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人找方法,末流的人找借口。在当今社会里:凡事找借口的员工,是单位里最不受欢迎的员工:凡事找方法的员工,是单位里最受欢迎的员工。一个好的方法能帮助人节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只有找到适合自学方法,才能在高速度的生活中,找到平衡,而不用疲惫无奈地使用借口,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面对问题只有你逃避,寻找解决的办法,你才能成为之后的赢者。
好方法使你高效
你会总感觉自己的工作很忙吗?你总感觉自己的工作老做不完吗?你还在被工作追着跑吗?其实这不是因为你的工作多,只是因为你没找到重点,你的目标不够清楚,才让你感到疲惫。同样是一件事情,别人很快就可以处理,为什么你不能呢?并不是因为你比别人笨,也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方法不对。没有方法的人,整天都处于一种忙碌的状态,而懂得找方法的人,总是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出色的成绩。
日本松下公司的墙上有这样的标语:“如果你有智慧,请你贡献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请你贡献汗水;如果你两样都不贡献,请你离开公司。”有智慧的员工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员工,这样的人是最受欢迎的,最后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成绩的也正是这些人;只能贡献汗水的员工,虽然不能充当领导者的角色,凭借踏实诚恳的态度,也会被接纳;那些两者都不贡献的员工,并不是没有智慧和体能,只是因为他们顺从了一些不良的本性,懒惰、怯懦、吝啬等,而变成了只会推诿责任的人。这样的人或许可以蒙混过一天、一个月,但最后终将被赶出公司的大门。
那么怎样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呢?
1.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
简单点讲就是我们做这件事是为了改变什么,做到什么样的效果?应该从哪里开始下手,工作中应该注意什么?这样我们做起来就不会错失太多的机会。有目标的人,总是能够很清晰地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没有目标的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2.关闭你的好奇心
先把办公室的房门关上,然后开始整理桌面上的东西,可以把自己以前的文件整理一下,然后把那些没有用的东西都丢掉。当人们打电话来的时候,可以婉言谢绝对方的请求,因为打扰会令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低效。如果外面发生了什么有趣和新奇的事情,也要压抑住自己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会让你没心思工作,同时也会让人们觉得你不能完成任务。
3.不要同时开展多项工作
要抓住工作重点。人们往往在做某项工作时,新的任务出现,当接下来时,很可能的情况是,两方面的工作都难以完成。正确的方法是,在新的一项工作来临之时,排在当前工作的时间表后面。如果新工作权重大,则将原有工作适当延后。总之,做完一项再做另一项,是能把所有工作完成的最佳方法。
4.时间计划
我们在做工作时,有时闲得没事,有时却被压得喘不过气,往往问题出现在时间表的安排上。为了得到上级的认同,逼自己在难以完成的时间内接受这项工作,得到的结果当然是令人不满意的。要将自己现在的工作进行一个细分,细化到每项工作可以分配到1个工作日。这样的任务分解,可以使自己不浪费时间拖延任务。高效科学的使用和管理时间,就是要求你在有效的工作时间里高效完成各项任务,也就是说首先你要对每一段时间或当天的工作任务内容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按照工作内容制定适用、合理的工作计划。你每天必须花一些时间,准备好当天工作清单,合理安排走访客户的时间,科学安排路途时间,每天坚持按计划时间,完成各项工作。在完成内勤等工作时,不要让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影响工作,如QQ或电话闲聊、上网等。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用支配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才能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较好的完成各项任务。
5.高效创意法则
创意使你轻松做事!有创造力,才不会为了一些问题苦思对策,在无例可循的情况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培养创造力的方法有几种:敞开心胸,经常注意周遭的环境,就可发现很多新方法能解决老问题;审视所有可能的方案,千万别因“不可能”、“幼稚”、“没人成功过”或是“从没听说过”而轻易放弃;善用第六感,保有敏锐的感觉,放松身心,运用你的灵感,突破思维的限制;提炼各个解决问题方案的精华,予以分类整理,再重新组合,看看彼此的关系如何,能否衍生出新的观点。
6.高效学习法则
如果你觉得自身的知识已经与公司脱节了,那么你就要及时地充电。学习、培训也是高效工作有效的途径,在职业生涯里,工作变换得快,工作速度本身也快,加上外在环境及产业新知识加速产生,若不加紧学习脚步,就可能像一辆破旧的汽车开在高速公路上,不仅无力,更会遭受时代的淘汰。“苦干”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但它并不能保证成功,我们还要聪明地工作。不断学习对工作能力的增进很重要,主动发问、参加课程,甚至只是默默观察别人怎么做,都能学习到知识和技术,再提炼出更有效的做事方法与解决问题之道。
