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0000000017

第17章 秋灯琐忆 蒋坦(上)(1)

秦溪蒙难之后,仅以俯仰八口免,维时仆婢杀掠者几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贝,靡孑遗矣。乱稍定,匍匐入城,告急于诸友,即襥被不办。夜假荫于方坦庵年伯。方亦窜迹初回,仅得一毡,与三兄共裹卧耳房。时当残秋,窗风四射。翌日,各乞斗米束薪于诸家,始暂迎二亲及家累返旧寓,余则感寒,痢疟沓作矣。横白板扉为榻,去地尺许,积数破絮为卫,炉煨桑节,药缺攻补。且乱阻吴门,又传闻家难剧起(家难剧起:指乙酉年十二月如皋遗民暴乱。),自重九后溃乱沉迷,迄冬至前僵死,一夜复苏,始得间关破舟,从骨林肉莽中冒险渡江。犹不敢竟归家园,暂栖海陵。阅冬春百五十日,病方稍痊。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边,寒则拥抱,热则披拂(披拂,指扇风。),痛则抚摩。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伸起伏,为之左右翼,凡病骨之所适,皆以身就之。鹿鹿(鹿鹿:同“碌碌”,即漫漫长夜。)永夜,无形无声,皆存视听。汤药手口交进,下至粪秽,皆接以目鼻,细察色味,以为忧喜。日食粗粝一餐,与吁天稽首外,惟跪立我前,温慰曲说,以求我之破颜。余病失常性,时发暴怒,诟谇三至,色不少忤,越五月如一日。每见姬星靥如蜡,弱骨如柴,吾母太恭人及荆妻怜之感之,愿代假一息。姬曰:“竭我心力,以殉夫子。夫子生而余死犹生也;脱夫子不测,余留此身于兵燹间,将安寄托?”更忆病剧时,长夜不寐,莽风飘瓦,盐官城中,日杀数十百人。夜半鬼声啾啸,来我破窗前,如蛩如箭。举室饥寒之人皆辛苦齁睡,余背贴姬心而坐,姬以手团握余手,倾耳静听,凄激荒惨,欷歔流涕。姬谓余曰:“我入君门整四岁,早夜见君所为,慷慨多风义,毫发几微,不邻薄恶,凡君受过之处,惟余知之亮之,敬君之心,实逾于爱君之身,鬼神赞叹畏避之身也。冥漠有知,定加默佑。但人生身当此境,奇惨异险,动静备历,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屣(敝屣:破鞋,此处指抛弃。)万有,逍遥物外,慎毋忘此际此语!”噫吁嘻!余何以报姬于此生哉!姬断断非人世凡女子也。

丁亥,谗口铄金(谗口铄金:谗言能使金子熔化。此处指遭仇人诬陷,险遭拘捕一事。),太行千盘,横起人面,余胸坟五岳,长夏郁蟠(此句意为胸中仿佛压着五座大山,整个夏天心里充满了忧郁。),惟早夜焚二纸告关帝君。久抱奇疾,血下数斗,肠胃中积如石之块以千计。骤寒骤热,片时数千语,皆首尾无端,或数昼夜不知醒。医者妄投以补,病益笃,勺水不入口者二十余日,此番莫不谓其必死。余心则炯炯然,盖余之病不从境入也。姬当大火铄金时,不挥汗,不驱蚊,昼夜坐药炉旁,密伺余于枕边足畔六十昼夜,凡我意之所及与意之所未及,咸先后之。己丑秋,疽发于背,复如是百日。余五年危疾者三,而所逢者皆死疾,惟余以不死待之,微姬力,恐未必能坚以不死也。今姬先我死,而永诀时惟虑以伊死增余病,又虑余病无伊以相侍也,姬之生死为余缠绵如此,痛哉痛哉!

余每岁元旦,必以一岁事卜一签于关帝君前。壬午名心甚剧,祷看签首第一字,得“忆”字,盖“忆昔兰房分半钗,如今忽把音信乖。痴心指望成连理,到底谁知事不谐”。余时占玩不解,即占全词,亦非功名语,比遇姬,清和晦日,金山别去,姬茹素归,虔卜于虎疁关帝君前,愿以终身事余,正得此签。秋过秦淮,述以相告,恐有不谐之叹,余闻而讶之,谓与元旦签合。时友人在坐,曰:“我当为尔二人合卜于西华门。”则仍此签也。姬愈疑惧,且虑余见此签中懈,忧形于面,乃后卒满其愿。“兰房”、“半钗”、“痴心”、“连理”,皆天然闺阁中语,“到底”、“不谐”,则今日验矣。嗟呼!余有生之年,皆长相忆之年也。“忆”字之奇,呈验若此!

