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0000000024

第24章 重印《浮生六记》序

俞平伯

记叙体的文章在中国旧文苑里,可真不少,然而竟难找一篇完美的自叙传。中国的所谓文人,不但没有健全的历史观念,而且也没有深厚的历史兴趣。他们的脑神经上,似乎凭了几个荒谬的印象(如偏正、大小等),结成一个名分的谬念。这个谬念,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流传,结果便害苦了中国人,非特文学美术受其害,及历史亦然。他们先把一切的事情分为两族,一正一偏,一大一小……这是“正名”。然后再甄别一下,与正大为缘的是载道之文,名山之业;否则便是逞偏才,入小道,当与倡优同畜了。这是“定分”。

申言之,他们实于文史无所知,只是推阐先入的伦理谬见以去牢笼一切,这当然有损于文史的根芽,这当然不容易发生自传的文学。原来作自传文和他们惯用的“史法”绝不相干,而且截然相反。他们念兹在兹的圣贤、帝王、祖宗……在此用他们不着;倒是他们视为闲情别致的,反有关身心性命之微,有涉于文章之事。所以前人以为不足道的,我们常发见其间有真的文艺潜伏着在,而《浮生六记》便是小小的一例。

此书少单行本,见于《独悟庵丛钞》及《雁来红丛报》中,共有六篇,故名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只存上四篇,其五六两篇已佚。作者为沈复,字三白,苏州人,能画,习幕及商,生于一七六三年(乾隆二八),卒年无考,当在嘉庆十二年以后。关于作者之生平及生卒年月之考查,略叙如此。此书虽不全,今所存四篇似即其精英,故独得流传。《中山记历》当是记漫游琉球之事,或系日记体。

《养生记道》,恐亦多道家修持之妄说,虽佚似不足深惜也。就今存者四篇言之,不失为简洁生动的自传文字。

《闲情记趣》写其爱美的心习,《浪游记快》叙其浪漫的生涯,而其中尤以《闺房记乐》、《坎坷记愁》为最佳。第一卷自写其夫妇间之恋史,情思笔致极旖旎宛转,而又极真率简易,向来人所不敢昌言者,今竟昌言之。第三卷历述其不得于父母兄弟之故,家庭间之隐痛,笔致既细,胆子亦大。作者虽无反抗家庭之意,而其态度行为已处处流露于篇中,固绝妙一篇宣传文字也。原数千年中家庭之变,何地无之,初非迩近始然,特至此而愈烈耳。观沈君自述,他们俩实无罪于家人,而家人恶之。此无他,性分之异,一也;经济上之迫夺,二也;小人煽动其间,三也。

观下文自明。

“实则同行并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芸或与人坐谈,见余至,必起立,偏挪其身,余就而并焉,彼此皆不觉其所以然者。始以为惭,继成不期然而然。”

“芸欣然。及晚餐后,装束既毕,效男子拱手阔步者良久,忽变卦曰:‘妾不去矣。为人识出既不便,堂上闻之又不可。’

余怂恿曰:‘……密去密来,焉得知之?’芸揽镜自照,狂笑不已。余强挽之,悄然径去。”

(均见卷一)

“余夫妇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质,始则移东补西,继则左支右绌。谚云:‘处家人情,非钱不行。’先起小人之议,渐招同室之讥。‘女子无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不数年而逋负日增,物议日起。老亲又以盟妓一端,憎恶日甚。……芸病转增,唤水索汤,上下厌之。……锡山华氏,知其病,遣人问讯。堂上误以为憨园之使,因愈怒曰:‘汝妇不守闺训,结盟娼妓;汝亦不思习上,滥伍小人。若置汝死地,情有不忍。姑宽三日限,速自为计,迟必首汝逆矣!’芸闻而泣曰:‘亲怒如此,皆我罪孽。妾死君行,君必不忍;妾留君去,君必不舍。……’”

“余因呼启堂谕之曰:‘兄虽不肖,并未作恶不端。若言出嗣降服,从未得过纤毫嗣产。此次奔丧归来,本人子之道,岂为产争故耶?大丈夫贵乎自立,我既一身归,仍以一身去耳!’”