7.培养自己的自制力
你现在能做多少事就做多少事情,有一句话叫执行力是成功的灵魂。如果你每件事情都习惯了拖延的话,逐渐就会让自己养成很坏的习惯,直到最后把所有的事情都弄砸。当然,做到这一步需要有很强的自制力,如果你并不是一个很有自制力的人,那么从现在开始培养吧,自制力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在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糖果等东西放在你的办公桌上。研究表明,人们对于触手可及的甜食往往不会放过,即使是每天一把糖果,也会让你在年末增加5公斤,最重要的是,它们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使你总是想着吃而忽略了工作。
要为成功找方法
一个优秀的员工总是崇尚这样的理念:不找借口找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在当今社会里:凡事找借口的员工,是单位里最不受欢迎的员工;凡事找方法的员工,是单位里最受欢迎的员工。企业需要的是能够为自己创造财富的人,而不是一个养闲人的慈善机构,如果你没有可贡献的,企业一定会对你说再见!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以自己不懈地追求和不断奋斗,演绎了精彩的人生传奇。然而他并非生来就是英语天才,1986年李阳考进了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进大学后的李阳,第一年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一名,英语连续两个学期考试不及格。偶然中李阳发现,大声朗读精神会变得特别集中,于是他就跑到校园空旷的地方大喊英语。
在以后的四个月时间里,李阳就用这种方法读了十多本英文原著,背熟了大量四级考题,在当年的英语四级考试中,李阳只用了50分钟就答完试卷,并且成为全校第二名。一个英语考试总是不及格的李阳突然成为一个英语高手,这一消息传遍了兰州大学。
初尝成功的李阳,从此开始迈上奋发进取的人生道路,他发现,在大喊的时候,性格的弱点被击碎了,精力更加集中,记忆更加深刻,自信逐渐建立起来。他想,这种方法在他的身上已取得成功,那么为何不把这套方法系统地加以总结,传授给其他还在苦苦挣扎学英语的同学呢?于是内向的李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开讲座。
虽然李阳当时并没有什么演讲技巧,但他的观点很特别,方法很有效,掩盖了演讲技巧和经验的不足。
1992年,李阳来到了广州,在1000多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考进了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英文台,后来李阳成为广州地区最受欢迎的英文广播员和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最年轻的会员。
李阳曾创下过1小时400美元的口译纪录和每分钟8000港元的广告配音员纪录,成为广州最贵的同声翻译。
1994年,李阳毅然辞去了电台的工作,组建了“李阳·克立兹国际英语推广工作室”,开始了他的“传道”生涯。多年来,他跋山涉水,向全国100余城市近2000万人送去疯狂英语快速突破法,许多人从中受到启发,学会了英语,也走上了人生成功之路。
这就是李阳学习英语的方法,这个方法帮助他通过英语考试,帮助他灵活掌握口语,帮助他创业并获得成功和财富。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合适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由此可见,勤奋和刻苦并非是取得成功的唯一因素,成功的人总是会善于为自己找方法,而失败的人喜欢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没有失败的理由,只有不找方法的人。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的很容易解决,有的却看起来很难。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会知难而退,而有的人却会积极地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且往往结果不会让他们失望。因为后者始终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
被誉为“把美国带到轮子上的人”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他想制造一种V8型的发动机,可是当时工程师们都认为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设想,但福特却坚持说:“要想办法把它制造出来。”于是,工程师们很不情愿地开始了尝试,几个月后,研究毫无结果。但福特却说:“继续尝试,直到成功!”
一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这时所有的工程师都觉得无论如何都该放弃了,但福特仍然坚持。也就在这时,有一位工程师突发灵感,竟然找到了解决办法。就这样,福特终于制造出了“绝不可能”成功的V8型发动机。
畏惧使人无法真正冷静地应对问题,甚至还会导致行动的瘫痪。只要我们轻装上阵,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就容易将问题解决,创造出难以想象的奇迹!
