随招而入。俄顷始浮起,拨转船头,随潮而去,顷刻百里。

塘上有塔院,中秋夜曾随吾父观潮于此。循塘东约三十里,名尖山,一峰突起,扑入海中。山顶有阁,匾曰“海阔天空”,一望无际,但见怒涛接天而已。

余年二十有五,应徽州绩溪克明府之召,由武林下“江山船”,过富春山,登子陵钓台。台在山腰,一峰突起,离水十余丈。岂汉时之水竟与峰齐耶?月夜泊界口,有巡检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此景宛然。黄山仅见其脚,惜未一瞻面目。

绩溪城处于万山之中,弹丸小邑,民情淳朴。近城有石镜山,由山弯中曲折一里许,悬崖急湍,湿翠欲滴。渐高,至山腰,有一方石亭,四面皆陡壁。亭左石削如屏,青色光润,可鉴人形,俗传能照前生。黄巢至此,照为猿猴形,纵火焚之,故不复现。

离城十里有“火云洞天”,石纹盘结,凹凸巉岩,如黄鹤山樵(黄鹤山樵:元代画家王蒙。元末隐居黄鹤山,因号黄鹤山樵。)笔意,而杂乱无章,洞石皆深绛色。旁有一庵甚幽静,盐商程虚谷曾招游,设宴于此。席中有肉馒头,小沙弥眈眈旁视,授以四枚。临行以番银二圆为酬。山僧不识,推不受。告以一枚可易青钱七百余文。僧以近无易处,仍不受。乃攒凑青蚨六百文付之,始欣然作谢。他日余邀同人携榼再往,老僧嘱曰:“曩者小徒不知食何物而腹泻,今勿再与。”可知藜藿之腹,不受肉味,良可叹也。

余谓同人曰:“作和尚者,必居此等僻地,终身不见不闻,或可修真养静。若吾乡之虎丘山,终日目所见者妖童艳妓,耳所听者弦索笙歌,鼻所闻者佳肴美酒,安得身如枯木、心如死灰哉?”

又去城三十里,名曰“仁里”,有花果会,十二年一举,每举各出盆花为赛。余在绩溪适逢其会,欣然欲往,苦无轿马,乃教以断竹为杠,缚椅为轿,雇人肩之而去。同游者惟同事许策廷,见者无不讶笑。至其地,有庙,不知供何神。庙前旷处高搭戏台,画梁方柱,极其巍焕,近视则纸扎彩画,抹以油漆者。

锣声忽至,四人抬对烛,大如断柱,八人抬一猪,大若牯牛,盖公养十二年始宰以献神。策廷笑曰:“猪固寿长,神亦齿利。我若为神,乌能享此!”余曰:“亦足见其愚诚也。”

入庙,殿廊轩院所设花果盆玩,并不剪枝拗节,尽以苍老古怪为佳,大半皆黄山松。既而开场演剧,人如潮涌而至,余与策廷遂避去。未两载,余与同事不合,拂衣(拂衣:拂袖,表示决绝。)归里。

余自绩溪之游,见热闹场中卑鄙之状不堪入目,因易儒为贾。余有姑丈袁万九,在盘溪之仙人塘作酿酒生涯,余与施心耕附资合伙。袁酒本海贩,不一载,值台湾林爽文之乱,海道阻隔,货积本折,不得已,仍为“冯妇”(冯妇:人名。冯妇善搏虎,他成为一个读书人后,偶然看见老虎,又情不自禁去搏虎。见《孟子·尽心上》。此处代指重操旧业。)。馆江北四年,一无快游可记。

迨居萧爽楼,正作烟火神仙。有表妹倩徐秀峰自粤东归,见余闲居,慨然曰:“足下待露而爨(待露而爨:用露水做饭。比喻生活没有保障。),笔耕而炊,终非久计,盍偕我作岭南游?当不仅获蝇头利也。”芸亦劝余曰:“乘此老亲尚健,子尚壮年,与其商柴计米而寻欢,不如一劳而永逸。”余乃商诸交游者,集资作本,芸亦自办绣货,及岭南所无之苏酒醉蟹等物。禀知堂上,于小春十日,偕秀峰由东霸出芜湖口。

