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0000000017

第17章 秋灯琐忆 蒋坦(上)(1)

秦溪蒙难之后,仅以俯仰八口免,维时仆婢杀掠者几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贝,靡孑遗矣。乱稍定,匍匐入城,告急于诸友,即襥被不办。夜假荫于方坦庵年伯。方亦窜迹初回,仅得一毡,与三兄共裹卧耳房。时当残秋,窗风四射。翌日,各乞斗米束薪于诸家,始暂迎二亲及家累返旧寓,余则感寒,痢疟沓作矣。横白板扉为榻,去地尺许,积数破絮为卫,炉煨桑节,药缺攻补。且乱阻吴门,又传闻家难剧起(家难剧起:指乙酉年十二月如皋遗民暴乱。),自重九后溃乱沉迷,迄冬至前僵死,一夜复苏,始得间关破舟,从骨林肉莽中冒险渡江。犹不敢竟归家园,暂栖海陵。阅冬春百五十日,病方稍痊。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边,寒则拥抱,热则披拂(披拂,指扇风。),痛则抚摩。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伸起伏,为之左右翼,凡病骨之所适,皆以身就之。鹿鹿(鹿鹿:同“碌碌”,即漫漫长夜。)永夜,无形无声,皆存视听。汤药手口交进,下至粪秽,皆接以目鼻,细察色味,以为忧喜。日食粗粝一餐,与吁天稽首外,惟跪立我前,温慰曲说,以求我之破颜。余病失常性,时发暴怒,诟谇三至,色不少忤,越五月如一日。每见姬星靥如蜡,弱骨如柴,吾母太恭人及荆妻怜之感之,愿代假一息。姬曰:“竭我心力,以殉夫子。夫子生而余死犹生也;脱夫子不测,余留此身于兵燹间,将安寄托?”更忆病剧时,长夜不寐,莽风飘瓦,盐官城中,日杀数十百人。夜半鬼声啾啸,来我破窗前,如蛩如箭。举室饥寒之人皆辛苦齁睡,余背贴姬心而坐,姬以手团握余手,倾耳静听,凄激荒惨,欷歔流涕。姬谓余曰:“我入君门整四岁,早夜见君所为,慷慨多风义,毫发几微,不邻薄恶,凡君受过之处,惟余知之亮之,敬君之心,实逾于爱君之身,鬼神赞叹畏避之身也。冥漠有知,定加默佑。但人生身当此境,奇惨异险,动静备历,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屣(敝屣:破鞋,此处指抛弃。)万有,逍遥物外,慎毋忘此际此语!”噫吁嘻!余何以报姬于此生哉!姬断断非人世凡女子也。

丁亥,谗口铄金(谗口铄金:谗言能使金子熔化。此处指遭仇人诬陷,险遭拘捕一事。),太行千盘,横起人面,余胸坟五岳,长夏郁蟠(此句意为胸中仿佛压着五座大山,整个夏天心里充满了忧郁。),惟早夜焚二纸告关帝君。久抱奇疾,血下数斗,肠胃中积如石之块以千计。骤寒骤热,片时数千语,皆首尾无端,或数昼夜不知醒。医者妄投以补,病益笃,勺水不入口者二十余日,此番莫不谓其必死。余心则炯炯然,盖余之病不从境入也。姬当大火铄金时,不挥汗,不驱蚊,昼夜坐药炉旁,密伺余于枕边足畔六十昼夜,凡我意之所及与意之所未及,咸先后之。己丑秋,疽发于背,复如是百日。余五年危疾者三,而所逢者皆死疾,惟余以不死待之,微姬力,恐未必能坚以不死也。今姬先我死,而永诀时惟虑以伊死增余病,又虑余病无伊以相侍也,姬之生死为余缠绵如此,痛哉痛哉!