姬之衣饰,尽失于患难,归来淡足,不置一物。

戊子七夕,看天上流霞,忽欲以黄跳脱(跳脱:手镯一类的臂饰。)摹之,命余书“乞巧”二字,无以属对,姬云:“曩于黄山巨室,见覆祥云真宣炉,款式佳绝,请以‘覆祥’对‘乞巧’。”镌摹颇妙。越一岁,钏忽中断,复为之,恰七月也,余易书“比翼”、“连理”。姬临终时,自顶至踵,不用一金珠纨绮,独留跳脱不去手,以余勒书故。长生私语(长生私语:指唐明皇和杨贵妃七夕时在长生殿的窃窃情话。),乃太真死后,凭洪都客(洪都客:给杨玉环招魂的方士。)述寄明皇者,当日何以率书(率书:轻率地书写。此处表明冒襄悔恨七夕时不该在董小宛的腕钏上镌刻“比翼”、“连理”。),竟令《长恨》再谱也!

姬书法秀媚,学钟太傅稍瘦,后又学《曹娥》。余每有丹黄(丹黄:点校书籍所用的两种颜色。),必对泓颍(泓颍:清澈的水。),或静夜焚香,细细手录。闺中诗史成帙,皆遗迹也。小有吟咏,多不自存。客岁新春二日,即为余抄写《全唐五七言绝句》上下二卷,是日偶读七岁女子“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之句,为之凄然下泪。至夜和成八绝,哀声怨响,不堪卒读。余挑灯一见,大为不怿(不怿:不快。),即夺之焚去,遂失其稿。伤哉异哉!今岁恰以是日长逝也。

客春三月,欲重去盐官,访患难相恤诸友。至邗上,为同社所淹。时余正四十,诸名流咸为赋诗,龚奉常独谱姬始末,成数千言,《帝京篇》、《连昌宫》不足比拟。奉常云:“子不自注,则余苦心不见。如‘桃花瘦尽春酲面’七字,绾合己卯醉晤、壬午病晤两番光景,谁则知者?”余时应之,未即下笔。他如园次之“自昔文人称孝子,果然名士悦倾城”、于皇之“大妇同行小妇尾”、孝威之“人在树间殊有意,妇来花下却能文”、心甫之“珊瑚架笔香印屧,著富名山金屋尊”、仙期之“锦瑟蛾眉随分老,芙蓉园上万花红”、仲谋之“君今四十能高举,羡尔鸿妻佐舂杵”、吾邑徂徕先生“韬藏经济一巢朴,游戏莺花两阁和”、元旦之“蛾眉问难佐书帏”,皆为余庆得姬,讵谓我侑卮(侑卮:劝酒。)之辞,乃姬誓墓之状邪?读余此杂述,当知诸公之诗之妙,而去春不注奉常诗,盖至迟之今日,当以血泪和隃麋(隃麋:古县名,在今陕西千阳东,以产墨著名,后世以之为墨的代称。)也。

三月之杪,余复移寓友沂“友云轩”。久客卧雨,怀家正剧。晚霁,龚奉常偕于皇、园次过慰留饮,听小奚管弦度曲,时余归思更切,因限韵各作诗四首。不知何故,诗中咸有商音(商音:五音之一,曲调凄切悲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三鼓别去,余甫著枕,便梦还家,举室皆见,独不见姬。急询荆人,不答。复遍觅之,但见荆人背余下泪。余梦中大呼曰:“岂死耶?”一恸而醒。姬每春必抱病,余深疑虑,旋归,则姬固无恙,因间述此相告。姬曰:“甚异!前亦于是夜梦数人强余去,匿之幸脱,其人尚狺狺不休也。”讵知梦真而诗谶(诗谶:以诗来预言吉凶。)咸来先告哉?[文章小识]

这是一篇怀人之作,是作者冒襄为了悼念死去的爱妾董小宛而作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斯人已去,但是作者与爱妾董小宛九年的种种生活情景却历历在目,挥之不去,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饱含深情与血泪的文章。作者一生所著颇丰,但都不及这篇文章流传久远,深入人心。何也?一则是因为文章抒写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二则是因为文章中所忆之人董小宛是一个传奇式的经典人物。