长江初历,大畅襟怀。每晚,舟泊后,必小酌船头。见捕鱼者罾幂不满三尺,孔大约有四寸,铁箍四角,似取易沉。余笑曰:“圣人之教,虽曰‘罟不用数’,而如此之大孔小罾,焉能有获?”秀峰曰:“此专为网鳊鱼设也。”见其系以长绠,忽起忽落,似探鱼之有无。未几,急挽出水,已有鳊鱼枷罾孔而起矣。余始喟然曰:“可知一己之见,未可测其奥妙。”

一日,见江心中一峰突起,四无依倚。秀峰曰:“此小孤山也。”霜林中,殿阁参差。乘风径过,惜未一游。至滕王阁,犹吾苏府学之尊经阁移于胥门之大马头,王子安序中所云,不足信也。即于阁下换高尾昂首船,名“三板子”,由赣关至南安登陆。值余三十诞辰,秀峰备面为寿。越日,过大庾岭,山巅一亭,匾曰“举头日近”,言其高也。山头分为二,两边峭壁,中留一道如石巷。口列两碑,一曰“急流勇退”,一曰“得意不可再往”。山顶有梅将军祠,未考为何朝人。所谓岭上梅花,并无一树,意者以梅将军得名梅岭耶?余所带送礼盆梅,至此将交腊月,已花落而叶黄矣。

过岭出口,山川风物,便觉顿殊。岭西一山,石窍玲珑,已忘其名,舆夫(舆夫:轿夫。)曰:“中有仙人床榻。”匆匆竟过,以未得游为怅。

至南雄,雇老龙船,过佛山镇,见人家墙顶多列盆花,叶如冬青,花如牡丹,有大红、粉白、粉红三种,盖山茶花也。

腊月望,始抵省城,寓靖海门内,赁王姓临街楼屋三椽。秀峰货物皆销与当道,余亦随其开单拜客,即有配礼者,络绎取货,不旬日而余物已尽。除夕,蚊声如雷。岁朝贺节,有棉袍纱套者,不惟气候迥别,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迥异。

同类推荐
  • 红楼梦(最爱读国学书系)

    红楼梦(最爱读国学书系)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红楼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
  • 访鬼笔录2:勿心慌别发抖

    访鬼笔录2:勿心慌别发抖

    即将毕业的高中少女小艾在情人节当天遭遇意外事故成为了死神助理。在成为助理之后,小艾作为地府的公务员开始接触到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来到地府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人生,小艾开始把她每天的精彩见闻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本笔录……
  • 赌石笔记

    赌石笔记

    赌石,简而言之,就是关于一场石头的赌博。赌石,刚开始是赌一块石头,后来变成了赌一段河流,然后是赌一个石种,然后是赌“人”最后的赌注是:奇石还是和田玉?最大一笔赌注达到赏石业的最高境界。然而,本书又不是一本纯粹的关于财富传奇的小说,似乎又是一本犯罪小说,另一条线索是一桩小镇扑朔迷离的谋杀案,折射出八十年代中国乡村和城市的观念碰撞及由此引发的悲剧。黑暗的小镇里隐藏着什么秘密?一个小镇女孩的离奇死亡,使小镇弥漫着骇人听闻的流言,诡异的水下龙鱼,山顶神秘的小屋和蹊跷的火灾,都和尸体手中的那颗温润的石头有关?
  • 无常