(均见卷三)

放浪形骸之风本与家庭间之名分礼法相枘凿,何况在于女子,更何况在于爱恋之夫妻,即此一端,足致冲突;重以经济之,小人之拨弄,即有孝子顺孙亦将不能得堂上之欢心矣。故此书固是韶美风华之小品文字,亦复间有凄凉惨恻语。大凡家庭之变,一方是个人才性的伸展,一方是习俗威权的紧迫,哀张生于绝弦,固不得作片面观也。

因此联想到中国目今社会上,不但稀见艺术之天才诞生,而且缺乏普遍美感的涵蕴。解释此事,可列举的原因很多。在社会制度方面,历来以家庭为单位这件事,我想定是主因之一。

读《浮生六记》,即可以得到此种启示。

聚族而居的,人愈多愈算好,实在人愈多便愈糟。个人的受罪,族姓的衰颓,正和门楣的光辉成正比例,这是大家所审知的。既以家为单位,则大家伙儿过同式的生活,方可减少争夺(其实仍不能免);于是生活的“多歧”、“变化”这两种光景不复存在了。单调固定的生活便是残害美感之一因。多子多孙既成为家族间普遍的信念和希望,于是婚姻等于性交,不知别有恋爱。卑污的生活便是残害美感之二因。依赖既是聚族而居的根本心习,于是有些人担负过重,有些人无所事事。游惰和艰辛的生活便是残害美感之三因。礼教名分固无所不在,但附在家庭中的更为强烈繁多而严刻,于是个性之受损尤巨。规行矩步的生活便是残害美感之四因。其他还多,恕不备举了。

综括言之,中国大多数的家庭的机能,只是穿衣,吃饭,生小孩子,以外便是你我相倾轧,明的为争夺,暗的为嫉妒。不肯做家庭奴隶的未必即是天才,但如有天才是决不甘心做家庭奴隶的。《浮生六记》一书,即是表现无量数惊涛骇浪相冲击中的一个微波的银痕而已。但即算是轻婉的微波之痕,已足使我们的心灵震荡而不怡。是呻吟?是怨诅?

是歌唱?读者必能辨之,初不待我的哓哓了。在作者当时或竟是游戏笔墨,在我们时代里,却平添了一重严重的意味。但我相信,我们现今所投射在上面的这重意味的根芽,却为是书所固有,不是我们所臆造出来的。细读之便自知悉。

是书未必即为自传文学中之杰构,但在中国旧文苑中,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篇著作;即就文词之洁媚和趣味之隽永两点而论,亦大可以供我们的欣赏。故我敢以此小书介绍于读者诸君。

一九二三,十,二十,上海。

重印《浮生六记》的因缘,容我在此略说。我幼年在苏州,曾读过这书。当时只觉得它可爱,而未审可爱之所在。自匆匆移家北京,流转数年,不但诵读时的残趣久已荡为烟云,即书的名字也若存若亡,汩没在忆后了。去秋在上海,与颉刚、伯祥两君结邻,偶然谈起此书,我始恍然追味出昔年得读时的情趣来。

他们各有一部——颉刚的是《雁来红丛报》本,伯祥的是《独悟庵丛钞》本——都被我借来了。因有这么一段前因,自然重读时更易得我的欣赏,而且这书确也有迷眩人的魔力。我们想把这种喜悦遍及于读者社会,于是便想把它重印。在去年十月,我在《文学》上发表一篇《拟重印〈浮生六记〉序》(即序一);后来又就本书所载事实之年月可考者,排比成一年表;将伯祥的“独悟庵本”(是本书的初印本)校勘标点。这书颇觉粲然可观,遂由朴社刊行。这就是重印本书的一段因缘。