文章的女主人公董小宛,既是历史上实有之人物,又被许多文人附会了种种美丽的传说。应该说,作者笔下的董小宛才是最真实可信的。他如实地记下了董小宛的美丽与多情,也如实记下了他对董小宛的种种薄情和亏欠,所以说与其说这是一本回忆录,不如说是一本忏悔录。

作者和董小宛的姻缘会合并不是那种俗套似的“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故事,而起先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中间是曲曲折折、波折不断,最后才“守得云开见月明”。如果不是董小宛的果敢和坚持以及复社文人的鼎力协助,这段姻缘早已付诸于流水。

起初作者冒襄心仪之人乃是陈姬。陈姬也是历史上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她就是使辽东总督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虽然冒襄早已邂逅过董小宛,也曾为她的“香姿玉色”沉迷,但是一见到风流婉转的陈圆圆就“拳拳不能释”,早把董小宛抛之于脑后。再见陈圆圆,就有纳之为妾的意思。但是由于父亲还处在危险之中,无暇他顾。等到父亲初步脱离险境,他就迫不及待地去寻访陈圆圆。无奈陈圆圆已经被豪强所夺。“怅惘无极”真是冒襄的肺腑之言,足见他“佳人难再得”之憾。

冒襄再见董小宛乃是在情场失意、百无聊赖的旅途之中。此时他仍无意接纳董小宛,但董小宛却有追随冒襄之意。董小宛的钟情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一则当时有见识的名妓已经预感到明朝大厦将倾,“山雨欲来风满楼”,纷纷择良木而栖,以求自保,而且南京旧院早有“家家夫婿是东林”的传统,与东林文人结合是最好的归宿;再则此时她正身处逆境,孤苦伶仃,卧病在床,冒襄的探望和关心无疑给了她极大的精神慰藉,所以她说:“我十有八日寝食俱废,沉沉若梦,惊魂不安。今一见君,便觉神怡气王。”冒襄就是她的及时雨,给了她近乎起死回生的力量,所以从此她认定了冒襄,坚意委身相从。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冒襄却顾虑重重,一再推诿。这也不能怪冒襄的薄情寡义,爱情本来就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并不是真心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有时候往往只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只能说那时的董小宛还不足以让冒襄爱上自己。

他们最终能够结合得益于董小宛的坚持和冒襄友人的帮助。在这场并不完美的爱情角逐中,董小宛始终扮演的是一个主动的角色。考虑到当时女性在爱情婚姻生活中往往都是充当被动的角色,把自己的终身幸福交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以说主动追求爱情的董小宛当时是“敢为天下女子先”的。她以一弱柔之躯,逐江流、冒风险,几度三番,冒险追随,即使遭遇盗寇、断炊也毫不动摇。她的义无反顾也许还不足以使冒襄排除他们之间的种种障碍,纳之入门,但是却感动了冒襄身边的朋友。那些可爱又仗义的朋友们不遗余力扫除阻碍他们结合的种种障碍,使他们终成眷属。

文章并没有到此戛然而止,也没有落入另一个俗套,结婚以后并不意味着从此男女主人公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冒襄的回忆自述,虽然董小宛的婚后生活表面上看来是夫妻琴瑟和谐,全家“咸称其意”,但是其中的辛苦与冷暖只有董小宛自己知道。作为一位出生风尘的女子,进入宦族之门,如果不能俯首低眉,取悦上下,那地位自然岌岌可危。所以她只能“却管弦、洗铅华”,一扫曲院中人的生活习惯,服劳承旨、亲操杵臼,谦恭慈让,一心学习传统的“妇德”。读到“当大寒暑,折胶铄金时,必拱立座隅,强之坐饮食,旋坐旋饮食,旋起执役,拱立如初”这些片断,我们就不难想象她在冒府过的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日子。待到清兵南下,她跟随冒襄一家辗转逃难,历经艰辛。在最危险的时候却成了最先被抛弃的对象,这也不能全怪冒襄的薄情,应该说这时的冒襄已经对董小宛有了很深的感情,只是在当时封建礼法森严的社会,父母大于妻子儿女,而妾比妻子儿女的地位更低,所以自然是会被最先抛弃的。董小宛也心甘情愿地说:“当大难时,首急老母,次急荆人、儿子、幼弟为是。彼即颠连不及,死深箐中无憾也。”最后还是冒襄的父母念及董小宛往日的恩情,使她避免了被舍弃的命运。最感人的还是她在冒襄病重的时候,衣不解带,日夜服伺,几次把冒襄从死神手中夺回。文章写到“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边,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摩。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伸起伏,为之左右翼,凡病骨之所适,皆以身就之。鹿鹿永夜,无形无声,皆存视听。汤药手口交进,下至粪秽,皆接以目鼻,细察色味,以为忧喜。日食粗粝一餐,与吁天稽首外,惟跪立我前,温慰曲说,以求我之破颜。余病失常性,时发暴怒,诟谇三至,色不少忤,越五月如一日”,“当大火铄金时,不挥汗,不驱蚊,昼夜坐药炉旁,密伺余于枕边足畔六十昼夜,凡我意之所及与意之所未及,咸先后之”……她如此尽心尽力,不但深深感动了自己的丈夫,也使我们读者为之动容。