    无常

    《无常》内容提要:这是四个发生的黄山的故事。故事之一,一个似是而非的武侠复仇故事,阐述剑道与人,玄妙而哲理;故事之二,讲述商品经济冲击下的人性扭曲,纷纭世界背后的色与空,好看而有意味;故事之三,一则佛学公案,叙述一个女子禅定与悟道的过程,空灵而静谧;故事之四,描述美与生命、现实与幻想、生命与死亡,飘忽而不确定。四个故事,各自成章,似乎又有某种不确定的轮回相联系,组合在一起,模糊时空的概念,提示人生的意义和疑问。
热门推荐
  • 惑国妖后倾天下

    惑国妖后倾天下

    前世,她泣血上书,身为夫君的他却熟视无睹……一国之君懦弱到无法保护爱妻,“清君侧”三字斩断她一切努力和希望,“妖后”之名令她死无全尸。白绫束缚下多了一个冤魂,却指引了轮回的路……极乐世界中接到上界尊旨,陨国气数已尽,必将由故王后倾覆旧朝,改朝换代……索后重生的时刻,亦是陨国走上穷途之时!“前世害我,我要你生不如死;敢背叛我,我要你血债血偿!那些恨我的怨我的,我要你们知道,谁才真正掌控天下!”初试重生宫斗风~希望大家喜欢!首先保证绝不断更,努力做到一天两更!跪求推荐求支持~
  • 曼曼恋歌

    曼曼恋歌

    她在暗恋5年后与他相遇,一场青涩的校园恋爱将彼此牵引当爱情敲门时他遭遇家庭变故,一场豪门家族夺权的纷争让他封闭自己的心扉。她在他无故消失后依然坚持,对他从未放弃。她的成长、执着再次开启爱情的窗,但一场惊心动魄的商战将她打败,为了成全她选择放弃。他和她究竟有怎样的结局?
  • 李道缘

    李道缘

    讲一个青年阴差阳错地被妖兽所吞,从而踏上修道之路,引发后面的惊险故事。
  • 英魂风云

    英魂风云

    为救稚子,寻求前路的小道士踏入一去不返的神秘洞,没想到却进入历朝历代群雄争霸的战火世界,为此,他将会合群英,大战各路枭雄。
  • 達朹志

    達朹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抗日演义

    抗日演义

    万里长城十亿兵,国耻岂待儿孙平;愿提十万虎狼师,跃马扬刀入东京。谁人愿意与我一起鏖战江湖,踏杀东洋?这是一本国仇家恨的书,只有华夏子弟,才能看的热血!
  • 天心有鬼

    天心有鬼

    人心有鬼,天心亦有鬼。若以鬼为敌,心中之鬼便自然是敌;若以鬼为友,心中之鬼则未尝不能是友。独孤弑双亲而炼鬼奴,屠一城而为点灯,他心中藏的,又是怎样的鬼?**********一部古色古香的古典仙侠作品,非无敌爽文,无弱智光环,已修仙道,更炼人心。(全职作家,更新稳定)
  • 女领主的家臣

    女领主的家臣

    普通青年重生于剑与魔法的神奇世界,成为女公爵领地内的一名小小的男爵。政治的漩涡,王权的交替,派系的纷争,在这些强大势力阴影之下他将如何抉择?
  • 魔禁之崛起

    魔禁之崛起

    《魔法禁书目录》与《超电磁炮》的同人。讲述着少年秦轩在学院都市的生活,身为中国古武界传人的他将会与魔法侧或科学侧发生什么碰撞呢?男主身怀内功与超能力,不会一开始就无敌,但保证不会虐主。PS:本书11,不喜者勿扰。
  • 喜闻乐渐

    喜闻乐渐

    闻绍英落水了,还没来得及问候害她的祖宗就已经被年轻英俊的李军浩救了,从此多了一条烂尾巴,直到“闻姑娘,你我已有肌肤之亲,为何不答应提亲,还是我哪里做错了,你说出来我肯定改”“等你长成那位郎君一样妖孽就可以了”闻绍英无奈随意一指。被指中的某人……新人新文,求轻评,本文架空!!!重要的事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