余每岁元旦,必以一岁事卜一签于关帝君前。壬午名心甚剧,祷看签首第一字,得“忆”字,盖“忆昔兰房分半钗,如今忽把音信乖。痴心指望成连理,到底谁知事不谐”。余时占玩不解,即占全词,亦非功名语,比遇姬,清和晦日,金山别去,姬茹素归,虔卜于虎疁关帝君前,愿以终身事余,正得此签。秋过秦淮,述以相告,恐有不谐之叹,余闻而讶之,谓与元旦签合。时友人在坐,曰:“我当为尔二人合卜于西华门。”则仍此签也。姬愈疑惧,且虑余见此签中懈,忧形于面,乃后卒满其愿。“兰房”、“半钗”、“痴心”、“连理”,皆天然闺阁中语,“到底”、“不谐”,则今日验矣。嗟呼!余有生之年,皆长相忆之年也。“忆”字之奇,呈验若此!

姬之衣饰,尽失于患难,归来淡足,不置一物。

戊子七夕,看天上流霞,忽欲以黄跳脱(跳脱:手镯一类的臂饰。)摹之,命余书“乞巧”二字,无以属对,姬云:“曩于黄山巨室,见覆祥云真宣炉,款式佳绝,请以‘覆祥’对‘乞巧’。”镌摹颇妙。越一岁,钏忽中断,复为之,恰七月也,余易书“比翼”、“连理”。姬临终时,自顶至踵,不用一金珠纨绮,独留跳脱不去手,以余勒书故。长生私语(长生私语:指唐明皇和杨贵妃七夕时在长生殿的窃窃情话。),乃太真死后,凭洪都客(洪都客:给杨玉环招魂的方士。)述寄明皇者,当日何以率书(率书:轻率地书写。此处表明冒襄悔恨七夕时不该在董小宛的腕钏上镌刻“比翼”、“连理”。),竟令《长恨》再谱也!

姬书法秀媚,学钟太傅稍瘦,后又学《曹娥》。余每有丹黄(丹黄:点校书籍所用的两种颜色。),必对泓颍(泓颍:清澈的水。),或静夜焚香,细细手录。闺中诗史成帙,皆遗迹也。小有吟咏,多不自存。客岁新春二日,即为余抄写《全唐五七言绝句》上下二卷,是日偶读七岁女子“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之句,为之凄然下泪。至夜和成八绝,哀声怨响,不堪卒读。余挑灯一见,大为不怿(不怿:不快。),即夺之焚去,遂失其稿。伤哉异哉!今岁恰以是日长逝也。

客春三月,欲重去盐官,访患难相恤诸友。至邗上,为同社所淹。时余正四十,诸名流咸为赋诗,龚奉常独谱姬始末,成数千言,《帝京篇》、《连昌宫》不足比拟。奉常云:“子不自注,则余苦心不见。如‘桃花瘦尽春酲面’七字,绾合己卯醉晤、壬午病晤两番光景,谁则知者?”余时应之,未即下笔。他如园次之“自昔文人称孝子,果然名士悦倾城”、于皇之“大妇同行小妇尾”、孝威之“人在树间殊有意,妇来花下却能文”、心甫之“珊瑚架笔香印屧,著富名山金屋尊”、仙期之“锦瑟蛾眉随分老,芙蓉园上万花红”、仲谋之“君今四十能高举,羡尔鸿妻佐舂杵”、吾邑徂徕先生“韬藏经济一巢朴,游戏莺花两阁和”、元旦之“蛾眉问难佐书帏”,皆为余庆得姬,讵谓我侑卮(侑卮:劝酒。)之辞,乃姬誓墓之状邪?读余此杂述,当知诸公之诗之妙,而去春不注奉常诗,盖至迟之今日,当以血泪和隃麋(隃麋:古县名,在今陕西千阳东,以产墨著名,后世以之为墨的代称。)也。