去年做的那篇序,自己很不惬意;因它只发挥了一大堆读后对于家庭社会的杂感,并未曾将《浮生六记》的精英撷出。做序本不容易。如复说书中所有,读书即可,无劳看序。如另说一番闲言闲语,则书自书,序自序,何以见得定是这书的序呢?所以在这书实行重印时,我另外写上一点,以弥补从前的缺憾。

《浮生六记》的作者是个习幕经商的人,不是什么斯文举子。这一点很可注意。统观全书,无酸语,无赘语,无道学语(《养生记道》已佚,不敢妄揣)。

风裁的简洁,实作者身世和性灵的反映使它如此的。我们何幸,失掉一个“禄蠹”式的举子,得着一个真性情的闲人。他因不存心什么“名山之业”、“寿世之文”,所以情来兴到,即濡笔伸纸,不知避忌,不假妆点,本没有徇名的心,得完全真正的我。

处处有个真我在,这总是一篇好的自叙传,又何烦我斤斤以告诸君呢?

文章事业的完成本有一个通例,就是“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这个通例,于小品文字的创作尤为显明。我们莫妙于学行云流水,莫妙于学春鸟秋虫,固不是有所为,却也未必就是无所为。这两种说法同伤于武断,同不合事实。无论那一样事情的发生本没有简单的,又何况于文艺的创作时呢。古人论文每每标一“机”字,概念的诠表虽病含混,我却赏其谈言微中。

陆机《文赋》说:“故徒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这是绝妙的文思描写。我们与一切外物相遇,不可着意,着意则滞;不可绝缘,绝缘则离。记得宋周美成的《玉楼春》里,有两句最好,“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这种况味正在不离不着之间。文心之妙,亦复如是。

即如这书,说它是信笔写出的固然不像,说它是精心结撰的又何以见得。这总是一半儿做着,一半儿写着的,虽有千雕百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

犹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开的图画,然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当此种境界,我们的分析推寻的技巧,原不免有穷时。此记所录所载,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着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异,异在韶秀以外竟似无他物。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这所以不和寻常的日记相同,而有重行付印,令其传播得更久更远的价值。

我岂不知这是小顽意儿,不值当作溢美的说法;然而我自信这种说法绝非溢美。想读这书的,必有能辨别的罢!

一九二三,二,二七,杭州城头巷。

同类推荐
  • 惊慌失措

    惊慌失措

    我的马个高大,在雪地上像冲天而起的火焰,我在马背上能感觉到那种火热,以及悬空朝前的振奋与快感。有几分钟,这样的状况是以慢镜头的速度进行着的,它使我渴望梦境持续不断,渴望时间暂时停顿
  • 封神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封神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中国神魔小说,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 花之恋语

    花之恋语

    每一种花都藏有一个浪漫的告白物语:栀子花象征永恒的爱与约定;熏衣草象征等待浪漫唯美的爱情;三色堇代表挂念;绿玫瑰的花语代表纯真简朴,青春常驻,我只喜欢你一个……
  • 左手日记

    左手日记

    《左手日记》本书收录了宗利华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中国大侦探

    中国大侦探

    本书通过诸多案例描述了中国当今大侦探——乐人丰高超的侦破手段与技巧。
热门推荐
  • 魔女竹茜

    魔女竹茜

    天降巨财怎么花?当然是钱滚钱了!美人、权利、触手可及横财是福还是祸?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十八岁以下的童鞋请不要观看本文的内容】
  • 彼岸殇之千秋国色

    彼岸殇之千秋国色

    【楔子】三生缘起,今生缘尽,来生不复再见,凄美的的爱情,错误的相遇今生的眷恋,来生的承诺,传说黄泉路上长着一种绚丽、灿烂、迷人、妖邪的花朵,花火红如血,生不见叶,传说花能唤醒人生前的记忆。
  • 从1898开始