卡特在做海军军官时,有一次应召去见海曼·李科弗将军。谈话中,将军让卡特挑选任何他愿意谈论的话题,然后又问卡特一些问题,结果将卡特问得直冒冷汗。结束谈话时,将军又问卡特在海军学校的学习成绩怎样,卡特立即自豪地说:“将军,在820人的一个班中,我名列第59名。”将军皱皱眉头,说:“为什么你不是第一名呢,你竭尽全力了吗?”
此话如当头棒喝,影响了卡特的一生。此后,他事事竭尽全力,后来当选了美国总统。竭尽全力,就是不给自己任何偷懒和敷衍的借口,让自己去经受生活最大的考验。
有些员工之所以无法竭尽全力,往往是因为受到了“我已尽力”假象的迷惑——我已经做到最好了,再也无法往前走一步了。这只不过是一个他们不愿意接受挑战的借口罢了。
赶快把自己从“我已尽力”的假象中解放出来,再努一把力,你会发现你还有许多没有开发出来的潜能!
自我限制是成功的最大障碍,阻止你前进的真正对手就是自己。聪明的员工,敢于面对问题,超越自我,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主动解决”的韧劲,全力以赴攻克难关。
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
世上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另外一条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都希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但是很多时候却弄巧成拙,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人一般是做事的人,因为要干活的人没有谁愿意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相反,总是想着把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提纲挈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个梨型灯泡的容积。事情看上去很简单,但由于灯泡不是规范的圆形,因此计算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标尺测量,一会儿计算,又运用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计算出来。就在助手又搬出大学里学过的几何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他看到助手面前的一叠稿纸和工具书,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爱迪生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入量杯,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助手这才恍然大悟:简单就是高效!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思维方法总是与复杂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凡事总往复杂的地方想,而且以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越复杂就越好,以致钻进“牛角尖”里无法出来。事实上,学会把问题简单化,才是一种大智慧。
下面这个例子也能够说明这个道理。
某大学的一个研究室里,研究人员需要弄清一台机器的内部结构。这台机器里有一个由100根弯管组成的密封部分。要弄清内部结构,就必须弄清其中每一根弯管各自的入口与出口,但是当时没有任何有关的图纸资料可以查阅。显然这是一件非常困难和麻烦的事。大家想尽了办法,甚至动用某些仪器探测机器的结构,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一位在学校工作的老花匠,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法,很快就将问题解决了。
老花匠所用的工具,只是两支粉笔和几支香烟。他的具体做法是:点燃香烟,吸上一口,然后对着一根管子往里喷。喷的时候,在这根管子的入口处写上“1”。这时,让另一个人站在管子的另一头,见烟从哪一根管子冒出来,便立即也写上“1”。照此方法,不到两个小时便把100根弯管的入口和出口全都弄清了。
爱因斯坦一直把追求形式的简单性,作为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他说:“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以用精密公式表示的普遍特性,由此探索自然界的普遍真理。”这一形式可能是一个概念,可能是一公式,也可能是图表和符号。天才总是善于借助这些简洁但充满生命力的表述方式,将问题很好地表现出来。
爱因斯坦有一个最著名的能量、质量公式:E=MC,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就是根据这个简单公式,人类开发出了核能。
有时候问题之所以繁杂,往往是由于立论前提有问题。有时或者是在根本无法成立的前提下提出结论或办法,或者自设前提,作茧自缚。
明代冯梦龙所著《智囊》,是一部研究智慧的经典。书中将“通简”放在第一部的“上等的智慧”之中。“通简”卷的序言是这样写:“世本无事,庸人自扰。唯则通简,冰消日皎。”
大意是:世上许多事情,其实都是庸人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只要通情达理,以一种不把事情搞复杂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就会像太阳一出冰雪融化一样解决了。
在一些机关和企业里,很多员工的工作总结和一年的工作计划以及各种汇报材料、文件报告,总是洋洋洒洒,没有十几页恐怕不叫“总结”或“材料”。你若能耐着性子从头看到底,就会发现这些材料和报告,很多是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套话连篇,空话连篇。这样的总结、计划,除了写材料和读材料的人看一看,其他人根本不会关心。这样的材料有多大用途、多大效果呢?