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做人做到佳处,须是清心忘我,不计成败得失,不计荣辱功过,一切但求自然,切勿过分执著。拿得起,实为人生之可贵;放得下,才是处世之真谛。只有放得下,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住。
1.该放弃的时候放弃
一个人要学会放弃,放弃你不想做的事;一个人也要学会选择,选择你喜欢并擅长做的事。该放弃的时候放弃,这便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歌德说:“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
放弃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与其苦苦挣扎,拼得头破血流;不如潇洒地挥手,勇敢地选择放弃。
比尔·盖茨中学毕业的时候,父母对他说:“哈佛大学是美国高等学府中历史悠久的大学之一,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是成功、权力、影响、伟大等的象征和集中体现。你必须读一所大学,而哈佛是最好的选择。它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好处。”
盖茨听从了父母的劝告,进了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大学。他当时填的专业是法律,但他其实并不想继承父业去当一名律师。
盖茨在哈佛既读本科课程又读研究生课程(这是哈佛学生的特权),但他真正的兴趣依然在电脑上。他曾同朋友一起认真地讨论过创办自己的软件公司。他认定“电脑很快就会像电视机一样进入千家万户,而这些不计其数的电脑都会需要软件”。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比尔·盖茨终于向父母说了他一直想说的话:“我想退学。”
他的父母听了非常吃惊,也非常伤心。但他们无法说服盖茨改变主意。于是,他们请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商业界领袖去说服盖茨。
盖茨在同这位商业巨头会面的过程中像个布道者一样滔滔不绝地向他讲述自己的梦想、希望和正在着手做的一切。这位商业巨头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当年白手起家的创业时代。他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反而鼓励盖茨:“你已经看到了一个新纪元的开始,而且正在开创这个伟大的时代。好好干吧,小伙子。”
父母无奈,只得同意了盖茨的要求。
从此,盖茨一心一意地投身于自己的电脑软件领域中,他真的在梦想成真的成功之路上开创了世界瞩目的业绩。
盖茨为了使自己的计划实现,权衡利弊,勇于放弃读完哈佛大学的机会,去搞自己有兴趣的软件。如果他听取了父母的意见,读完大学再来创业,他还一定能成为现在声誉满全球,世界上最声名显赫的“软件大王”比尔·盖茨吗?
汉代司马相如《谏猎书》中云:“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只有学会放弃,才能使自己更宽容,更睿智。放弃不是噩梦方醒,不是六月飞雪,也不是优柔寡断,更不是偃旗息鼓,而是一种拾阶而上的从容、闲庭信步的淡然。
非洲土著人抓狒狒有一绝招:故意让躲在远处的狒狒看见,将其爱吃的食物放进一个口小腹大的洞中。等人走远,狒狒就欢蹦乱跳地来了,它将爪子伸进洞里,紧紧抓住食物,但由于洞口很小,它的爪子握成拳后就无法从洞中抽出来了。这时,猎人只管不慌不忙地来收获猎物,根本不用担心它会跑掉。因为狒狒舍不得那些可口的食物,越是惊慌和急躁,就将食物抓得越紧,爪子就越无法从洞中抽出。
此招妙就妙在人将自己的心理推及到了类人的动物身上。其实,狒狒们只要稍一撒手就可以溜之大吉,可它们偏偏不!在这一点上,说狒狒类人,亦可说人类狒狒。狒狒的举止大都是无意识的本能,而人如果像狒狒一般只见利而不见害地死不撒手,那只能怪他利令智昏或执迷不悟了。
人生亦应如此,当生活所迫,我们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时,主动放弃局部利益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正所谓拿得起,放得下。
选择其实就是一个“放”与“取”的过程。该放什么,该取什么,说到底是一门人生艺术。放弃就是为了更好地选择。只要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你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你自己的命运,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2.造就一种“知足”的性格
有位哲人曾说:“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正是因为欲望太多,结果造成心理贫瘠。