    从1898开始

    意外回到清末,还有两年就是八国联军侵华,钟何应该何去何从。满清,当年在四川,十人中杀九人的仇应该报了吧;那些列强们,吃了我的,拿了我的,该还回来了吧。
  • 凤鸣九天:弑魔小师姐

    凤鸣九天:弑魔小师姐

    异世大陆唯一的正统血脉,历经万般劫难,终得天道眷顾。她就是传说中的圣女托生,是师傅眼里的香饽饽,师弟天天想拐走的小师妹,也是仇人心里夜不能寐的梗。“师傅,我要和小师妹双修。”“臭小子,她是你师姐!”老道恨的磨牙,如花似玉的好徒弟,可不能让猪拱了。“明明是我先入的师门,她就是我小师妹,师傅欺负小孩。”小男孩不服,嘟嘴抗议。“欺负你怎么了?不爽你滚回去。”老道一脸无耻。“我不,那里没有小师妹!”
  • 绝世神医:夫君不要逃

    绝世神医:夫君不要逃

    【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当二十一世纪傲娇神医一朝穿越,再度睁眼,就连神hold都hold不住!一个势力爹和三个妖艳贱货要和她玩宅斗?站一边去等姐回来再收拾你们!说她是毫无灵力天赋的废材?姐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做女主光环!炼极品银丹了不起?姐已经好多年没炼过金丹了!绝世神器了不起?咱家蠢兽每天叼一个回来!说我不如白莲婊?姐的颜值不知道甩她几条街!收最会跑的炉鼎,炼最好吃的金丹;抓最好玩的兽,灭最莲花的婊;追最逆天的帅哥…等等,这个帅哥被她拒绝过?当夜小树林他将她树咚,某妖孽邪魅一笑:“听说你现在在追我?”【群号:479587007】
  • 超凡主播

    超凡主播

    被叶子搂住的一瞬,陈然微微有些失神;但更让陈然失神的事情紧接着就发生了,无骨般的娇躯靠近陈然怀里,贴到他的胸前,一个柔软的唇毫无征兆般的印了上来;我去,什么情况啊!强吻,我竟然被一个小妞强吻了,这可是我的初吻啊,陈然内心抓狂。
  • 傲娇邪王:绝宠妖娆魔妃

    傲娇邪王:绝宠妖娆魔妃

    她是古老世家唐门第一百零十一代唐门门主,天生血红妖瞳,出生便带有血煞之气,更是孕养唐门至宝琉璃仙最好的容器,从小便被培养成杀戮机器,从不懂温暖是何物,她只知道她的世界里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一朝杀戮过重,被管理时空的无上圣人一脚踢到异世反省。成了那人人嘲笑的木影将军府废材大小姐木影清风。听得世人嘲笑,某女懒懒道:“姐一生中什么都当过,废材还真没当过,需要姐用废材二字亮瞎你们的狗眼吗?”当废材变绝世天才,天下间还有谁敢嘲笑她。
  • 摩诃的序曲

    摩诃的序曲

    九个巨大的大陆仿佛从天而降,无数星辰被强行架设起与距他们最近的一个大陆的时空通道。地球正是其中之一,然而主角念一却是其他更高等文明入侵地球的人之一。(第二卷)而元子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原本是科技文明的世界。也改变了原本宇宙中原本安静发展的各个星辰。每一个元术,都有它的科学上的原理——以元子为前提。迷瘴包围的死地,疑云密布星空。一个慢慢变强的元师,一个慢慢破局的天眷者。一个可能是这世上最聪明绝顶的人,解一个可能是这世上最难的局。
  • 都市鬼谷传人

    都市鬼谷传人

    伤,痛,留下的只是淡漠。看主角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
  • 最爱的那些年

    最爱的那些年

    “嗯我知道了,哥哥”女孩半低着头。男孩那蕴含着星辰般的眼眸爆发出怒火,将女孩瘦弱的身体一下子推到在墙上手撑在女孩头上方“该死的我说什么你没听见吗,我说我爱你,我说我想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