冒襄和董小宛的爱情也许并不是完美的,但确是真实的。没有“一见钟情”的开头,也没有“白头到老”的结局,但是他们九年的夫妻生活却不乏“琴瑟和谐”和“诗情画意”的片断。冒襄汇编评注《全唐诗》,董小宛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两人经常一起伏案工作,“稽查抄写,细心商订,永日终夜,相对忘言”。不仅如此,她在编书过程中还专门收集有关古今妇女生活的种种记录,编成了“瑰异精秘”的《奁艳》一书。他们还一起品茶谈诗,“每花前月下,静试对尝,碧沉香泛,真如木兰沾露,瑶草临波,备极卢陆之致”;一起“静坐香阁,细品名香”。难怪冒襄回忆起他和董小宛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会发出如此感叹:“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矣。”

由于《忆语》中对小宛在冒家时的一言一行,都写得很周到,但对她的死亡却语焉不详,所以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由于文章末尾写到冒襄移居“友云轩”,夜半三更梦见还家,举室皆见,独不见董小宛,焦急地询问妻子董小宛何在,妻子不答,还背着自己黯然下泪,似乎有难言之隐。于是冒襄梦中大呼曰:“岂死耶?”一恸而醒。而回来之后,董小宛也说做了一个不祥之梦,梦见自己被强人掠走。因此有人推断董小宛是被掳入宫为清世祖顺治宠妃。这显然有些牵强附会,因为董小宛比顺治大十四岁,此时的顺治还是一个小小少年。

《忆语》对小宛之死,确未作详尽的记载,而对治学、品茗之类,却琐琐写来,不厌其详。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便是他早已写过两千多字的哀辞。《忆语》开头时,有自述其写作动机云:“余业为哀辞数千言哭之,格于声韵不尽悉,复约略纪其概。每冥痛思姬之一生,与姬偕九年光景,一齐涌心塞眼。”这是说,小宛死后,他先作了数千言的哀辞,因限于韵文,不能详记,故又作《忆语》。余怀《板桥杂记》也说:“辟疆作《影梅庵忆语》、二千四百言(哀辞)哭之。”既然已经有一篇哀辞,《忆语》就不再耗费笔墨了,所以就把董小宛之死做弱化处理,而宕开笔墨去记述董小宛生前种种形状。如果还有其他原因,恐怕就是董小宛之死让冒襄不胜凄哀,不忍心再去回忆如此生离死别的惨状,所以就语焉不详了。

丁丑冬朔,家大人(家大人:即作者的父亲陈文述。清代著名文人。)自崇疆受代(受代:旧时官吏去职叫受代。)归,筹海积劳,抱恙甚剧。太夫人扶病侍病,自冬徂春,衣不解带,参术无灵,群医束手。余时新病甫起,乃泣祷于白莲桥华元化先生祠,愿减己算,以益亲年。闺人允庄(允庄:即作者的妻子汪端。清代女诗人。)复于慈云大士前誓愿长斋绣佛,并偕余日持《观音经》若干卷,奉行众善。乃荷元化先生赐方四十九剂,服之,病始次第愈,自此,夫妇异处者四年。允庄方选明诗,复得不寐之疾,左灯右茗,夜手一编,每至晨鸡喔喔,犹未就枕,自虑心耗体孱,不克仰事俯育。常致书其姨母高阳太君、嫂氏中山夫人,为余访置簉室(簉室:妾室。),余坚却之。

同类推荐
  • 水浒传(上)

    水浒传(上)

    被外国人推崇备至的中国英雄传奇小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水浒传》这部著作始终是伟大的,幷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大英百科全书》:“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因以通俗的口语形式出现于历史杰作的行列而获得普遍的喝彩,它被认为是*有意义的一部文学作品。”
  • 微型小说名家名作