三月之杪,余复移寓友沂“友云轩”。久客卧雨,怀家正剧。晚霁,龚奉常偕于皇、园次过慰留饮,听小奚管弦度曲,时余归思更切,因限韵各作诗四首。不知何故,诗中咸有商音(商音:五音之一,曲调凄切悲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三鼓别去,余甫著枕,便梦还家,举室皆见,独不见姬。急询荆人,不答。复遍觅之,但见荆人背余下泪。余梦中大呼曰:“岂死耶?”一恸而醒。姬每春必抱病,余深疑虑,旋归,则姬固无恙,因间述此相告。姬曰:“甚异!前亦于是夜梦数人强余去,匿之幸脱,其人尚狺狺不休也。”讵知梦真而诗谶(诗谶:以诗来预言吉凶。)咸来先告哉?[文章小识]

这是一篇怀人之作,是作者冒襄为了悼念死去的爱妾董小宛而作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斯人已去,但是作者与爱妾董小宛九年的种种生活情景却历历在目,挥之不去,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饱含深情与血泪的文章。作者一生所著颇丰,但都不及这篇文章流传久远,深入人心。何也?一则是因为文章抒写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二则是因为文章中所忆之人董小宛是一个传奇式的经典人物。

文章的女主人公董小宛,既是历史上实有之人物,又被许多文人附会了种种美丽的传说。应该说,作者笔下的董小宛才是最真实可信的。他如实地记下了董小宛的美丽与多情,也如实记下了他对董小宛的种种薄情和亏欠,所以说与其说这是一本回忆录,不如说是一本忏悔录。

作者和董小宛的姻缘会合并不是那种俗套似的“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故事,而起先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中间是曲曲折折、波折不断,最后才“守得云开见月明”。如果不是董小宛的果敢和坚持以及复社文人的鼎力协助,这段姻缘早已付诸于流水。

起初作者冒襄心仪之人乃是陈姬。陈姬也是历史上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她就是使辽东总督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虽然冒襄早已邂逅过董小宛,也曾为她的“香姿玉色”沉迷,但是一见到风流婉转的陈圆圆就“拳拳不能释”,早把董小宛抛之于脑后。再见陈圆圆,就有纳之为妾的意思。但是由于父亲还处在危险之中,无暇他顾。等到父亲初步脱离险境,他就迫不及待地去寻访陈圆圆。无奈陈圆圆已经被豪强所夺。“怅惘无极”真是冒襄的肺腑之言,足见他“佳人难再得”之憾。

冒襄再见董小宛乃是在情场失意、百无聊赖的旅途之中。此时他仍无意接纳董小宛,但董小宛却有追随冒襄之意。董小宛的钟情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一则当时有见识的名妓已经预感到明朝大厦将倾,“山雨欲来风满楼”,纷纷择良木而栖,以求自保,而且南京旧院早有“家家夫婿是东林”的传统,与东林文人结合是最好的归宿;再则此时她正身处逆境,孤苦伶仃,卧病在床,冒襄的探望和关心无疑给了她极大的精神慰藉,所以她说:“我十有八日寝食俱废,沉沉若梦,惊魂不安。今一见君,便觉神怡气王。”冒襄就是她的及时雨,给了她近乎起死回生的力量,所以从此她认定了冒襄,坚意委身相从。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冒襄却顾虑重重,一再推诿。这也不能怪冒襄的薄情寡义,爱情本来就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并不是真心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有时候往往只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只能说那时的董小宛还不足以让冒襄爱上自己。

他们最终能够结合得益于董小宛的坚持和冒襄友人的帮助。在这场并不完美的爱情角逐中,董小宛始终扮演的是一个主动的角色。考虑到当时女性在爱情婚姻生活中往往都是充当被动的角色,把自己的终身幸福交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以说主动追求爱情的董小宛当时是“敢为天下女子先”的。她以一弱柔之躯,逐江流、冒风险,几度三番,冒险追随,即使遭遇盗寇、断炊也毫不动摇。她的义无反顾也许还不足以使冒襄排除他们之间的种种障碍,纳之入门,但是却感动了冒襄身边的朋友。那些可爱又仗义的朋友们不遗余力扫除阻碍他们结合的种种障碍,使他们终成眷属。