其实我们每个人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或者是其他的任何物品……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自己的,那些东西都是暂时寄存在我们这里,有的让我们暂时使用,有的让我们暂时保管而已,到最后,物归何人都不得而知。所以智者把财富都视为身外之物;而贪婪者把它们视为珍宝,到最后却往往是一无所获。
欲望的满足不是满足,而是一种自我放逐,欲望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欲望。如果我们为欲望所左右,为欲望的不能满足而受煎熬,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滋味?因此请你务必谨记:
贪婪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知足者常乐”曾经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人生哲学。
有的人结庐于山间,一亩薄田,一壶清茶,一盘檀香,一张古琴,悠闲自在,自得其乐。比如陶渊明悄然遁世,隐匿南山;比如孟浩然厮守农舍,归隐田园。在那平凡的鸡鸣犬吠中,在那“把酒话桑麻”的笑谈中,他们知足了,也拥有了不足为外人所道的乐趣。
曾经在《读者》里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小商贩不熟悉记账方式,向来都是把一页页的欠条随手一塞。别人还钱也好不还也罢,他从不追究。这位商贩的儿子是一个经济学家,就劝他管好账目。可这位商贩却说:“我是不懂管账,我父亲死得早,仅仅给我留下了一条烂裤子。在我的眼里,除了一条烂裤子,剩下都是我的利润。”这个商贩正是知足常乐的代表,他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暴利,而是本着一种洒脱、平和的心态,坦然地对待自己的事业和拥有的财物。或许,这种心态给他的生意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能真正适可而止地知足的人,往往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
周大新先生的短篇小说《无疾而终》述说了一个平常而简单的故事,然而这篇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况味的深刻理解。故事的主人公是瞎爷——瞎爷并不是全瞎,瞎爷的右眼还凛凛睁着,放出箭一样的光。我想,那瞎的一只眼便是——人要装糊涂的象征,而左眼即是对生活底蕴的洞察吧。瞎爷的生活态度,简单地说就是知足常乐。这“无疾而终”便是知足常乐的最好报答。
瞎爷的左眼瞎在他九岁那年。一场高烧之后,瞎爷忽然向他爹娘报告:我的左眼看不见了!两位老人一惊,忙过来用手在他左眼前晃,那只左眼果然像坏了的钟摆一样一动不动。他爹娘顿时就抹开了眼泪:一个独养儿子,瞎了只眼可咋着办!未料爹娘哭得正伤心时,他慢腾腾开了腔,说:“爹,娘,哭啥?应该笑才对!这场病不是才弄坏了我一只眼?总比两只眼都弄坏了要好吧?我比世上那些双眼全瞎的人不是要强多了吗?”这番话先是把两位老人惊住,想想也在理,遂止住了眼泪。
家境不好,爹娘无力供他读书,只好让他去私塾里旁听。爹娘很伤心,瞎爷劝说:“我如今也已识了些字,我总比那些一天书没念、一个字不识的孩子强吧?”
瞎爷娶了个豁嘴的媳妇。爹娘觉得对不住儿子,瞎爷劝爹娘说:“能娶到这样一个媳妇就不错了,和世上那么多光棍汉比比,咱还不是好到了无上?好歹咱还会有个后代,那些光棍汉死了连个扛扬魂幡的也没有。”
媳妇勤快,可不温柔、驯顺,把婆婆气得心口作疼。儿子劝说:“娘,你这个儿媳妇是有些不大称你的心,可你想想,天底下比她还差的媳妇多得是。你的儿媳妇不是还挺勤快、不骂人吗?”
瞎爷的孩子全是闺女,媳妇觉得对不起他。瞎爷劝说:“这有啥愧?我觉得你还是个挺有能耐的女人哩!世上有好多结了婚的女人,压根就不会生孩子,甭说五个女儿,她们连一个女儿也生不出来。咱们有这五个女儿,她们长大了就会有五个女婿。日后等咱们老了,逢年过节时五个女儿五个女婿一齐提了酒拎了肉回来,多热闹!”
家境贫寒,妻子实在熬不下去,便生抱怨。瞎爷说:“你只跟那些住三进大院家有万贯顿顿喝酒吃肉的人家比,你越比就越觉得咱这日子没法过;可你只要看看那些拖儿带女四处讨饭的人家,白日饥一顿饱一顿,夜里就睡在别人的房檐底下,弄不好还会遭狗咬上一口,你就会觉着咱这日子还真是不孬。咱虽没馍吃,可总还有稀饭喝;咱虽买不起新衣服,可总还有旧衣裳穿;咱这房子虽然漏雨,可总还住在屋里边。和讨饭的人们比比,咱这日子还算在天堂里……”
瞎爷老了,想在生前把棺材做好,尔后安安心心地走,可做的棺材属于最薄最不气派的一种。豁嘴奶愧疚得很。瞎爷劝说:“这棺材比起富豪大家们的上等柏木棺是差些,可比起那些穷得根本买不起棺材,尸体用草席卷的人,不是要好得很吗?”
瞎爷活到72岁,无疾而终。临死前,瞎爷对嘤嘤哭泣的老伴说:“哭啥?我已经活了72岁了,比起那些活80或90岁的人,我不算高寿,可比起那些活40或50岁就死的人,我不是好多了吗?”
瞎爷死时面孔安详,两个眼角还有笑容留着……
瞎爷的人生观,是一种乐天知足的人生观,一种永远只和那些境况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而永远不和那些境况比自己强的人攀比,并以此排除烦恼,找到快乐的人生哲学,多么值得我们在人生之途中效法啊!