    微型小说名家名作

    本书收录了冰心、贾平凹、冯冀才、孙犁、王蒙、沈从文等数十位作者的几十篇微型小说佳作。沈从文的代狗,冯冀才的珍珠鸟,冰心的落价,王蒙的雄辩症……爱好小小说的你,愿你在这本集子中有所收获,把握生活,开拓视野,汲取优秀思想的营养。
  • 北京人在北京

    北京人在北京

    故事讲述了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北京,和三个女孩无畏狂妄的青春,爱恨的纠葛以及成长的蜕变。艾希出生于重男轻女的家庭,美院二年级在读,有个正读高三的弟弟艾铭臣,她的父亲艾曲生为了儿子的大学学费,逼她退学。南冰与高富帅向海在高中时曾是一对人人羡慕的情侣,分手后依旧纠葛不清,因为想开一家咖啡馆,她在酒吧里打工赚钱时认识了玩摇滚的不羁青年关诚,两个人的孽缘变成了三个人的争夺。许雯雯贪慕帅哥美貌,总是被骗财骗色,姿色平平的她却有着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想整容进入演艺圈。
  • 首席法医可可

    首席法医可可

    系列小说第一部。活在你身边的法医,喜欢甜食,喜欢温暖的可可奶茶的刑警队新上位年轻女法医。通过女法医的独特视角,来掀开悬疑案件的神秘面纱。浔可然,喜欢甜食,喜欢温暖的可可奶茶的刑警队新上位年轻女法医。她,能让死者说话——善于从蛛丝马迹中找到案件的突破点,并最终协助破获案件。差点被撬开冰柜盗取的尸体、亡者脖子上留下的黑蝴蝶痕迹、被浸泡在玻璃皿中成排的人头、千年不腐的女王……
  • 姊妹情

    姊妹情

    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城市里,有一个中等阶层家庭,家有三姐妹。由于小妹莉莎比两个姐姐小十来岁,而深受父母和两个姐姐的呵护、宠爱、甚至是溺爱。
热门推荐
  • 秀丽江山(全四册)

    秀丽江山(全四册)

    同名电视剧7月21日开播,林心如、袁弘主演。看穿越女子阴丽华(林心如饰)如何武能打江山,文能斗小三,助夫君刘秀从汉朝小农民成为一代帝王;看光武帝刘秀(袁弘饰)虽起于微末,但智深勇沉、胸怀韬略,儒雅之余不失帝王霸气;看二人如何历经劫难、共创东汉帝业!而巍巍汉宫内又有着怎样的权力与爱情角逐?而千年一见的帝后深情结局又将如何?阴谋、政治、爱情、亲情交织成一部气势磅礴的华丽穿越经典。
  • 佛说无垢贤女经

    佛说无垢贤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疾风萝莉

    疾风萝莉

    2015年,人类在与神秘生物“旧日支配者”的战争中惨败,不得不收缩到一个狭小的盒子中苟延残喘。居住于北京的少年──风间光,从部队中退伍后遇到了上司龙琪琪,开始从事武装佣兵的危险工作。他的搭档是受到政府监控的少女——岚珊珊。背负着沉重命运的两人,某一天接到了来自老朋友的委托,然而却意外落入了早已深深张开的巨网之中······
  • 天域修仙人

    天域修仙人

    无边际冰冷黑暗的的宇宙中存在着连片的星河,漂浮的大陆,生命的奇迹并不止于一隅。宇宙间流传着神与魔的传说...........
  • 武当的一名弟子

    武当的一名弟子

    千年当有圣人出,千年当有魔劫动。人间,末法时代,武当的一名弟子秉承天命,悟天书得大道,拯救人间·····
  • 谁是谁的命中注定

    谁是谁的命中注定

    幸福的生活需要幸福的人只是那个人在哪里找的到吗?找到了他喜欢你吗?谁才是谁的命中注定?也许只是上天开的一个玩笑....此文已完结^.^
  • 吴佩衡医案

    吴佩衡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双剑魔神传

    双剑魔神传

    这里是一个尊崇练武之道的世界。在众多武者之中,有一类人格外出众,引领了整个大陆的主基调。他们的武器,是剑!这种剑并非印象中那种由铸剑师打造出的冷兵器。而是万年前人类从大陆的远古遗迹中发现的一种修炼秘法。本命剑!
  • 知梦

    知梦

    异界路,梦落织。玄灵大陆,生存是人族的第一守则。各族联合战盟压制人类,人族强者守边荒。哀鸣正响,杀戮成常事。苍凌自幼亡双亲,志战异族,踏劲一切,杀遍四方!
  • 春明丛说

    春明丛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