文章并没有到此戛然而止,也没有落入另一个俗套,结婚以后并不意味着从此男女主人公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冒襄的回忆自述,虽然董小宛的婚后生活表面上看来是夫妻琴瑟和谐,全家“咸称其意”,但是其中的辛苦与冷暖只有董小宛自己知道。作为一位出生风尘的女子,进入宦族之门,如果不能俯首低眉,取悦上下,那地位自然岌岌可危。所以她只能“却管弦、洗铅华”,一扫曲院中人的生活习惯,服劳承旨、亲操杵臼,谦恭慈让,一心学习传统的“妇德”。读到“当大寒暑,折胶铄金时,必拱立座隅,强之坐饮食,旋坐旋饮食,旋起执役,拱立如初”这些片断,我们就不难想象她在冒府过的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日子。待到清兵南下,她跟随冒襄一家辗转逃难,历经艰辛。在最危险的时候却成了最先被抛弃的对象,这也不能全怪冒襄的薄情,应该说这时的冒襄已经对董小宛有了很深的感情,只是在当时封建礼法森严的社会,父母大于妻子儿女,而妾比妻子儿女的地位更低,所以自然是会被最先抛弃的。董小宛也心甘情愿地说:“当大难时,首急老母,次急荆人、儿子、幼弟为是。彼即颠连不及,死深箐中无憾也。”最后还是冒襄的父母念及董小宛往日的恩情,使她避免了被舍弃的命运。最感人的还是她在冒襄病重的时候,衣不解带,日夜服伺,几次把冒襄从死神手中夺回。文章写到“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边,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摩。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伸起伏,为之左右翼,凡病骨之所适,皆以身就之。鹿鹿永夜,无形无声,皆存视听。汤药手口交进,下至粪秽,皆接以目鼻,细察色味,以为忧喜。日食粗粝一餐,与吁天稽首外,惟跪立我前,温慰曲说,以求我之破颜。余病失常性,时发暴怒,诟谇三至,色不少忤,越五月如一日”,“当大火铄金时,不挥汗,不驱蚊,昼夜坐药炉旁,密伺余于枕边足畔六十昼夜,凡我意之所及与意之所未及,咸先后之”……她如此尽心尽力,不但深深感动了自己的丈夫,也使我们读者为之动容。

冒襄和董小宛的爱情也许并不是完美的,但确是真实的。没有“一见钟情”的开头,也没有“白头到老”的结局,但是他们九年的夫妻生活却不乏“琴瑟和谐”和“诗情画意”的片断。冒襄汇编评注《全唐诗》,董小宛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两人经常一起伏案工作,“稽查抄写,细心商订,永日终夜,相对忘言”。不仅如此,她在编书过程中还专门收集有关古今妇女生活的种种记录,编成了“瑰异精秘”的《奁艳》一书。他们还一起品茶谈诗,“每花前月下,静试对尝,碧沉香泛,真如木兰沾露,瑶草临波,备极卢陆之致”;一起“静坐香阁,细品名香”。难怪冒襄回忆起他和董小宛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会发出如此感叹:“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矣。”

由于《忆语》中对小宛在冒家时的一言一行,都写得很周到,但对她的死亡却语焉不详,所以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由于文章末尾写到冒襄移居“友云轩”,夜半三更梦见还家,举室皆见,独不见董小宛,焦急地询问妻子董小宛何在,妻子不答,还背着自己黯然下泪,似乎有难言之隐。于是冒襄梦中大呼曰:“岂死耶?”一恸而醒。而回来之后,董小宛也说做了一个不祥之梦,梦见自己被强人掠走。因此有人推断董小宛是被掳入宫为清世祖顺治宠妃。这显然有些牵强附会,因为董小宛比顺治大十四岁,此时的顺治还是一个小小少年。