已故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先生曾留下一副对联说:“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的贪欲是难以填平的,因为贪欲太盛,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快乐。事实上,知足是快乐的源泉。如果计较太多,反而会失去本该拥有的一切。所以我们不妨活得糊涂一点。
糊涂是一门处世的艺术,它小半出自于无奈,大半则根源于精神世界的充实丰富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圆熟。知足或不知足,都不是生活的主要目的,人生的目的当是寻求生活的快乐。当一个人无法改变现有生活时,他除了接受以外,还能有更明智的选择吗?
知足是人在深刻理解生活本质之后的明智选择。俗话说:“猛兽易伏,人心难降;谿壑易填,人心难满。”但生活所能提供的欲望的满足却总是有限的。因此在人的现实生活中,“足”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足”则是绝对的、永恒的。足不足是物性的,而知不知则是人性的。以人性驾驭物性,便是知足;以物性牵制人性,就是不知足。足不足在物,非人力所能勉强;知不知在我,非多少所能左右。
不知足是本然的、合情的,仿佛骑手信马由缰,毫不费力;相反,知足是自觉的、顽强的、坚毅的和难能可贵的。当你步行在街道上看到一辆辆擦身而过的漂亮轿车时,当你身居斗室望着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楼时,因羡慕、嫉妒而生起的不知足,不招而至。而要摆脱这些情绪的纠缠,今晚依然知足地卧床酣睡,明早照样知足地挤车上班,却是很不容易的。可见,不知足者根本没有资格嘲笑不凡的知足者。在嘲笑别人之余,倒是应该想一想自己为物所役的浅薄、空虚和浮躁。正如程子所说:“人为外物所动者,只是浅。”
知足者当然不是无所希冀、无所追求。谁不爱吃山珍海味?谁不喜欢汽车洋房?但现实终归是现实,伤感也无济于事,在万般无奈之时,唯一可以保持的是这份知足的快乐。
知足者才是真正的富有者。调整好心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喜悦和快乐。知足者常乐,知足便不作非分之想;知足便不好高骛远;知足便安若止水,气静心平;知足便不贪婪,不奢求,不豪夺巧取。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卡耐基也曾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于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请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
3.学会放弃是一种解脱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倘若没有理智,感情就会把我们弄得筋疲力尽,为了制止感情的荒唐,所以才有智慧。”学会放弃,是一种自我调整,是人生目标的再次确立。学会放弃不是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也不是一种圆滑的处世哲学。有的事物在你想要得到又得不到时,一味地追求只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痛苦和焦虑。这时,学会放弃是一种解脱。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非常疼爱小公主,视她如掌上明珠,从不舍得训斥半句。凡是公主想要的东西,无论多么稀罕,国王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弄来。在国王的骄纵下、公主渐渐地长大了,她开始懂得打扮自己了。
一个春雨初晴的午后,公主带着婢女徜徉于宫中花园。经过雨水的润泽,树枝的花瓣上挂着几滴雨珠,越发迷人。公主正在欣赏雨后的景致,忽然目光被荷花池中的奇观吸引住了。原来池水经过蒸发,正冒出一颗颗状如琉璃珍珠的水泡,浑圆晶莹,闪耀夺目。公主完全被这美丽的景致迷住了,突发异想:“如果把这些水泡串成花环,戴在头发上,一定美丽极了!”
打定主意后,她便叫婢女把水泡捞上来,但是婢女的手一触及水泡,水泡便破灭无影。折腾了半天,公主在池边等得愤愤不悦,婢女在池里捞得心急如焚。公主终于气愤难忍,一怒之下,便跑回宫中,把国王拉到池畔,对着一池闪闪发光的水泡说:“父王!你一向是最疼爱我的,我要什么东西,你都依着我。女儿想要把池里的水泡串成花环,作为装饰,你说好不好?”
“傻孩子!水泡虽然好看,终究是虚幻不实的东西,怎么可能做成花环呢?父王另外给你找珍珠水晶,一定比水泡还要美丽!”父王无限怜爱地看着女儿。“不要!不要!我只要水泡花环,我不要什么珍珠水晶。如果你不给我,我就不想活了。”公主哭闹着。束手无策的国王只好把朝中的大臣们集合于花园,忧心忡忡地说道:“各位大臣们!你们号称是本国的奇工巧匠,你们之中如果有人能够以奇异的技艺,以池中的水泡,为公主编织美丽的花环,我便重重奖赏。”
“报告陛下!水泡刹那生来,触摸即破,怎么能够拿来做花环呢?”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哼!这么简单的事,你们都无法办到,我平日何等善待你们?如果无法满足我女儿的心愿,你们统统提头来见。”国王呵斥道。“国王请息怒,我有办法替公主做成花环。只是老臣我老眼昏花,实在分不清楚水池中的泡泡。哪一颗比较均匀圆满,能否请公主亲自挑选,交给我来编串?”一位须发斑白的大臣神情笃定地打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