《忆语》对小宛之死,确未作详尽的记载,而对治学、品茗之类,却琐琐写来,不厌其详。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便是他早已写过两千多字的哀辞。《忆语》开头时,有自述其写作动机云:“余业为哀辞数千言哭之,格于声韵不尽悉,复约略纪其概。每冥痛思姬之一生,与姬偕九年光景,一齐涌心塞眼。”这是说,小宛死后,他先作了数千言的哀辞,因限于韵文,不能详记,故又作《忆语》。余怀《板桥杂记》也说:“辟疆作《影梅庵忆语》、二千四百言(哀辞)哭之。”既然已经有一篇哀辞,《忆语》就不再耗费笔墨了,所以就把董小宛之死做弱化处理,而宕开笔墨去记述董小宛生前种种形状。如果还有其他原因,恐怕就是董小宛之死让冒襄不胜凄哀,不忍心再去回忆如此生离死别的惨状,所以就语焉不详了。

丁丑冬朔,家大人(家大人:即作者的父亲陈文述。清代著名文人。)自崇疆受代(受代:旧时官吏去职叫受代。)归,筹海积劳,抱恙甚剧。太夫人扶病侍病,自冬徂春,衣不解带,参术无灵,群医束手。余时新病甫起,乃泣祷于白莲桥华元化先生祠,愿减己算,以益亲年。闺人允庄(允庄:即作者的妻子汪端。清代女诗人。)复于慈云大士前誓愿长斋绣佛,并偕余日持《观音经》若干卷,奉行众善。乃荷元化先生赐方四十九剂,服之,病始次第愈,自此,夫妇异处者四年。允庄方选明诗,复得不寐之疾,左灯右茗,夜手一编,每至晨鸡喔喔,犹未就枕,自虑心耗体孱,不克仰事俯育。常致书其姨母高阳太君、嫂氏中山夫人,为余访置簉室(簉室:妾室。),余坚却之。

同类推荐
  • 西域东来

    西域东来

    《西域东来》讲述的是发生在1220-1234年的故事。它以札兰丁被成吉思汗的西征大军掳掠到蒙古,进而被编为探马赤军灭西夏、征大金,最后驻屯于中原的经历为经,以他和两个女性的情感纠葛为纬,给我们编织了这样一段画面:一个在中亚锡尔河草原长大的少年穆斯林几经辗转,最终成了中原地区的回回人。小说通过对这批来自中亚穆斯林的生存状况、思想文化的变迁,以及他们不幸遭遇的细致入微地描写,让我们理解了这个民族激情澎湃、坚忍不拔、不轻言放弃精神的真正源泉。
  • 天良

    天良

    本文以对大青山的一个山村的全面描绘,为我们展现了既有独特的自然条件,深厚的历史传统,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典型环境。作品通过深层的描写,表现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在自然的、历史的和人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思想意识、感情。
  • 女神一号

    女神一号

    《女神一号》,是作家冯唐的第六部长篇小说,试图以独特的视角,探究人对外面的世界及自己内心世界无休止的质疑,解决人性中的困扰、困境与纠葛。作者希望通过这部纯文学作品,深挖人性,诊断问题,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
  • 猜凶2

    猜凶2

    腹黑名侦探、伪科学节目主持人、招惹事件的倒霉蛋联手纯情刑警,再次出击,破解一个又一个离奇悬案。万人迷再会前妻,这场暌违十年的相逢,竟是血案的开始!倒霉名侦探这一次百口莫辩,难道他真是诡异的杀人事件的真凶?会杀人的钢琴曲,预知死亡的电话……是诡异的巧合还是人为刻意的安排?华丽喷血的思维撞击,腹黑名侦探和呆瓜剩男刑警又将怎样上演一段特别的友谊?
  • 商场麻辣烫

    商场麻辣烫

    选录了《无价之宝》、《失误带来商机》、《赖掉人生》、《窃取核心机密》、《商人的选择》、《生意》、《送你一个鸟笼子》、《一对诚信人》、《善心无价》、《衣裳》、《来送水的是老板》、《铁杆朋友》、《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使者》等近百篇关于商场的微型小说。
热门推荐
  • 十主降临

    十主降临

    混沌初开,十位宇宙之主诞生,他们创造了宇宙千千万万的星球和生命,却不知为何,来到了刚创造的地球,住了下来……亿万年后,他们转世成人类,在华夏中生活着……当他们恢复记忆和实力,种种危机就降临到了地球。看他们如何解决危机,重回宇宙之王的宝座!
  •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沈祖棻(1909—1977),诗人、作家、学者。1931 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课堂上的一阕《浣溪沙》,为23岁的她赢得了民国词坛上“沈斜阳”的美誉;其后因与丈夫程千帆的诗旅婚姻而被誉为“古之赵李今程沈”;其于战乱流离之际写的《涉江词》,曾随烽火流传,并被谱曲传唱;在珞珈山下,她虽饱经苦难,但仍教书育人数十载,桃李满天下……
  • 我是保安会抓鬼

    我是保安会抓鬼

    我叫习霖,为救女护士苗晨,我翻开道术古籍,降服凶戾恶鬼,然而这只是开始。天山戮魔、诡墓火龙、神农鬼域、百鬼夜行以及赶尸之旅,我与美女林希走南闯北,踏平阴阳两界。脚踹凶恶野怪,拳打无数官二代,我是医院一保安。《我是保安会抓鬼》幽默惊悚,愤怒出击!另外喜欢此书的朋友请加:灵异小说☆微部落21543644
  • 我爱的是我们相爱

    我爱的是我们相爱

    三年前顾莫第一次认识安乐是听到安乐的声音,这个声音让顾莫全身沸腾终生不忘。三年后再见到安乐看到她把写好的字拿起给别人看的时候顾莫胸膛的肋骨和体内的一颗心疼到身体有些发抖。终于修成正果,结婚当天当着所有人的面顾莫说,“安乐,后半辈子的幸福安乐我定永远陪你创造。”怀胎十月安乐难产,顾莫气血攻心在产房外吐血晕倒,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安乐窗前说,“以后我们不生了,好不好,你是我的命。”“好。”安乐笑着说。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自组织机制与条件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自组织机制与条件研究

    本书以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以自组织理论和企业集群理论为基础,运用理论演绎、逻辑分析等方法提出了高新技术集群自组织机制及条件的假设,成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选择国内外游代表性的高技术企业集群进行案例论证,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 不败天尊

    不败天尊

    天鼎大陆,高手如云!少年易凡,被强敌一招拍碎丹田,受尽屈辱!机缘巧合,在先祖石像上获得神秘灵诀,灵海产生异变,觉醒体内无尽星辰之力,从此以一己之力,独战八荒!修星辰圣道,炼不朽金身,易凡誓要做那九重云霄上,最为耀眼的天地至尊!
  • 滴血瞳

    滴血瞳

    阴年阴月阴时出生的韩小天,为传承家族衣钵,被选为陆判传人!那吸血噬魂的飞头降,黄河边凶恶无比的尸煞,宗坟里的百鬼夜行,还有那各种置人于死地的蛊法邪术......看陆判传人和柳灵童子一起玩转三界,惊险猎奇!
  • 重生一次也无妨

    重生一次也无妨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人生,那就来看看别人的第二人生
  • 叶迷蓝

    叶迷蓝

    现实很少的完美邂逅不信命的女汉子徐娅骊在一次偶遇如偶像剧般跟左晓禹相遇她带着一个拥抱去等待她的青春余韬的冷漠让徐娅骊慢慢的失去当初的热情他为她动心过但他还是放弃了她他在三年后没有给她想要的答案他(余韬)五年前给了她心里的答案他们又如何书写他们叶路
  • 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

    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